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國外一份報告稱,多家快餐連鎖店的食品包裝中檢出致癌物質PFAS(全氟和多氟化合物),引起消費者廣泛關注。相關話題在當日迅速登上社交媒體熱搜榜,將食品包裝材料安全推上了風口浪尖。就在7月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食品包裝、容器等相關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一時之間,食品包裝材料成為社會關注問題。
食品包裝材料暗含安全風險
這份國外報告詳細介紹了對美國三大漢堡連鎖店的檢出過程,得出結果為6條鏈中的38個食品包裝樣品中,幾乎有一半樣品氟含量為陽性,表明包裝中包含PFAS。報告指出,PFAS是一種化學物質,與癌症、肝損傷、甲狀腺疾病和發育問題有關,大部分人是通過食品和飲料接觸到PFAS。經過PFAS處理的紙質食品包裝、包裝材料,會通過接觸汙染食品,最終進入人體;即使包裝被扔進垃圾箱或城市堆肥,從廢棄的包裝中提取的PFAS依然能通過飲用水、食物和空氣返回給人們。
當日,涉事方回應稱,已經從全球的連鎖快餐店食品中撤掉了全部含有PFAS的包裝,正在與供應商探索進一步的改善方案。而針對中國市場,則均通過官方微博表示,在中國使用的食品包裝材料中沒有添加PFAS,完全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近幾年,我國出現了一系列由包裝材料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如方便麵碗「螢光物質超標」、廚具「錳超標」、可樂罐爆炸等,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英格爾食品檢測實驗室介紹,如食品用塑料包裝和紙製品的加工過程控制不嚴,部分塑料和紙制包裝上油墨印刷工藝控制不嚴,或者使用回收紙添加螢光增白劑,會導致溶劑殘留、乙醛含量、螢光性物質和負重性能等指標不合格。而且,食品包裝油墨汙染已經成為嬰幼兒血液鉛含量超標的主要原因之一。
食品包裝材料是指用於製造食品(食品添加劑)包裝容器和構成產品包裝的材料總稱,也稱為間接食品添加劑。食品包裝一方面是避免食品在後期的貯存過程中發生食品損壞、阻隔可能進入到食品中的有害物質,起到保護食品安全的效果;另一方面,便於食品運輸和食用。英格爾方面表示,用於食品包裝的材料數量繁多,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包裝物質種類較多,各種化學物質與食品直接接觸,在一定條件下食品包裝材料中的物質會遷移到食品中,從而帶來食品安全風險。
食品包裝材料安全日益受到重視
國外食品行業起步比較早,對紙類、塑料類、金屬罐類食品包裝材料中的小分子汙染物遷移和毒性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我國食品行業起步較晚,對食品包裝的安全性認識較少,食品包裝的相關標準也存在很多不足。目前我國允許使用的食品包裝材料比較多,主要有紙類、塑料、金屬、玻璃以及陶瓷等。近幾年,相關研究和法規也在不斷完善。
2019年上海進博會期間,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與北京工商大學、輕工業塑料加工應用研究所共同發布了國內首個食品包裝材料安全白皮書——《2019中國食品包裝材料安全白皮書》,針對於在中國境內銷售的屬於需要食品接觸級測試範疇的產品,從標準的制定框架、測試的標準分類、產品的監察體系、中國市場的特別要求之處予以具體介紹,繪製一幅完整的從宏觀大框架到具體產品要求的可操作的規範性文件,給予相關方借鑑和一些實際的指導。讓廣大產品生產商、品牌商在產品法律法規更迭交替、供應商紛繁的大環境下,更好地把握安全和品質的關鍵。
隨著餐飲行業的發展,食品包裝企業市場持續擴大。企查查數據顯示,2019年,食品包裝相關企業的註冊量為215.5萬家,同比增長14.2%。而2010年,相關企業註冊量為87.1萬家,10年間年註冊量增長1.5倍。今年上半年,我國食品包裝相關的企業註冊量為137.2萬家,同比增長16.3%。其中,二季度註冊量達到103.1萬家,環比上漲202.4%。
食品安全法將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於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歸入「食品相關產品」的範疇,並規定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應遵守該法的規定。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產食品,或者生產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應當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提交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評估材料。
《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食品相關產品是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於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食品相關產品是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物質,與食品安全息息相關。可以說,沒有食品相關產品的安全,就沒有食品安全。國內外食品安全事件追蹤調查和科學研究結果顯示,部分食品安全事件是因食品相關產品中的化學成分遷移傳導所致。「食品相關產品是市場監管部門嚴守安全底線、強化安全監管的重點產品,加強食品相關產品監管也是保障人體健康安全的重要舉措。」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產品質量監督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創新助力包裝材料更加安全
今年7月中旬,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吳賀君副教授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Food Hydrocolloids》在線發表題為《含硅藻土/百裡酚複合體的大豆分離蛋白基抗菌膜的製備與表徵》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獲得了具有緩釋抗菌功能,且力學和阻隔性能優異的新型食品包裝膜,為蛋白基可食性膜功能化改性和食品包裝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近年來,國際和國內食品界對於食品包裝材料的創新性和安全性研究一直沒有間斷。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華南實驗室)技術負責人王瑞鋒表示,食包用高分子材料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老化、開裂、變黃、黴變等失效現象,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實際使用材料與設計定型且經檢測合格品不一致,如使用材料的一些物理性能、耐水性能不符合標準要求或者使用材料種類、填料種類壓根不一致等。而目前,通過材料一致性控制技術如材料一致性分析技術、材料資料庫的建立、一致性判定準則以及材料圖譜數據的分析和使用,可以直觀、準確地檢測材料的變化,與傳統的質量控制相比優勢非常明顯,可以廣泛應用。
天津科技大學印刷工程系系主任張正健表示,近年來,與油墨相關的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如歐洲食品安全局檢查出早餐包裝袋所用印刷油墨中含有4-甲基二苯甲酮;甘肅省某食品廠生產的薯片有股很濃的怪味,經檢測怪味來自食品包裝印刷油墨裡的苯。油墨的安全關係到印刷材料的安全,也關係到食品包裝印刷的安全,最終影響食品安全。因此,油墨的生產安全在食品安全中不可忽視。目前,屬於靜電照相數字印刷油墨的電子液體油墨就是一種較為前沿的油墨生產技術,可用於食品包裝印刷如紙張、塑料當中。
(連荷 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