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磨刀霍霍」無人車

2020-12-04 新浪財經

來源:經理人雜誌

大疆希望成為一家人工智慧公司。

來源| 億歐網

文 | 張男 編輯 | 楊旭然

本文核心觀點

1、無人機本質上是一個利基市場,無法真正「大眾化」,大疆「獨孤求敗」;

2、大疆需要找到另一個足夠大且具有想像空間的領域,支撐起1660億元的估值;

3、在自動駕駛領域,大疆極有可能效仿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的路線,憑藉技術優勢為其他廠商提供相關解決方案。

來源/PEXELS

2020年起,關於大疆裁員的傳言就再沒停過。

飛奔十餘年,這家無人機巨頭似乎已經走入胡同拐角。有無人機產業鏈人士透露稱,今年消費無人機需求下滑,產能過剩、庫存較大是大疆裁員的主要原因。

據路透社8月報導,銷售和市場部門是「重災區域」,創始人汪滔要求削減三分之二的營銷和銷售人員。

而與裁員相對的,是大疆正在大力招聘自動駕駛相關人士。

圖源:大疆官網

官網顯示,大疆近期正在招聘汽車電子方面的硬體工程師、智能駕駛方向軟體工程師,範圍甚至擴展至系統安全方面的專業人士。工作地點並不局限於深圳,上海也在招聘範圍內。

「在自動駕駛方面,大疆一直都有招聘需求。」一位汽車行業獵頭對億歐表示,「算法類需求最大。」據億歐了解,去年以來,大疆已向多位自動駕駛業內人士拋出橄欖枝。

自2015年起,大疆研發自動駕駛的消息便一直在業界流傳,甚至有投資人稱大疆未來會將30%的研發都投入該領域。對此,大疆屢屢否認,公關總監謝闐地一度出面澄清:「公司並未在無人駕駛方面預設商業目標。」

但2020年初CES期間,大疆內部孵化的子公司Livox(覽沃科技),憑藉Horizon(地平線)、Tele-15(遠程15)兩款低價雷射雷達產品,掀開大疆自動駕駛神秘面紗的一角。那之後,大疆對自動駕駛予以否認的官方口徑似乎略有鬆懈。

如今的大舉招聘,更像是大疆在該領域加快腳步的重要信號。有業內人士透露稱,大疆內部按照L3/L4的標準來劃分自動駕駛部門,近期可能官宣自動駕駛最新進展。

已是無人機巨頭的大疆,為何要進軍一個全新領域?其又打算講出樣的故事?

飛到「頂」的無人機市場放眼全球無人機市場,如果大疆自稱第二,就無人敢稱第一。就連鮮少讚美中國科技企業的《華爾街日報》,也主動為大疆貼上「首個在全球主要科技消費產品領域成為先鋒者的中國企業」的標籤。

成立14年後,如今的大疆把持著全球消費級無人機超過80%的市場份額,估值超過1660億元,在《2020中國獨角獸榜單TOP100》中排名第七,是唯一一家壟斷全球市場的中國科技巨頭。

業界通常將大疆比作蘋果。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消費無人機領域還沒有「三星」一樣的對手出現。這一度引得美國對其發起侵權訴訟,指控大疆違反《1930關稅法案》第337條有關禁止不公平競爭或貿易行為條款。

雖然歷經兩年調查後免于禁令,但作為龍頭的大疆依然不能高枕無憂。

「大疆的成功在於開創了非專業無人駕駛飛行器(UAV)市場。」Frost & Sullivan分析師麥可·布雷茲曾如此總結道。但問題就在於,大疆太過於專注這個市場,且沒有競爭對手。

時至今日,無人機依舊是一個利基市場。在消費端,只有小部分人群有機會成為無人機大用戶,大疆正通過不斷降低單價的方式吸引更多玩家,同時與友商相抗衡。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消費升級帶來的需求增長並不明顯,限飛政策的不穩定更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

「消費無人機市場就這麼大,大疆已是王者,從商業角度來講,很少有巨頭廠商會在這個領域再去挑戰它。」有業內人士指出。

大疆的確獨孤求敗,這也成為無人機大眾化的阻礙。「只有大疆真正的競爭對手出現,無人機才有可能走出利基市場,走向大眾。」謝闐地曾表示。

根據IDC在2018年的預測,全球消費者和企業無人機的市場規模為90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的年均增長率約為30%。如此測算,2020年無人機市場整體規模約為152.1億美元。Gartner的預測中,這個數字降為112億美元,其中還至少有五成以上的規模屬於行業級無人機。這意味著消費級無人機的市場被進一步壓縮。

汪滔似乎早有預感。2016年他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無人機市場即將接近飽和,大疆的收入到200億元也就到頂了。

如今,大疆的營收早已超過200億元,但這個收入顯然還無法支撐起其1660億元的估值。

「新興產業」浮出水面大疆在尋求新的突破,它首先將目光落在行業應用上。

2015年下半年,大疆成立行業應用部,面向行業企業提供專業解決方案。目前,大疆已在公共安全、能源、建築、基礎設施、測繪、電力、石油與天然氣等領域推出相應產品。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25年工業級無人機的行業規模約450億元,平均增速30%左右。

但行業無人機畢竟不同於消費無人機,技術以外,價格與銷售體系都是大疆需要重新深耕的重點。

此外,大疆也在影像系統設備領域積極開拓,發布地面設備手持雲臺相機靈眸、相機雲臺禪思等。

但嚴格意義上講,不論是行業無人機還是影像系統設備,都仍在無人機範疇內。本質上,大疆依舊是那個大疆,並未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大疆需要找到一個足夠大,且具有足夠想像空間的新領域,作為其營收與估值新的增長點。

大疆曾在一份發給投資機構的融資材料中提及未來理想的營收結構:50%是無人機、25%來自影像板塊、25%來自新業務。

新業務是什麼?大疆明確提及醫療影像AI市場和教育市場,同時模糊表示還有圍繞視覺、算法、影像處理、集成晶片技術為一體的人工智慧「新興產業」。2019年,大疆已經推出首款教育機器人機甲大師RoboMaster S1,試水機器人教育領域。

但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大疆的「障眼法」:「大疆不會公布自己想做的事情,對外公布的方向很可能都是在誤導競爭對手。」

發展至今,大疆並未在醫療影像AI市場和教育市場掀起太大水花,這或印證了上述人士的猜想。與此同時,大疆避而不談的神秘「新興產業」似乎漸漸浮出水面。

2020年初CES期間,大疆內部孵化的子公司Livox(覽沃科技)發布Horizon(地平線)、Tele-15(遠程15)兩款雷射雷達產品,專為L3/L4級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服務。這兩款旋鏡式雷射雷達,以「非主流」的技術路線與萬元以下的低價引發業界關注。

關於Livox的公開資料甚少。據說,Livox成立的初心是大疆希望能在行業無人機上搭載自研的雷射雷達,但團隊在研發過程中發現自動駕駛行業是一個更廣闊的市場,Livox的研究主線也變為車載雷射雷達。

大疆一直是一家「不願意多說」的公司。

自2015年起,業界便不斷有關於大疆進軍自動駕駛領域的消息傳出,對此,大疆屢屢否認。直到2020年Livox正式推出兩款產品,該傳聞才算有了一點「實錘」。實際上,Livox成立於2016年,公開亮相時已經踏踏實實「做」了4年之久。

有業內人士透露,憑藉低價,如今Livox的產品已經獲得了一部分市場份額。

自動駕駛想像幾何?今年以來,大疆對自動駕駛漸漸「鬆了口」。在接受關於汽車領域的詢問時,大疆一反以往的否決態度,回應稱:「將技術應用在汽車領域的探索已有一定進展。」

近期,大疆在各大網站更新的大量招聘信息,更為其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傳聞增添了可靠依據。

據億歐了解,與百度的IDG(智能駕駛事業群組)類似,大疆內部大體上將自動駕駛分為量產自動駕駛與前瞻自動駕駛兩個部門,前者專注於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後者的方向則是L4。暫時不清楚是否也有智能交通相關業務。

或許在更早前,大疆就開始籌備搭建自動駕駛業務團隊。

2015年,其矽谷研發中心引入前特斯拉工程師戴倫·裡卡多(Darren Liccardo),為全球工程副總裁。根據領英信息,戴倫在特斯拉任職期間建立了ADAS工程團隊,也曾在寶馬擔任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團隊負責人。

2017年戴倫離開後,大疆在自動駕駛方面陷入沉寂,直到近期從其招聘信息及Livox的動作上才重見端倪。

於大疆而言,自動駕駛自然比無人機市場更具想像空間。據東吳證券測算,2020年自動駕駛市場規模為844億元,2025年將達到2250億元。這個數字僅針對國內ADAS市場而言,更不必說「錢」景更為廣闊的L4級自動駕駛領域了。

過去兩年時間裡,自動駕駛在中國的發展的確經歷過低谷。但今年以來,小馬智行、馭勢科技、踏歌智行等企業獲得新融資及商業化新進展,證明自動駕駛仍是一個值得長期投入的領域。

自動駕駛之所以曾被看衰,很大程度上源於其商業化難題,這恰恰是大疆「最不在乎」的部分。有大疆高層如是描述:「大疆像個巨大的實驗室,產品發展由技術研發所串聯,商業化的項目不到實驗室的1/3。」

這種技術先行的精神傳承於創始人汪滔。創業初期,技術出身的他就並未對商業模式有過多的思考,卻對產品細節精益求精。

大疆內部工程師文化濃厚。在其研發邏輯中,商業化方向從來不在第一思考位。研發團隊認為,預設商業化方向後再做研發,一定做不出來。

大疆總裁羅鎮華曾一語點明公司運營思路——研發產品時,大疆首先尋求的是技術突破,一旦達到這個階段,清晰的市場需求就會出現。

另一個華為?技術上而言,感知部分依舊是如今自動駕駛最難解決的問題。而過往時間,大疆恰恰在視覺識別上積累了豐富經驗。

2016年精靈4發布時,汪滔就以一句「歡迎來到計算機視覺時代」點出其精髓所在。與此同時,大疆將自己的描述從「Flying Camera」改為「Flying Robot」,進一步昭示人工智慧野心。而後其發布的「御」Mavic Pro更是首次在無人機上應用深度學習技術,強化智能化功能。

「大疆具有技術基礎。」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雖然可以做到從無人機到無人駕駛的應用場景遷移,但難度也很大。想要做好,不亞於重新研製一款『精靈』產品。」

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顯示,大疆在申請無人機相關的技術專利的同時,也獲得了自動駕駛汽車相關專利。如用於自動駕駛的控制方法、控制裝置及車輛;車載成像裝置的安裝參數的確定與駕駛控制方法及設備等。

圖源: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

在自動駕駛領域,大疆也有「依靠」。大疆的董事李澤湘,曾在2017年領銜創辦了自動駕駛公司希迪智駕。該公司於今年完成兩江基金領投的超億元A++輪融資,正在加速自動駕駛新基金業務落地。

李澤湘是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汪滔的恩師,因早期對大疆的投資和盡心扶持,被外界稱為大疆「孵化者」。在大疆進入自動駕駛領域後,李澤湘將從哪些方面再次幫助學生汪滔,也是留給外界的一個「彩蛋」。

關於大疆自動駕駛的公開信息甚少。億歐猜測,在自動駕駛領域,大疆很可能嘗試走華為在汽車行業的路線——不造車,但通過多種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賦能主機廠。

10月底,華為發布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包含1個計算和通信架構,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智能車雲服務、智能電動5大通信系統,以及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攝像頭等30多個智能化部件。

「HI」基於華為的ICT技術優勢打造,大疆對技術的極致追求也是業界共識。

縱觀大疆產品發展歷史,其一般都是先從子系統切入,再逐漸發展至系統成品。從飛控系統到航拍無人機如是,從航拍懸掛雲臺到手持雲臺亦如是。根據已有的雷射雷達產品來看,大疆之後勢必推出更多系統成品及技術相關解決方案。

因高薪高壓的企業文化,有人將大疆稱為「小華為」。而在汽車領域,大疆或許也會變成「另一個華為」。

結語過往,大疆憑一己之力開創了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對技術的執著追求,使其積累了超過5000條專利信息,從而擁有絕對的技術壁壘和話語權,任何想做無人機的公司幾乎都要取得大疆的專利許可。

但汪滔並未將大疆局限在無人機領域。從其對多領域的探索可見,大疆希望成為一家人工智慧公司。

自動駕駛,便是在該領域的一次深度探索。如若成功,大疆的估值,勢必還要再上一個臺階。

相關焦點

  • 大疆不是「小米」
    在這篇文章中,虎嗅通過早前最受資本追捧的兩家智能硬體獨角獸企業:大疆與優必選,分析目前中國智能硬體的處境。(大疆在 2006 年成立,迄今已超過十年,從嚴格定義來講不算獨角獸,但由於大疆的航拍機在 2013 年才開始被廣泛報導,所以不少人仍視之為典型的中國獨角獸公司。)先拋出我們的結論:大疆或優必選,都不是「小米」,市場空間是最大挑戰。
  • 青島大疆元旦特惠 大疆RSC 2僅售2999元-大疆 RSC 2_濟南手持穩定...
    (中關村在線 青島行情)近日,大疆RSC 2在中關村在線經銷商「青島守強數碼旗艦店」有售,報價2999元,聯繫電話:0532-66626699 / 18560688788 / 18669791989。
  • 《木蘭詩》「磨刀霍霍向豬羊」中「霍霍」何意?為何不寫「牛羊」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首詩畢竟是一首北朝民歌,與四書五經相比,它總體是接地氣的,所以要理解起來並不難。真的如此嗎?那請大家來看看這首詩中的這段文字:《木蘭詩》(節選)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 中國大疆運動相機VS美國GoPro
    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對大疆在今年5月份發布Osmo Action的一次反擊。在運動相機領域,大疆是如何一步步走到跟GoPro同場競技的段位?第一局:無人機賽場的對決其實在大疆與GoPro劍拔弩張之前,兩家公司還是有過一段蜜月期的,畢竟早期無人機通常會裝配上運動相機進行航拍,而使用運動相機的群體也與無人機玩家非常重疊。
  • 大疆飛行模擬器
    大疆無人機是許多男生的夢想,大疆飛行模擬器這是一款非常真實的模擬飛行類遊戲,玩家將在遊戲裡駕駛著無人機自由的在空中飛翔,執行各種飛行任務,完成後可以獲得大量的報酬,用來解鎖更多的無人機,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布滿了危險,快來挑戰吧!
  • 組織更新,重新上路,大疆的「第二曲線」在哪裡?
    讓不同觀察者得出不同結論的原因,是大疆看待創新「S型曲線」的方式,與常見的市場觀察模式有所不同。按照大疆內部的說法,2006~2018年是大疆的第一階段,叫做「水簾洞往事」,天生一個美猴王,出場驚豔;2018年之後,大疆「重新上路」。近距離觀察,大疆的第一戰場仍然是連續性創新,附加累積錯誤、動態修正、引領並等待趨勢形成,醞釀下一場勝利。
  • 大疆無人機模擬器
    大疆無人機模擬器這款遊戲採用了非常逼真的3D遊戲畫面打造,讓玩家在遊戲中體驗最逼真的無人機駕駛體驗,在遊戲中駕駛著無人機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挑戰,遊戲畫面非常的精美,可以給玩家一種非常真實的感受,讓玩家身臨其境。
  • 博通集成:大疆無人機是公司客戶之一,公司相關晶片產品可應用於無...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1月30日訊,有投資者向博通集成(603068)提問, 對大疆2020年初新發布的無人機產品進行拆解分析發現,控制螺旋槳的晶片是這臺無人機中,大疆唯一的自研專有部件,大部分晶片還是採購美國的產品
  • 「雲臺相機」外觀設計專利引糾紛,大疆公司訴至法院!
    從深圳中院就該案作出的(2020)粵03民初1668號民事判決書可知,該案的事實和理由為:大疆公司於2018年6月29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名稱為「雲臺相機」的外觀設計專利,並於2018年12月25日獲得該專利的公告授權,專利號為ZL201830345094.5。大疆公司系該外觀設計專利的專利權人,該外觀設計專利按時繳納年費,至今合法有效。
  • 不顧白宮反對,五角大樓購買大疆無人機,海豹隊員:我們別無選擇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19日的報導稱,美國媒體日前爆料,白宮在2018年的時候,曾經禁止五角大樓同意軍方採購大疆無人機的計劃。而白宮之所以阻止軍方採購大疆的產品,所用的理由就是網絡安全的問題。白宮認為,大疆的產品很可能存在網絡安全隱患,這樣的隱患,會導致美軍的重要信息被洩露。
  • GoPro HERO7 和大疆口袋雲臺對比:Vlog 的兩種思路
    一眼不合拍Vlog視頻達人們的日常,除了正兒八經的專業拍攝相機之外,2018年還誕生了兩款讓人心動的Vlog小神器。一款是運動視頻老牌GoPro HERO7,另外一款則是主打穩定雲臺的大疆OSMO Pocket口袋雲臺相機。
  • 大疆推出獎勵方案,發現大疆軟體漏洞者獎勵100美元到3萬美元不等
    打開APP 大疆推出獎勵方案,發現大疆軟體漏洞者獎勵100美元到3萬美元不等 發表於 2017-10-23 16:05:01
  • 石頭科技,九號公司:我們還能出幾個大疆?
    公司在2014年接受小米注資,並在次年收購平衡車鼻祖Segway。旗下產品主要有智能平衡車、智能滑板車、智能電動車、服務機器人等品類。上市以後,石頭科技與九號公司股價急速上升,今年以來累計漲幅均已超過200%,這使得不少投資人將其與全球頂尖無人機製造商大疆科技進行對比。那麼,我們這些國人主導的企業裡,有沒有可能再出幾個大疆呢?
  • 大疆無人機這頭「巨鯨」再也受不了「藤壺」型員工吸血
    大疆無人機,一個全部中國人都驕傲的「世界頂尖品牌」。擁有14000名員工體量的科技巨擘公司,在專業美譽度和市場認可度都日趨老練的13年裡,「大疆」滿足了科技創業公司的全部誇姣想像!但,就像月有陰晴圓缺相同,實在的「大疆」也有著「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萬千煩惱」!
  • 美國人果然崇中媚外!大疆發布雲臺相機,美國品牌GoPro卻遭躺槍
    相信大部分人都了解大疆這個品牌,它雖然不是中國最大最有錢的科技公司,但它卻是讓我們國人為之自豪的科技公司,因為它做產品的態度和創新力被全世界所認可,所以才在民用無人機行業做到了第一的位置,幾近壟斷了整個市場份額。
  • 溫嶺爆炸救援:大疆無人機成「空中搜救犬」,還能現場三維建模!
    消防救援隊伍第一時間成立現場指揮部,集結了 500 多名消防指戰員、100 多輛消防車、6 條搜救犬及多臺大疆行業應用無人機參與現場救援。溫州虎穴、鹹亨國際、浙江天拓、寧波山能等多家大疆應急聯動單位也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支援。  多傳感器靈活切換,鎖定關鍵細節  爆炸事故造成多座房屋損毀嚴重,尤其是受爆炸正面衝擊的一排民房。
  • 別人已經磨刀霍霍,我們準備好"彈弓"和"打狗棒"了嗎
    原標題:別人已經磨刀霍霍,我們準備好"彈弓"和"打狗棒"了嗎 前不久,中國軍網、人民網等各大網站推出我海軍航空兵招飛宣傳片,片中集中展現了我軍機驅逐日本飛機的畫面。別人已經磨刀霍霍,我們的敵情意識、敵情觀念足夠強了嗎?我們準備好「彈弓」和「打狗棒」了嗎?
  • 大疆OsmoAction體驗:全方面吊打GoPro?
    vlog的形式讓更多人開始了解視頻,讓自己成為主角,而拍攝設備也涵蓋了專業單反、微單、手機,甚至是運動相機。2019年大疆似乎看到了vlog視頻仍然是一片藍海,推出了首款可攜式拍攝設備Osmo Pocket。Osmo Pocket發布後,其輕便小巧,功能強大,上手容易,超強防抖的眾多功能獲一眾vlogger追捧。確實,Osmo Pocket是一款入門級可攜式的vlog利器。
  • 大疆Osmo Action VS GoPro 8,究竟哪個值得你選?
    而要說到運動相機,相信絕大多數人會第一時間想到GoPro。確實,作為這個領域的領頭羊,GoPro早早的就已經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並且確實推出了不少優秀的產品,而每年的GoPro新品都會成為運動相機愛好者們所期待的神器。
  • 大疆深夜炫黑科技:無人機自動避障跟拍
    拋飛、跟拍、林中避障、手錶控制、空中作畫……11月3日午夜,大疆創新放出了一段「精靈X」的宣傳視頻,展現了一些目前在主流多旋翼無人機上還沒有實現的「黑科技」,引發廣泛關注。  《神盾局特工》演員Chloe Bennet出演該段視頻廣告,這段3分鐘的視頻展示了一款名為「精靈X」的無人機的多個創新,其中多項技術都讓人驚嘆。  視頻中,Chloe Bennet隨手把無人機拋出,無人機即刻實現了穩定飛行。Chloe Bennet騎車快速在林中穿行,無人機自動跟拍並即時避開林中的樹枝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