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要用服務留住消費者(體壇觀瀾)
健身行業具有服務業屬性,不是「一錘子買賣」,若要吸引更多回頭客,將健身者的消費意願轉化為可持續的消費行為,亟待整個行業服務提質升級
日前,上海市多部門共同制定了《上海市體育健身行業會員服務合同示範文本(徵求意見稿)》,其中設置的「辦理健身卡七日內未開卡可全額退款」的條款引發熱議。網友感嘆,辦健身卡終於能像網購一樣「七天無理由退貨」了。
如今,健身早已不是「奢侈品」。減肥塑形、改善體質、陶冶情操、促進社交……健身不僅帶來健康利好,其綜合價值和多元功能也日益受到普遍認同。伴隨百姓健身需求同步增長的體育消費,催生出龐大的健身休閒市場。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各類健身機構已近5萬家,持有健身卡的人數達到1742萬人。健身房「量」的激增,為人們在家門口鍛鍊提供了便利,但健身服務「質」的滯後也寒了很多健身者的心。商家跑路、預付費陷阱、過度營銷……防不勝防的「坑」,使得健身行業成為各類投訴的重災區。建議設置「七天冷靜期退費」,至少給了消費者重新選擇的機會,對於一些商家的霸王條款也能相對形成約束。
突如其來的疫情,再一次激發了全民健康意識的覺醒。據業內預測,「宅家運動」的熱情很可能轉化為健身需求的新爆發。這對於線下健身機構無疑是一個好的信號。但蓬勃發展的線上健身、居家健身也讓很多人意識到:滿足日常鍛鍊需求,健身房不一定是必選項。如果花錢辦卡,實際參與效果卻達不到預期,消費者為什麼還要持續買單呢?
一面是健身人群覆蓋率持續增大,一面是消費者越發理性的選擇,健身行業在機遇和挑戰中求生存,最終倚仗的還是服務質量與品質建設。經營模式、營銷手段可以推陳出新,但專業的健身指導、良好的運動體驗依然是黏合住用戶的核心競爭力。
健身行業具有服務業屬性,只靠包裝、賣卡遲早變成「一錘子買賣」。若要吸引更多回頭客,將健身者的消費意願轉化為可持續的消費行為,亟待整個行業服務提質升級,形成健身產業生態的良性循環。
(責任編輯:韓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