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網—犬科動物資料庫iDog正式上線
本報訊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與北京基因組所合作開發的犬科動物資料庫iDog正式上線。
-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本文作者使用單細胞轉錄組學和基於蛋白質組學的質譜分析(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來量化年輕和年老小鼠肺部30種細胞類型的細胞活性狀態變化。作者發現,衰老會導致轉錄噪聲增加,並且放鬆對表觀遺傳的控制。作者還觀察了衰老對於細胞類型特異性的影響,發現2型肺細胞和脂肪成纖維細胞膽固醇合成的增加,以及呼吸道上皮細胞的改變,是肺部老化的幾大標誌。
-
省科學院動物所在衰老生物學領域發表繁殖與死亡相關性的論文
將非人類物種的生命結束模式用於預測人類生存時間的生物醫學模型,特別是以果蠅作為模式生物建立的相關衰老和死亡模型對指導醫學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近日,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環境昆蟲研究中心孟翔副研究員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傑出教授James R.
-
合成生物學的未來在哪?當代基因組學教父帶你一探究竟
在大會上,George Church 教授以視頻的形式在大會現場發表題為《合成生物學的未來》的演講,就這些問題做出了解答。George Church 是美國基因工程學家、分子工程學家和化學家,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被稱為 「當代基因組學教父」。
-
研究人員開發出犬科動物資料庫
原標題:研究人員開發出犬科動物資料庫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合作開發的犬科動物資料庫「iDog」正式上線。該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在線發表。家犬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之一,同時也是許多人類遺傳病的基礎研究模型。
-
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製食蟹猴卵巢單細胞衰老圖譜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之一、中科院動物所副研究員王思說。而利用傳統研究技術難以精確揭示衰老過程中不同類型的細胞的衰老規律及分子調控機制。此外,由於倫理及樣本來源的限制,難以獲得跨越年輕年老的人類正常卵巢組織。
-
首屆中國昆蟲基因組學及國際「5000種昆蟲基因組」計劃
隨著測序技術的飛速發展,生命科學的「組學時代」已經來臨。全基因組測序、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以及功能基因組學等平臺技術的建立也將使古老的昆蟲學研究綻放新彩。目前,已有30 餘種昆蟲物種的全基因組序列被解譯,大量昆蟲物種的轉錄組數據被陸續釋放。
-
研究人員繪製「單細胞衰老圖譜」揭示靈長類卵巢衰老特徵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記者魏夢佳)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大學等多家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學術期刊《細胞》上在線發表封面文章稱,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繪製了食蟹猴卵巢的單細胞衰老圖譜,同時利用人類卵巢細胞研究體系,發現衰老伴隨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徵之一,這為預警卵巢衰老及女性生殖力下降提供了新的生物學標誌物
-
三江源國家公園建立野生動物本底資料庫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本底調查」項目完成,為摸清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家底」奠定了基礎。 此次調查對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資源持續系統調查研究,首次形成三江源國家公園陸生脊椎動物物種名錄,建立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本底資料庫;繪製藏羚、藏野驢、藏原羚、胡兀鷲、黑頸鶴等重要物種分布圖,利用棲息地適宜性指數模型對雪豹、藏羚、藏野驢等10個重要物種的棲息地適宜性進行評估;解析三江源區人獸衝突現狀,形成三江源國家公園陸生野生動物監測方案。
-
我國科學家啟動「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
科技日報記者 劉志偉 通訊員 熊奇12月30日,全球首個 「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Protist 10,000 Genomes Project, 簡稱P10K)正式發布,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
-
潘文石——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動物行為學
出生年月: 所在院校: 北京大學 所在院系: 生命科學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動物學 研究領域: 保護生物學
-
美國建立亞洲最全水產飼料配方資料庫
美國建立亞洲最全水產飼料配方資料庫2016-11-10 10:1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農產品期貨網 亞洲水產飼料廠家的特點是多樣性,據統計,在不同的池塘、網箱以及室內養殖的環境中,大概涉及有300多種魚類及甲殼類品種,因此,料企需要根據品種、養殖階段和動物體重等各方面對飼料的營養成分和飼料的物理性質進行大量調整。
-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30日,全球首個 「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正式在漢對外發布。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聯合西藏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 原生生物是生物五界之一,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類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已描述的物種數超過6萬種,未知種類更難以估量。
-
家禽飼料原料生物學效價評定進展與存在的問題
實現精準營養的核心要素之一,即準確測定飼料的養分含量和評定生物學效價(有效能、有效胺基酸)。儘管近紅外分析技術已經廣泛的用於飼料原料快速檢測,但近紅外在估測各種飼料原料的生物學效價依然顯得不夠完備,甚至很多資料庫缺乏。我國作為家禽生產大國,而且家禽品種繁多,建立依據家禽品種和生產階段的資料庫對於實現精準營養尤為重要。
-
張立——北京師範大學——動物行為學和保護生物學
出生年月: 所在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所在院系: 生命科學學院 職稱: 副教授 招生專業: 動物學 研究領域: 動物行為學和保護生物學
-
昆明動物所等對樹鼩KLF基因家族全長及鋅指結構進行系統分析
/1971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腫瘤生物學學科組將全部17種樹鼩KLF家族因子鑑定出來,並對基因家族全長以及鋅指結構域進行系統分析。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雜誌Oncotarget上,昆明動物所、昆明理工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邵明、葛廣哲及昆明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劉文婧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樹鼩作為與人類親緣關係較近的類靈長類動物,因具有個體較小、繁殖快、易於飼養等傳統動物模型的優點,正在成為一種新型而有潛力的疾病動物模型。
-
惠利健組合作描繪肝癌藥物基因組學「藍圖」
惠利健組合作描繪肝癌藥物基因組學「藍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13 15:45:46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惠利健研究組、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亦學研究組
-
2018模式動物與疾病動物模型研究與應用研討會即將召開
上海2017年12月27日電 /美通社/ -- 在生物科學的發展歷程中,模式動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線蟲和果蠅模型的建立大大推進了遺傳學和發育生物學的進展;酵母和大腸桿菌作為生物模型為現代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技術提供了施展的舞臺;小鼠疾病模型的深入研究為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帶來了巨大便利。
-
MCP:首次全面描述加拉帕戈斯海鬣蜥蛋白質組學圖譜
研究結果 1.海鬣蜥的資料庫生成和蛋白質組學分析此外,從同一島上的活體動物收集了股腺分泌物,精液和血液(圖1)。首先對五種組織和分離的紅細胞進行了轉錄組分析,以生成參考蛋白質資料庫。轉錄組數據共翻譯出105,810個蛋白質開放閱讀框。
-
昆明動物所揭示家雞體型的遺傳機制
雖然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已成為研究人類疾病和動物複雜性狀的新手段,但是該技術需要收集大量的表型數據,工作繁瑣,研究周期長,成本高。因此,GWAS未能在家雞複雜性狀研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隨著二代測序技術和比較群體基因組學分析方法的飛速發展,通過對不同品種群體的基因組進行比較分析成為研究複雜性狀進化的遺傳機制的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