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悟 | 線上虛擬策展,讓你過把策展人的癮

2021-01-15 弘博網

我們常說博物館是巨大的寶庫:這裡有多樣而精緻的展覽、有豐富而有趣的活動、有將文化與創意結合的文創產品,更有努力為觀眾打造更好體驗的服務……


對於展覽,弘博網會專訪業內大咖或策展人進行解讀,也會通過實地參觀向讀者們分享我們的思考。而對於一些活動、文創與服務,我們更多地是分析這一活動的特點或其對業界產生的啟示與影響。但是,活動、文創與服務,更重要的難道不是親身體驗後的感受嗎?


由此,弘博網編輯部萌發了開設「體悟」欄目的想法。在這一欄目中,我們將分享自己在博物館活動、文創、服務等過程中的感受,這些感受可能會帶有相對多的主觀色彩,只希望它們能給讀者帶去新的思考。拋磚引玉,我們更希望傾聽更多讀者不同的觀點與解讀。


今天的體悟中,筆者將分享試用虛擬策展實驗項目中的感受與思考。



對於一個愛逛博物館、愛看展覽,但是專業不對口的人來說,真正去策劃一個展覽的機會近乎是沒有。有時候看到一些展覽,我會思考它為什麼不能吸引、打動我,為什麼不能這樣策劃、那樣策劃,但也明白,策劃展覽絕非易事,自己的這些想法更多都是紙上談兵。


我也聽說過廣東省博物館的「社會策展人」項目就是面向社會招募策展人,但畢竟距離遙遠,又有本職工作與精力的限制。就在這個時候,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博物館虛擬策展實驗室研發的虛擬策展實驗項目進入我的視野。既然無法實現線下策劃一場展覽,那不如先試試線上策展。


作為「2019年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申報項目,中央美術學院的《虛擬策展實驗項目》正在開放公示,接受大家的測試。


中央美術學院「虛擬策展實驗項目」已經可以通過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共享平臺(http://www.ilab-x.com/)供全國師生使用。


詳情連結:來,當一次「策展人」吧:中央美院美術博物館虛擬策展實驗室開放啦


在開始線上策展之前,首先需要在「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共享平臺」上進行註冊,註冊過程十分簡單,使用手機號碼即可,這為如我一般的社會人士提供了相當大的便利。



登錄完成後,即可點擊「我要做實驗」,跳轉至「中央美術學院虛擬策展實驗室」平臺,再點擊「虛擬策展實驗」,即可開始線上策展。同時,這一項目也設置了「引導視頻」與「實驗教學模式」,對項目主旨進行解讀,並且幫助用戶使用這一策展實驗項目。


首次加載需要耐心等待



而點擊「自由策展模式」,用戶即可正式開始自己的策展之路了。在線上策展過程中,我可以選擇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或「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中的某一具體展廳舉辦展覽,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藝術品、材質、展具、燈光等等,還能設置臨時展覽牆以及設計動線。對於具體的操作過程在此不再詳述,重點來談一下實際體會過後的感受吧!


先來說一說這一項目的不足之處:


1.系統不夠流暢,操作偶爾令人抓狂


其實這個策展實驗,也很可以看作一個策展遊戲,但如果真的拿一個遊戲的標準去考量這個實驗室,其流暢度和可操作性還是有所不足。


比如,如果我要在側面的牆壁放置展品,只能從側面視角來布置,這樣就會造成放置位置不準確的情況。視角切換也只能在平視與頂視兩者中進行,也就是說在布置時,切換視角並不順暢。


左圖為布展時的側面,右圖為預覽中才能看到的正面

這大概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點擊可看大圖)


當然這一情況,也可以在預覽過程中,在視角切換後進行糾正。


再比如,在使用過程中,如果我要對某件展品進行細微的位置調整,操作起來並不方便。而且,項目中只會體現展品距離上下左右牆面的距離,而無法體現展品的尺寸大小,這也會造成設計過程中,對展品實際表現的想像偏差。



2.藝術品資源種類及表現相對有限


根據介紹,該項目中「有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與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CAFAM)的數十萬件藝術典藏」,從作業系統中也能看到藝術品資源確實多,系統也對這些藝術品按照時間進行了分類,並可以通過作者名稱進行檢索。


我猜測這可能是一個立體設置展項


當實際操作過程中會發現藝術品集中於書畫與攝影作品。而一些(似乎是)立體設置的展項,表現力也有所不足。


3.更側重於陳列設計


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明顯感覺到,系統的側重點還是放在了陳列的設計之上,而項目設計者「感性感知藝術作品和策展理論」的意圖並不突出。


沒錯,確實要承認,這一虛擬策展項目仍舊有可以改進的空間,但在使用過這一虛擬策展實驗後,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驚喜與感嘆:


首先,目前在文博業內似乎並沒有見過類似的線上策展系統,如果可以將這一系統加以改進、深化,並且進行業內推廣,其實將給博物館的未來帶來更多可能


試想有一天,業內研發出了一個資源更加完備、操作更加便捷的線上策展系統,能不能幫助博物館節約時間成本,在展品沒有到位的情況下,提前模擬出展陳效果,及時對展覽進行調整?是不是可以吸引普通公眾參與到展覽策劃中來,在不動用大量資源的情況下,讓更多的普通人感受到策展的魅力?(比如利用線上策展系統,舉辦一些策展比賽)又會不會讓一些即將步入這一行業的學生群體,提前感受到策展過程中的方方面面,而不僅僅局限於書本理論?


其次,這一項目為學生和專業人士搭建起了線上策展與傳播交流的渠道與平臺。根據介紹視頻,「使用者通過平臺發布策展方案,隨時隨地輕鬆完成與老師、同學們,以及業內人士的交流探討」。這對於未來展覽策劃相關專業的教學,亦是一種啟發。


用戶可填寫策展說明對自己策劃的展覽進行解讀,並進行發布


而在使用過程中,我更加感受到的是,現代科技真的可以打破時空限制,賦予未來工作生活更多可能。坐在北京的辦公桌前,我居然可以在線上對一個MoMA或者CAFAM的空間裡進行展覽策劃,並且所展出的展品不受到館際間的限制,這將給展覽策劃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啟迪。


選擇場地時,系統還會提供對這一展廳環境的分析


言而總之,真的希望線上策劃這一領域今後可以得到更大的開拓,無論對於業內人士還是普通公眾,都能帶來更加切實的幫助。

相關焦點

  • 打開V&A策展人李曉欣的策展日誌,了解一個展覽的誕生
    為此,V&A博物館特別分享該展覽策展人李曉欣的策展日記,帶觀眾了解「一個展覽的誕生」。  這個展覽與V&A博物館眾多大型特展相比規模並不大,但前後也花了17個月來準備。除了策展人的想法以及與藝術家在作品上的溝通,還有大量時間投入在討論布展的可操作性和呈現效果上。
  • 一周藝術人物|卡塞爾文獻展邀亞洲策展人,巴基斯坦威雙首秀
    近日,2022年第15屆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宣布了策展者,來自印尼由10人組成的策展團隊成為文獻展歷史上首股亞洲策展力量。另一個「刷新」誕生在巴基斯坦,女藝術家奈薩·坎將代表巴基斯坦首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
  • 藍頂美術館今日線上開展 VR實景觀展+藝術家「真人講解」
    吉磊《雲霧山1號》,布面油畫策展人藍慶偉說,這是一場特殊的展覽,經過了之前那段艱難的時期,「擔憂、恐懼縈繞在人們的心頭,而藝術是溫潤人心、平復傷痛的良藥,我們希望借這場展覽去記錄、表達、鼓舞、反思特殊時期的林林總總,留做這段時期的特殊印記」。
  • 青出於藍——易國棟藝術作品展在深圳美術館舉辦
    11月22日至29日,由深圳美術館主辦,長沙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湖南省油畫學會、長沙民進開明書畫院協辦,遊江和黎智鏵策劃的「青出於藍——易國棟藝術作品展」在深圳美術館舉辦,展覽展出了藝術家易國棟近年來所創作的作品近40幅。
  • 聚焦社交智能,Hyundai Blue Prize 2019獲獎展《遊戲社會:狼、猞猁...
    此次展覽由Hyundai Blue Prize 2019「創意能量」獲獎者陳旻與張業鴻共同擔任策展人,他們向現場觀眾介紹了他們的策展理念、展覽空間以及接下來即將推出的公共教育項目。開幕當天,眾多媒體和藝術家到場,共同見證了這場具有反思意義的精彩開展。
  • 混血妝容的畫法教程推薦 讓你過一把歐美明星的癮
    混血妝容的畫法教程推薦 讓你過一把歐美明星的癮時間:2017-07-20 13:10   來源:伊秀女性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混血妝容的畫法教程推薦 讓你過一把歐美明星的癮 看著電視劇裡歐美的明星,你會不會羨慕他們稜角分明的輪廓和深邃的眼睛,也想體驗一把歐美混血兒的感覺呢?
  • 2020年abC藝術書展一波三折 首次線上展落地躺平APP
    喜愛藝術和書的逛展用戶,將首次體驗打破空間距離的abC藝術書展。 打開躺平APP,通過首頁限時海報入口或搜索「abC藝術書展」關鍵詞,進入abC線上藝術展專屬活動頁,即可開啟躺平逛展的體驗,此次線上展共分為四個板塊「abC TV視頻展映」、「指尖書展」、「線下書展購票優惠」、「限時拍賣」。
  • Hyundai Blue Prize獲獎展即將揭幕,一場以狼、猞猁和蟻群為名的...
    同時,為了減少線下觀展聚集,現代汽車文化中心將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線下展覽限流期間特別推出線上VR展。他的作品曾於第七屆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AMNUA國際攝影展、第三屆CAFAM雙年展等廣泛展出,並被國內多方媒體報導。Hyundai Blue PrizeHyundai Blue Prize是現代汽車集團為了激勵中國創新力量專為中國策展人量身定製的年度大獎,承載跨界共享,全民創新,樂享生活的願景,是一個完全開放的藝術跨界實驗平臺。
  • 前「立委」張嘉郡化身策展人 揭雲林時空面紗
    前「立委」張嘉郡化身策展人,將在臺北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推出《雲林時刻》地方創生特展,傳達雲林人口嚴重外移、命運始終被人左右、以及豐富的農特產品等3意象,藉以呈現出雲林柔軟且溫暖、默默為臺灣付出的特質。    該特展預計3月30日到4月1日展出,為了籌劃此次展覽,張嘉郡特地帶著團隊深入鄉野農村拍攝,與農民話家常、聊趣事,也了解農民的辛苦。
  • 傳統電影節線上辦,這法子只能說部分靠譜丨業內說
    為此新京報專訪國內策展人、影評人奇愛博士,從策展人思路談線上電影節的優勢與弊端。>>>看懂這五條攻略,幫你玩轉北京電影節在線影展  二、老片為主,難和電影節相提並論 今年的北影節春季在線影展全部在愛奇藝線上放映,影片幾乎全部來自愛奇藝已有的庫存,且所有影片均需付費觀看。
  • 疫情當前,線上雲體驗成看展新模式,故宮博物院下足功夫...
    以往,春節期間是人們觀展的黃金時段,各大博物館也都會為此精心準備多個特展。而今年春節期間,為了豐富觀眾的居家生活,滿足觀展需求,許多博物館紛紛開設了雲展覽。線下展覽的評價維度線上展覽並不是一個新鮮事物。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觀眾就可以通過各大文博機構的網站大致了解該館正在舉行的展覽內容,回顧過往的精彩展覽。作為輔助,觀眾往往對此要求並不高。
  • 巢 I 雲觀展,第三彈炸裂來襲!小燕巢 v 雲展覽 Part.3
    策展人:吳小燕執行策展人:程念開展時間:2020.03.24展覽地點:小燕巢線上美術館策展團隊策展人:   程念 這次線上展出的是小燕巢的學員在空間設計工作室和實驗藝術工作室完成的作品,由多個不同的課題組成
  • 用繪畫建構藍色劇場,新銳藝術家易國棟作品展深圳開幕
    南都訊 記者謝湘南 11月22日,由深圳美術館主辦,長沙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湖南省油畫學會、長沙民進開明書畫院協辦,遊江和黎智鏵策劃的「青出於藍——易國棟藝術作品展」在深圳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了青年藝術家易國棟近年來所創作的作品近40幅。
  • 線上展|目擊者群像#引力#
    「 萬有引力是相互吸引孤獨的力宇宙正在傾斜所以大家渴望相識宇宙漸漸膨脹所以大家感到不安」                  距離目擊者第一次線上群展已經過去一年多了,這段時間裡對他們的了解已經從攝影延展到了各自的生活中,他們彼此有過短暫的交集也有許久的沉默,一起拍照閒逛暢想過未來,也因現實中的種種紛擾而退出過,成立三年至今經歷過一次次人員的變動,似乎總有一種引力使大家留在一起,也隱隱達成一種認同的默契:只要有一臺相機,就可以從「為美好生活奮鬥」的流水線上逃避出來。
  • 「歸來——孟昌明藝術2020 」個人藝術大展在朗空美術館盛大開幕
    開幕式由北京廣播電視總臺《師見——生態中國》欄目主持人盛婉婉主持,策展人葛玉君博士、藝術家孟昌明先生、大明藝術基金負責人吳晶晶先生、朗空美術館館長李徵先生分别致開幕詞,展覽得到了深圳鶴巢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實現了線上線下展覽的同步展出。
  • 「線上+線下」不一樣的養寵體驗!美團點評寵物頻道登陸亞寵展
    8月19日~23日,一年一度的亞洲寵物展(簡稱「亞寵展」)在上海舉辦,今年亞寵展上,美團點評寵物頻道再次「萌趣」亮相,通過線上主題活動、線下展臺及直播的聯動,幫消費者讓養寵更省心、安心和開心。亞寵展是亞太地區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寵物行業旗艦展,匯聚全球高端寵物品牌、創新產品及技術、寵物行業領軍人物,今年已舉辦第二十三屆。
  • 「線上+線下」不一樣的養寵體驗!美團點評寵物頻道登陸亞寵展
    8月19日~23日,一年一度的亞洲寵物展(簡稱「亞寵展」)在上海舉辦,今年亞寵展上,美團點評寵物頻道再次「萌趣」亮相,通過線上主題活動、線下展臺及直播的聯動,幫消費者讓養寵更省心、安心和開心。,美團點評寵物頻道創新推出了「線上+線下」聯動玩法,向「鏟屎官」們提供「省心、安心、開心」的養寵服務,和大家一起線上線下暢玩亞寵展,帶來超多優惠福利。
  • 線下+線上,22.5萬平米的品牌展今天上演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8月19日訊 亞太地區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寵物行業旗艦展 --第23屆亞洲寵物展覽會今天在上海開幕。線下+線上, 本次展會規模升級至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全部的17個展館,面積達225,000平米,規模創歷屆之最。為期5天的亞洲寵物展,將是疫情下寵物行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商貿社交活動展會。
  • 回聲地圖線上徵集②|來自線下說明會的邀請
    暢聽暢聊:回聲地圖的緣起與問答時間:2021年1月22日(周五)19:00-21:00地點:那行文化-零度空間(上海市徐匯區雲錦路300號-2臨)線上直播入口:Bilibili,房間號:10239639主辦:澎湃新聞、瑞士山嶽博物館、上海笛德侯文化實驗室協辦:那行文化鳴謝:瑞士駐滬總領館、瑞士文化基金會、
  • 巢 I 雲觀展,第四彈震撼來襲!小燕畫院 v 雲展覽 Part.4
    請旋轉手機,線上觀展1 個展覽II      我們的孩子們以線上展覽的方式來參與作品的展示和分享,通過線上平臺來表達關於成長中點點滴滴美的感觸和人生思考,這會是孩子們一次新的分享和交流的體驗,也是拓寬孩子們認識世界和表達自己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