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三姑把蠶,蠶吃四葉」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是大姑養蠶

2021-01-16 濟寧風歌

農村俗語「大姑把蠶,蠶吃四葉」估計很多人會陌生。但是喜歡看老黃曆的朋友,肯定見到過,老黃曆上寫的像「九龍治水,蠶食四葉,大姑把蠶,七牛耕地,七日得辛」等等,讓現在的我們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今天咱們主要來說「大姑把蠶,蠶吃四葉」的意思。

農村俗語「三姑把蠶,蠶吃四葉

看似簡單的八個字,裡面的信息量絕對夠喝一壺的,就像武俠小說裡武功秘籍一樣,簡短的幾個招式,其中的能量卻是無窮的。

2018年的老黃曆上寫的是「三姑把蠶,蠶吃四葉」,為什麼是三姑,而不是大姑或者二姑,這就要說到孟仲季三個字的含義了。孟仲季本來可以表示排行,但是這三個字還可以表示季節,例如孟春,孟夏,季春,季夏等等,根據天幹地支來算,2018年屬於戊戌年,這一年也可以被叫做季春,季夏,季秋,季冬。由於季排行老三,所以老黃曆上會寫「三姑把蠶」。為什麼是姑,因為女人勤勞,細緻,所以養蠶的多是女性,也就是「三姑把蠶」了。

農村俗語「三姑把蠶,蠶吃四葉

那為什麼下一句是「蠶吃四葉」呢,一個蠶吃四個葉子,這其中的「四」是個虛數,就像老子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樣。看起來就是蠶葉很豐富,說明蠶少,蠶葉多。加上前面的一句「三姑把蠶」,理解起來就是三個姑娘伺候著一隻蠶,說明人多,蠶少。綜合來看,就是人多,蠶葉也多,蠶反而少了,說明蠶難養。別怕迷糊,真不行,返回來再看一眼,總體意思就是蠶難養。

農村俗語「三姑把蠶,蠶吃四葉

古人為什麼會把這看似雲裡霧裡的幾個字寫上呢?那就不得不提到二十四節氣了,二十四節氣偉大還是不偉大,我說了肯定不算。反正幾千年來,現在的農村人種地,幾乎都還在遵循著這個節氣表呢。作為華夏兒女,我相信沒有幾個人是不知道二十四節氣的。

從很多的農村俗語老話裡,都能看到關於農業生產之類的語句,類似這樣的「立春三場雨,遍地都是米。大雪下成堆,小麥裝滿屋。桑葉逢晚霜,愁煞養蠶郎」等等,還有很多,這些都是根據自然現象總結出來的智慧,都是經過成百上千年的生活經歷,即使現在,很多俗語都還能繼續指導人們的生活呢,佩服嗎?

所以古人說的「三姑把蠶,蠶吃四葉」並不是憑空捏造的,是經過時間和空間的推算,加上根據節氣的早晚,才得出來的。

農村俗語「三姑把蠶,蠶吃四葉

寫到這裡,不知道您看明白了嗎?其中的任何一個知識點,都需要我們細細來品讀,這就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根基,多學學傳統文化,對生活都有極大的幫助。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說2021年是「二龍治水,七姑看蠶」,明年年景如何?
    2021年的灶馬頭顯示「二龍治水,七姑看蠶,一人得辛」,那麼到底又是什麼意思呢?又有什麼寓意?或者怎麼樣來判斷來年的收成、事業和生活?下邊老張就給大家說道說道: 實際上和大家想的恰恰相反,正如「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一樣」,龍多了反而靠不住,容易相互推諉,如果只有一條龍的話,那麼職責就劃分的非常清楚,反而降雨會非常的規律、雨水充沛,一般情況下一條龍到三條龍都是代表雨水充沛的意思。
  • 沒有養過蠶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徐州小學生分享養蠶經歷,都學到了什麼?
    「你們知道蠶寶寶剛孵化出來時長什麼模樣嗎?」「蠶寶寶的一生需要換幾次新衣服呢?」
  • 學會這些養蠶注意事項,養好蠶不是夢
    蠶在中國已有上千年歷史,因為養蠶中國才有絲綢文明,才有橫貫歐亞的絲綢之路,養蠶雖然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大學問,其中一些事項稍不注意就會顆粒無收,本章節主要講兩個養蠶需要注意事項,希望能對有的人有所幫助。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什麼季節的蠶最不好養殖?
  • 【走進火紅大涼山】寧南養蠶大戶家的蠶寶寶是大胃王 180張蠶最多...
    養蠶大戶彭順美家的蠶房。記者何勤華攝養蠶大戶、全國勞模張連雲正在整理蠶室。記者何勤華攝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勤華)「說了你們不信,如果放開吃,我家養的蠶最多時一天能吃1.8萬斤桑葉。」寧南縣蠶業局局長徐應品說,目前,寧南縣有蠶桑23萬畝,年養蠶28萬多張,產繭26.8萬擔,農戶養蠶收入4.68億元。碧窩村是寧南養蠶「第一村」,這個「第一」,不僅是養蠶規模、產繭量、蠶農收入第一,還是全縣擁有養蠶大戶最多的村,全鄉93%的家庭都在養蠶。而且全縣養蠶大戶前50強中,碧窩村就有22戶。
  • 幼兒生命教育:養蠶寶寶,了解蠶的一生
    春季,正是養蠶寶寶的黃金季節。在園所裡飼養蠶寶寶可以培養幼兒的愛心,讓孩子們在收穫快樂的同時,明白生命的可貴。配套材料:5倍放大鏡1個、清理網4張、蠶室隔間1套、孵化盒4個、蠶的一生圖卡1套、操作記錄表32張、探索圖冊《蠶的一生》。
  • 時代變了,蠶寶寶都不吃桑葉了,吃飼料的蠶,會吐什麼絲?
    養蠶是我國的一個傳統行業,已經迄今為止已經存在了幾千年。蠶能吐出來的絲能夠製作成光滑的絲綢,一直以來我國都是絲綢製造的大國,產量佔據了全世界70%,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千萬養蠶人的辛苦勞作。養蠶是一種繁瑣的工作,眾所周知蠶吃桑葉, 因此養殖戶們常要採集新鮮桑葉,還要保證桑葉既新鮮又乾淨,每天分批投喂。
  • 小時候,採桑養蠶的樂趣,覺得蠶寶寶特別可愛
    兒時的記憶,養蠶的樂趣。那個時候才知道原來白色的蟲子叫蠶,是用他給我的草紙上的蠶卵孵化而來的。頓時覺得好奇又覺得有趣,便也想養蠶。而且吃的也會越來越多,記得讀初中的時候是要住校的,蠶也不能帶去學校,就只能用一個特別大的紙盒把蠶裝進去。然後每個星期放假回家的時候,先將盒子裡面的蠶屎先清理掉,然後放入夠它吃一個星期左右的新鮮桑葉。
  • 蠶寶寶走進工廠吃飼料
    不同的是,嵊州領帶龍頭企業——浙江巴貝集團歷時7年,在工廠化養蠶方面實現世界領先。不久前,浙江巴貝集團投資3.5億元、可年產1萬噸鮮繭的全齡人工飼料工廠化養蠶一期項目,在嵊州正式投產。  對這一產業創舉,省農業農村廳蠶桑領域首席專家吳海平高度評價。
  • 蠶工坊:蠶寶寶渴了喝什麼水?
    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會說「春蠶到死絲方盡」的詩句,同時也知道蠶寶寶從出生到會吐絲之間(幼蟲階段),除了短暫的休眠蛻皮之外,會一直不斷的吃。寶寶們說蠶寶寶是個吃貨,口味專一的吃貨,那是一點都不假啊。有天,一個可愛的小寶寶來問俺「寶寶吃飯渴了要喝飲料、喝果汁、喝湯水、吃水果,那麼蠶寶寶渴了,喝什麼水啊?」,這個問題對於有著數十年養蠶經驗的蠶悟達人來說,不是什麼難題。其實蠶寶寶從出生到結繭到產卵,整個過程中都不直接喝水的,家庭侍養玩家大概都如此(當然專業的工廠養殖可能會有所不同)。民間養蠶時有一個講法「桑葉有水汽,蠶寶會拉稀,之後鐵定要歸西」。
  • 小滿節氣蠶寶寶「成年」 浙江桐鄉蠶農「望蠶訊」
    梅和魚供圖小滿前後蠶寶寶長大「成年」清晨5點,浙江省嘉興桐鄉屠甸鎮的蠶農於建剛已經在桑樹間忙碌起來,穿梭在自家的2畝桑樹林間,從樹上摘下一片片綠色的桑葉,拿到屋裡餵給嗷嗷待哺的蠶寶寶,「這已經是『成年』蠶寶寶了,最近它們晝夜不停地吃桑葉,比之前吃的加起來還要多。」於建剛家的桑樹林。
  • 是什麼毒死了眼看要「上山」的蠶寶寶?
    陳強攝  是什麼毒死了眼看要「上山」的蠶寶寶?  「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繅絲,晝夜操作」。在蠶桑業興旺的江南水鄉,小滿節氣的到來預示著蠶農們起早貪黑餵養春蠶即將迎來收穫。  前天是小滿,海寧袁花蠶農沈國生養的一大批蠶寶寶,卻在一夜間大面積死亡。「眼看這些蠶寶寶就要『上山』結繭子了,卻突然死亡,太叫人痛心了!」沈國生的妻子滿眼是淚地說。
  • 蠶寶寶為什麼會吐出五顏六色的絲
    蠶寶寶為什麼會吐出五顏六色的絲 2018-07-06 10:02:20 來源:全球紡織網 蠶寶寶為什麼會吐出五顏六色的絲?
  • 蠶寶寶丨蛻變計劃—小小蠶農招募中...
    養蠶寶寶,勾起了我們多少兒時的回憶,當蠶寶寶還是卵的時候,我們為了讓它們快點孵出來,還在上面蓋上棉花,增加溫度,當蠶寶寶孵出來的時候,我們會小心翼翼屏住呼吸把小小的蠶寶寶移到鋪滿新鮮桑葉的鐵皮筆盒中,希望它們快快吃,快快長大,長得白白胖胖的!
  • 沒有養過蠶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如何陪孩子養蠶,秘訣全在這兒啦!
    如果在淘寶上買了學生養蠶套裝,裡面會有養殖箱,把養殖箱洗一下,曬乾就可以用啦。02養蠶流程從蠶卵到蠶寶寶把一顆顆小黑芝麻樣兒的蠶卵放在蠶盒裡,2-3天左右就會孵化出蠶寶寶了。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蠶寶寶黑黑的像螞蟻,我們稱為「蟻蠶」。身上長滿細毛,幾天後毛就不明顯了。蠶蟻出殼40分鐘之後就要開始餵養了。
  • 蠶的一生,一路「開掛」的蠶吐完絲後真的死了嗎?
    這句話我們最熟悉不過了,但是蠶吐完絲真的是立即就死掉了嗎?蠶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蠶蛹、蠶蛾最後去了哪裡?彩色的蠶、彩色的繭又是怎麼回事?……莫茉帶著十萬個為什麼養了一期蠶之後才恍然大悟知曉答案,現在把酒話桑麻,為您解鎖蠶那奇妙有趣一路「開掛」的一生。
  • 我外孫精心照顧兩個月的蠶寶寶 為什麼吃了網購的桑葉全都死了?
    超市提供的農殘合格證明記者 朱家豪昨天中午,毛大伯來電:我外孫養了兩個多月的一百多條蠶,大部分都是三齡蠶,眼看就要結繭了,吃了前天5月1日在某網店網購的桑葉一夜之間全部藥死了。記者朱家豪核實:毛大伯女婿趙先生告訴我,兒子上小學三年級,科學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從卵開始養蠶寶寶,直到結繭變成蝴蝶,體驗生命的變化過程。為了防止失敗,兩個月前,趙先生索性從網上買了100多個蠶寶寶的卵,還買了兩斤桑葉。「我和兒子把蠶寶寶放進紙盒裡,小心呵護。兩斤桑葉可以吃兩三個星期,以後每次我們都從網上買。
  • 怎樣給蠶寶寶製作一個家,滿足蠶寶寶的生活條件?答案在這裡
    小蠶籠箱密閉育是根據小蠶生理特點,結合目前農村養蠶面廣、分散、條件差、技術落後的實際情況,由西南農業大學研究出的一種養蠶新方法。它的特點是保溫、保溼、保鮮,給桑,除沙次數少,省工、省葉,蠶兒生長發育齊,防鼠防害,收蟻結繭率高。該法所需設備簡單,成本低,便於普及。
  • 蠶寶寶從一個個農戶的陋室,喬遷現代養蠶大棚,中江蠶桑業會發生...
    剛修枝不久的桑園萌發出了新葉;一個個蠶房已完成消毒,養殖戶們提前預訂了蠶種;一些大戶們也剛搭建了現代化的蠶棚。在中江新一輪蠶桑生產開啟大幕之際,記者現場了解到,該縣蠶桑產業已悄然發生可喜變化,養蠶逐漸由農戶零星分散轉向企業大戶規模集中養殖,蠶業逐漸由傳統高強度勞動密集型養殖向集成省力化方向轉變,由此進一步助推農民增收。
  • 「蠶媽媽」教學生感受生命成長
    養蠶進入課堂蠶燈、刺繡、枕頭、小企鵝、芭比娃娃等,課桌上五顏六色的手工藝品讓人眼花繚亂。一旁放著蠶從卵蛻變成蝶的過程的所有標本。11月20日,華羅庚實驗學校西寧分校三年級七班的教室裡,科學老師趙文霞帶著學生們分享「養蠶課程」的成果。
  • 五年級作文:蠶的一生
    同學們,你們知道蠶嗎?你們知道蠶是一種「變態」的動物嗎?蠶祖輩的一生都要經過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當母蠶蛾下出卵後不幾天便會死去,也許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長大是母蛾一生的遺憾吧!那卵是透明的,像一個個透明的小水球。每一個交尾後的母蛾能下500多顆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