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菇獨秀到百菌齊放再到菇糧時代 慶元香菇唱響「食用菌+」

2021-01-17 浙江在線

  香菇功夫代代傳    

  金色的田野 徐永明 攝    

  香菇小鎮生意興隆 陳華平 攝    

  祭拜香菇始祖吳三公    

  香菇豐收時 姚卡 攝    

  浙江在線11月24日訊 地處浙西南的慶元,是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藏在深山裡的不只有美景,還有山珍。800年前,慶元一位名叫吳三公的農民發明了人工栽培香菇「剁花法」和「驚蕈術」,讓慶元成為「香菇開史之地」。

  近年來,慶元唱響網際網路時代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從綠水青山間「捧出」「金山銀山」。據統計,2015年「慶元香菇」品牌價值突破48億元,連續7年蟬聯中國食用菌第一品牌。

  食用菌+轉型,

  一朵香菇撐起菇鄉致富傘

  1971年出生的胡純亮,是慶元縣左溪鎮山後村人。1988年,伴隨著慶元香菇從祖傳養家餬口手藝開始向產業轉型升級的足跡,他高中沒畢業就回家成了一名菇農。這一年,正是慶元發動全縣種植袋料香菇的第3年。

  由於當時機械化程度不高,種植香菇過於依賴人工,費時費力且利潤微薄。於是,他搖身一變,決定當「香菇貨郎」——挨家挨戶收香菇,源源不斷地運進慶元香菇市場投售。

  胡純亮從事「香菇貨郎」的那幾年,是慶元香菇產業大發展階段。到1997年,慶元香菇產量達到歷史巔峰——1.67億段。無論是「香菇貨郎」還是菇農,都賺得缽滿盆盈。

  但就在這一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以出口東南亞為主的慶元香菇產業在連鎖反應之下菇價大跌。血本無歸之下,胡純亮與人合夥開了一家食用菌貿易公司,將香菇粗加工後,供貨給寧波一家食品廠。

  這場金融地震帶來的殘酷現實,也迫使慶元香菇產業再一次轉型升級,不斷創新走精深加工、產品繁衍道路,以提高附加值。

  2007年,胡純亮辦起了香菇專業合作社,雖然名字不如公司來得高大上,但專業合作社卻年銷60噸加工產品經寧波出口日本,生意蒸蒸日上。

  胡純亮走過的路只是慶元香菇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據統計,目前慶元從事香菇生產達4.9萬人,其中有1萬多菇農從事產品營銷和外出技術開發;從事食用菌行業的企業200多家,年菌棒生產能力8000萬棒。一朵小香菇,支撐起了年產量超2000多萬噸的「香菇經濟」。

  2015年初,結合「尋夢菇鄉、養生慶元」定位,慶元縣政府向浙江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提交關於要求將慶元香菇小鎮列入第二批浙江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的請示。2016年1月,慶元香菇小鎮成功列入第二批浙江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在城郊一張「白紙」上,徐徐繪就了一座「香飄四逸購物地、科工聯動長壽地、樂享文旅宜居地」的菇鄉新城。

  食用菌+指數,

  提高慶元香菇話語權定價權

  近日,由宜興、無錫、北海、湖北等地的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和第三方信用評價公司組成的專家考核組一行,到慶元評定「慶元香菇」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

  評審組認為「慶元香菇」基本符合《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評定通則》《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導則》和《生態原產地產品評定技術規範》的相關要求,同意向國家質檢總局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辦公室推薦。

  據了解,生態原產地產品是指產品生命周期中符合綠色環保、低碳節能、資源節約要求,並具有原產地特徵和特性的良好生態型產品。實施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有利於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品牌效益與市場競爭力,有利於促進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引導形成綠色生態的消費方式,也符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生態發展理念。並且,獲得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資格的產品還可以享受國家「行政保護」,有利於提升出口產品跨越國際生態、原產地壁壘的能力,助力慶元香菇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

  這意味著,慶元香菇升級「白金VIP」,引領了時代潮流,走在了前頭。

  上世紀90年代,慶元香菇攻佔市場,一度佔據全世界香菇市場30%至40%的份額。大數據之下,慶元香菇市場開始尋求從量到質的轉變,慶元香菇文化節由此應運而生。

  慶元香菇文化節從小到大,從無到有,香菇節早已跳脫出一個地方節慶的含義,儼然成為中國食用菌產業及信息發布、專業研討、商品交易等多層面、綜合性的產業盛會,堪稱菌菇界的「博鰲論壇」。

  正如慶元縣香菇研究會會長甘長飛所言:「歷屆慶元香菇文化節的舉辦,奠定了慶元『香菇之鄉』的地位,讓世界認可了慶元香菇的價值。」

  而在此次第十屆慶元香菇文化節上,其中一大亮點莫過於「慶元·中國香菇指數」的發布。

  11月10日下午,「慶元·中國香菇指數」正式發布。該指數的發布,為慶元香菇產品價格的準確定位提供了依據,同時也提高了慶元香菇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和定價權,進而佔領香菇品牌的制高點。

  據了解,「慶元·中國香菇指數」是根據慶元香菇產業發展和香菇市場銷售情況等多方數據構建的指數系統,全面反映慶元香菇產業的發展狀況及趨勢,是香菇市場的「晴雨表」和「風向標」。由香菇價格指數、香菇發展指數、香菇景氣指數3部分組成。其中,香菇價格指數每月發布一次,香菇發展指數和香菇景氣指數每季度發布一次。

  有了「慶元·中國香菇指數」後,商戶可以根據價格走勢與市場景氣度制定相應的採購和銷售方案,讓生產、銷售與市場行情保持一致,推動慶元香菇始終保持暢銷模式,進而不斷擴大慶元香菇的生產規模與市場份額。

  食用菌+養生,「菇糧時代」

  契合健康中國

  作為一顆安放於浙西南的「深山黛珠」,慶元山水環抱,群峰綿延,森林覆蓋率86%,其優美的生態環境和悠久的歷史,孕育出了璀璨的菇鄉文化,也成為了無數人魂牽夢縈的養生天堂。

  800年前,棲居慶元的香菇鼻祖吳三公使香菇人工栽培技術流傳至今,讓慶元成為了「香菇開史的地方」。

  歷經800年的風雨錘鍊,慶元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不斷傳承和創新,從「一菇獨秀」到「百菌齊放」,逐步開啟了「菇糧時代」。

  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一葷一素一菌」,已成為健康時尚的膳食結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也從之前的吃飽、吃好,轉變為「吃健康」「吃養生」。原本貌不驚人、秘藏深山的食用菌,如今悄然躍上了餐桌,成了人們舌尖上的「新寵」。而在全國眾多的香菇產地中,慶元憑藉著優越的生態環境和文化底蘊獨領風騷。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我國的食用菌養生文化歷史悠久,食用菌集中了食品的各項良好特性,營養價值達到植物性食品的頂峰,被世界營養學家推薦為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之一。

  此外,慶元香菇的獨特地位,更順應了「一帶一路」戰略。當前,中國謀劃「一帶一路」戰略,著力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生態環境敏感,經濟滯後,但擁有豐富的食用菌原料資源,同時這些國家民眾有長期食用食用菌的飲食習慣,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潛力。

  近年來,慶元縣面向未來、著眼長遠、審時度勢,提出了「尋夢菇鄉 養生慶元」發展戰略,大力培育食用菌產業,緊扣時代主題,順應健康需求。此次香菇文化節上舉辦的首屆國際食用菌文化大會,既積極分享、交流食用菌文化研究成果、傳播食用菌養生功能,更倡導全社會改善生活營養食譜,提高食用菌產品在中國和世界人民食譜中的地位和分量,這也是大會提出「弘揚菌菇文化」主題的重要內涵和外延。符合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與「健康中國」的長遠規劃十分契合。

  一朵小香菇,就這樣跳起了「百變之舞」,讓當地的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今天,慶元致力打響香菇文化品牌,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慶元旅遊總收入達7.02億元,同比增長31.63%,其中以香菇文化為主的旅遊接待人次佔了三成以上。而快速崛起的電商,也讓慶元香菇的舞步更加優雅。

相關焦點

  • 臺灣菇農王裕宏:要把慶元香菇文化帶到臺灣去
    800多年前,慶元百山祖鄉龍巖村的村民吳昱發明了「砍花法」香菇人工栽培技術,因其排行老三,後人敬稱他為「吳三公」。去年9月26日,吳三公正式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追奉為香菇始祖。數百年來,香菇栽培技術造福萬民,王裕宏就是其中的一名受益者。他告訴記者,他來自臺灣臺中市,從10歲開始種香菇,到今年已經有32年了。
  • 「百素珍菌菇+」山東店開業當天銷售數突破30萬
    據盤點,「百素珍菌菇+」臨沂辦事處單店銷售數據突破30萬元,讓在場的菌菇廠家代表為之點讚!「百素珍菌菇+」青島辦事處同步打響 市場同行前來祝賀就在同一時刻,「百素珍菌菇+」在魯東同步打響,青島辦事處隆重開業。「百素珍菌菇+」行政總監齊佑國、線下運營部副總監翟濤出席「百素珍菌菇+」青島辦事處開業儀式。
  • 「生態力」促工業轉型 浙江慶元打造生態工業升級版
    「慶元要在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前提下,提高生態產業發展水平,打造生態工業『升級版』。」慶元縣委副書記、縣長葉青如是說道。  一朵菌菇 撐起一把致富傘  800年前,生於慶元縣龍巖村的吳三公,創造出香菇人工栽培技術,讓中國的香菇走出了國門。  如今,已成為「中國香菇城」的慶元,縣內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從事香菇相關行業。
  • 寧德古田:一朵菌菇,如何撐起百億大產業?
    作為「中國食用菌之都」,古田全縣70%的勞動力涉足食用菌行業,全縣70%的農業總產值和農戶70%的現金收入均來自食用菌產業—— 一朵菌菇,如何撐起百億大產業。「現在種銀耳簡單多了,從銀耳的配訂輔料、加工菌棒、運送、接種,到成品烘乾甚至銷售,各個環節都有專業工廠或團隊代勞,通過電話或微信『遙控』就可以輕鬆完成。」種了10多年銀耳的村民高己煌說。高己煌家的菌棒就是從該鄉渭洋村的萬邦食用菌有限公司購買的。萬邦公司毗鄰渭洋食用菌標準房基地,裝備食用菌行業最先進的自動晾菇系統,為周邊村莊提供年炊菌7200萬筒。
  • 讓古老香菇煥發新生——記浙江慶元墨泉齋農耕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
    這段時間,新「菇」人吳榮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兩個人使。忙歸忙,人卻笑得合不攏嘴,他種植和經營的香菇在國內幾檔電視購物節目上走俏,收貨、填單、打包外發,就成了他這段時間生活的常態,這一切要從他恢復種植241-4香菇(一種被日本人稱為「禮帽菇」的高品質香菇)開始。
  • 難怪媽媽經常買菌菇,吃了竟然有這種好處!
    什麼是食用菌 食用菌是指子實體碩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稱為蘑菇。中國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其中多屬擔子菌亞門。 常見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竹蓀、鬆口蘑(松茸)、口蘑、紅菇、靈芝、蟲草、松露、白靈菇和牛肝菌等;少數屬於子囊菌亞門,其中有:羊肚菌、馬鞍菌、塊菌等。上述真菌分別生長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態環境中。
  • 一朵別樣的「香菇」--山西省交口縣發展香菇產業實現鄉村振興與...
    「再過半個月,夏季香菇的價格將迎來全年最高的時候!近段時間,香菇一天一個價,價格蹭蹭往上漲,白面菇每斤都超過10元。」61歲的梁林元激動的跟記者說。「去年種了一棚(香)菇,賣了一萬二,沒想到種香菇讓我們家看到了脫貧的希望。」
  • 「菇的辣克」香飄四海——隨州香菇產業高質量發展紀實
    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張琴  品源(隨州)公司生產出的一瓶瓶「菇的辣克」香菇醬。(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陳巧玲攝)隨州高新區品源(隨州)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淨化車間內,一瓶瓶「菇的辣克」香菇醬在自動化生產線上快速穿梭,幾乎每天有一個貨櫃的「菇的辣克」香菇醬從這裡出發,漂洋過海走向世界。隨州香菇,從大山中走來,從椴木栽培到工廠化定向出菇,從幹香菇原料到精深加工產品,從提籃小賣到出口世界,成長為隨州的富民產業、創匯產業和支柱產業。
  • 香菇、平菇、金針菇……這些菌菇腎友都能吃,但路邊的野蘑菇別碰
    事實上,新鮮菌菇含有的蛋白質不高,大概在2%左右,與普通的葉類蔬菜類似:拿鮮香菇舉例,200g的鮮香菇(一手捧的量)大概含有4.4g蛋白質。而幹制菌菇由於脫水變輕,實際每次用量其實很少。圖示:200g菌菇▽因此,適量吃一把菌菇類食物,不用擔心植物蛋白高的問題。
  • [縉雲]深耕加工,讓香菇身價有點「熱」
    縉雲縣綠盛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內,一袋袋體圓齊正,菌傘肥厚,蓋面平滑的香菇散發著清香,這些,可都是從龍泉、慶元等地收購來的香菇深加工的上好原材料。70後的合作社負責人李建偉深耕香菇加工產業14載,打開了一條當地香菇產業從「冷」到「熱」的新路子。  隨著市場的發展,舒洪鎮香菇產業面臨著市場的「洗牌」。如何在彷徨困惑中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香菇產業之路?
  • ...譜寫華麗菌菇人生——專訪汝州市朕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從汝州朕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國政(以下簡稱孫總)的簡歷中可看出,他1989年畢業於汝州市農專,1994年在河南嵩縣創辦了菌種廠,1998成立汝州市三泰菇業公司,帶動汝州市三個鄉鎮發展香菇生產,為菇農提供菌種、菌需物資及技術服務。2002~2008年,他自主栽培椴木黑木耳並推廣至汝州市各個鄉鎮,生產的黑木耳、香菇菌種銷售至河南魯山、汝陽、嵩縣等產區。
  • 浙江麗水慶元縣,中國香菇城,八百多年前吳煜創造人工栽培香菇法
    在人類香菇栽培史上留下驚嘆的一筆,可查證的文獻資料中最早、最完善的當為公元1209年即南宋嘉定二年,何澹所編《龍泉縣誌》上的185個字。多年來,菇民在傳承香菇種植技術的同時,還延綿了獨具特色的香菇文化。1989年以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熱帶菇類學會主席張樹庭教授來慶元考察論證,並親筆題詞「香菇之源」,「香菇栽培慶元起源」得到了國內外專家高度認同。
  • 【河馬食譜】菌菇飯
    早市特別熱鬧,在快走到市場的路途中,道路兩旁也被劃分出一塊一塊的區域來給農戶們擺設地攤,從實踐經驗來看,這些地攤菜的價格與幾乎市場內一致,且秤還不一定能保證,所以千萬不能迷信。去的次數多了,和好些常去光顧的攤主關係也熟了,偶爾也會愉快的聊上幾句。在一個市場中,各個攤位都有各自的主營項目。有一兩家專做根莖類食材的,比如胡蘿蔔、土豆、紅薯、玉米。
  • 麗水:讓古老香菇煥發新生(圖)
    這段時間,浙江省麗水市新「菇」人吳榮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兩個人使,忙歸忙,人卻笑得合不攏嘴,他種植和經營的香菇在國內幾檔電視購物節目上走俏,收貨、填單、打包外發,就成了他這段時間生活的常態,這一切要從他恢復種植241-4香菇,又被日本人稱為「禮帽菇」的高品質香菇開始。
  • 把小菌菇做成大產業!河北阜平「老鄉菇」美了村莊富了老鄉
    把小菌菇做成大產業!11月21日,中央網信辦「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採訪團來到河北省阜平縣,在現代食用菌產業核心區,一座座「老鄉菇」食用菌大棚連成一排,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也連成了村民眼中的「聚寶棚」,不僅美了鄉村,還富了百姓。
  • 在農村山上,這種菌菇無人採,卻不知它市場上兩百元一斤被瘋搶
    都說農村山上全是寶,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這句話,而到底農民們能找到多少「寶貝」,那就是自己的造化和能耐了,在農村的山上,各種野草野花野果子到處都是,也是因為太多,再加上農民們一心經營自己家的莊稼,所以沒有將更多地心思投入到別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那些野草野花野果子。
  • 盧氏菌棒技術,全球領先——打造叫響世界的河南食用菌品牌
    依託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食用菌專項項目的實施,目前在四個主產區建立香菇工廠化、標準化示範基地10個,從優良品種的選擇到原料培養、菌包培養、出菇管理、保鮮銷售,全程集成應用了全球最先進的菌棒自動化生產技術、標準化管理、周年出菇技術,實施了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保證產品的優質與食品安全。
  • 菌菇生長如曇花一現,清脆絲瓜,可助長雙方顏值
    菌菇生長如曇花一現,清脆絲瓜,可助長雙方顏值菌菇可以自己在家種?答案是肯定。福州市面以菌菇為主題的餐廳也剛萌芽,店家還特意送了一盆植株給我玩,帶回去後,天天認真繞水,看別的小夥伴都報佳音,一波接著一波長,而自己種的卻了無音訊,一氣之下,丟入花盆當肥料去。
  • 冬天吃菌菇有很多好處,推薦喝這8款香濃鮮美菌菇湯,香氣四溢
    「要想身體好,菌湯是個寶;若要身體瘦,多吃菌子少吃肉」冬天吃菌菇有很多好處,比如說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美容養顏,促進維生素的吸收等等。高蛋白低脂肪,還富含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能提高人的機體免疫力,還可以防感冒。容易著涼的冬季不妨多吃一點哦。菌菇可以和很多食材配,讓你在沒有那麼多自由時間的日子裡,也能喝上一碗靚湯。方便又美味。好好吃飯,努力生活吧!
  • 「阜平香菇」:小香菇做成脫貧大文章
    阜平縣成功脫貧,離不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近年來,阜平縣食用菌產業從無到有再到發展壯大,建成規模化園區98個、棚室4000餘棟,2019年輻射帶動貧困戶7000餘戶。2016年至2019年,全縣食用菌產業產值近10億元,參與農戶戶年均增收1萬元以上。阜平縣把小小的香菇做出了大大的「脫貧文章」,其中以品牌化建設引領的地理標誌特色經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