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去接受理解父母,以微信搭建起與父母之間的橋梁

2020-12-03 子夜中的光明

隨著社會的日益變遷和科技的不斷發展,微信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聊天工具之一,甚至一些已經50歲的人都與微信接軌,成為微信的狂熱粉絲。所以一些家長就希望通過微信能與孩子之間多些交流和溝通,可是一部分孩子卻表示很尷尬:接受,就會覺得自己的生活被大人監視了;不接受,又難得父母一片苦心,既然這是父母的一片苦心,我們何不接受父母用微信搭起與父母之間的心靈橋梁呢?

也許一部分同學認為,與父母成為好友,自己的隱私就會被窺探,從此往後,自己與父母之間便再無秘密可言,所以很多同學就在於父母成為好友之後又拉黑,因為這樣既沒有拂了父母的面子,又保住了自己的秘密,可是這樣的做法真的可取嗎?當然不是!父母為何想要與我們多些了解與溝通?又為何通過微信想來接近我們的生活?問題的答案,值得我們深思……

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從繫上紅領巾到背上大書包,再到起身前往不熟悉的土地,我們與父母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甚至可以說只是心靈上的疏遠,是心靈橋梁的潰塌。我們的父母也從青蔥翠發到耳鬢斑白,不變的只有他們對孩子的關心與掛念,而微信就成了他們一種關心我們的方式。

騰訊新聞曝出一組照片,是幾張微信聊天的截圖,雲南小周同學只身前往北京求學,家裡母親掛念兒子,卻因省話費而不捨得經常給兒子打電話,家裡貧寒沒有裝網線的機會,所以這位年近70的母親每天走七八公裡的路到鎮上親戚家借,用手機給兒子發幾句話,句句都包含著老母親對兒子的關心與掛念,可以說是微信連接了,這相隔幾千公裡的母子的心!

作為孩子的我們,應該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主動用微信添加父母就懂發個問候,主動拍下自己身邊的趣事,分享給父母,主動以微信搭建起與父母之間的橋梁,不要拒絕,甚至拉黑父母去享受與父母聊天的過程,因為在這過程中自己可能會受益匪淺,會成長的更加快速!微信聊天不是風,亦不是帆,但與父母多些溝通可能是我們走向成功之路的指明燈。正如富蘭克林所說:「父母之愛如燭火般可予人暖光,一言以蔽之,以一顆孝心,感恩的心去接受理解父母,以微信搭建起與父母之間的橋梁,實現心靈上的貼近與交流……

如今微信已成為中學生最主要的聊天工具之一,絕大部分家長願意將孩子為好友,想把它作為一個關心溝通的渠道,而絕大部分孩子卻表示拒絕,他們認為這不是溝通,而是監督;當然也有一部分對此表示正確的態度,認為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面對這種情況,我認為應把微信當做愛的橋梁,讓父母和孩子以此為平臺,進行更深的了解,傳達更多的愛意,消除彼此之間存在的代溝與隔閡。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網際網路手機已步入千萬家,握在千萬手。「低頭族」現象十分普遍,一家人過節聚餐,彼此之間的談話少了,轉變成低頭刷朋友圈的悽冷場景,有時隨便加的好友卻勝過實實在在的親人。然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聯繫也越來越少,代溝越來越大,誤會越來越深。

其實需要的只是一個架起溝通的橋梁,即使微信會讓我們忽略親情,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但它也可以作為父母和孩子溝通的唯一方式。有些在現實生活中不願說出,在微信中表達不嘗為一種好的方式,所以微信是愛的溝通與表達。有時在生活中,會因為某些不理解和不懂事,一不小心傷害了父母,但之後又因為好面子,自尊心強,不想說一聲對不起,而這時我們可以把心中的歉意與愛,通過發微信的形式表達出來,將誤會消除了,與父母之間的愛也會更進一步。

與同學發生爭執,兩人撕破臉幹了一架,不應該破壞同學情誼面對,這樣我們可以以微信的方式說一聲抱歉。這兩個字雖簡單,但包含了深深的情感,它的分量足以打動人,這樣一來,彼此的小恩小怨也沒有了;老師生病無法來上課,一句簡單的微信問候也足以讓人感到暖心,有時一個簡單的表情符號,在微信的另一頭也可以深深的體會到。

既然生活的步伐越來越快,為了生活,我們分頭奔波,有時不只是父母朋友,還有其他的人,我們之間的聯繫也越來越少,見面的機會也越來越少,那麼,不如正確利用微信,把它作為一個聯繫的紐帶,一座溝通的橋梁,讓彼此之間有更多的互動與了解,將愛傳給身邊最親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經常跟父母「抬槓」,歸根結底是孩子沒有對父母產生感恩的心
    此時,女生淚如雨下,母女相處的一幕幕都出現在眼前:每天早晨五點,媽媽會起床做早晨,從不重樣;考試前,媽媽出現在菜市場,給孩子挑選最有營養的蔬菜;吃飯時,媽媽把蝦仁放到女生碗中;中午,媽媽不厭其煩一次次叫醒正在懶床的女生;生病時,媽媽把做好的飯端到床邊,一口一口餵給孩子吃……可是女生不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嫌媽媽太吵、太嘮叨,經常對媽媽大喊大叫,母女之間衝突不斷,這碗意義非凡的蛋炒飯
  • 重陽節:感恩父母
    命裡有時一顆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紛擾。心靜才能聽到萬物的聲音,心清才能看到萬物的本質。沉澱自己的心,靜觀事態變遷。與人相處,需要講究方式方法。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讓,勿究。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生活正是道場,歷境修心。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就會少一些誤會;心與心「不要徵服對方」這是夫妻最重要的問題!徵服,是夫妻之間經常發生的事情,談論誰是對的,追究誰是錯的!討論誰傷害了誰,誰過分了!
  • 扎心:工薪父母再怎麼拼命工作,也養不起一個不知努力的孩子
    起個讓所有父母感到心驚肉跳的名字:父母皆禍害。 然而這樣的感恩教育,正如心理學蘇細清博士所說,由於缺少了後續的延伸,而讓感恩成了一種形式。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孩子都感覺到這種活動就是「形式主義」,根本起不到教育作用。 為什麼現在許多孩子沒了「感恩」心,認為父母的付出都是應該的?認為最好的東西就該都給他們?
  • 2020年感恩節簡訊祝福語大全:感恩父母
    感恩父母,小時候有了他們的呵護,我們才得以順利成長;感恩愛人,逆境之時有你在背後默默相助;感恩朋友,困難之時有你助我一臂之力。世界因為感恩而更加精彩。祝福你感恩節快樂。   2. 我感恩我的父母,是他們給予我性命,給了我溫暖的家。堅實而溫馨的避風港將永過成為我棲息的地方。感恩節快樂!   3. 感恩節來了,一感親恩,把我們撫養長大。二感師恩,指導我們成人。
  • 《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我們與父母之間只差建一座「理解」的橋
    我們一路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悉心關懷。現在父母年事漸高,輪到我們加倍關懷他們,為他們的晚年夕陽更紅,獻上一份自己的力量,在所不辭。由於父母年齡漸長,身體機制的下降或環境變故或多年的積習,脾氣及性格的變化,讓我們感覺難以相處。但「百善孝為先」的理念一直根深蒂固在我們心間,我們容忍著父母的有些行為,去迎合他們,而自己心裡的委屈鬱積。如何與父母融洽相處?特別是如何與難相處的父母融洽相處?
  • 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我們需要接受、理解、陪伴
    隨著我們步入中年,父母也漸漸老了,慢慢很多地方也不合拍了,不同的生活習慣,固執己見,脾氣不好等等。父母和兒女關係不好,很多家庭兒女長期不上門看望父母,還有有的父母之間的關係不好,在我住的院子,有一對爺爺奶奶同住一套房,可是分開做飯,過節子女回家,當媽的竟然一個人出去。現在父母已經很難相處了,該怎麼辦呢?
  • 一生一世孝敬父母的3個生肖,感恩做人心最好,一生孝順父母恩
    2019-07-22 20:33:14 來源: 多吉視野 舉報   每一個人都需要對自己的父母有一顆感恩的心
  • 六年級六單元習作,一份《感恩父母的倡議書》,了解孩子心中所想
    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提倡和建議大家要做什麼事的文章就是倡議書。課本給我們舉了幾個很好的例子,什麼節約用水、垃圾分類、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等等,都可以寫。簡直可以說每一個生活角落,每一件對事都可以提倡、號召大家一起行動,倡議大家去做,但怎麼才能讓大家知道,並且響應你的號召呢? 那就是寫倡議書,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來,形成文字,讓相關的人看到,理解認可,並主動去做。
  • 感恩節:父母在,如鳥兒有巢;父母去,如風箏斷線
    編撰:儒風君今天是感恩節,人生一世,最該感恩的就是父母。古人說:天大地大,父母恩大。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一種感恩,也是一種責任。1父母在,如鳥兒有巢樹高千尺不忘根,鷹飛千尺終回巢。父母那是我們的根,只要父母在,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還有個家。
  • 為什麼父母不在以後,兄弟姐妹之間不再親近?過來人說的很扎心
    你們有沒有明顯感覺到,兄弟姐妹各自結婚以後,你們之間的關係或多或少都有著明顯的變化,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小家庭。也只是父母健在的時候,大家關係才會親近一些,如:過年過節聚一下,可一旦父母不在以後,不管之前關係再好的兄弟姐妹,也都會因為不聯繫而導致感情變淡,關係也會越來越疏遠。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並不少見,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些原因了,主要有以下3點,我覺得看完會很扎心。
  • 這個「六一」他們在感恩父母中度過——區心夢義工社帶領公益小...
    在現場的掌聲中,她還獻上了一束鮮花和一個感恩的擁抱。讓孩子在感恩父母中度過「六一」國際兒童節,是區心夢義工社制定晚會的一大主題。「在籌備晚會的初期,我們就打算讓孩子們度過一個難忘的節日。」心夢義工社社長徐玲芝告訴記者,學會感恩好比「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紐扣」,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 對待父母的態度,決定你一生的命運
    命裡有時一顆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紛擾。心靜才能聽到萬物的聲音,心清才能看到萬物的本質。沉澱自己的心,靜觀事態變遷。與人相處,需要講究方式方法。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讓,勿究。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生活正是道場,歷境修心。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就會少一些誤會;心與心「不要徵服對方」這是夫妻最重要的問題!徵服,是夫妻之間經常發生的事情,談論誰是對的,追究誰是錯的!討論誰傷害了誰,誰過分了!
  •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要弄清楚問題根本
    從她小時候起,依依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在其他家庭的孩子都沒有離開中國以前,依依的父親便帶她去環遊世界,向她展示更多的美好。每天,依依都像個公主,她想要的東西都會滿足她,很少有人說她做錯了什麼。但是,才上三年級的依依卻不懂得尊重她的父母。有時到了吃飯的時候,依依的爸爸叫她吃飯。
  • 孫儷曬女兒的禮物:成功的父母是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確實,孩子懂得對父母關愛,懂得感恩父母,是父母的驕傲。 父母最大的成功,是養出一個感恩的孩子。 一、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還可怕 旁人聽不下去,說他做的事情讓大家都看不慣了,他反懟:"幹你的事去,不要管我!"
  • 當父母之間關係僵硬,夾在父母中間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感覺家庭就像是由積木搭建起來建築,而人們便是那一個個搭建起來的積木。一些拼接的契合,那便是宏偉的藝術品,一些拼接的勉強,變成了令人難受的失敗品。不同的是,判斷積木之間的契合與否可以輕易的選擇拼一下試試,可是家庭呢?遺憾的是,當我們在選擇家庭的時候組合家庭試一試的代價遠遠要大很多。
  • 溝通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從QQ到微信,從面對面到手機鍵,我們不禁感嘆網聊軟體功能的強大,而隨著微信成為我們之間最主要的聊天工具時,你是否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與父母交流變小了,玩手機的時間更多了,當父母發現孩子使用微信時,大多父母都加上孩子的微信,這時候矛盾隨之而來。
  • 感恩節的說說心情短語 2019感恩節感謝父母的短句優美語錄
    心意相通,禮輕仁義重;真誠感恩,禮到祝福到!祝感恩節快樂。  2、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便是:用寬容的心對待世界,對待生活;用快樂的心創造世界,改變生活;用感恩的心感受世界,感受生活。祝感恩節快樂。  3、鳥感謝天,給予展翅飛翔的空間;魚感謝水,給予延續生命的源泉;我感謝你,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鼓勵。今日感恩節,謝謝你,願你一切順心如意。
  • 你的父母,是個「微信表情包」
    某家網際網路公司員工在「非正式微信體驗群」閒聊發表情包,領導馬上踢出去艾特所有所說「沒有素質教養的人才會發表情包,同事之間有摩擦能理解,但絕對不容許表情包影響和諧氛圍」,隨後開除部分員工搞下馬威,內部員工發帖揭秘全過程:「平時閒聊主管也發微信表情包,這個是生活群,不是正規工作群,正規工作群說話非常注意的,絕對容不得半點玩笑,不過有些同事也會在這個群裡溝通一些工作上的小事,平時聊天也沒個正經
  • 感恩生命之恩!父母把最好的給了我
    感恩生命之恩!父母把最好的給了我,眼看就要手術了、父親四處奔波籌錢,記得當時也沒有電話,打電話用的寫信要不就是公用電話!可時間不等人,醫院又在催款,我的病情還是個未知數、家裡所有的積蓄都不夠手術費,差這6000一7000,父親3年的積蓄才夠,打小父親沒有手藝,是在工地幫人家和泥挑磚,供我們兄弟姐妹3人讀書,前面一個80後的小夥就說過,感恩生命裡所有的遇見、幫助過我的人,經歷過一段死裡逃生的事,讓我在學習生涯中低人1等,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學校也過去問過
  • 親情感人的名言名句:感恩父母所做的一切,深入人心!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以下是關於親情的感人的名言,歡迎閱讀。感恩父母名言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2、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3、誰拒絕父母對自己的訓導,誰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機會。4、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5、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6、做人就像蠟燭一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給人以光明,給以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