釣魚打魚窩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必做的輔助技巧了,不管你是在黑坑釣魚還是外出野釣,打了魚窩之後上魚的機率肯定是要比直接下竿的大的,而且釣魚也更加輕鬆。但是魚窩並不是打好了就不用管了,還需要維護它,也就是「補窩」。補窩在很多情況下,甚至比打窩還需要講究技巧,有時候明明窩裡面還有魚,上魚率也挺高的,但是補了點窩料下去魚口反而還停了。
所以關於補窩一事的爭議還是挺大的,釣黑坑的時候可能不補窩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在外面野釣,補窩就很重要了,野外水域更廣,魚群分布得也更稀一點,所以在打好魚窩之後還是需要繼續補充窩料來補窩的。下面小程給大家分享3個常見的補窩方法,方便大家的釣魚活動!冬季野釣打魚窩不知道補窩?記住這3個「秘訣」,留魚久易爆護!
1、補窩的時候用餌料。
有時候打了魚窩下去,知道有魚在窩子裡停留了,但是魚口很慢,上竿也就變慢了。這個時候就直接搓兩團餌料團下去就算是補窩了。因為有魚在窩裡,只要下餌料留住它們,讓它們適應餌料的味道就可以了,像在冬天魚口不好,覓食慾望不高的時候或者是對小型魚的效果都不錯。
2、雙層餌料來補窩。
也就是在準備用來補窩的餌料上面再包裹上一層餌料,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於小魚、雜魚鬧窩的情況。因為一旦出現小魚鬧窩,大魚可能就會離開這個魚窩,一般野外釣大型的魚,都是用的像玉米還有小麥一類的天然作物,大魚很喜歡這種味道,而小魚不會,它們喜歡香味更濃的。所以就用穀物做裡面的餌料,外面再裹上一層氣味比較重但是容易霧化的材料,下水之後能夠起到誘魚的效果,同時也能讓大魚過來咬鉤。
3、酒米或者顆粒直接上。
這要是釣友們補窩最常用的方法,一般是窩裡面沒有口了,就用酒米補窩,酒米最大的優點就是味道傳播快,持續時間久,尤其是冬天魚情不好的時候很適合用。但要是窩裡面有魚口,只是速度比較慢,那就用顆粒補窩就可以了,省得讓魚生出警惕不口了。
補窩的時機需要釣魚人自行判斷,要是本來上魚又快又穩定,突然一下減速了,那就是提醒你需要補窩了。不要等窩裡沒有料了再補,要在魚一邊吃的時候一邊補比較好。同時最好打窩和補窩的材料要保持一致,不然很可能引起魚的警惕性,停下不口了。
我是釣魚人小程,每天都和大家分享更多的釣魚小妙招,希望大家都能釣上更多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