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魚「稱霸」非洲,如今又打算入侵中國?網友:鍋已經準備好了

2021-01-09 郭小胖愛撒野

地球經過這麼多年的演變,很多地區都形成了自己穩固的生態循環系統,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每一種生命都在這個系統之中擁有著自己特定的位置。而隨著時代逐漸發展,各個地區的人類之間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和頻繁,很多生物也隨之離開了自己原本的棲息地,去到了別的地方。

一般來說,當一種生物來到一個沒有天敵的環境之後,往往就會開始大肆繁衍,搶佔原本生態系統中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會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的破壞,這種現象就叫做生物入侵。而因為各國之間的頻繁往來,現在生物入侵的狀況屢見不鮮,各個國家針對這種現象也紛紛推出了不同的措施。

近些年,我國廣東流域有人在垂釣時曾經釣上來過一種非本土的魚類——尼羅河尖吻鱸。這是一種體型巨大的魚,目前發現最大的甚至能夠達到兩百三十多斤,並且它們的生存能力極強,不管是在海水還是淡水中都可以很好的存活。尼羅河尖吻鱸性情兇猛,以各種魚蝦為食,攻擊性極強。

上世紀五十年代,這種魚出現在了非洲附近的海域,當時並沒有引起當地人的重視,任由其肆意生長繁殖。隨著時間的流逝,尼羅河尖吻鱸開始在非洲大量繁殖,入侵到當地河流之中「稱王稱霸」,這種體型巨大的魚類的出現給當地的生態平衡造成了嚴重破壞。並且因為它們很多都體型較大,所以這種魚很難被釣上來,甚至普通的漁網都難以將其打撈。

目前,我國廣州地區已經有人發現了尼羅河尖吻鱸的蹤跡,這說明這種魚類已經入侵到了我國。面對這種情況,人們的第一反應並不是恐慌,而是下意識地發問:「這魚好吃嗎?」甚至有的人表示自己已經準備好了調料和盤子,就等吃了,在我國吃貨們的眼中,尼羅河尖吻鱸已經變成了一道道美食。

不過調侃歸調侃,面對這種外來生物入侵的情況還是要多加注意才行。對於我國吃貨們的這種反應,你有什麼看法和感想呢?

版權聲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這種魚在非洲肆意橫行,如今又想來入侵中國?中國吃貨:等你入鍋
    說起入侵物種,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我們國家最典型的入侵物種就是小龍蝦,可惜小龍蝦自己也未曾想到,曾在歐洲各國「稱霸天下」的一方霸主,有一天也會敗在中國人的餐桌上面。現在無論是哪個城市,只要是出門逛夜市,幾乎很難看不到小龍蝦的身影。
  • 非洲「鬍子魚」入侵中國,泛濫成災,吃貨卻視而不見
    魚在中國,不僅是一道味道鮮美的美食佳餚,而且還被賦予了了「年年有餘」的吉祥含義,所以一直備受眾多中國人的喜歡,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家常烹飪的時候,都喜歡在餐桌上準備一盤魚肉,可是有一種魚卻在中國泛濫成災,卻沒有人願意吃它。
  • 中國引進非洲「鬍子魚」,國人卻不願意吃導致泛濫成災,網友:真不敢...
    非洲「鬍子魚」入侵中國,國人卻不願意吃,網友:終於有中國人不吃的了大家也都知道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明,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也就造就了中國成為了一個美食大國,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爬的。中國人都能將其做成美食,而且還能以不同的口味不同的形態呈現出來。
  • 原產美國的食蚊魚,如今已經成為全球性入侵物種,中國也廣泛分布
    01原產美國的食蚊魚,如今已經成為全球性入侵物種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種入侵物種,叫做食蚊魚,這是一種體長形,略側扁食蚊魚的原產地是美國德克薩斯—瓜達魯普河, 後漸分布於美國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大西洋沿岸的低洼地和溝渠等水體中,如今食蚊魚已經是一種全球性的入侵物種,遍及,美洲,歐洲,東南亞,亞洲等等地區。
  • 非洲「鬍子魚」入侵中國,一次產萬卵一年生5次,卻沒國人願意吃
    中國人愛吃魚,這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魚」同「餘」同音,有著盈餘的意思在,擁有著吉祥,富裕,財富等多種含義。同時中國地大物博,魚的產量也大,所以魚類就經常出現在中國人餐桌上。中國人對魚無疑是有一種情懷在的,嘴饞加上全球化的影響下,讓中國對外引進了很多種魚類,但有些帶來的後果卻並非太好。如果要評選一個物種是中國人最後悔引進的魚類,那麼羅非魚應該是榜上有名的存在,原因就是因為羅非魚帶來的物種入侵問題實在有些嚴重。中國是在1978年的時候大幅引進羅非魚的。
  • 兇猛的非洲野豬敢與人搏鬥,如今在當地泛濫,網友:放中國試試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美食大國,中國的飲食文化已經傳承了幾千年之久,對於食材方便中國幾乎沒有挑剔一說。即使是入侵中國的小龍蝦、鯰魚、牛蛙等物種,如今也被中國做成了一道美食端上了餐桌。不過並非所有國家都有像中國這樣的戰鬥力,很多國家面對一些泛濫的物種都手足無措,不知道怎麼快速解決,例如非洲的野豬就是如此。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水泥都能吃,國人束手無策,在非洲難以生存
    眾所周知,外來入侵物種現在是困擾世界各國的一個問題。我們的生態系統是經過了長期進化才形成了今天這個模樣,系統中的物種經過了成百上千年的競爭、排斥、適應和互利互助,最終才有了如今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的密切關係。當一個外來物種被引進以後,因為缺乏天敵的制約,很有可能就會肆意生長泛濫成災,嚴重的時候就會對我國的生態系統乃至經濟造成危害。
  • 「小鯊魚」入侵中國,一來就變「菜」,網友:丟盡了入侵物種的臉
    今日話題:「小鯊魚」入侵中國,一來就變「菜」,網友:丟盡了入侵物種的臉,小龍蝦原本是一種入侵物種,但是如今以及變成了一種大家都知道的美食,並且在吃宵夜的時候還無論怎麼樣都會點上小龍蝦,所以如今在很多人眼中,小龍蝦已經不是一種入侵物種了。
  • 非洲「巨魚」入侵我國,最大可達200公斤,到中國後卻活不過20斤
    但是在我國入侵物種對我們來說卻是一種美食,中國吃貨的力量在全世界都是享有盛譽的,幾乎沒有中國人不敢吃的東西,也沒有我們做不出來的美味,就像之前很火的入侵物種,小龍蝦和牛蛙,這些原本都是來自國外的入侵物種,但是到了中國之後它們卻成為了美食,如今在各大飯店裡都能經常看見售賣小龍蝦和牛蛙。
  • 非洲產的「鬍子魚」,引進中國後泛濫成災,但吃貨卻表示不敢吃
    現如今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各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是越來越頻繁,不過隨著頻繁的貿易往來,物種入侵的事件也是越來越多。中國算是世界上物種入侵最多的國家,像我們的熟悉的小龍蝦還有牛蛙都屬於入侵物種,不過這兩種入侵物種還好,它們可以帶來很大的經濟價值。
  • 清道夫被解決後,這種「小鯊魚」又入侵中國,網友:來多少吃多少
    下文轉載自作者:菲菲談美食中國吃貨有多厲害,從入侵物種就可以看出來了,凡是入侵我們中國的,只要能吃的東西,基本上都泛濫不起來,之前清道夫在中國泛濫成災,大家都拿他沒有什麼辦法,因為這種魚的肉特別少,吃起來口感也不是很好,後來大家發現,原來清道夫的肉,都藏在他的身體裡面,清道夫的體質,跟別的魚都是不一樣的,他們的骨頭長在外面,給人感覺沒什麼肉的樣子,後來發現了以後,清道夫的問題就被解決了
  • 美國「大嘴魚」稱霸珠江?羅非魚都不是對手,釣友們卻不答應
    在過去物種入侵事件並不算頻發,但隨著人類交流的增多,許多外來物種,也被人類有意或者無疑的引進,從而造成一些物種入侵事件。中國其實也是一個經常被物種入侵的國家,畢竟中國的國土面積大,對外貿易也多,因此時常會引進一些外來物種,比如水葫蘆,福壽螺等,也對中國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但也有一些入侵物種,比如牛蛙,小龍蝦等等,卻成為中國人的盤中餐。
  • 非洲「髒魚」入侵我國,下水道都能存活,國人卻希望快點泛濫起來
    很多人都喜歡野外釣魚,這些年釣魚的時候大家都會發現魚少了,其實除了電魚以及環境破壞等因素之外,入侵物種也是造成本土魚變少的一大因素。如今就有來自非洲的「髒魚」入侵我國,它在我國倒是無憂無慮的生活,南方大小河流基本上都能看到它的蹤影,可能大家也會釣到它或者是在菜市場看到,其實這個非洲「髒魚」就是羅非魚。
  • 入侵中國的「大肚魚」,最初為引進了滅蚊,如今人們拿它沒辦法
    如今小龍蝦已經被中國人當成夜宵,並且已經成為養殖品種,只有人工進行飼養才能保證有充足數量供貨,可以說小龍蝦算是「入侵物種之恥」。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入侵物種都能通過吃來解決,比如有一種魚類,當時因為滅蚊而被引進,然而現在人們卻對它無可奈何。入侵中國的「大肚魚」,最初為了引進滅蚊,如今人們拿它沒辦法。
  • 非洲鯽魚「入侵」中國,卻出口美國100萬噸,多國捲入「戰局」
    1、 羅非魚「出海」有這麼一種魚,原產自非洲,本打算「稱霸」我國河道、湖泊,誰曾想卻被出口至多個國家,一度佔據美國70%的市場。它便是羅非魚,俗稱「非洲鯽魚」。最近幾年的羅非魚市場,可謂空前繁榮,2019年的全球產量突破650萬噸,其中中國產量達到了180萬噸,幾近拿下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 可長到1米,長江火頭魚入侵美國,鳥類都是它食物,離水也能活?網友...
    小編喊你看網友神評論啦~百聞神評論,精選每日用戶熱評,為你分享網友最新鮮、最犀利的觀點~下面給大家分享的熱點話題是【可長到1米,長江火頭魚入侵美國,鳥類都是它食物,離水也能活~】,此消息一經曝出,在網絡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截止目前點擊量已達4865,2127位網友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態度
  • 這種魚在圓明園消失多年,如今終於再現!中國最美原生魚之一!
    文|大李話魚歡迎點擊右上方【關注】,查看2000餘篇水族資訊及視頻資料,您的鼓勵是我努力的唯一動力鰟鮍魚在中國的分布很廣,在北京也有,屬於北京的原生魚之一。鰟鮍魚屬於雜食性魚類,最大體長大約10釐米以內,其壽命在4-5年左右。
  • 為了治蚊引進的麥穗魚,如今正在入侵歐洲,在中國售價10塊錢一斤
    麥穗魚因滅蚊作用,被廣泛引進歐洲地區對於麥穗魚這個魚類,應該很多國人都不覺得陌生吧。它是小型淡水魚類,原產於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和蒙古等地,生活在淺水地區,主要棲息在水體流動較為緩靜的淺水地帶,在石頭群內潛藏。
  • 非洲「鬍鬚魚」入侵我國,一年產卵5次一次1萬枚,國人不願意吃
    文章分類|旅行見聞文章字數|1032字,閱讀約3分鐘毫無疑問,中國人愛吃魚。為什麼?主要是因為「魚」與「魚」讀音相同,有剩餘的意思。它有吉祥,富貴,富貴等多種含義。同時,中國地大物博,魚的產量也大,所以魚經常出現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毫無疑問,中國人對魚是有感情的。在貪婪和全球化的影響下,中國向外國引進了很多種魚,但有些後果並不太好。
  • 外來物種入侵中國,這種魚,中國吃貨們敢去消滅嗎?
    關於外來物種入侵,我們看的比較多是,中國的或者亞洲的鯉魚啊,螃蟹入侵美國,歐洲等等,引得中國吃貨紛紛表示要求消滅他們,這回輪到外國的來入侵我們了!漁民說,這種魚名為「清道夫」,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都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