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誘惑:它死後,竟能驅使乳腺癌發生肝轉移

2020-12-05 瀟湘晨報

如果把腫瘤比作種子,腫瘤微環境就是讓種子生根發芽的土壤。其實,除了腫瘤局部微環境,人體全身都屬於腫瘤的生態系統的一部分,遠處的器官組織也會與腫瘤發生相互作用,導致腫瘤的遠處轉移。但這一過程究竟是怎樣發生的?

6月1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教授團隊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種特殊的腫瘤遠處轉移機制:中性粒細胞的一種特殊死亡方式,最終導致了腫瘤的肝轉移。

這一發現,為乳腺癌等癌症的遠處轉移提供了診斷和治療新思路。宋爾衛還指出,這一機制可能也是新冠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患者發生致命的炎症因子風暴的原理之一。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教授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蘇士成教授

特殊的死亡

在乳腺癌的肝轉移中,中性粒細胞扮演了關鍵角色。

中性粒細胞是一種免疫細胞,是人體抵禦外來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當人體發生感染時,血常規檢查報告上往往會發現中性粒細胞的指標偏高。

不同於常見的細胞凋亡,中性粒細胞有一種特殊的死亡方式。宋爾衛解釋,當中性粒細胞受到一些細胞因子、病原微生物或一些化合物的刺激時,就可能會將自身內部的核酸以及蛋白等物質「吐」出來,形成一張以DNA為骨架、鑲嵌著顆粒蛋白的「網」,稱為中性粒細胞胞外捕獲網(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而這一特殊的死亡過程就叫做NETosis。

這張特殊的「網」,可以捕獲並消滅病原體等。之前,人們在被病原體感染了的細胞附近,會發現大量的NETs。

但有時候,NETs裡面的DNA成分也就是NET-DNA,會參與到腫瘤的遠處轉移中。以前,人們就在動物模型中觀察到了這一現象,但對於其中的機制並不了解。

經過五六年的潛心研究,宋爾衛院士團隊揭開了NET-DNA導致乳腺癌、結腸癌發生肝轉移的神秘途徑。

團隊通過對臨床標本的觀察發現,在發生腫瘤的肝轉移之前,肝臟中就會出現大量的中性粒細胞浸潤。它死後的網狀NET-DNA,會成為腫瘤細胞的趨化因子,將乳腺、結腸等處的腫瘤細胞遠處「吸引」到肝臟中,生根發芽長成腫瘤。

「這是一種致命的吸引。」宋爾衛說。

宋爾衛院士團隊合影

宋爾衛院士(左二)正在開展手術

為何對肝臟「情有獨鍾」?

為何腫瘤細胞會被NET-DNA吸引?

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腫瘤的細胞膜上存在一種NET-DNA受體,叫做CCDC25。它能夠識別細胞外部的NET-DNA,二者結合就能激活一種細胞骨架信號通路,向腫瘤細胞發出「導航」指令。

腫瘤細胞接收到這一信號後,就會增強自己的「運動能力」,開始「長途跋涉」,向肝臟聚集,由此在肝臟處生成新的腫瘤。

乳腺癌會轉移到不同的器官組織中,其中最常見的有骨轉移、肺轉移、肝轉移等。宋爾衛團隊發現,這一特殊的轉移機制,是特異性地發生在肝臟中。

這種轉移機制為何對肝臟「情有獨鍾」?秘密在於一類蛋白質——補體。補體存在於人和脊椎動物血清及組織液中,被激活後,可以參與免疫反應,殺滅細菌和細胞。

宋爾衛介紹,補體的成分C3a、C5a可以直接作用在中性粒細胞上,導致了中性粒細胞以NETosis的方式死亡,變成NETs。而補體,正是在肝臟中被合成的。

為診斷治療腫瘤肝轉移提供新策略

「既往研究認為DNA的受體主要位於細胞內,我們的研究首次證實,在細胞膜上也同樣存在DNA受體。」宋爾衛說。

更重要的是,這一機制的發現,為腫瘤的遠處轉移提供新的診斷和治療策略。

「如果通過影像學的方法,在乳腺癌還沒有發生轉移的時候,就檢測到患者的肝臟中已經有大量的中性粒細胞群,就說明他發生肝轉移的風險很高。」宋爾衛說。此外,在外周血檢測到NET-DNA,也可以提示這個病人可能會發生肝轉移。

在治療上,如果抑制中性粒細胞的浸潤,或者是抑制中性粒細胞NET- DNA的產生,或者是阻斷它跟腫瘤細胞受體的結合,就能打斷這一腫瘤遠處轉移的路徑,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團隊的實驗證實,NETs在腫瘤發生肝轉移前就已經在肝臟中大量浸潤,且隨著肝轉移過程不斷上升。在小鼠體內抑制或者破壞NETs的形成,可以明顯減輕乳腺癌肝轉移的發生。

此外,在多種動物模型實驗中,團隊都證實了,針對CCDC25進行阻斷,可以減少乳腺癌遠處器官轉移的發生。

為研究新冠肺炎帶來新思路

「這一機制不但在腫瘤的轉移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在感染性疾病裡也應該會起很重要的作用。」宋爾衛說。目前,團隊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這一方面的研究。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蘇士成教授

他解釋,NET-DNA的這種受體CCDC25不單存在於腫瘤細胞,它還存在很多其他的細胞中,例如巨噬細胞、單核細胞、T淋巴細胞等免疫細胞上都有CCDC25受體的存在。

新冠肺炎與「非典」等很多感染性的疾病,都會引起致命的炎症因子風暴,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導致了對機體自身的損傷。宋爾衛團隊猜想,NET-DNA就是引發炎症因子風暴的重要機制之一。

他介紹,無論是在SARS患者還是新患肺炎患者的解剖中,都發現他們的肺組織裡存在大量的NET-DNA。這些DNA大分子使得患者的痰變得很黏稠,而且上面附著的一些酶蛋白本身具有毒性,會對人體組織產生破壞。

但更重要的是,NET-DNA會吸引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等炎性細胞的大量聚集與激活,造成炎症因子風暴的發生。在SRAS及新冠肺炎患者體內有很多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可能也跟NET-DNA相關。

通過對新冠肺炎的治療藥物氯喹的藥理研究,也可以為這一猜想提供證據。宋爾衛解釋,氯喹類藥物具有抑制中性粒細胞發生NETosis死亡的作用。

團隊在臨床上觀察到,新冠肺炎患者在起病72小時之內服用氯喹,可以明顯減少這些病人往重症發展。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乳腺癌發生肝轉移,十分的危險,了解原因,能更好的保健
    更多的時候,你會想著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上,其實,你知道嗎?乳腺癌患者在晚期有個情況不得不重視,那就是肝轉移。 乳腺癌患者,肝轉移不能忽視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肝轉移是值得重視的事情,據統計,每年超過一百萬的乳腺癌患者,出現肝轉移的有50萬,這一比例無疑是驚人的,一旦因為轉移帶來的負面作用,甚至會導致死亡的發生。
  • 乳腺癌轉移能活多久?轉移到肝怎麼治療
    乳腺癌轉移能活多久?一年還是兩年?一個月還是兩個月?誰也說不準。準確的說乳腺癌轉移能活多久跟治療等多種因素有關,今天我們就主要說說治療方式。對於乳腺癌的治療我們有很多的方式,比如說手術治療,和化學治療以及放射治療等,但是不不管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處理和護理以及疾病的和治療,疾病都是處在一個動態的變化當中,為此我們就需要積極面對自己的疾病,及時的做好治療,我們也會考慮到患者的疾病在後期會出現轉移,比如說肝臟轉移,腎臟轉移或者是骨轉移,這個時候患者的痛苦就會更加的增加。乳腺癌患者肝轉移了之後能活多久呢?
  • 乳腺癌肝轉移別絕望
    核心提示:在確診乳腺癌後,如果顯示的是早期,因為早期診斷治俞率高,所以就不用過分擔心,手術治療及藥物治療能很好的控制病情。但是如果癌細胞在確診時已經出現轉移,是不是就代表了世界末日的降臨?   在確診乳腺癌後,如果顯示的是早期,因為早期診斷治俞率高,所以就不用過分擔心,手術治療及藥物治療能很好的控制病情。但是如果癌細胞在確診時已經出現轉移,是不是就代表了世界末日的降臨?
  • ASCO GI:對乳腺癌肝轉移的重新認識
    Abbott博士表示,儘管病例數目較少,但該研究在改變人們對肝轉移癌的看法方的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認為在過去的約10年中,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一定變化,即公眾開始意識到對多種類型組織來源的腫瘤進行切除,可延長存活時間。」
  • 骨轉移、肝轉移、三陰性乳腺癌,範蕾教授、王磊蘋教授、李綱教授為...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編者按:乳腺癌患者發生骨轉移和內臟轉移的比例較高,在《腫瘤瞭望》的採訪中,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範蕾教授、王磊蘋教授為大家介紹骨轉移、肝轉移的治療要點。
  • 乳腺癌出現四種轉移方式
    任何一種癌症在最嚴重的時候都會有出現轉移的可能,乳腺癌也不例外。乳腺癌轉移的途徑分為種,分別是肝轉移、腦轉移、肺及胸膜轉移、骨轉移。我們來詳細的了解一下這幾種乳腺癌轉移的方式。  一、向肝轉移  專家指出,乳腺癌發生肝臟轉移率為10%-20%,其轉移途徑除血行轉移外,癌細胞可經淋巴途徑直接達肝臟。轉移灶多呈多灶分布,早期無肝大,肝功能多無異常,後期肝臟體積可明顯腫大,肝區疼痛,患者的一般情況迅速惡化,可於數月內死亡。
  • 乳腺癌轉移到腋下淋巴怎麼辦 它的食療方有哪些
    乳腺癌已經是一個讓廣大女性都害怕的一個癌症了,但你知道嗎,乳腺癌轉移到腋下淋巴了,這將意味著什麼呢,乳腺癌轉移到腋下淋巴怎麼辦呢,乳腺癌轉移到腋下淋巴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文章中尋找答案吧。乳腺癌轉移到腋下淋巴怎麼辦一般情況下,乳腺癌都是會子啊乳房上有腫塊的,但是現在乳腺癌已經轉移到腋下淋巴了,這個時候,如果腋窩淋巴結腫大,經過檢查確認是乳腺癌的原因導致的,若病理提示是轉移性腺癌,要注意「隱匿性乳腺癌」可能。此時,多未能發現乳房病灶,鉬靶攝片或許有助於診斷。
  • 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都這樣了還在不為所動嗎,看完你就知道害
    點擊查看  隨著診療技術的進步和人們自查的提高,乳腺癌的死亡率不斷下降。對於50px以內無轉移的乳腺癌腫瘤患者,其5年生存率大約為95%。而轉移性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為26%。
  • 結腸癌肝轉移症狀有哪些?結腸癌肝轉移後肝功不好是什麼意思?
    後來做了手術不過遺憾的是有了肝轉移的症狀。下面我為大家講一講結腸癌肝轉移肝功不好是什麼意思,希望對於廣大朋友們防病、治病能帶來一絲幫助。如果病人經常腹部疼痛,確診為結腸癌,但是做了手術但是已經轉移到肝部,並且開始咳嗽感冒,並且還有發燒的症狀,這時候醫生建議只能藥物控制了,手術已經沒有用了。結腸癌肝轉移症狀如下:1、腸梗阻。
  • 乳腺癌轉移到淋巴還能活多久?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較為多發的一項疾病,尤其是在35歲之後的女性。一般女性多以乳腺結節為主,後期嚴重會多發為乳腺纖維瘤等疾病,如果惡化則是乳腺癌,那麼關於乳腺癌,一旦轉移,能活多久呢?   首先要了解乳腺癌的轉移途徑。
  • 癌症轉移肝,以為頂多活3個月,2年後腫瘤消失了
    1.乳腺癌手術後肺轉移、胸腔積液 這是一位67歲女性,3年輕查出乳腺癌 2.結腸癌肝轉移,10次化療後,2年了 這是一位71歲老爺子,因為大便帶血、伴有大便習慣改變(每天大便4-5次),伴有左下腹痛,結腸鏡確診為乙狀結腸中分化腺癌(隆起型),兩年前做了根治手術。
  • 肺癌死亡,90%與發生轉移有關!出現這些症狀說明肺癌發生了轉移
    在肺癌死亡中,90%都和肺癌發生轉移有關,在癌症晚期的時候,絕大多數肺癌患者的腫瘤會轉移到其他臟器上。出現這些症狀說明肺癌發生了轉移腦轉移:頭痛是最常見的症狀,會出現持續性頭痛、嘔吐、黑蒙、視力模糊、血壓增高、意識模糊等,但是,這種頭痛和普通的頭痛沒有明顯差別,很容易被大家忽視。骨轉移:骨轉移早期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到晚期才會出現疼痛,而且骨轉移的症狀與腫瘤轉移的部位以及數量有關,比如轉移到肋骨會發生胸痛,侵犯到骨質會引起骨折。
  • 乳腺癌術後,什麼事情讓我們最擔心?復發!哪些症狀出現要警惕?
    骨轉移 乳腺癌是很容易發生骨轉移的疾病。骨轉移起初多沒有明顯症狀,隨著腫瘤增大使骨膜張力增大、或骨皮質被破壞而出現疼痛,多是隱痛、酸困感,若周圍有神經被浸潤則疼痛呈劇烈、放射、過電樣。 骨轉移最常發生於脊椎、骨盆、股骨、肋骨等部位,疼痛與轉移部位相對應。但是不能以疼痛判斷骨轉移與否,做相關檢查而確診。 全身骨核素掃描是最常用的檢查方法,敏感性很高,但特異性要差一點。
  • 乳腺癌的早期徵兆,如若有以下幾個表現,可能是乳腺癌到來的信號
    然而,近些年我國乳腺癌患病率卻持續增長,有不少患者因此失去了堅挺的乳房,甚至是走向了死亡!乳腺不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內臟器官,所以發生在乳腺上的原位癌並不致命。但是,乳腺癌隨著病情發展,癌細胞容易脫落隨著血液擴散至其他部位,從原位癌走向轉移癌階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癌症晚期,此時不僅患者遭受的痛苦更大,最終也會因癌症死亡。
  • 乳腺癌手術能治好嗎?
    癌症的難治癒和高死亡率令人聞之色變,所以對於乳腺癌患者而言,關心的問題肯定是這個病能不能治癒,治癒率有多少。手術是治療乳腺癌常見的方式之一,很大一部分的乳腺癌患者都要進行手術,那麼乳腺癌通過手術能治癒嗎?
  • 超力抗癌三千問:乳腺癌早期可以治癒嗎?
    ,但是很多人對於乳腺癌能不能治癒並不是很了解,專家表示,早期乳腺癌治癒率可達9成以上,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女性乳腺是由皮膚、纖維組織、乳腺腺體和脂肪組成的,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乳腺並不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並不致命;但由於乳腺癌細胞喪失了正常細胞的特性,細胞之間連接鬆散,容易脫落。癌細胞一旦脫落,游離的癌細胞可以隨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轉移,危及生命。
  • 乳腺癌肝轉移患者,拒絕化療,中醫治療後,健康生活8年至今
    之前我有一位來自遼寧的患者,姓王,12年被診斷為右側乳腺癌,肝轉移。王女士是一個要強、自尊心很強的人,看到病房裡的化療患者掉頭髮、嘔吐,虛弱的都起不來神,內心很抗拒化療:頭髮都掉光了我怎麼出去見人呢。再加上當時還有C肝,轉移,更是害怕自己堅持不下來,到時候連命都沒了,因此,最終王女士只做了手術,未做其它治療。雖然沒做其它治療,但是王女士及家人還是想要嘗試一些比較溫和的治療方法,於是經朋友介紹,就想掛東直門的號想要看病。
  • 乳腺癌能治好嗎?GMI注射後腫瘤變小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佔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在婦女僅次於子宮癌,已成為威脅婦女健康的主要病因。它的發病常與遺傳有關,以及40—60歲之間,絕經期前後的婦女發病率較高。它是一種通常發生在乳腺上皮組織,嚴重影響婦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 乳房都已經腐爛,她竟不知已乳腺癌晚期
    女性應養成定期到正規醫院檢查的意識,做到早預防、早檢查、早發現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蔡夏陽) 年輕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去世的消息震動人們的心,乳腺癌這一疾病也被大眾所關注。昨日(1月19日),順德城市網記者向順德婦幼保健院外科主任黃茂倫了解到,該院平均每年在門診發現的乳腺癌病例有40例左右。黃茂倫特別提醒廣大女性朋友,要每年做一次乳腺彩超,早發現,早治療。  據黃茂倫回憶,去年,他遇到過一位乳腺癌晚期患者,是一名約40歲的女士,乳房已經腐爛,且癌症已從胸部轉移到身體其他地方,而她竟不知道自己患有乳腺癌,且一直在一些非正規醫院用藥敷乳房。
  • 致命毒素?鮑魚肝的爭議與救贖
    很難細說本就溫軟豐腴的鮑魚再多了絲「危險」氣息後是否更令人覺得充滿誘惑。好比人人知道河豚身藏劇毒,卻對這份獨有的鮮美趨之若鶩,鮑魚身上同樣存在這樣的矛盾。一方面是食客口中「堪比鵝肝」的盛讚,另一面則是科學家對其毒性的揭露,小小的鮑魚肝自始至終飽受著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