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機器狗
本以為上汽大通是一個非常傳統保守的造車廠家,沒想到還「挺會玩」。一個簡單的新車G50發布會,居然玩出了不少花樣,而最大的亮點則是讓消費者直接參與新車的價格制定過程。具體怎麼參與,這其中也是很有玄機。
讓消費者來參與產品價格的制定,一方面顯示出廠家對廣大消費者的重視,而更重要的則是因為這份產品價格的制定的確也離不開消費者,如同叫外賣,消費者到底花多少錢最終還得看菜單裡點了些啥。
買車就像叫外賣,想要什麼選什麼
在G50新車發布會現場,大屏幕上顯示了碩大的二維碼,大家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蜘蛛智選」智能選配器,然後就可以定製自己想要的車型了。這也是上汽大通C2B戰略最直觀的表現方式。
對此,小編模擬當了一次消費者,通過「蜘蛛智選」智能選配器,感受了一下自己「定價」的過程。
進入選配器界面後,就開始了「叫外賣」的模式,根據頁面指示的選項,一步一步進行選擇。比如可以選擇座位布局、動力總成等。
在座位布局方面,有2+3、2+2+2、2+2+3、2+3+2以及2+3+3這5種座椅組合供消費者選擇。動力方面也將提供多種選擇,包括燃油發動機、BEV純電以及PHEV混動三種動力總成。
相對於動力和座椅布局等大方面的選擇,各個細節配置方面的選擇更加具體。基本上在配置表上有的選項,大通G50都可以讓消費者進行選擇。就像叫外賣一樣,要怎麼吃自己來選,千人千味,千人千車。
在完成所有選擇之後,軟體會根據具體選擇給出一個最終報價,不滿意還可以重新再選,直到滿意為止。
模式創新令人欣喜,但也有BUG存在
這種「自助點餐」式的購車模式確實讓消費者有了更廣闊的選擇空間,但明顯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消費者定價」,因為所有配件的價格都是廠家提前制定好的,消費者只能選擇自己需要的配置,最後得出一個總價,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定價權」。
所以,廠家之前提到的「讓消費者參與定價」有偏重營銷的味道,不妨說「讓消費者參與互動,有更多的選擇自由」來得實際一點。
當然,不管怎麼說,這種「讓消費者選擇空間最大化」的模式確實很有創新精神,這一點還是值得鼓勵的——以前只能去店裡選套餐(配置版本),現在好歹可以點外賣了。
從專訪來看上汽大通的品牌形象
上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藍青松等領導在接受媒體專訪的時候說道:「我們現有產品的價值比較高,平均售價16萬至17萬,這就決定了市場容量相對比較小。但是G50可能會在十萬左右的價格區間裡面參與競爭,這將是上汽大通第一次有產品進入到十萬左右的區間,所以說G50的發布對上汽大通將是一個裡程碑。」
此外,藍總還就上汽大通C2B戰略談道:「實際上目前制約我們發展的不是C2B大規模個性化智能定製模式的力量,恰恰是傳統的力量,包括經銷商網絡的數量和體量制約了創新能力的發揮。另外從市場的角度來講,汽車市場在目前的大環境下,投資人面對新的品牌、新的產品會比較謹慎。」
關於創新,藍總還表示,所謂的創新模式,沒辦法在前期就實現完美的謀劃推演,需要不斷嘗試,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總結,再形成規範,然後再向前創新……換句話說,大通自己也知道這種「外賣」模式不見得100%完美,但至少是一種創新,並且已經在做了——有的時候,「做」比「想」更重要。
長期以來,上汽大通給人留下了「MPV專業戶」的印象,整個品牌的形象以保守穩重為主。原本以為類似這種新穎的定價模式應該是其它開放且時尚的品牌會優先嘗試的,卻沒想到被大通捷足先登。
這種外賣模式你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