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團隊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做體檢。
紅網時刻株洲12月1日訊(通訊員 譚昕吾 劉湘輝 陳雪晴)近年來,天元區從滿足居民的需求出發,不斷完善基層醫療衛生環境,提升「家門口」的優質醫療衛生服務,轄區居民有了更多獲得感。
從社區到鄉鎮,基層醫療競相爭得「國字號」水準
11月15日,三門鎮中心衛生院裡,一臺16排螺旋CT正式投入使用。附近居民需要CT拍片,不必再去40分鐘車程之外的城區。同時,衛生院還與湖南省直中醫院成功籤訂遠程影響合作協議。這意味著,鎮上村民在「家門口」的衛生院拍片後,湖南省直中醫院的專家通過遠程影像診斷系統,便可提供實時診斷;同時也意味著,村民拿著拍片結果到城區大醫院,排長隊掛號等待專家確認診斷結果的體驗,已成過去。
位於城區的嵩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樂樂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3樓接種流感疫苗。一套數位化預防接種門診的叫號流程,一步步引導著樂樂媽媽選擇疫苗種類、繳費、等候接種、院內留觀……看著在遊樂區玩耍的孩子,樂樂媽媽感慨地說:「以前帶接種疫苗非得幾個大人『上陣』,人群扎堆,有人負責排隊、有人負責看孩子,還要去諮詢國產、進口疫苗接種信息,現在社區醫院的體驗真好,秩序感、專業度都很強。」
基層醫療機構的就醫體驗感增強,也得到了一大批「國字號」佐證。近年來,天元區成功創建「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三門鎮、雷打石鎮衛生院被評為「全國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嵩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獲評「全國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
「國字號」的肯定與居民的點讚,與天元區直面基層衛生醫療的短板分不開。2019年,天元區全面啟動《天元區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重點破解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用房及設施設備問題;在城區新建、改造了區疾控中心、嵩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馬家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3家鎮衛生院公衛樓、門診樓和中醫館;在天元區58家村衛生室的建設改造中,配備彩超、全自動生化儀、巡診車,積極探索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新模式;並在軟實力提升中突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分配機制瓶頸的制約,改革考評方法,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全方位布局,穩步推進「健康天元」工程,讓老百姓成為最大獲益者。
立足基本公共衛生,實現全民防患於未然
最近,雷打石鎮衛生院的楊戀和同事很少回到衛生院,他們奔赴轄區各村的老人家中,為他們做免費體檢。
72歲的劉細毛老人患病多年臥床不起,平日生活起居都靠70歲的老伴照顧。這一天,楊戀和衛生院同事帶著體檢設備來到劉老家中,為他上門體檢。根據工作安排,鎮衛生院每年有兩次集中為65歲以上中老年人免費體檢的時段。由於鄉鎮離得遠,衛生院就把體檢團隊「開赴」各個村部或村衛生室,在村醫的提前通知下,接待老人體檢。但有些年老、行動不便的村民錯過了這樣的機會,因此,天元區各鄉鎮衛生院開始實行「上門體檢」服務,把健康送到居民身邊。
和為老年人提供上門體檢服務一樣,各個基層醫療機構的慢病團隊,也把服務帶進了居民家中。天元區衛健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天元區共組建了36個家庭醫生團隊,他們下到212個巡診點,如社區居委會、村衛生室、村部等地,藉助智能分級診療平臺、雲巡診車這樣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設施設備,將體檢、慢病管理、健康諮詢送進了小區、樓棟、鄉間。
憑著「服務每一位轄區居民的健康」信念,天元區今年以來共開展巡診1287次,服務居民68184人次,上門服務29636人次,完成常住人口家庭醫生籤約103520人。天元區衛健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希望以公共衛生項目的推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讓健康的人防病,讓患病的居民通過科學的方式管理身體、合理用藥,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