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同佳案看民進黨的政治算計

2021-01-07 人民日報海外網

涉嫌在臺灣殺害女友的香港居民陳同佳去年10月在港出獄後,多次表示願意赴臺自首。但民進黨當局卻不斷以各種藉口製造障礙、多番阻撓,對刑事案件做政治操作,罔顧社會公義和司法公平,盡顯冷血自私的可恥面目。

2018年2月,陳同佳涉嫌在臺殺害女友後潛逃回港。根據香港目前的《逃犯條例》和其他相關法律,對於陳涉嫌在臺犯罪,香港法庭並無管轄權。為維護法治與公義,堵住法律漏洞,香港特區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因社會對修例分歧較大,特區政府後來宣布停止修例工作。

去年4月,香港高等法院以洗黑錢罪判處陳同佳入獄。去年10月出獄前,陳曾表示有意赴臺自首,卻被民進黨當局以「背後有政治操作」「循司法互助機制處理」為由拒絕入境。當時就有不少分析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民進黨當局阻撓陳赴臺自首是出於政治考慮,由於正逢臺當局領導人選舉,陳赴臺對民進黨當局來說可能會引發意想不到的麻煩。

如今一年過去。據媒體報導,近日陳同佳再度表明有意赴臺自首,受害人家屬也發出致臺灣陸委會的公開信,希望臺當局簡化程序,儘快讓陳赴臺投案。但民進黨當局又是虛與委蛇,先是說陳同佳可直接到香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申請籤注,之後又拒絕其申請,並再次搬出「司法互助」的擋箭牌。臺陸委會聲稱,本案涉及臺港雙方「管轄權」及相關「公權力」行使,必須先談好相關事宜,才有陳同佳來臺的入境問題。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甩風涼話,說陳同佳人在香港,香港就好好辦,要資料臺灣就提供。

蘇貞昌是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不會不知道香港奉行「屬地原則」,一般只有當全部或部分犯罪行為發生在香港境內,香港才會有司法管轄權。在此案中,殺人、棄屍的地點都在臺灣,香港並無足夠證據控告嫌犯謀殺或「蓄意計劃殺人罪」。民進黨內學法律的人扎堆,對基本法理不會不知,如此這般揣著明白裝糊塗,若說沒有其他目的,誰信?

儘管香港特區政府一再申明,香港當前沒有法律容許將陳同佳移送臺灣,也沒有法律與臺灣進行刑事司法協作,民進黨當局卻仍堅稱陳同佳赴臺須通過「司法互助機制」處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完全是強人所難,故意將簡單事情複雜化、法律問題政治化。事實上,臺方完全可以按一般自願自首情況處理,可參考港臺處理2016年「石棺藏屍案」的方式,通過兩地警務合作的渠道予以安排。

民進黨當局罔顧公義、胡攪蠻纏,明知法理還要操弄民粹誤導民眾,蓄意抹黑香港特區政府,這讓臺灣島內的有識之士看不下去。臺灣《聯合報》痛批,「殺人兇嫌有意投案,折騰近一年竟未能成行,這種荒唐事大概只會在臺灣上演。」臺灣早已向陳同佳發出通緝令,全世界對於通緝犯的通行做法無不是想盡辦法將其早日緝捕歸案,以彰顯法治及公義。只有臺灣的民進黨當局把本黨政治利益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在他們眼中,什麼「司法正義」、什麼「還受害者公道」,通通都要為政治算計讓路。

民進黨當局的真實目的,顯然是想利用陳同佳案,迫使香港特區政府與臺灣展開所謂「政府間」協商、啟動「司法互助」。精於算計的民進黨,為了收穫政治私利,不惜讓殺人犯逍遙法外,不惜犧牲法治公義,所作所為無疑是在受害者家屬的傷口上撒鹽,其冷血自私的醜惡面目暴露無遺。

一年時間即將過去,陳同佳案如同一個皮球般被民進黨當局反覆拍打,直至今日陳能否赴臺自首仍是一片未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此案拖得越久,人們就越能看清民進黨當局自詡「民主」與「法治」的虛偽。拿這點機關算盡的小聰明侮辱世人的智商,就不怕自己丟人現眼嗎?(新華社記者)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0月19日   第 04 版)


責編:包睿一、周璇

31897076,.從陳同佳案看民進黨的政治算計,.2020-10-19 08:14:33,.204471,.包睿一、周璇

相關焦點

  • 朱穗怡:「民主自由」是民進黨奪取政權的政治工具
    兩年前《聯合報》已發表社論指出,在「立法院」,民進黨不斷修改法令,以方便「執政黨」把手伸進更多公營機關及財團法人;在臺當局,民進黨利用人事任命不斷侵蝕臺灣,不斷安排派系人馬入駐要津。從這些事態看,民進黨正在攀登「新威權體制」的高峰,並逐漸變成它自己過去指責、鄙視過的那種政黨;它自己渾然不覺,卻以為民眾也看不出來。由此可見,亞洲周刊是反映了島內主流民意。龍袍照在臺灣社會引起不少共鳴。
  • 國民黨批民進黨政治酬庸 「肥貓」工資高過蔡英文
    原標題:國民黨批民進黨政治酬庸 「肥貓」工資高過蔡英文 (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執政滿一個月,交通、財經等各「部會」官股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都將換血,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毛嘉慶、李明賢召開記者會,痛批民進黨只會操作政治酬庸,呼籲民進黨不要假改革、真酬庸,臺當局「行政院」應該說清楚講明白。
  • 民進黨修正「黨職人員選舉辦法」的磁吸效應與政治衝擊效果
    黨主席蔡英文認為此利於政治人才甄補,可吸納年輕政治世代參與黨務。  民進黨高層放寬參選黨職人員資格年限的主張 ,引發黨內派系嚴重分歧及爭論,支持者認為政治吸納年輕世代,放寬政治參與資格,可使黨年輕化提升新世代對黨的認同及支持;同時對泛綠政黨政治精英具有「磁吸效應」,邊緣化其發展。
  • 臺灣人生氣了,民進黨內部開始內鬥
    但是如今卻接連實施強權,一手遮天,頻繁漠視民意只為自己的政治私慾。例如開放萊豬,關閉中天新聞臺等,都讓臺灣市民非常憤怒。 民進黨當局滿意度下降,不信任指數頻增 最新的民調結果顯示,現在臺灣人對民進黨當局的
  • 臺北市議員王鴻薇直言:柯文哲讓民進黨精神分裂
    臺北市議員王鴻薇直言:柯文哲讓民進黨精神分裂  中國臺灣網12月1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立委」姚文智正式宣布投入參選2018臺北市長,民進黨北市資深議員李建昌日前表示,若綠營推自己人選最低也有
  • 臺灣政治之驚悚,在於民進黨連驚悚片都能利用
    這些對藍營帶有負面影射的影視作品,令人質疑提供補助的民進黨當局大搞「文化助選」。新加坡《聯合早報》21日稱,改編自2017年同名驚悚推理電玩的電影《返校》自9月20日上映,在島內引發對「白色恐怖」歷史的爭論。由於電影政治色彩強烈,有民眾質疑稱,《返校》在臺灣選舉前幾個月的敏感時機上映,似乎在含蓄提醒選民國民黨的「歷史罪責」,企圖影響選情。
  • 「罷韓」連署剛過,民進黨已盡顯禿鷹本色
    圖片來源:臺媒  臺灣「聯合新聞網」17日發表社論說,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只剩下一群人還在「搞政治」,就是高雄市的「罷韓」仍如火如荼推動。兩年多前失去高雄政權的民進黨,表面上看來施政一切以「防疫優先」,實則磨刀霍霍,瞄準高雄的罷免和補選之戰,甚至布局到二○二六以後,要搶食權力大餅,可謂盡顯禿鷹本色。
  • 臺洪水未退口水起 民進黨罵「假勘災真輔選」(組圖)
    「莫拉克」襲臺,3天狂灌臺灣全年的降雨量,受災民眾或僥倖逃生驚魂未定,或尚處險境等待救援,救民於水火的危急關頭,政治算計和口水開始浮現,臺灣媒體呼籲:先放下其他吧,此時此刻,只有賑災救人這件事最重要!
  • 不,民進黨是經過政治理性計算!
    其次,現在民進黨當局強調蔡英文在2009年反對「毒牛」,是反狂牛症而非萊豬;在2012年萊劑含量使用建立國際標準後,民進黨即已接受。根據民進黨「立院」黨團召集人柯建銘於2020年12月23日說法,反美牛首戰是在2009年反狂牛症,而不是反萊牛。
  • 盤點民進黨政治人物參加海峽論壇:前彰化市長誇讚廈門「很驚豔」
    公開資料顯示,邱垂正,他曾是臺灣知名政治學者,研究專長為兩岸關係、金門地方政經、港澳關係等,在上述領域發表很多論文,過去也擔任過民進黨國際部主任;在蔡英文當局為官前,他是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專任副教授,2009年出席首屆海峽論壇時,其身份就是金門大學學者。當年跟邱垂正一起參加第一屆海峽論壇的綠營政治人物,還包括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前主任顏建發等。
  • 民進黨市長「瓜分」機場 政治拉不動飛機(圖)
    信息 民進黨市長「瓜分」機場 政治拉不動飛機(圖) 2016-06-27 09:05:21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民進黨阻撓大批臺胞春節返臺,險惡用心令人氣憤
    民進黨阻撓大批臺胞春節返臺,險惡用心令人氣憤 2019年11月21日 16:3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兩岸快評第439期】  其實,民進黨這些看似冠冕堂皇、似是而非的說辭,掩飾了其背後善於算計、損人利己的政治目的,那就是最大限度地阻止主要親藍的在陸臺胞返臺投票,衝擊民進黨選情。  仔細分析就知道,臺灣方這番說詞純屬硬拗,根本站不住腳。就算「相關程序還沒有結束」,現在不是拒絕什麼才是拒絕?
  • 柯文哲為「兩岸一家親」道歉 藍痛批:以為兩邊討好卻變「政治水母」
    香港中評社10日也對此發表評論認為,柯文哲的「臣服」、「轉彎」,很可能已與民進黨談妥交易,只是跟民進黨低頭的柯文哲已不再是原來的柯文哲了。文章稱,柯文哲在電臺專訪中做了兩項重要表態,一是為「兩岸一家親」言論道歉,另一是宣布全力支持蔡英文在2020年競選連任。柯文哲的表態明顯是向民進黨低頭,希望換取民進黨的再度禮讓。柯文哲的這番表態,很可能已與民進黨談妥交易。
  • 孫大千:兩個事件 看柯文哲如何操作「棄綠保柯」求連任
    吳音寧(左)和侯友宜(右)先後掀起政治風波。(報系資料照片合成)    北農總經理吳音寧上任後因年薪250萬元(新臺幣)竟看不財報,被諷為「高薪實習生」,今年初又發生用公費買殘菜送彰化溪州等事件,被檢調單位調查,也面臨臺北市議員要求下臺窘境。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則被爆在臺灣文化大學有一棟宿舍大樓,擁有99塊門牌,遭批當「包租公」牟利。
  • 「政治奇才」韓國瑜今出奇招,與民進黨直球對決
    民進黨高雄市議會黨團書記長陳致中21日下午發出3點聲明表達出「臨時會只是救急,定期會才是正辦,議會是合議制精神,呼籲各黨團協商,如果國民黨團、時力、無黨聯盟等同意,明天臨時會大家討論取得共識作出決議,讓原訂4月16日應召開的定期會議移在5月份第一周開會,也把臨時會專案報告的議程放進定期會處理,或許可以成為一個解決歧見的折中方案」,可知綠營對於這場臨時會的召開也有「放軟態度」。
  • 「罷韓」背後,是民進黨舉全黨之力保一人?
    客觀地說,這樣評價韓國瑜不算過分,因為韓國瑜的確不再一個成熟的政治人物,更不是一個完人。然而,跳出臺灣看臺灣,人不難發現,「罷韓」背後,其實是民進黨在以全黨之力保護一個人。而這個人的任何閃失,又將影響整個民進黨內最大派系——新潮流系的榮辱興衰。而新潮流系的榮辱也會連帶影響蔡英文的執政根基和民進黨在臺灣的前途。
  • 「顏色政治」正在毒害臺灣校園
    但民進黨當局的「促轉會」不幹了,專門發新聞稿力挺,還稱要與臺大「討論轉型正義,提供協助」。民進黨對於臺灣校園的滲透,可見一斑。所謂「促轉會」,全名「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成立於2018年。那麼所謂的「轉型正義」是什麼意思呢?大概民進黨自己也說不出個明確定義。
  • 臺媒:低薪"悶了"多年 臺灣年輕人越來越反感民進黨
    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 臺媒稱,每四年一次的世足賽(世界盃),剛好都和縣市長大選「撞期」,四年前大家對於剛崛起的柯文哲感到新奇,四年後的今天,選民大概也都把柯文哲看成老練的政治人物之一,那也就代表大家又回到寧願看世界盃也不願意看政論節目的常態。
  • 臺媒:陳水扁「狂咬」自己人 氣的民進黨跳腳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媒7月12日報導,2018已過大半年,前半年不但看各黨年底選舉佈局逐步就位,也成為陳水扁重出江湖的舞臺。而陳水扁與時並進,已經不靠造勢場合露臉博關注,而是時不時在網絡平臺上發言,原來在LINE的私密支持者群組中流傳「新勇哥物語」,對政治時事做出點評,並以犀利的筆鋒和嘲諷的形式針砭政局,經常刀刀見血,敢言人所不敢言,令支持者大聲叫好。但氣的民進黨高層對其不滿,甚至大罵「南部有隻叫勇哥的臺灣土犬到處狂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