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質酸湯子的毒素有多強?食品安全千萬別馬虎

2020-11-26 騰訊網

近日,一則「居民聚餐食用酸湯子造成多人中毒死亡」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當地衛健部門發布變質酸湯子中毒原因:「在玉米面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其實,米酵菌酸已經是「慣犯」。米酵菌酸是一種會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它主要產生於發酵的玉米面製品,變質的鮮銀耳、木耳,其他變質澱粉類製品(糯米、小米、高粱和馬鈴薯粉等)中。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志紅介紹,製作酸湯子時,用水浸泡玉米面或玉米碎,任其自然發酵,產生酸味。這個過程非常危險,因為很容易被致病菌所汙染。其中最危險致病菌之一就是椰毒假單胞菌,它很喜歡在家常發酵的玉米面裡活動,也比較喜歡室溫泡木耳、泡銀耳等環境,而且會產生米酵菌酸毒素,其耐熱性極強,進食後即可引起中毒,對人體的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均能產生嚴重損害。

類似的變質食物中毒事件時有發生,不少人捨不得扔掉過期甚至變質的食物,覺得食物只要煮熟就對身體無害,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米酵菌酸就是高溫煮沸也殺不死的毒素。

對於米酵菌酸,目前醫學上沒有特效解毒藥,只能對症治療。如果中毒不嚴重,還有機會搶救,如果毒素已經到達各臟器,已經造成的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

資料顯示,在細菌性食物中毒當中,米酵菌酸毒素是致死率最高的細菌毒素之一,中毒病死率高達40%以上。在高溫潮溼天氣下,長期泡發的木耳和菌類(包括木耳、銀耳、香菇、蘑菇等)、河粉、腸粉(卷粉)、粿條、米線(米粉)等溼粉,很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汙染,從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

這10種食物也得小心

煮熟就沒事?有些毒素很「抗造」

日常生活中,食物中毒現象屢見不鮮,以下這些食物,千萬可得注意了:

1、發紅的甘蔗

如果看到甘蔗裡有紅色絲狀物,證明已經黴變。黴變甘蔗會產生強烈的嗜神經毒素「3—硝基丙酸」,嚴重可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倖存者可能喪失生活能力。

2、野生蘑菇

公眾無法自行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目前也沒有簡單易行的鑑別方法。毒蘑菇所含的毒性物質非常穩定,不僅耐高溫、耐乾燥,還耐酸鹼,易溶於水,一般的烹調方法難以破壞其活性結構。

3、發芽的土豆

發芽或者表皮顏色變青的土豆中,含有龍葵鹼,食用後對胃腸有較強的刺激性和腐蝕性,對中樞神經有麻痺作用,嚴重的還危及生命。

4、腐爛的生薑

腐爛的生薑會產生黃樟素,是一種致癌物質,可誘發肝癌、食道癌。

5、加熱後出現絮狀物的牛奶

牛奶出現絮狀物的原因之一,是牛奶中殘留的微生物增殖導致牛奶的酸度發生變化,進一步破壞了牛奶的穩定性。所以,加熱後有絮狀物的牛奶不建議飲用。

6、表面發黏的豆腐

豆腐和肉一樣,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材,容易在通風不良和溫度較高的情況下滋生細菌,而變得黏黏的。居家環境裡,有害雜菌多,有些會產生毒素附著在豆腐表面,用熱水衝洗也不能保證完全洗掉。因此,發黏的豆腐不建議食用。

7、顏色變深、表面發黏、彈性變差、有異味的肉類

新鮮的肉表面有光澤,顏色均勻;外表微幹或溼潤,切面稍潮溼,用手摸有油質感,但不發黏;質地緊密且富有彈性,用手指按壓凹陷後會立即復原;聞起來只有正常的肉味,無異味;煮熟後肉湯透明,湯表面聚集大量油滴。如果不滿足這些條件,說明肉類已經變質。

8、烤焦的魚、肉

魚、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加熱超過200攝氏度後會產生致癌物——雜環胺。雜環胺化合物具有較強的致癌性和致基因突變作用。變焦的魚、肉類食品,不僅含有大量雜環胺,同時還有苯並芘、丙烯醯胺等其他致癌物,不宜食用。

9、發黴發苦的瓜子、花生等

當發現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輕微變黃甚至發黑、味苦,皺皮變色,表面長有黃綠色黴菌或破損、皺縮、變色時,應該丟棄。黃麴黴素等致癌物可能已經在其中生長。

10、「胖聽」「漏聽」的罐頭

當水果罐頭被微生物汙染,失去食用價值時,經常會產生「胖聽」現象,即罐頭的底和蓋的鐵皮中心部分凸起。而密封失靈的「漏聽」罐頭,在運輸過程中空氣會進入,極易酸敗變質。

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從採購到餐桌,一步都不能馬虎

如何預防類似慘劇再次發生?這裡有幾招——

1、選用新鮮安全的食材

生活中不要購買沒有保障的三無食品、過期食品,要選擇新鮮安全的食品。

2、注意食品加工過程的衛生

食物在食用前要徹底清潔,加工過程中要注意洗手、生熟分開等規範操作。一些食物如果沒有完全煮熟的話會有一定毒性,在烹飪的時候最好煮久一些。

3、注意食品儲存過程中的衛生

儘量不要吃剩菜。從冷凍室裡拿出來的生魚、生肉等,最好用冷藏化凍方法,別在室溫下久放,並需及時烹調。

相關焦點

  • 避免「酸湯子」中毒發生,秋冬食品安全關注三點!食物中毒如何急救...
    近日發生的「酸湯子」中毒事件,給我們敲響了食品安全的警鐘。秋冬季飲食,要注意哪些以避免中毒發生呢?杭小微為大家梳理一下。10月5日,國內某地發生食物中毒的悲劇事件。
  • 除了變質酸湯子,這些常見食物也可能成「殺手」→
    細思極恐,很多常見食物其實也會像變質的「酸湯子」一樣,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具有致命危險,可很多人卻並不知道。,導致多人食物中毒死亡。有些毒素很「抗造」日常生活中,食物中毒現象屢見不鮮。比如保存不當、過期變質的食物,很多人怕浪費,以為加熱一下就能殺死細菌,照吃不誤,結果釀成大禍,追悔莫及。以下這些食物,千萬可得注意了:1、發紅的甘蔗如果看到甘蔗裡有紅色絲狀物,證明已經黴變。
  • 9人食用8人中毒死亡,「酸湯子」究竟藏著什麼毒?
    最近,黑龍江引起死亡的「酸湯子中毒事件」頻頻刷屏,新聞報導稱一共有 9 人吃了自製的「酸湯子」,12日晚,「酸湯子」中毒事件死亡人數已升至8人。而事件中的酸湯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凍一年。醫院化驗檢測黃麴黴素嚴重超標,很有可能是製作酸湯子的玉米或者玉米面本身儲存不當,在產生黃麴黴素後被做成了酸湯子,之後又被冷凍起來。 除此之外,黃麴黴毒素急性中毒劑量較大,要達到黃麴黴毒素急性中毒的程度,需要食用黴變程度非常嚴重的食物才可能發生,而且食物中黃麴黴毒素含量較高時會有明顯的苦味,一般很難達到急性中毒的程度。
  • 2020食品安全熱點三:「酸湯子」事件敲警鐘 專家:慎重自製酵米麵類...
    2020食品安全熱點三:「酸湯子」事件敲警鐘 專家:慎重自製酵米麵類食品2021/1/8 17:58:15 來源:經濟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圖為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劉秀梅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
  • 「酸湯子」中毒9人全死了!但更要命的可能就在身邊
    「酸湯子」中毒的9人無一倖存,血淚教訓!那些迷信自製、土法、無添加的人該醒醒了!天天嚷嚷食品安全,但真正能要命的,常常就在身邊,在廚房。這裡我簡單列舉11個最常見的食物中毒,都是能死人的,先掂量一下自己命硬不硬,能避開的最好避一避。注意:老人、孩子、孕產婦是高危人群。
  • 除了米酵菌酸,留意日常飲食中的這10種毒素,也會「致命」!
    一場平常的家庭聚餐最終演變成人間悲劇,我們應該認知並警惕的,是更多可能引發類似悲劇的致命毒素。   「酸湯子」中毒的9人最終無一倖存,血淚教訓!這一事件的「罪魁禍首」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單胞菌產生的細菌毒素,耐熱,主要攻擊肝臟,死亡率很高。常見於變質鮮銀耳、久泡木耳、家庭自製吊漿粑、臭米麵(酸湯子)、儲存不良的米粉米線。米酵菌酸無色無味,汙染的食物也可能沒有任何異常。
  • 酸湯子中毒致多人死亡,對傳統食物要有科學認識
    作者:張田勘  黑龍江雞西市雞東縣一家庭聚餐中毒已致8人死亡,其初判黃麴黴毒素的中毒致死原因被多位專家質疑而在網上引起爭議。米酵菌酸又源自發酵玉米面製品、變質鮮銀耳及其他變質澱粉類製品。  一定程度上,是公眾對此毒素的了解不多,科學傳播也不廣泛,從而導致了此次中毒事件。米酵菌酸中毒或許不具有普遍性,但是一旦出現,造成的生命損失將十分嚴重,理應受到更多關注。進一步讓公眾了解其中原理,才能最大限度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 這種「致命毒素」你家也有…
    這幾天,有一個新聞,看了以後令人十分悲痛。 黑龍江一家庭聚餐導致7人死亡,疑似食物中毒,曾食用冷凍一年食品。80多歲的母親、大兒子、二兒子、二女兒,在30小時內相繼離世。也高度懷疑是「黃麴黴素」導致的中毒。 這種毒素,真的很可怕。
  • 雞西酸湯子中毒已致 9 人死亡,系米酵菌酸引起,米酵菌酸是什麼...
    也藉此提醒各位,自製食物有風險,需謹慎。本篇回答字數1100+,閱讀大概需要3分鐘。內容分成三部分,大家可根據需要滑動查看:一、酸湯子為何會產生米酵菌酸?二、為什麼一開始認為源頭是黃麴黴毒素?三、還有哪些食物不能吃?另外,我們也整理了一則視頻。覺得圖文太長的朋友,可以直接下滑底部看視頻。
  • 黃麴黴毒素B1毒性太強!寵物如何避免中毒?
    黃麴黴毒素B1(Aflatoxin B1簡寫為AFB1)是二氫呋喃氧雜萘鄰酮的衍生物,含有一個雙呋喃環和一個氧雜萘鄰酮(香豆素)。黃麴黴毒素B1對包括人和若干動物具有強烈的毒性,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對肝臟的損害。在天然食物中以黃麴黴毒素B1最為多見,危害性也最強,國家質檢總局規定黃麴黴毒素B1是大部分食品的必檢項目之一。
  • 花生醬不安全?色選機、黃麴黴毒素檢測儀來把關
    近日,某花生醬裡黃麴黴毒素B1超標,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目前,問題產品已被相關市場監管部門依法予以查處。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質量安全備受人們的關注,當然花生醬的品質安全也不例外。眾所周知,黃麴黴毒素B1在自然穀物雜糧等中較為常見,危害性非常大。長期食用含有黃麴黴毒素B1的產品,可能導致慢性中毒,進而引起病變,致使纖維組織增生,甚至致癌。為此,國家質檢總局規定黃麴黴毒素B1是大部分食品的必檢項目之一。
  • 京東在售食品通報 花生醬黃麴黴毒素B1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原標題:市場監管總局通報:包括京東在內的多家商超食品不合格IT之家2月22日消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今天在官網通報了12批次食品不合格,涉及京東商城、家樂福、沃爾瑪以及北京華聯等商超。
  • ...酸湯子、格格豆,南方的發酵後製作的湯圓、吊漿粑、河粉等最-FX...
    【國家衛健委提示慎吃酵米麵類食品】近日,黑龍江雞西市發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酵米麵食品)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後全部死亡。19日,公眾號「健康中國」 發布國家衛健委提示:①夏秋季節製作發酵米麵製品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該菌能產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溫煮沸不能破壞毒性,中毒後沒有特效救治藥物,病死率達50%以上。
  • 2020年十大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是什麼?請聽專家來解讀!
    工人日報客戶端1月8日電 1月8日,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多家媒體支持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召開,這也是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連續第10年邀請權威專家對年度熱點問題進行解讀。
  • 下雨天泡出滿族「酸湯子」
    此「酸湯子」並非環境汙染造成的,跟酸雨更是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下面,咱們一起了解了解它。酸湯子,又稱湯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成的一種粗麵條,當地稱之為酸湯子。是流行於東北地區的遼寧東部、吉林東南部及黑龍江東部一帶的特色小吃。酸湯子和餷子類似,但不一樣。10月5日,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興農鎮某社區居民王某及其親屬9人在家中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