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獅王謝遜魔性為何突然消失?張無忌那聲啼哭究竟有何神力?
在《倚天屠龍記》中,金毛獅王謝遜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
其一生,從一條好漢,到一個惡魔,再到一個凡人,最後成為得道高僧。
28歲前,謝遜是明教四大護教法王之一,名滿江湖,是一條響噹噹的英雄好漢。
28歲時,謝遜父母妻兒,弟妹僕役,全家一十三口被師父成昆所殺。
為了尋找失蹤的成昆。他便開始殺害很多無辜的人,每次於殺人後留下「殺人者混元霹靂手成昆」。至此,謝遜便成為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
從惡魔回歸到人,是張無忌出生時的一聲啼哭。
就是這一聲生命之初的啼哭,仿佛來自天界的佛音,驅散了盤繞在謝遜心頭的惡之陰影,讓人性的光輝照亮了他的心靈。
他從魔,回到了人。
問題是,人之初的一聲啼哭,為何有如此巨大的能量,能治癒一個人的瘋魔病?
生命的孕育與誕生,是洪荒宇宙中最神聖最偉大的奇蹟。
無論怎麼歌頌,怎麼讚美,都不為過。
因為有了生命,我們的星球,就變成了色彩豐富,生機勃勃的星球。
因為有了生命,我們的靈魂,我們的藝術,我們的文明,便有了生生不息傳承的紐帶。
而生命誕生之際的第一聲啼哭,就如孤獨的旅人,在黑夜中穿越茫茫無盡的荒野時,突然看到的前方那一縷人間燈火。
那黑夜裡的燈光,是一束充滿正能量的生命之光,是一縷來自天界的希望之光。
這束光,剎那間穿透旅人的雙眸,將光芒灑向了孤獨的靈魂。
於是,黑暗消失了,生命被照亮了。
來自於嬰兒誕生之初的那一聲啼哭,就黑夜中的是那一束光芒。
這束光,穿過謝遜的耳膜,抵達他充滿惡魔的黑暗心靈。
剎那間,謝遜心中的陰影消失了。
那舞蹈的光芒,充斥了他的靈魂。
那天籟般的音樂,響徹了他的腦海。
就在這一瞬間,金毛獅王從惡魔,回歸到了人。
金毛獅王這一巨大的轉變,神奇嗎?很神奇。很玄乎嗎?不玄乎。
因為謝遜心中的惡魔,並非天生,而是成昆給他種下的。
成昆殺了他一家13口,是巨大的悲痛和憤怒,讓謝遜失去了心智。
而張無忌的一聲啼哭,讓他在無盡的黑夜之中,聽到了自己兒子出生時那聲嘹亮的哭聲。
他大腦深處兒子哭聲的記憶,突然間被喚醒。
在潛意識中,他認為兒子回來了。
於是,人性也就回歸了。
此後,金毛獅王謝遜一直把張無忌當做自己的兒子來撫養和教育。那份父愛,比普天下親生父親的父愛,都還要真誠,還要執著。
謝遜這份父愛,感天動地,令無數讀者,為之動容。
所以說,這一聲啼哭所帶來的震撼力,所給予謝遜的變化,雖然神奇,但不玄乎。因為這變化,是有科學道理的,是符合心理學的。
這,也充分體現小說作者金庸先生高超的寫作技巧和深厚的學識功底。
應該說,金庸對這一聲啼哭的描寫,是經典中的經典。
將這一描寫放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有地位的,是不朽的。
在人生晚年,金毛獅王謝遜從冰火島返回中土,並以成昆教他的七傷拳,將成昆打至廢人,然後自己散盡武功,任由自己的仇家在自己身上吐唾沫,絲毫無怨言。最後,在少林寺高僧渡厄點化下,立地成佛,歸於佛門,終成一代大德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