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歡迎來到賀玲的世界,烏龜的養殖:烏龜養殖設施以及人工繁殖的注意事項。
今天小編和大家介紹下烏龜養殖的幾個要點,首先我們來說一下烏龜的養殖場設施,養龜場應選擇向陽避風、山坡緩坡的下半部、離水源較近、引、排水方便的地方。養龜場的大小視養殖規模確定,養龜池可以人工建造,也可以用原有的坑塘改建。養龜池通常以不超過2畝為宜。池子中間可築一個10平方米的小島,以供龜休息和產卵。池子四周要有2米寬的空地,空地外用磚砌成0.5-1米高的圍牆,牆的基腳要深達70-80釐米,以防龜打洞逃走。
我們需要在養龜池的圍牆內的空地上鋪上50-60釐米厚的細沙,同時還需要適當種些樹木、糧食、花草等植物,供烏龜上岸活動產卵。此外,養龜池要留有一定的坡度,便於烏龜上岸。特別注意的是在養龜池池底要鋪上20-30釐米厚的泥土,以方便在冬季的時候烏龜潛入池底進行越冬。養龜場通常都有多口養龜池,分規格進行飼養,以免大小龜同池發生殘害。以上幾點就是我們在建造養龜池需要注意的幾點。
對於烏龜的繁殖我們需要注意一下幾點,第一就是親龜的選擇,烏龜的性成熟年齡在5年以上。卵巢約為體重的10%。卵巢呈橙紅色略帶灰色。初次性成熟的烏龜,產卵少、卵小、受精率不高,因此親龜最好選擇8一10年、體重300克以上、已產過數次卵的大龜,要求無傷無病,體質肥滿健壯。選擇好親龜時我們要注意如何區分雌龜及其雄龜,烏龜雄性個體小,體重不超過300克,軀於長而薄,背部隆起較高,背甲呈棕黑色或黑褐色。
上面介紹了雄龜的特性,我們說下雌龜,雌性個體大,最大可達1公廳左右,軀幹短而厚,背部較扁平,背甲呈棕色或棕黃色。此外,雌龜尾短柄粗,無異臭;雄龜尾長柄細,有異臭。最準確的鑑別方法是視其生殖器的結構。方法是使勁擠壓親龜後肢腹部,雌龜生殖器呈縱列皺紋狀外突,雄龜則有充血膨大呈褐紫色的菱形交接器外突。交配季節雄龜有乳白色精液排出。
對於烏龜的發情交配,雄龜可多次排精,養龜池親龜的雌雄比例可按2:1或3:1搭配。發情交配的時間與水溫有關。一般4月份水溫上升到20℃以上時,親龜即開始發情交配。交配可在陸上和水內進行,採用騎背式,雄龜伏在雌龜背上交尾,交配時間數分鐘至十多分鐘不等。親龜交配產卵盛期為7一8月,10月後交配的龜,已臨近越冬期,當年不再產卵,精子存留在雌龜輸卵管內:隔年仍可受精繁殖。
對於烏龜的產卵,在8月份以前交配的親龜,當年均可產卵,個別的9月份亦可產卵。雌龜在陸上產卵,龜池四周可留有空地,鋪上細沙任其產卵。也可在龜池內搭設產卵場供其產卵。烏龜生性怕驚,產卵時要保持安靜環境,以免發生滯產、難產和流產現象。受驚後引起滯產或在跑動中發生流產,胚胎發育停止,幾乎無一成活。烏龜一年可產卵3一4次,但每次產卵量少,少則兩枚,多則七枚,所以年產量僅20枚左右,遠比鱉的產卵量低。
對於烏龜的孵化,龜卵自然孵化受外界條件影響大,孵化時間長,孵化率低,故一般多採用人工孵化。每天上午在產卵場地採卵,採卵後扒平沙坑。採回的龜卵要進行選擇,凡卵殼光滑不粘土,對光照看內部紅潤者即為受精卵;反之,殼易破碎或有凹陷並粘有泥沙,內部混濁或有腥臭味的卵即為未受精卵。未受精卵或壞卵、畸形卵,不可用來孵化。烏龜卵的選擇對於孵化率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
龜卵人工孵化最簡便的方法是木箱孵化,木箱大小不拘,孵化前要清洗消毒,並在箱底打孔,以便濾水。箱內先放一層10多釐米厚的細沙,然後將龜卵依次排列沙中,並使白色亮區的動物極朝上,排好後再在龜卵上撒一層2-5釐米厚的細沙。孵化的沙土應保持一定的溼度,以手握成團又不出水為度。木箱上面要用紗罩罩好,以防敵害生物侵襲或孵出的幼龜逃跑。
在無溫室的情況下對烏龜進行孵化時,箱內可加蓋稻草保溫,氣溫太低時,可放在陽光下照曬,以提高孵化溫度。但在搬動木箱時,一定要輕拿輕放,以免胚胎發育中受到震動,影響孵化率。烏龜孵化溫度保持在28-32℃之間,溼度保持在81-85%之間,並注意灑水。大約50天左右,可見龜卵色澤完全灰白,卵殼上出現開裂的條紋,此時可減少卵上的蓋沙,並稍稍提高孵化溫度,以加速幼體出殼。通常從卵殼破頭到稚龜出殼約需1-2天時間。
本文由賀玲的世界原創,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