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功夫代代傳
金色的田野 徐永明 攝
香菇小鎮生意興隆 陳華平 攝
祭拜香菇始祖吳三公
香菇豐收時 姚卡 攝
浙江在線11月24日訊 地處浙西南的慶元,是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藏在深山裡的不只有美景,還有山珍。800年前,慶元一位名叫吳三公的農民發明了人工栽培香菇「剁花法」和「驚蕈術」,讓慶元成為「香菇開史之地」。
近年來,慶元唱響網際網路時代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從綠水青山間「捧出」「金山銀山」。據統計,2015年「慶元香菇」品牌價值突破48億元,連續7年蟬聯中國食用菌第一品牌。
食用菌+轉型,
一朵香菇撐起菇鄉致富傘
1971年出生的胡純亮,是慶元縣左溪鎮山後村人。1988年,伴隨著慶元香菇從祖傳養家餬口手藝開始向產業轉型升級的足跡,他高中沒畢業就回家成了一名菇農。這一年,正是慶元發動全縣種植袋料香菇的第3年。
由於當時機械化程度不高,種植香菇過於依賴人工,費時費力且利潤微薄。於是,他搖身一變,決定當「香菇貨郎」——挨家挨戶收香菇,源源不斷地運進慶元香菇市場投售。
胡純亮從事「香菇貨郎」的那幾年,是慶元香菇產業大發展階段。到1997年,慶元香菇產量達到歷史巔峰——1.67億段。無論是「香菇貨郎」還是菇農,都賺得缽滿盆盈。
但就在這一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以出口東南亞為主的慶元香菇產業在連鎖反應之下菇價大跌。血本無歸之下,胡純亮與人合夥開了一家食用菌貿易公司,將香菇粗加工後,供貨給寧波一家食品廠。
這場金融地震帶來的殘酷現實,也迫使慶元香菇產業再一次轉型升級,不斷創新走精深加工、產品繁衍道路,以提高附加值。
2007年,胡純亮辦起了香菇專業合作社,雖然名字不如公司來得高大上,但專業合作社卻年銷60噸加工產品經寧波出口日本,生意蒸蒸日上。
胡純亮走過的路只是慶元香菇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據統計,目前慶元從事香菇生產達4.9萬人,其中有1萬多菇農從事產品營銷和外出技術開發;從事食用菌行業的企業200多家,年菌棒生產能力8000萬棒。一朵小香菇,支撐起了年產量超2000多萬噸的「香菇經濟」。
2015年初,結合「尋夢菇鄉、養生慶元」定位,慶元縣政府向浙江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提交關於要求將慶元香菇小鎮列入第二批浙江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的請示。2016年1月,慶元香菇小鎮成功列入第二批浙江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在城郊一張「白紙」上,徐徐繪就了一座「香飄四逸購物地、科工聯動長壽地、樂享文旅宜居地」的菇鄉新城。
食用菌+指數,
提高慶元香菇話語權定價權
近日,由宜興、無錫、北海、湖北等地的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和第三方信用評價公司組成的專家考核組一行,到慶元評定「慶元香菇」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
評審組認為「慶元香菇」基本符合《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評定通則》《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導則》和《生態原產地產品評定技術規範》的相關要求,同意向國家質檢總局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辦公室推薦。
據了解,生態原產地產品是指產品生命周期中符合綠色環保、低碳節能、資源節約要求,並具有原產地特徵和特性的良好生態型產品。實施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有利於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品牌效益與市場競爭力,有利於促進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引導形成綠色生態的消費方式,也符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生態發展理念。並且,獲得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資格的產品還可以享受國家「行政保護」,有利於提升出口產品跨越國際生態、原產地壁壘的能力,助力慶元香菇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
這意味著,慶元香菇升級「白金VIP」,引領了時代潮流,走在了前頭。
上世紀90年代,慶元香菇攻佔市場,一度佔據全世界香菇市場30%至40%的份額。大數據之下,慶元香菇市場開始尋求從量到質的轉變,慶元香菇文化節由此應運而生。
慶元香菇文化節從小到大,從無到有,香菇節早已跳脫出一個地方節慶的含義,儼然成為中國食用菌產業及信息發布、專業研討、商品交易等多層面、綜合性的產業盛會,堪稱菌菇界的「博鰲論壇」。
正如慶元縣香菇研究會會長甘長飛所言:「歷屆慶元香菇文化節的舉辦,奠定了慶元『香菇之鄉』的地位,讓世界認可了慶元香菇的價值。」
而在此次第十屆慶元香菇文化節上,其中一大亮點莫過於「慶元·中國香菇指數」的發布。
11月10日下午,「慶元·中國香菇指數」正式發布。該指數的發布,為慶元香菇產品價格的準確定位提供了依據,同時也提高了慶元香菇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和定價權,進而佔領香菇品牌的制高點。
據了解,「慶元·中國香菇指數」是根據慶元香菇產業發展和香菇市場銷售情況等多方數據構建的指數系統,全面反映慶元香菇產業的發展狀況及趨勢,是香菇市場的「晴雨表」和「風向標」。由香菇價格指數、香菇發展指數、香菇景氣指數3部分組成。其中,香菇價格指數每月發布一次,香菇發展指數和香菇景氣指數每季度發布一次。
有了「慶元·中國香菇指數」後,商戶可以根據價格走勢與市場景氣度制定相應的採購和銷售方案,讓生產、銷售與市場行情保持一致,推動慶元香菇始終保持暢銷模式,進而不斷擴大慶元香菇的生產規模與市場份額。
食用菌+養生,「菇糧時代」
契合健康中國
作為一顆安放於浙西南的「深山黛珠」,慶元山水環抱,群峰綿延,森林覆蓋率86%,其優美的生態環境和悠久的歷史,孕育出了璀璨的菇鄉文化,也成為了無數人魂牽夢縈的養生天堂。
800年前,棲居慶元的香菇鼻祖吳三公使香菇人工栽培技術流傳至今,讓慶元成為了「香菇開史的地方」。
歷經800年的風雨錘鍊,慶元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不斷傳承和創新,從「一菇獨秀」到「百菌齊放」,逐步開啟了「菇糧時代」。
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一葷一素一菌」,已成為健康時尚的膳食結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也從之前的吃飽、吃好,轉變為「吃健康」「吃養生」。原本貌不驚人、秘藏深山的食用菌,如今悄然躍上了餐桌,成了人們舌尖上的「新寵」。而在全國眾多的香菇產地中,慶元憑藉著優越的生態環境和文化底蘊獨領風騷。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我國的食用菌養生文化歷史悠久,食用菌集中了食品的各項良好特性,營養價值達到植物性食品的頂峰,被世界營養學家推薦為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之一。
此外,慶元香菇的獨特地位,更順應了「一帶一路」戰略。當前,中國謀劃「一帶一路」戰略,著力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生態環境敏感,經濟滯後,但擁有豐富的食用菌原料資源,同時這些國家民眾有長期食用食用菌的飲食習慣,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潛力。
近年來,慶元縣面向未來、著眼長遠、審時度勢,提出了「尋夢菇鄉 養生慶元」發展戰略,大力培育食用菌產業,緊扣時代主題,順應健康需求。此次香菇文化節上舉辦的首屆國際食用菌文化大會,既積極分享、交流食用菌文化研究成果、傳播食用菌養生功能,更倡導全社會改善生活營養食譜,提高食用菌產品在中國和世界人民食譜中的地位和分量,這也是大會提出「弘揚菌菇文化」主題的重要內涵和外延。符合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與「健康中國」的長遠規劃十分契合。
一朵小香菇,就這樣跳起了「百變之舞」,讓當地的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今天,慶元致力打響香菇文化品牌,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慶元旅遊總收入達7.02億元,同比增長31.63%,其中以香菇文化為主的旅遊接待人次佔了三成以上。而快速崛起的電商,也讓慶元香菇的舞步更加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