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阮長安 劉宏順 文/圖)近日,四川日報民情熱線(028)86968696和四川在線「問政四川」平臺接到群眾反映稱,遂寧市射洪縣復興鎮唯一飲用水源地——大龍山水庫被承包出去養魚,居民生活用水質量得不到保障,導致場鎮及附近上萬人只能買水吃。
群眾反映的情況是否屬實?四川日報民情熱線記者進行了調查。
5月29日,作為復興鎮唯一的飲用水水源地,大龍山水庫裡還有漁船。
自來水有異味 場鎮居民買水喝
5月29日,四川日報民情熱線記者來到復興鎮,在場鎮隨便轉轉,就發現不下5家經營淨水器的店鋪。
一個小場鎮,為何這麼多賣淨水器的?「還不是因為自來水水質差,不過濾哪裡敢用啊!」鎮上多名居民告訴記者,家裡用的自來水水質不好,只能裝淨水器。說話間,汽車站門口一家餐館的店主謝大姐現場接了一盆自來水,記者看到水質有些發黃,還能聞到一股腥臭味道。
沒有裝淨水器的人家,要麼出錢買水喝,要麼出力挑水喝。「我們家只有洗碗、洗衣服、洗澡用自來水,洗菜、煮飯、燒水都用桶裝水。」金鳳社區一王姓住戶說。
另一個家有一口井的李姓居民還做起了賣水生意。他每天將井水拉到場鎮上賣,25升一桶的井水,價格由1元賣到2元甚至3元,高峰時期買水還要排隊,來晚了就沒有了。
鎮上幾十家茶館多年來都是買水泡茶。以前是買井水和山泉水,現在井水不好買了就買桶裝水,「自來水泡茶有味道,如果不買水,根本沒人來喝茶。」人民街一家茶館老闆說。
自來水水質差,一些居民認為,這是唯一的飲用水水源地養魚造成的。是否真的?
記者來到復興鎮大龍山水庫。作為復興鎮唯一的飲用水水源地,私營性質的射洪縣復興自來水廠從水庫裡取水,經兩級提灌後,供應場鎮及附近幾個村超過1.2萬人用水。
還未見到水庫「真容」,四川日報民情熱線記者先聞到一股魚腥味。再走近一看,水庫水體發渾發綠,能見度不超過20釐米;水庫大壩旁,一張碩大的網支出水面,網內魚兒不時躍出水面。復興自來水廠的蓄水池裡,則漂浮著厚厚一層紅褐色漂浮物,水質發渾。
養魚養豬加排汙 唯一水源地水質長期不達標
飲用水水源地的魚是誰養的,是否符合規定?
復興自來水廠負責人付曉華承認,魚是自來水廠養的,但水廠並沒有承包水庫。她解釋說,魚屬於生態放養,這幾年都沒有投放餌料了,魚兒對水質的影響很小。
作為上萬人場鎮的唯一飲用水水源地,為何允許水庫養魚?復興鎮大調解中心副主任楊仕權表示,復興鎮屬於傳統旱區,境內沒有河流,大龍山水庫是場鎮及周邊多個村唯一的飲用水水源地。大龍山水庫管理權限以前在武引管理局,武引工程是川東北部重要的水源工程,當年武引管理局與自來水廠籤訂了一份《武引大龍山水庫水質監測委託協議》,規定自來水廠負責打撈水庫漂浮物、監測水質;作為補償,允許水廠在水庫養魚,收益所得用以支付監測費用。2013年7月,大龍山水庫管理權移交至復興鎮政府後,鎮政府繼續沿用了這份監測委託協議,水廠得以在水庫繼續養魚。
養魚是否會帶來水庫水質汙染?付曉華說,《四川省飲用水水源保護管理條例》中明確要求「禁止從事網箱養殖、施肥養魚」,但並未規定不準養魚。復興鎮多名政府工作人員證實,2010年前後,大龍山水庫確實發生過肥水養魚事件,水庫水質嚴重惡化,鎮上自來水水質不好,此事被媒體曝光後,當地進行了整改,取締了肥水養魚,水庫水質有一些改善。
復興鎮副鎮長胡伯勝則認為,大龍山水庫水質差,除了當地屬於傳統旱區,沒有河流來水補充,只能依靠降雨補水等「先天」因素外,還與汙水排放有關。他說,場鎮至今沒有汙水處理廠,包括周邊多個村在內上萬人的生產、生活汙水,最終都排放進大龍山水庫,造成水庫水質長期處於不達標狀態。
民情熱線記者繞庫一周的探查證實了水庫周邊排汙嚴重:不僅周邊幾十個村組的生活汙水經溝渠直接排進水庫,甚至水庫邊還建起了養豬場。
大龍山水庫水質究竟有多差?射洪縣環境保護局提供的監測結果通報顯示,作為鄉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庫連續幾年都是V類水質。今年4月7日公布的最近一期監測報告中,復興鎮取水口大龍山水庫源水水質依然為V類水質,超標項目為高錳酸鹽指數和總磷,富營養化程度為輕度富營養。
大龍山水庫是小型水庫,按照環保部2007年頒布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範》,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取水口300米範圍內的水域、200米範圍內的陸域,都屬於一級保護區;除此之外的水域面積和流域面積,都應納入二級保護區。
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要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至少要達到Ⅲ類標準;而V類標準的地表水已經屬於汙水,只適用於農業用水及一般景觀用水。
多招齊出 兩年內有望解決水質問題
「水源地水質不達標,自來水廠又是私營的小廠,有能力處理出合格的自來水嗎?」金鳳社區居民趙大姐的疑問很有代表性。
付曉華表示,射洪縣衛生防疫大隊不定期會到自來水廠抽查水質,從抽查結果反饋來看,「這些年都是達標的」。她也沒否認「場鎮居民家的自來水渾黃、有味道」的情況,解釋稱可能是「場鎮自來水管網還是20多年前的鑄鐵管道,鏽蝕嚴重,出廠合格的自來水,到了居民水龍頭,不排除有一些異常情況。」
6月2日,射洪縣衛生監督大隊一名姓趙的工作人員表示,按照規定,監督大隊定期、不定期會抽查各自來水廠的出水水質,但到記者發稿時止,監督大隊未能提供復興自來水廠的抽檢結果。該隊官方網站上,查詢不到任何自來水廠監測、抽檢數據的公開信息,「監督動態」一欄最新更新是今年3月份,「曝光信息」一欄依舊停留在2011年6月21日,此後一直沒有更新。「水庫汙染和自來水水質問題,我們不好監管,也沒法監管,因為鄉鎮一級沒有執法權限,很多時候只能找企業協調解決。」楊仕權告訴記者,這麼多年,雖然住在場鎮上,但他家用水也多是從市場上買的。
如何解決上萬場鎮居民吃水難問題?復興鎮黨委書記任尚志表示,大龍山水庫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工程已被列入省環保廳的專項整治計劃,同時也被列入遂寧市的民生工程,遂寧市、射洪縣、復興鎮正在組織多部門進行前期規劃,將在兩年內完成這項整治工程,讓大龍山水庫的水質達到合格標準。
據悉,復興鎮的整治方案已上報到射洪縣,並已獲批。根據這套方案,復興鎮將採取「攔、淨、衝、截、滲」五招齊下的方式,對大龍山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的水汙染問題進行綜合治理。包括將建一個500米長的保護網來攔截漂浮物、劃定隔離區;在場鎮上建一個汙水處理廠,將場鎮及附近幾個村的生活汙水接入處理廠處理後再排放;持續3年每年從武都水庫引水18萬立方米,置換庫內存水;建截汙溝和透水壩,形成一個9000平方米的溼地系統,截留的汙水通過溼地系統和透水壩滲透排入水庫,減少地面來水的汙染等。
連結
《四川省飲用水水源保護管理條例》相關規定
第十四條:地表水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水質,適用國家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標準;二級和准保護區內的水質,適用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
第十六條:地表水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內,禁止設置排汙口。
第十七條: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准保護區內,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五)禁止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鎮垃圾和醫療垃圾等其他廢棄物;
第十八條:地表水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除遵守本條例第十七條規定外,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七)禁止從事網箱養殖、施肥養魚等汙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