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語廣播網 婆家 殘疾者 導盲犬使用證 再見了,可魯 導盲犬...

2020-12-03 東方網

  「A米」是鄭州第一隻正式上崗的導盲犬。它的主人盲人李玉梅說,現在「A米」已經成了自己和盲人丈夫的眼睛。

  東方網2月29日消息: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日本有一部小說,叫《再見了,可魯》,這是關於一隻聰明的、一生都在工作的狗的故事,它曾被認為是21世紀亞洲「賺得淚水最多」的書,由它改編而成的電影《導盲犬小Q》,更是感動了數以萬計的亞洲觀眾。

  而在我國河南鄭州,也有一隻忠誠、盡職、可愛的「小Q」,它的名字叫「A米」,它也是鄭州第一隻正式上崗的導盲犬。它的主人,盲人李玉梅說,現在「A米」已經成了自己和盲人丈夫的眼睛:

  李玉梅:它主要是給我們帶路,兩個車中間的距離太窄的時候它就會繞開,找一個你們都能過的地方,以前要想去哪兒的時候得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幫助,現在我們有了A米以後,我們可以自己由A米帶著上下班是很方便的。

  不過,「A米」和國內的許多導盲犬一樣,遭遇了一系列尷尬——就是在陪盲人主人進入公共場所時,總是吃到閉門羹。「A米」的「婆家」——鄭州愛心導盲犬服務中心的創辦者關驪說:

  關驪:後來我們A米上場盲人服務,帶著它去上公交車然後公交車被拒絕了,不允許上,大連、深圳他們都是殘聯出臺這塊關於導盲犬上公交車這塊,遞交這個提案了。

  本是愛心導盲犬,盲人的眼睛,偏偏卻遭遇到這樣的難題,確實讓人著急。好在如今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開始在法律法規方面健全完善。上海在2011年5月起正式施行的相關條例中,明確允許盲人攜帶導盲犬乘車,前提是需要向司機出示《導盲犬使用證》。

  中國日報駐亞太記者李濤介紹說,在香港,不單允許導盲犬乘坐公交,而且還有專人提供相關的服務:

  李濤:導盲犬的數量在香港並不多,但是這個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的重視,香港甚至成立了「導盲犬協會」來規範相關的問題,協會呼籲大眾遵守「三不一問」的原則,其中「三不」中的「不拒絕」就是呼籲大眾接受導盲犬可以自由進出公共場所、私人屋苑、公屋以及搭乘公共運輸工具等。香港政府去年在對立法會的一次回覆中以提到了相關的內容,政府表示現在在公共運輸設施方面香港地鐵、巴士以及山園纜車都已明確列出陪同失明人士乘車的導盲犬是可以登上有關車輛的,香港政府也表示在實際操作中香港的電車以及輪渡一直以來都允許失明人士攜帶導盲犬登車以及登船,並且還有專門的員工向有需要的乘客提供協助,至於的士以及公共小巴方面,一般來說導盲犬也都被允許上車。

  李濤還表示:在香港,拒絕盲人攜帶導盲犬進入一般的公共場所,會被認為是違法行為。

  對導盲犬的關注,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一個社會對與殘障人士的關愛。《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特約記者黃學清介紹說,在日本,人們對導盲犬非常尊重:

  黃學清:日本是1948年就開始訓練自己的導盲犬了,1967年就成立了導盲犬協會,現在大約有一萬隻導盲犬在為日本的盲人們服務,電視等媒體也經常播放有關導盲犬的訓練、工作和退役以後的感人節目,所以日本社會民眾對導盲犬的認知程度是非常高的,不僅如此日本政府還針對導盲犬制訂了專門的法律,2003年開始實施了殘疾者輔助權法,這個法律規定,不僅是公共機構,包括百貨商店、超市、酒店等民間設施也不能拒絕包括導盲犬在內的輔助犬進入,有一次記者去聽音樂會的時候旁邊就蹲著一隻導盲犬,三個小時始終暗影的等候著,記者在上班途中也經常可以看到一隻導盲犬和他的主人,排隊的人會主動讓他們站在最前面,上車以後主人坐下後,導盲犬就趴在主人的腳邊,雖然車廂越來越擁擠,但是人們都會儘量給導盲犬多留出一些空地,注意不擠到它。

  此外,在美國,導盲犬也是可以陪伴盲人乘坐公交的。《全球華語廣播網》美國特約記者龐哲說:

  不單是在導盲犬的問題上開綠燈,許多國家在關愛其他殘障人士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日本特約記者黃學清說:

  黃學清:日本在對殘障人士的服務方面做的是相當細緻周到的,坡道、盲道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人行橫道的信號燈還有音樂提示方便盲人通行,車站都有輪椅可以乘坐的電梯,樓梯的扶手,自動售票及上都有盲文,新型公共汽車車門下的臺階可以自動伸出一塊鐵板,方便輪椅上下,如果是老式的公共汽車,司機會下來鋪上供輪椅上下的板子,在公共場所很多電梯不僅有可以讓坐輪椅的人能夠按到很低的按紐,電梯裡面對著電梯門的牆上還裝有一面大鏡子,就是讓坐輪椅的人不必倒轉方向就可以看清門口的情況,殘疾人每個月最低可以領到大約折合兩千元人民幣的補助,殘疾人福利經費在福利費支出預算上所佔的比例也非常高。

  美國特約記者龐哲也表示:

  龐哲:在美國殘疾者會收到政府與社會環境很多的保護和照顧,法律規定,每個停車廠都有專門為殘疾人留出的停車位,在公共汽車有專門為使用輪椅的殘疾者提供的輪椅升降梯,在運動場所也有很多專門為殘疾人設置的設施,在美國社會中照顧與保護殘疾者不但是社會公德,一些商業機構和公司企業特別立項來回饋社會,有的以捐獻資金,有的以專門為殘疾人提供工作就業機會,美國政府也有法律規定,公司無論大小即使是不提供醫療保險,法律規定也一定要提供傷殘保險,如果工人因工傷殘,保險將會根據具體的法律規定照顧一生。

相關焦點

  • 《再見了可魯》傳達導盲犬正確觀念,平淡敘事卻掩蓋不住溫情!
    《再見了可魯》用仿紀錄片的拍法,除了呈現狗與人類的情感,也透著一點社會關懷的味道。可喜的是,這部電影並沒有太多的煽情,反而用很平實、很真誠的態度,去陳述這個充滿真情的故事,大體上仍然把原著的精神表現得不錯。溫情而不煽情,真誠而不造作,是這部電影比較可貴的地方。
  • 《再見了,可魯》 一條導盲犬再次感動無數人
    這句印在《再見了,可魯》上的經典廣告語於2003年在讀者中被廣為流傳,南海出版公司從日本引進的這部影像故事集當年一經面市,便以破竹之勢打動了中國內地無數讀者。這部歷盡12年記錄一條導盲犬與人相依相伴的圖書迅急勾起人心中最深沉、最溫柔的情感,讓人情不自禁,為之悄然動容。  近日,由香港著名影星梁詠琪、梁家輝等配音的日本影片《再見了,可魯》在港全面上映。
  • 電影《小Q》改編自非常著名的書籍《再見了,可魯》導盲犬的一生
    電影《小Q》改編自日本非常著名的書籍《再見了,可魯》,攝影師秋元良平跟蹤拍攝了一隻 「導盲犬」普通的一生,他用鏡頭跟蹤導盲犬可魯從出生、長大、訓練、工作、生病再到死亡的短暫一生。剛出生時的小可魯很特別,一般來說拉布拉多獵犬的毛髮都是純色的,多數是純黑色或黃色的單一色,幾乎不會生出有混雜色的下一代,但小可魯身上卻有一個像海鷗飛翔時張開翅膀的黑色十字形斑紋,讓它非常與眾不同。
  • 《小Q》改編小說《再見了,可魯》即將催淚上映,先來看導盲犬吧
    >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忠實的朋友,如貓、狗或是其他動物,他們是寵物是夥伴更是親人如果有網友看過《忠犬八公的故事》一定會想要一隻跟忠犬八公一樣的夥伴,能陪伴你一生或看過《一條狗的使命》你會發現其實它一直都在,從未離開過,只是外表有些變化而已更或者看過小說《再見了
  • 再見了,可魯
    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看過這一部電影——《導盲犬小Q》呢?而這個故事的原著是《再見了,可魯》,作家是石黑謙吾。這本書講述了可魯的一生(1986年6月25日到1998年7月20日)。據說,作者用了15年的時間才完成這隻小狗的傳記。2001年,整個日本都被一隻叫可魯的導盲犬感動了。
  • 流動的愛心與感動——《再見了,可魯》
    自從《我的野生動物朋友》成了暢銷書後,一系列有關動物的書洶湧而出,譬如《麥兜麥嘜系列》講述了兩隻小豬的童話故事,雖然是童話,卻不同於我們以往所讀的格林童話,而是一組組取材於現代青年城市生活的小故事和細節,如果說這本書喚起了人們的童心,那麼最近異常流行和暢銷的《再見了,可魯》則喚起了人們的愛心和感動。
  • 關於導盲犬小Q你了解多少?
    先在這裡譴責一下行兇者!而因為這次事件,任達華對將於7月25日上映的電影《小Q》的宣傳也停了,可謂十分遺憾。電影《小Q》由任達華、梁詠琪、羅仲謙、楊採妮、袁姍姍等明星主演,主要講拉布拉多獵犬小Q從出生到訓練成為導盲犬,並為人類服務的故事。任達華出演小Q的主人,中年失明、孤僻又壞脾氣的天才糕點師李寶庭。
  • 讀書筆記大全:再見了,可魯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再見了,可魯讀書筆記 2013-08-22 11:54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小Q》:一條導盲犬的使命
    香港內地合拍片《小Q》根據日本暢銷書《再見了,可魯》改編,講述了一隻導盲犬的一生。當然,同樣基於原著改編、早於2004年上映的日本電影《導盲犬小Q》更為人所熟知。如今15年過去了,狗狗題材的電影仍然很有市場,而且似乎每一部都能扣動觀眾的心弦。
  • 書香 再見了,可魯
    ▲《再見了,可魯》[日]石黑謙吾《導盲犬小Q》的電影我相信大家都應該看過,該電影感動了成千山萬的觀眾,而它就改編自《再見了,可魯》。2001年,整個日本被一隻名叫可魯的導盲犬所感動。這本書追蹤著可魯12年與人相依相伴旅程的數十張黑白照片,與娓娓道來的文字一起訴說著它的一生。
  • 導盲犬是如何「煉」成的?
    之後德國政府開始推廣導盲犬訓練,美國人戴樂絲·尤絲提斯慕在參觀導盲犬訓練基地後,將之介紹到美國。1929年,第一所導盲犬大學在美國成立。1938年,一位使用導盲犬的美國人到日本旅遊,導盲犬在日本得到「認識」,19年後,日本第一隻導盲犬誕生。
  • 讀書吧,少年——《再見了,可魯》
    這隻小狗就是後來的「可魯」。水戶太太一直在考慮讓其中的一隻小狗成為導盲犬,經過專業的測試,她發現只有喬納森最適合做導盲犬,它從小就表現出了與導盲犬相符的氣質:內向、冷靜。培育導盲犬的目的在於為盲人們提供安全、體貼的道路與方向導航。喬納森出生後的第四十三天,是它與水戶太太離別的日子,它就要離開「生父母」到「養父母」家生活了,它將要去的是仁井太太的家。
  • 改編自小說《再見了,可魯》的《小Q》是否依然感人,值得期待
    《小Q》改編自日本作家石黑謙吾的小說《再見了,可魯》。故事雖然有所變動,但是裡面的感情依舊不變。在《再見了,可魯》這本書裡面主要講述可魯從1986年6月25日到1998年7月20日工作的故事,它很聰明,又很有靈性。
  • 催人淚下《再見了,可魯》將拍攝好萊塢版(圖)
    日本電影《再見了,可魯》引起熱烈迴響,導演崔洋一也證實,可魯的魅力徵服了好萊塢,美國片商買下了版權,重新拍攝,最大的不同是,可魯的主人從日本版的中年失明男子,變成了因意外而失明的少女。崔洋一表示,《再見了,可魯》是真人實事改編的電影,所以敘事手法和拍攝內容都相當貼近原著,但是,好萊塢講求的戲劇張力,已經把整個故事做了很大的變動。
  • 和《導盲犬小Q》有什麼聯繫?
    其實《小Q》和《導盲犬小Q》都是改編自日本作家石黑謙吾的真實傳記故事《再見了,可魯》這本書記錄了一條名為可魯的拉布拉多犬從1986年出生到1998年死亡,整整12年的故事!我們的主角可魯就在其中,因為它的左腹部,有一塊兒黑色的印記,像海鷗飛翔時張開的羽毛,於是起名為Quill 可魯,也就是我們的小Q。小Q在1986年的夏天就經歷了第一次別離,為了成為一隻導盲犬,小Q被寄養到了 位於京都的仁井夫婦家 生活到一歲左右!
  • 《再見了可魯》叫克魯斯讓路 奪香港票房冠軍
    這麼多大陣勢的影片擋路,坐上冠軍位置的竟然是一個沒有偶像明星陣容,主角是一隻導盲犬的,溫情脈脈的日本片。這隻狗的來頭一定不小!  小狗可魯起初被小看  對於這部在日本賣了20億日元的電影,香港的電影院原本並不看好,70家電影院在開畫的當天只有26家放映這部影片。
  • 有聲讀物 《再見了,可魯》第三章
    這時的可魯已經會一臉得意揚揚地抬頭望著多和田先生,仿佛在說:"怎麼樣,這麼做可以吧?"    每天接受著按部就班的嚴格訓練的可魯,此時已經無須擔心它跟不上進度了。轉眼間它到訓練中心就一年半了,離它成為專業導盲犬的日子可以說是越來越近了。導盲犬的生活    住在龜岡市的渡邊先生(當時52歲)第一次造訪訓練中心是1986年10月。
  • ...感動3億人的日本暢銷書"再見了可魯"登大銀幕 – Mtime時光網
    時光網訊  由羅永昌執導的中國首部導盲犬題材電影《小Q》曝光概念海報。電影改編自感動亞洲3億讀者的小說《再見了,可魯》。電影講述了聰明伶俐的拉布拉多獵犬小Q,從出生到訓練成為導盲犬,終其一生為人類服務的故事。
  • 《導盲犬小Q》看得成人哭 惹得孩子鬧(圖)
    影片的對白相當少,講述了一隻導盲犬的一生。這個幾乎沉默的故事,卻震撼了眾多現場觀眾的心。觀眾成人感動小孩不懂  影片在晚上7時5分放映,華星最大的一個放映廳居然座無虛席,其中媒體記者只佔很少一部分。當小Q那張在網上廣為流傳的照片出現在銀幕上時,放映廳裡出現了第一次騷動,不少觀眾低聲讚嘆:「太可愛了!」而坐在記者前面的一個小孩則大聲說:「媽媽,我要這隻小狗!」引起大家一陣輕笑。
  • 電影《小Q》首曝概念海報 再現導盲犬愛與忠誠
    ‍由羅永昌執導的中國首部導盲犬題材電影《小Q》改編自感動亞洲3億讀者的小說《再見了,可魯》。該電影講述了聰明伶俐的拉布拉多獵犬小Q,從出生到訓練成為導盲犬,終其一生為人類服務的故事,展現了人犬間細膩、動人的情感。今日,片方曝光了影片首款概念海報,海報巧妙地以交通信號燈的設計交代了片中小Q導盲犬的職責,同時在紅黃綠燈中以人的不同處境,烘託出小Q的重要與聰慧,詮釋了人犬之間的親密信任,傳遞了影片愛與忠誠的極致治癒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