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手記 | 楊嶺村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寬廣

2020-11-28 澎湃新聞

中國建材集團作為寧夏涇源縣的對口幫扶單位,經過多年努力,涇源縣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6.7%下降到0.14%,累計減貧33814人。其中在涇源縣楊嶺村投入扶貧資金近三千萬元,楊嶺村村民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近日,人民網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來到寧夏,走進涇源縣楊嶺村,對當地脫貧致富的事跡進行了報導。

小料將報導分享給大家

帶著總書記的囑託

楊嶺村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寬廣

一個村子建設得好,關鍵要有一個好黨支部。好日子是通過辛勤勞動得到的,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把孩子教育搞好,學知識、有文化,決不能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 2016年7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冒雨來到楊嶺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看望當地群眾,走訪馬克俊等村民,對老百姓脫貧致富提出殷殷囑託。

楊嶺村,地處六盤山腳下、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由於地理、交通等原因,楊嶺曾是當地最為貧困的村子。「種一料子,收一抱子,打一帽子」,是村民們曾經以務農為生、靠天吃飯的生活寫照。

總書記之行讓楊嶺村幹部群眾備受鼓舞,大家把他的親切關懷化為脫貧致富的動力,全力以赴奔小康。過去四年,楊嶺村從貧困村一躍變成了全鄉人均純收入最高的村子,百姓生活和精神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俯瞰楊嶺村新風貌。生態環境優美,一座座新房子拔地而起。

01

以黨建促發展 為新農村建設「塑形鑄魂」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

一度,楊嶺村基層班子隊伍不健全,黨支部凝聚力向心力不強。總書記在楊嶺村視察時對兩委班子(村黨支部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建設提出要求:「希望你們把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好,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奔小康」。

這幾年,楊嶺村下大力氣加強黨支部建設。「圍繞總書記的要求,大灣鄉先後選派人大主席、黨委副書記和組織委員掛職楊嶺村支書。村黨支部與鄉上、縣上、對口幫扶企業及其它部門都保持著良好的溝通合作。」涇源縣委副書記高繼飛說,通過不斷調整發展,如今楊嶺村黨支部成員穩定,隊伍年輕化,學歷水平也不斷提高,「是一個團結幹事的好班子!」

楊嶺村的幹部隊伍聽黨指揮、心繫群眾。為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楊嶺村積極按照涇源縣「123」幸福農家建設工程打造美麗鄉村,「即建設1個幸福大院;種好2個增收園子,即1個菜園子,1個果園子;栽好房前屋後、村組道路、河道溝渠的3棵樹,為村子外在『塑形』,也改變了村民們的生活面貌。」高繼飛介紹說。

村風村貌是黨建成效的有力佐證。「一個小孩子在外面撿到被丟棄的瓶瓶罐罐,就可以拿到村上去兌換小獎品。我們用這樣的方法引導大家都來愛護壞境。」大灣鄉黨委書記拜豔麗所說的措施是固原市推行的文明積分卡制度,「它與『123』幸福農家工程一樣,也是我們的一個名牌工程」。以「愛心超市」為載體,以積分兌換實物,小小的積分卡把村民德治、法治、自治結合了起來,為催生群眾提高文明素質的內生動力「鑄魂」。

思路決定出路,腦袋決定口袋。楊嶺村還成立了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讓全村群眾充分理解黨的政策,全面掌握脫貧致富技術。如今,廣大群眾「知黨恩、跟黨走」的意識空前堅定。

02

產業「牛」起來 旅遊火起來

當年,習近平總書記到貧困戶馬克俊家走訪時,曾仔細詢問他家的肉牛養殖和銷售情況。在這之前,老馬家以種地養牛為生,他說:「以前經濟條件不行。糧食產量低,收成常常是『一半草一半糧食』,糧價也不高。養牛收益不好,也就剛剛能解決溫飽。」

近年來,楊嶺村根據本地條件,積極引導農民養殖育肥快、肉質佳、售價高的安格斯肉牛。為構建肉牛全產業鏈,解決農戶養殖技術和環境問題,村裡還引導農戶參與「出戶入園」養殖。不少農戶都將自己家的基礎母牛託養到養牛大戶的農場裡。這樣不僅掙到了每年每頭牛近千元的無風險分紅收益,還能省出人力去務工。

致富帶頭人馬克明是村裡的養牛大戶。目前,他牛場裡的牛數已超六百頭,年產值達上千萬。牛場一位管理人員說:「現在,全村二十多戶都把牛託管在我們牛場,這樣集中飼養方便管理。牛場現有的二十來名工人也基本都是本村人,每人每月平均工資能有幾千元。」

茶館生意紅火,老馬笑了

兩年前,楊嶺村組織村民代表到福建參觀學習。馬克俊看到當地好的發展經驗深受觸動,回來後,也將自家的牛託管了出去,把原有的牛棚改建成了「老馬茶館」,吸引了全國各地眾多遊客。馬克俊說:「遊客們都喜歡到這裡聽聽總書記來訪的故事,感受楊嶺村的變化。」

如今,他和老伴可以專心經營茶館,接待遊客,「去年,茶館給我帶來了上萬元的收入。」閒暇時,還可以打短工掙錢。此外,老馬還被聘為村史館管理員,每月也有一筆收入。

村史館是中國建材集團對口幫扶楊嶺村的項目之一。除村史館外,近年來,集團還為該村援建了牛場、羊場、康養中心、農家院等一大批旅遊基礎設施和產業扶貧項目。據中國建材集團派駐楊嶺村第一書記趙健介紹,集團在該村的幫扶投入已近三千萬元。企業從財力、人力、物力上支持村子發展,幫助貧困群眾就地就業,也吸引更多產業項目落戶。

楊嶺村一處農家樂

產業進入了,基礎條件好了,村民們的思想也更加活躍了。依託鬱鬱蔥蔥的青山、涼爽宜人的氣候,近年來,不少楊嶺村人都幹起了農家樂,把鄉村旅遊當成了致富產業和發展方向。

一個個整潔美麗的農家院不僅配備了完善的住宿餐飲娛樂設施,同時也別具鄉村風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

「每年五到十月的旅遊旺季,楊嶺村都是一房難求」 ,拜豔麗開心地說,「我們去年還舉辦了山花旅遊節,接待了大約10萬遊客!山花節期間,幾乎所有老百姓都參與到了旅遊產業裡。」楊嶺村也一舉成為 「網紅」旅遊村。

楊嶺村小學

03

用更好的教育託起孩子夢想之翼

「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力強不強、四看兒女上學堂。」這是楊嶺村一位村幹部口中的扶貧工作順口溜。除了住房、收入和勞務,楊嶺村把教育事業也當作是村子發展的重中之重。

中國建材集團將楊嶺村確認為定點幫扶示範點以來,大力幫助該村小學改善辦學條件。學校更寬敞更漂亮了,各種功能教室也更齊全了。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如同靚麗的校園一樣豐富多彩。

據村幹部介紹:「楊嶺村小學目前共收納周邊村子的109名學生。2019年,村裡還新建了佔地3500多平方米的幼兒園,周邊村子的46名孩子在此接受學前教育。」與此同時,學校老師的學歷也普遍提高。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總書記調研時對教育的高度重視讓馬克俊印象深刻,近年來楊嶺村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也讓他不禁讚嘆:「現在政策確實好!娃在學校吃著哩,費用免著哩。哪個孩子能考上本科,村裡還會給獎勵!」

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的楊嶺之行激發了這個小山村走上小康之路的決心。2016年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7戶295人,到去年底全村所有的建檔立卡戶全部脫貧,人均年收入由2016年的6000多元,增加到了去年底的10300多元,真正實現了脫貧致富的夢想。

總書記把楊嶺掛在心頭,黨和政府把楊嶺繪進藍圖。在全面奔小康的康莊大道上,楊嶺村正揚帆起航!

「老馬茶館」內景。

致富帶頭人馬克明的牛場對楊嶺村養牛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

楊嶺村各項旅遊設施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和完善中。

來源丨人民網

編輯丨集團黨委宣傳部

— — END — —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扶貧手記 | 楊嶺村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寬廣》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五洲村的「脫貧路」越走越寬廣
    我的扶貧對象在國家貧困縣蓮花縣神泉鄉五洲村,是素華大姐家。從2016年到現在的四年間,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他們家實現了因學致貧到摘掉貧困戶「帽子」的轉變。五洲村新貌貫通萍鄉-蓮花的公路是319國道萍蓮段,也是連接萍鄉城與蓮花縣的重要交通要道。
  • 樂安金竹大通村:「彩繪」生態富民路越走越通暢!
    如今,村裡生態旅遊興起,村民們正忙著開民宿,辦農家樂,養石斑魚,種稻種油茶,在生態富民之路上越走越通暢。一場春雨讓在半山腰的大通村雲遮霧繞,宛如仙境。村口的竹籬上懸掛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令人矚目。站在村口往上看,幾十幢色彩斑斕的農舍在一片綠海中特別顯眼。農舍外牆上充滿畲鄉韻味的3D彩畫別有一番風味。
  • 晴雯的職場之路,為什麼會越走越窄,直至山窮水盡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晴雯的職場之路明明起點很高,為什麼卻高開低走,並且越走越窄,直到在抄檢大觀園之際被第一個逐出?縱觀晴雯的職場之路,可以說她手握一手好牌,佔據了一個優質平臺,並具備不少他人所沒有的資源和能力,卻犯幾個致命的錯誤,導致香消玉殞,可悲可嘆。
  • 產業扶貧|新合鑫集團援建扶貧項目正式揭牌
    於高新區慈善總會成立之際,在慈善總會領導號召下,以慈善總會副會長張志軍為首的新合鑫集團率先投身產業扶貧公益事業。2020年7月14日,由新合鑫集團援建的扶貧項目,位於登封市穎陽鎮的穎陽鎮宋窯村掛麵廠正式揭牌。
  • 手牽手肩並肩 滬滇攜手奔小康
    自2017年上海市浦東新區與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結成對口幫扶協作以來,上海市浦東新區充分利用沿海發達地區人力、財力、物力、科技等優勢,強化鄉、村、校、醫結對幫扶,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精準發力、激活內力,特別是「攜手奔小康」項目的實施,解決了貧困村「最後一公裡」的短板弱項,貧困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越走越寬廣
  • 連續三年烏龍茶高端銷量領先 華祥苑茶業品牌之路越走越寬
    參加活動的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認為,中國茶界的品牌之路正在越走越寬。根據統計,去年中國國內茶葉市場直接的銷售額是2700多億元,其中90%的銷售額是品牌茶企貢獻的。「現在,消費者越來越認可茶葉品牌,加上茶業界自身努力,品牌也發展起來了,而且福建茶企開了品牌發展之先。」王慶說。
  • 石柱:「交通 」助力邁向全面小康
    該鄉牢牢把握交通三年行動機遇,全力推動「打通對外大通道、暢通對內扶貧路產業路」。截至目前,全鄉已累計規劃實施交通扶貧項目46個,總裡程達185.54公裡。「以前不通公路,買一包肥料要走幾個小時,現在公路就在家門口,打個電話,不到半個小時肥料就送到家。」
  • 哈密市阿瓦古麗:學好國家通用語言 就業路越走越寬
    從貧困戶到有生活小康,從低矮的平房到寬敞明亮的樓房,哈密市伊州區回城鄉沙棗井村的阿瓦古麗·瓦依提通過學習國家通用語言讓她的就業路越走越寬,收入越來越多,生活越來越幸福。今天就來看看阿瓦古麗講述自己的變化。
  • 息縣:黨支部引領小康路,迷迭香香透香蒲園
    一家人靠著發展迷迭香產業穩定脫貧,日子越過越紅火。剪枝備苗而在香蒲園村,像方瑞一家這樣,通過扶貧產業發展增收脫貧的貧困農戶還有很多。據香蒲園村黨支部書記馬波介紹,他們村不斷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逐步壯大村集體經濟,鞏固脫貧實效。如今,村裡的迷迭香種植合作社每年可安排用工200人左右,其中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90人,貧困人口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
  • 搬出大山 圓夢小康——甘肅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下)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搬出大山 圓夢小康——甘肅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下)易地扶貧搬遷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
  • 塔依爾·那斯:借政策之力 奔向小康之路
    近年來,通過國家政策的幫扶,越來越多的農民以扶貧政策為契機,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走出了貧困,踏上奔小康的道路。新疆和靜縣乃門莫敦鎮包爾布呼村村民塔義爾·那斯就是其中一位。2018年,塔義爾·那斯夫婦將託管在合作社的20隻扶貧羊、2隻扶貧牛全部收回來自己養,並將土地進行合理安排,種植青儲,備足草料,閒暇時間還在家附近幹些零活來增加收入。他們憑藉著自己的辛勤勞作,生活一下子有了很大改變,在短短一年時間內順利脫貧。
  • 深圳誠通科技:扶貧服務計劃,攜手創業者共同演繹電商之路!
    儘管我國大部分家庭均已達到小康水平,但仍有部分地區處於貧困狀態。面對這一情形,深圳的一家電商公司作為中國領先的電商創業孵化服務企業,一直以來都十分關注貧困地區的發展,並為貧困地區有志加入電商創業的人士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以此幫助貧困地區的創業者更好的開展創業,並實現創富,達成全國小康計劃的目標。
  • 湛江廉江 三位一體助民 小康願景成真
    橙園打工每月掙兩三千元,家裡100多棵荔枝一年再獲利七八萬元,她覺得日子越過越香甜。夜幕低垂,陳志傑信步櫻花公園,霓虹燈閃爍,把這座四季繁花盛開的城市地標點綴得光彩奪目。卸下白日繁雜,逛公園、轉商場、跳廣場舞,成為廉江市民的晚間常態。一張張幸福生活「截圖」,是湛江廉江小康美景的剪影。
  • 手錶越走越慢 不一定是壞了
    在使用手錶時,有一部分人遇到過手錶越走越慢的情況,第一時間就是會想到手錶是不是壞了?實際上並不是這麼簡單,手錶越走越慢有很多原因,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機械手錶有誤差屬正常現象,如果一直穩定在-3的話那沒什麼問題。
  • 攜手奔小康 脫貧攻堅時|靜海融媒記者蹲點日記:兔子賣了 老段笑了
    ▽老段說,去年5月,他聽說對口幫扶鎮原的靜海區要把肉兔養殖作為扶貧產業培育,投入500多萬元的幫扶資金幫助貧困群眾發展肉兔養殖。還能利用廢棄窯洞、舊莊老院作為飼養圈舍,節省建造兔場的成本。得知這個消息他覺得是個機會,可以試一試。
  • 盯著貓咪,越眨眼,走的越快!
    盯著貓咪越眨眼貓走的越快不信你試試!
  • 四川眉山:搭上旅遊「快車」攜手奔向小康
    我的小康故事楊琴:抓緊時間精裝客房 今年生意會更紅火「媽,把螺絲釘遞給我一下。」1月6日,陰雨綿綿,室外氣溫降至零度,在兩河村光明新村小區一農家樂內,卻是熱鬧的場景。說話的是農家樂的主人,今年31歲的楊琴。她正爬上樓梯,準備安裝客廳吊燈。「天冷了,來柳江旅遊的人也少些了。
  • 莓好佳園|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建設綠色生態園,鋪就幸福小康路
    美麗的居住環境,碧綠的生態環境,豐茂的累累碩果成為莓好佳園奇異莓種植戶奔向小康生活的金山銀山。綠色清新的生態果園,秀麗多姿的奇異莓果樹,飽滿誘人的奇異莓果實,吸引了附近各地的遊客,他們呼朋引伴,將一個個胖嘟嘟的小果實摘下來放進綠色的小果框裡。
  • 靠著「無中生有」,「老鄉菇」帶領老鄉奔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作為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扶貧工作的第一站,阜平縣用「老鄉菇」這個品牌名字凸顯了「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的決心。圖源:河北新聞網「無中生有」照樣要有憑有據讓兩口子安心過上小日子的「老鄉菇」產業是近兩年才落戶阜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