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洪慧敏
秋季的天空真熱鬧!最近,「神秘客」接二連三來鬧猛。
位於臨安的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兩種新鳥。一個叫淡綠鵙(jǘ,第二聲)鶥(méi,第二聲),是杭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新記錄鳥種。
另一個,叫白眉地鶇(dōng,第一聲)。雖然不是新記錄種,但非常神秘罕見,消失了幾十年,重新被發現。還有一個重大發現——浙江首次發現鳳頭蜂鷹群。
驚鴻一瞥發現淡綠鵙鶥最近,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陳水華帶人赴臨安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動物資源考察。
一日早上,在保護區的核心區龍塘山深處的密林中,他們發現一群嘰嘰喳喳的小鳥,這些鳥類來去匆匆,來不及用望遠鏡觀察,陳水華本能地舉起照相機一陣狂拍。
回去一查資料,他們高興地發現在一群常見鳥類中間,還夾雜著一種不尋常的小鳥,它是只跟麻雀大小的灰綠色小鳥,轉動著灰色的小腦袋,頸部的白圈就像一根白絲帶一樣,眼睛滴溜溜轉,警惕地打量著四周。這種鳥叫「淡綠鵙鶥」,杭州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現過這種鳥,是標準的新記錄種。
放眼全省,「淡綠鵙鶥」也很神秘罕見。唯一一次被發現,是在麗水,那還是幾十年前的「老黃曆」。
「白眉地鶇」重現魅影白眉地鶇,同一天在清涼峰被陳水華等人發現。
有幾隻如八哥大小的鳥類在幽暗的林間神秘地穿梭。這是什麼鳥?陳水華一邊滿腹懷疑,一邊舉起相機,隨著「咔嚓」一聲,這種神秘的鳥類終於被定格,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是一種在浙江消失多年的「白眉地鶇」。
查閱資料,上世紀80年代之前,人們曾在杭州看見過白眉地鶇的身影。但此後幾十年間,它似乎就像在人間蒸發一樣,再也找不到蹤跡。
一度專業人士曾懷疑:這種在東北繁殖、東南亞越冬的候鳥是不是改變了遷徙路徑不再經過浙江。
鳳頭蜂鷹群喜事一樁連一樁。
最近,神秘的鳳頭蜂鷹群首次在浙江發現並被拍到。
鳳頭蜂鷹,跟沙漠裡的大雕形似。不過,鳳頭蜂鷹的後枕部有黑色羽冠,就像戴了一尊「鳳冠」,且喜食蜜蜂,鳳頭蜂鷹之名由此而來。
同其他猛禽相比,它既有英雄威武的形象,又有「帥小夥」的氣場。
鳳頭蜂鷹在俄羅斯、日本,以及我國的東北一帶繁殖,每年秋天總要集大群飛往東南亞越冬。雖然浙江位於其遷徙路線上,但浙江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現過鳳頭蜂鷹。
2003年,亞洲猛禽協會的日本會員,找到陳水華,希望幫助尋找鳳頭蜂鷹途經浙江的地點。
「浙江沒有這種鳥吧?」陳水華翻查浙江歷年來的鳥類記錄後,滿腹懷疑地問。
日本會員確定地說,有的,一定有!
日本猛禽協會拿出了衛星跟蹤記錄顯示,鳳頭蜂鷹群從日本出發,經過海上長途飛行,在紹興、寧波一帶經過,然後飛往臺灣,再最終抵達東南亞。
此後7年來,陳水華帶著野鳥會員們苦苦在浙江境內尋找。但只在南北湖發現了一兩隻鳳頭蜂鷹。根本不是日本方面所說的幾百隻,甚至幾千隻的集體過境。
鳳頭蜂鷹群到底經過浙江哪裡?這個讓浙江鳥類科學家們苦苦追尋而未果的答案,豈料,最近被富有戲劇性地破解。
最近,一名來自寧波的菜鳥級觀鳥愛好者「noven」在寧波鄞州公園上空,看到大量的鳥兒原地盤旋。「前前後後大概有三四個編隊,都出現盤旋的現象。」
陳水華看到照片後,興奮不已,「這就是我們苦苦尋找而不得的大群蜂鷹遷徙的蹤跡。」
秋季賞鳥最當時「這麼多好消息,一個方面說明我們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陳水華博士說,另一方面也說明浙江境內還有很多未知的「神秘」物種,等待大家去尋找和發現。
我國著名鳥類學家、浙江大學的丁平教授曾說,野生動物對環境非常敏感,尤其是鳥類。鳥類的種類、數量和多樣性,是對環境進行生態評價的重要依據。
杭州正好位於我國東部候鳥遷徙線上,秋季大量候鳥將經過杭州。眼下正值秋季,西湖邊的鳥類最鬧猛了,當然,錢塘江沿岸等處也是鳥的天堂,大家不妨找個機會好好親近大自然,親近鳥類。
(責任編輯:re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