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12日訊(晶報記者 高志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10月11日對外發布《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賦予深圳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支持深圳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
在衛生健康領域,方案也明確要求創新醫療服務體系,在優化社會保障機制方面,也要支持完善普惠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未來,深圳將繼續以「補短板、強基層、建高地、促健康」為主線,著力優化服務體系、創新體制機制、提升能力水平,讓市民享受改革帶來的「健康紅利」。
更有國際範,92名港籍醫生在深長期執業
對於未來深圳醫療服務體系發展,「國際」被點名最多。
方案要求,支持在深圳開展國際前沿藥品臨床應用。探索完善醫療服務跨境銜接,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醫學人才培養、醫院評審認證標準體系。支持建設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
在合作辦院方面,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後,今年9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正式籤約落地,未來醫院將引進香港中文大學優勢重點學科(專科)和高層次醫學團隊,打造成為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康復等功能為一體的智能化、國際化、現代化高水平醫院。與此同時,龍崗區還與香港中文大學共建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喉咽喉頭頸外科醫院及研究院,坪山區也引進50家香港名醫診所建設香港名醫診療中心。截至目前,全市開設12家港澳獨資醫療機構,已有92名港籍、4名澳籍醫師取得《醫師執業證書》並在深長期執業。
一流的醫院也離不開一流的醫學院。在人才培養上,深港合作也日益緊密。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例,醫院在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上有著濃濃的港式風味。醫院採取中英文雙語帶教模式,部分課程甚至由香港教授採用英語教學。此外,醫院提供與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共享的視像連結平臺,讓住培醫師實時觀看學術會議、病例討論、技能操作,對於優秀的住培醫師,還可到香港學習,開闊視野。
有了好醫生,也要好的技術,在開展國際前沿藥品臨床應用方面,深圳也在積極爭取在特定區域和特定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上市的藥物和醫療儀器,在特定醫療機構開展國際前沿醫療技術,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國際一流的醫療技術。
防控重大疫情,深圳健全保護「吹哨人」制度
今年10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以下簡稱《應急條例》)正式實施,這也是新冠疫情發生後我國首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地方性法規。
根據《應急條例》,深圳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公共衛生熱線、網際網路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等途徑反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舉報有關遲報、謊報、瞞報、漏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行為。深圳進一步健全保護「吹哨人」制度,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個人信息和人身安全提供必要保護;對非惡意報告的單位和個人,不予追究法律責任。
此外,在疫情預警上,深圳也將疫情監測這張網織得更大。根據《應急條例》規定,醫療衛生機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等單位和口岸、機場、火車站、汽車客運站、港口、零售藥店、食品集中交易市場等公共場所的經營管理單位作為監測哨點單位,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業監測網絡,發生相關情況時,要2小時內上報,不得遲報、謊報、瞞報、漏報。
與此同時,在應對突發重大疫情上,深圳也將構建「傳染病區域醫療中心+傳染病戰略儲備醫院+發熱門診網絡醫院」為主體的傳染病救治醫院網絡體系,完善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高標準推進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和醫學裝備建設,推進實驗室、檢驗檢查、醫療救治等裝備現代化建設,建設國際一流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傳染病醫院,所有二、三級醫院設置規範化發熱門診、隔離病房和負壓病房、負壓手術室,增配負壓救護車。
解決「託育難」,五年內每千人口託位數達4個
以前寶寶很膽小,來到託育中心,現在勇敢很多!」談起孩子的變化,家長王女士這樣說。
王女士說的「託育中心」是佳諾國際嬰幼中心,該中心是深圳首家在衛生健康部門成功備案的託育機構,標誌著深圳在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完善普惠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根據方案要求,今年,深圳出臺《深圳市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通過大力發展普惠性託育機構,讓深圳的爸爸媽媽們「生得起,養得好」。
根據《實施方案》深圳將構建管理規範、主體多元、布局合理、服務優質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提升全市嬰幼兒照護服務水平、服務能力,逐步滿足人民群眾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
在具體規劃上,深圳力求到2025年,每個社區均有提供全日託、半日託、計時託、臨時託等嬰幼兒託育服務的機構。全市託幼服務一體化的幼兒園(幼兒中心)達200家以上,每千人口託位數達4個,嬰幼兒家庭接受科學育兒指導率達95%,嬰幼兒健康管理率達95%。
為了實現目標,《實施方案》也明確,在新建居住區規劃、建設與常住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此外,對於沒有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的老城區和已建成住宅區,則逐年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到2025年底前完成託育機構建設。
與此同時,深圳也鼓勵幼兒園(幼兒中心)開設託班,利用現有資源或通過新建、改建、擴建等方式,開設託班招收2至3歲的幼兒。而對於職工適齡子女達到20人及以上的用人單位,也鼓勵為本單位職工提供福利性嬰幼兒照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