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一點漢字的花邊故事,說兩個大家最常見、少有知道卻實實在在代表男女生殖器的漢字。
「且」——男性生殖器。
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在金文中,「且」就是男根形狀。這個特殊意思可能不少現代人都不清楚,而代表男性生殖器的字大家熟知的可能是「龜」和「鳥(diǎo)」兩個字。這兩個字也是象形字,但與「且」相比,他們都不是正宗的男性生殖器代表,「且」字才是鼻祖。考證「且」是男根的現代學者中,有兩位比較出名,一位是現在仍活躍於臺灣文壇、政壇的作家李敖。另一位是已故大文人、前全國文聯主席郭沬若。1984年,李敖在臺灣寫了《且且且且且》一文,從中國古人的性崇拜,考證到儒家文化中的「牌位」,比較清楚地說清了「且」代表男根的來龍去脈。李敖把「且」是男根說得特有意思。他借用清代文人阮元《揅(yán)經室一集》中的「釋且」說事,談到了鼻祖中的「祖」字。過去「祖」就是「且」,並沒有「示」字旁,有生殖器的才是祖宗。阮元所謂的「古文『祖』皆『且』字」,就是這個意思。到了小篆出現之後,才有人開始在『且』字旁邊加上『示』字旁,成為現在的「祖」字形狀,「祖」被理解為生殖器,當然也是因為「且」。
說明:上面一、二均為金文中「且」的寫法,與男根的外形很接近。
李敖還將阮元挖苦了一通,認為他說了半天,也沒有說到點子,不知「且」字像個民間口頭語中的雞巴。李還考證了與「且」在外形上差不多的「圭」字,認為「圭」也是男人生殖器造型,並由此推測中國古人有崇拜男人生殖器的習俗。由「且」的象形引伸開,過去人家常供奉的祖宗牌位也是「且」狀,即源於古人對男根的崇拜。頗有搞笑意味的是,李敖把自己的「性學」研究成果,活學活用到對古典的解釋之中。《詩經褰(qiān)裳》的「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李敖是這樣理解的——你有什麼了不起,你不想本姑娘,本姑娘不愁沒別人想,你神氣什麼,你小子,雞巴啦!此番理解令人捧腹,如此一個普普通通的「且」字,讓李敖解釋的得情色纏綿,卻不下流,難怪一些人捧之為李大師!
「也」——女性生殖器。
在文言文中,「也」字一般被看成是語氣助詞,大家常見的「之乎者也」,就是這個意思。在流行的古今文學作品,大家或多或少可以看到的比喻女陰的字有「花」、「桃」、「蓮」、「魚」、「扇」、「口」等,但說及「也」字代表女性生殖器鮮見。不少人可能根本就不相信這個說法,因為在現代《高級漢語字典》中也查不到這個意思。實際上,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也」的形狀本來就是女性生殖器,似女陰狀。東漢文人許慎著《說文解字》稱,「也,女陰也。從乙,象形。」清代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段玉裁著《說文解字注》,段專門考證了「也」字:「女陰是本義,假借為語詞,本無可疑者,而淺人妄疑之。許氏在當時必有所受之,不容人少見多怪之心測之也。」
說明:上面四為金文中「也」的寫法,與女陰的外形很接近。
現代有學者進一步考證,「它」與「也」本為一個字,也是女陰,如浙江省溫州籍學者何新即持此觀點。而「也」與「它」為什麼成為兩個字,與「匜」字有關。「也」通「匜」,匜,讀yí,古代女子用的帶漏鬥的盥洗器具,「匜」很可能就是古人受女性性器官的啟發,造出來的字。如果大家仔細聯想一下,便可體味出其中的秘密。在方述鑫、林小安等編著的《甲骨金文字典》中有這樣的解釋,「象匜有柄有流之形,後分為二字」。「也」為什麼後來與「啊」一樣,成為語氣詞,有學者認為,就是考慮到「也」系女人之物,包含了對美女或女人的讚美、感嘆成份。在古代,「也」除了和「它」、「匜」通假外,還和「蛇」有相同的意思,都代表女陰。
此外,還有一字也值得一提——「馬」,這個字古時也代表過人類生殖器。
但與「且」專指男根,「也」專指女陰不同,「馬」字的性別前後發生過轉變,有混亂現象。
在秦漢之前,「馬」更多地代表女陰,當時中醫著作中多是這樣的意思。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馬王堆房中書》一書,其中有「養生方」一章,單獨抄錄在一卷帛上,主要記載了有關房中補益方藥,整理小組因名之《養生方》。其中的《◇巾》介紹了激發女性性慾的秘方。其中一方是這樣的:「治巾,取楊思一升、赤蟻一升、斑廿,以美□半鬥並漬之,掩□□□□其汁,以漬細布一尺。已漬,暘之,幹,復漬。汁盡,即取榖、椅桐汁塗所漬布,幹之,即善藏之。節(即)用之,操以揗玉策,馬因驚矣。楊思者,狀如小而螫人。」這裡的「馬因驚矣」,意思就是用那種被性藥浸過的紙巾擦試私處後,陰道就會像野馬吃驚那樣興奮起來。但後來「馬」的意思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也可用於男性,如中醫常會把「遺精」說成是「跑馬」、「走馬」。內擅丹道,外習醫術東晉思想家葛洪在其所著《抱樸子內篇》(卷6)有這樣的話,「若欲縱情恣欲,不能節宣,則伐年命。善其術者,則能卻走馬以補腦,還陰丹以朱腸,採玉液於金池,引三五於華梁,令人老有美色,終其所稟之天年。」「走馬以補腦」中的「走馬」,就是指男子遺精。比喻心思不專,變化不定的成語「心猿意馬」,原為佛教用語,以猿騰馬奔比喻凡心無常。為什麼要說「意馬」,而不說「意狗」、「意驢」,可能與「馬」的這種早期意思有關。男女性別可以互換,「馬」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字。
從上面可以看出,漢字確實是太深奧了。中國有《詩經》、有《說文解字》傳說漢字是黃帝時代的史官倉頡創造的,可見中國漢字之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