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基因組&代謝組學:兩大組學共同揭示結腸直腸癌中腸道菌群的階段...

2020-11-27 生物谷

 

近期,日本大阪大學 Shinichi Yachida 及其研究團隊在醫學著名期刊 Nature Medicine (IF=30.641)上發表題為「Metagenomic and metabolomic analyses reveal distinct stage-specific phenotypes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colorectal cancer 」的文章。採用宏基因組和代謝組聯合分析,檢測結腸直腸癌不同階段的糞便樣本,揭示結腸直腸癌中腸道菌群的階段特異性表型,為 CRC 發展階段的診斷提供方法。

研究結果

1.糞便樣本中宏基因組和代謝組學特徵

為研究 CRC 中宏基因組和代謝組的特徵,根據結腸鏡和組織學檢查結果分為9組,圖1分別對616例宏基因組數據和406例代謝數據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富含芽孢桿菌屬的受試者具有低豐度的普氏菌,與健康對照組相比 Megamonas 菌屬(巨單胞菌屬)在118例患者中為高豐度,在 CRC 發展的各個階段顯著升高。主成分分析(圖 1 b)確定了擬桿菌屬和普氏菌為人類腸道腸型的主要貢獻者,在 PCA 中二氫尿嘧啶和尿素差異明顯,但 PCA 分析未呈現出階段的特異性。

2.癌症不同階段特異性分類和代謝組學特徵

為研究癌症不同階段特異性分類和代謝組學特徵,通過 CRC 不同階段與健康對照組相比,在 MP 和 S0組微生物轉移差別較大,Fusobacteria(梭桿菌門)、Firmicutes(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硬壁菌門)隨著腫瘤惡性程度增加而增加,其中 Fusobacteria 在兩個階段均升高,Firmicutes 和 Bacteroidetes 具有階段特異性(圖 2a)。與健康對照組相比,共有65種代謝物在至少一個階段為顯著差異。膽汁酸,短鏈脂肪酸,胺基酸和中心碳代謝物質與腸道微生物群密切相關(圖2c)。與健康對照組相比在 MP 中脫氧膽酸(DCA)濃度增加,在 S0中甘氨酸鹽、牛磺酸鹽和支鏈胺基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纈氨酸等)濃度增加。B. wadsworthia是 MP 中唯一與 DCA 相關的物種(圖 2d)。A. parvulum 在 MP 和 S0組中豐度顯著增加,且與A. parvulum 相關的細菌顯著增加(圖 2e,f)。

3.KEGG 和 GO 分析微生物基因與 CRC 相關的變化

為找到微生物基因與 CRC 的關係,通過對微生物基因組進行 KEGG 和 GO 分析,發現與健康對照組相比,1,243個 KEGG 和 KO 基因顯著上調,96個下調(圖 3a)。通過修改 KEGG 途徑模塊,限制細菌生成和降解的途徑,重新呈現基因豐度(圖 3b)。芳香族胺基酸代謝和硫化物生產途徑與 CRCs 相關,參與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生物合成的基因顯著升高,其中 PHC 為鑑別 S0患者與健康對照組的首選指標(圖 3b)。參與苯丙氨酸降解的基因主要在 MP 中增加,參與產生遺傳毒性硫化氫的 DSRA(異化硫酸鹽還原酶亞基A)在 SIII/IV 中顯著升高(圖 3b)。

4.CRC 進展期的微生物動力學及其診斷

為研究腸道宏基因組和代謝組學數據可以作為診斷標誌物,作者構建了隨機森林和 LASSO 邏輯回歸分類來區分健康對照與 S0、SIII / IV 病例。分別基於物種、 KO基因、代謝物或三者的組合構建了四種模型。在 S0、SIII / IV 分類中組合型模型的分類潛力優於單個模型(圖4b,c),隨機森林分類區別 CRC 患者 S0和 SIII / IV 期的 ROC 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8和0.85。

總結: 本文對616名接受結腸鏡檢查的人進行了糞便宏基因組和代謝組學研究,發現除了晚期病變外,在 MP 和 S0病例中生微生物組和代謝組變化明顯。核梭桿菌屬相對豐度在 S0至 SIV 期持續升高,Atopobium parvulum 和 Actinomyces odontolyticus 在 MP 和 S0中顯著增加。代謝物分析表明 S0支鏈胺基酸和苯丙氨酸含量顯著增加,膽汁酸(包括脫氧膽酸)在 MP 和 S0中顯著增加。微生物群和代謝物的變化發生在結直腸癌發展的早期階段,這具有重要的病因和診斷意義。(生物谷Bioon.com)

 

 

 

小編推薦會議  2019臨床質譜與高端醫學檢驗發展論壇

http://meeting.bioon.com/2019CMSPMT?__token=liaodefeng

相關焦點

  • ISME:宏基因組探究美洲河狸糞便微生物
    在這裡,作者使用宏基因組學、功能篩選和生物化學方法來分析其糞便微生物的群落結構與代謝能力,並進一步分析了分布在群體中的基因組與糖苷水解酶(GH)信息。原名:Metagenomics reveals functional synergy and novel polysaccharide utilization loci in the Castor canadensis fecal microbiome譯名:宏基因組學揭示了北美河狸糞便微生物的功能協同作用和新型多糖利用位點期刊:The ISME Journal
  • 功能基因組學揭示胰腺癌細胞的代謝依賴性
    功能基因組學揭示胰腺癌細胞的代謝依賴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20:08:49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Kvan Birsoy研究組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利用體內功能基因組學揭示了胰腺癌細胞的代謝依賴性。
  • 湯富酬/付衛合作揭示結直腸癌的普遍基因組改變
    湯富酬/付衛合作揭示結直腸癌的普遍基因組改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5 22:01:18 北京大學湯富酬、付衛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揭示出人類結直腸癌腫瘤基質細胞中普遍的基因組改變。
  • 一種新的豬育種方法:代謝組學,解決豬難測指標選育問題
    代謝組學選擇可以將整個代謝組數據與表型、家系和基因組數據相結合,提高難測性狀的遺傳進展。代謝組是一個樣本中完整的代謝物集合,在DNA和表型之間形成了連結。基因組選擇、全基因組測序、最優貢獻選擇和基因編輯等育種新技術正在飛速發展。核磁共振(NMR)技術是一種新興的代謝組學選擇技術。
  •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本文作者使用單細胞轉錄組學和基於蛋白質組學的質譜分析(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來量化年輕和年老小鼠肺部30種細胞類型的細胞活性狀態變化。作者發現,衰老會導致轉錄噪聲增加,並且放鬆對表觀遺傳的控制。作者還觀察了衰老對於細胞類型特異性的影響,發現2型肺細胞和脂肪成纖維細胞膽固醇合成的增加,以及呼吸道上皮細胞的改變,是肺部老化的幾大標誌。
  • 首屆中國昆蟲基因組學及國際「5000種昆蟲基因組」計劃
    隨著測序技術的飛速發展,生命科學的「組學時代」已經來臨。全基因組測序、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以及功能基因組學等平臺技術的建立也將使古老的昆蟲學研究綻放新彩。目前,已有30 餘種昆蟲物種的全基因組序列被解譯,大量昆蟲物種的轉錄組數據被陸續釋放。
  • 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研究結果發表
    >  11月12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捷及其團隊,聯合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等多家單位,在Nature上以封面形式同期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了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科級別)的研究結果。
  • 上海交大瑞金醫院揭示NKTCL的基因組和轉錄組學表徵
    上海交大瑞金醫院揭示NKTCL的基因組和轉錄組學表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8 20:57:43 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趙維蒞、陳賽娟以及黃金豔課題組合作取得一項新成果。
  • 研究揭示爆炸型適應性輻射的生態學和基因組學基礎
    研究揭示爆炸型適應性輻射的生態學和基因組學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8 15:46:19 瑞士伯爾尼大學Ole Seehausen、Matthew D.
  • 蛋白質組學:照亮基因組外的星空,解碼生命系統的建構原理
    近日,國際人類蛋白質組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權威獎勵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賀福初榮獲蛋白質組學傑出成就獎。賀福初院士率先提出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科學目標與技術路線,倡導並領銜了人類第一個關於組織、器官的蛋白質組計劃,揭示了人體首個器官(肝臟)蛋白質組。2014年,賀福初院士領導啟動「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CNHPP)。
  • 系統發育基因組學 讓跳蚤認祖歸宗
    12月2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與英國科研團隊合作,通過對開源組學數據的挖掘和深入系統發育基因組學分析,揭示跳蚤是一類特化的蠍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古昆蟲學》。跳蚤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是一類體型側扁,外形高度特化,並嚴格以吸血為生的全變態昆蟲。跳蚤體型很小,通常體長1—3毫米。它是外寄生昆蟲,吸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和鳥類的血液。
  • 科學家繪製出乳腺癌腫瘤發生和靶向治療的蛋白基因組學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乳腺癌腫瘤發生和靶向治療的蛋白基因組學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0 14:37:37 美國博德研究所Michael A.
  • MCP:首次全面描述加拉帕戈斯海鬣蜥蛋白質組學圖譜
    首先對五種組織和分離的紅細胞進行了轉錄組分析,以生成參考蛋白質資料庫。轉錄組數據共翻譯出105,810個蛋白質開放閱讀框。蛋白質組學共鑑定到7,513種蛋白質,組織平均鑑定到約4,000種蛋白質,血清樣品鑑定到約900種蛋白質(圖2B),所有組織中共同鑑定到1,551種蛋白質(圖2C)。
  • 動物所等建立衰老生物學多組學資料庫
    近年來,隨著衰老相關研究成果的不斷增多以及高通量測序技術的日益發展,衰老相關多組學數據層出疊見。然而,目前尚缺乏綜合性的整合衰老生物學多組學數據的數據資源庫。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與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鮑一明研究組、張維綺研究組合作建立了Aging Atlas資料庫(https://bigd.big.ac.cn/aging/index)。
  • Nature|嶽峰組揭示斑馬魚表觀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
    可是現有的斑馬魚的基因組功能性研究多局限於對整個胚胎的研究,斑馬魚組織特異性的基因組功能元件系統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仍然亟待揭示。從進化上說,斑馬魚的祖先與人類祖先在4億年前「分道揚鑣」,其歷經的差異進化時間遠長於小鼠與人類的一億年的差異進化時間。
  •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血清代謝組潛在決定因素的參考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血清代謝組潛在決定因素的參考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5 0:52:57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Eran Segal小組繪製出人類血清代謝組潛在決定因素的參考圖譜。
  • 系統發育基因組學揭開跳蚤的身世之謎
    2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與英國科研團隊合作,通過對開源組學數據的挖掘和深入系統發育基因組學分析,揭示跳蚤是一類特化的蠍蛉,相關研究成果於12月18日發表於《古昆蟲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蔡晨陽、黃迪穎研究團隊和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古生物團隊合作,選取了現生吸吻類26個代表物種,包括長翅目所有亞目、蚤目和雙翅目,並根據此前千種昆蟲轉錄組進化團隊測得的轉錄組數據,調取了1478個直系同源單拷貝蛋白編碼核基因,這代表著目前已知最大的吸吻類分子數據矩陣。此外,研究人員還構建了包括29個物種的線粒體基因組與多個基因聯合的較小的數據矩陣。
  • 環境汙染物通過芳香烴受體幹擾腸道菌群和宿主健康
    水生所在汙染物通過芳香烴受體幹擾腸道菌群和宿主健康研究中取得進展 暴露結束之後,綜合運用宏基因組學及代謝組學等分析方法,系統研究AhR通路激活後、跨微生物-腸道-血液-肝臟信號網絡的變化,旨在闡明PCB126激活AhR信號在腸肝軸(gut-liver axis)的傳導模式和機制。
  • GenomePaint可對單個腫瘤進行深入多組學探索
    GenomePaint可對單個腫瘤進行深入多組學探索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3 16:13:39 美國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Jinghui Zhang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基因組學前沿改善人類健康的戰略構想
    基因組學前沿改善人類健康的戰略構想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0:35:13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Eric D. Green等研究人員討論了基因組學前沿改善人類健康的戰略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