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會說「春蠶到死絲方盡」的詩句,同時也知道蠶寶寶從出生到會吐絲之間(幼蟲階段),除了短暫的休眠蛻皮之外,會一直不斷的吃。寶寶們說蠶寶寶是個吃貨,口味專一的吃貨,那是一點都不假啊。
有天,一個可愛的小寶寶來問俺「寶寶吃飯渴了要喝飲料、喝果汁、喝湯水、吃水果,那麼蠶寶寶渴了,喝什麼水啊?」,這個問題對於有著數十年養蠶經驗的蠶悟達人來說,不是什麼難題。
其實蠶寶寶從出生到結繭到產卵,整個過程中都不直接喝水的,家庭侍養玩家大概都如此(當然專業的工廠養殖可能會有所不同)。民間養蠶時有一個講法「桑葉有水汽,蠶寶會拉稀,之後鐵定要歸西」。所以在養蠶的時候,普通人就特意將桑葉上的水和露珠都給擦乾淨了。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兩處易忽略的水,一種是從冰箱的冷環境取出的桑葉,放在比較溫暖的環境後,表面容易出現露水;此時最好是等個3、5分鐘,桑葉溫度「升高」到室溫後,用紙巾吸掉上面的水珠。另外一種情況是:大霧天採摘的桑葉表面會有自然的露水(下雨天更加如此),需要用紙巾擦乾後再餵食蠶寶寶哦。
那麼是不是真的就不可以給蠶寶寶喝水呢?專家的回覆是否定的,但是專家也說了,給蠶寶寶喝水需要有嚴格的要求。其實在一些養蠶的地方,他們飼養商品蠶時,會給它們準備特殊的食品,比如桑葉糊糊,桑葉泥等等。對的你沒有看錯,就像嬰兒用的輔食「胡蘿蔔泥」,「蔬菜泥」 那樣。簡單而言就是把桑葉洗淨後加純淨水,打成糊糊狀態的桑葉泥,便於保存,四季可用。
言歸正傳,在我們普通人家的養蠶工作中,我們都是用新鮮桑葉來餵養桑蠶的。而新鮮的桑葉內部就有汁水,這個就是Water,不同品種的桑葉的含水量不同,就像我們吃的西瓜、梨子、蘋果、李子、橙子的含水量各不相同那樣。所以蠶寶寶身體中的含水量不低,同時,它們在吐絲作繭之前,大多數會「排便尿尿」。在保證一定含水量的情況下,排空「身體裡面多餘的水分」,便於從幼蟲到蛹化的順利進行,也確保了幼蟲在蠶繭裡面順利完成「蛹化」。
儘管大多數的5歲的蠶寶寶在吐絲作繭之前要排便,要淨身,要禁食,但是他們身體的含水量同樣不低。蠶寶寶在蛹化成蝶之後,也要有適當的水分,這樣破繭而出的時候,就會有足夠的口水,把蠶繭一頭給軟化,從中爬出來。之後蠶寶蛾子會把多餘的水分給擠出到翅膀,這樣翅膀才能夠充分展開,展開到足夠振翅求偶的程度。
moisture content
從這個角度來說,蠶寶寶的一生是控水的一生,是隨時調整身體中水分含量的一生,是水潤的一生。就像現代美女隨時控制體重那樣,蠶寶寶隨時控制著自己的含水量。雖然蠶寶寶喝的水不是大口喝水,也不是從空氣中來哦,是新鮮桑葉中的汁水哦,就像我們吃不同的水果也可以吸取水分那樣。
蠶寶寶吃的是綠色的桑葉,吐的是潔白的蠶絲(有些品種是黃色、橙色、紅色、綠色),多麼神奇的一生,多麼有趣的一生,多麼奉獻的一生啊。
歡迎您留言交流養蠶的經驗,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溝通。如果您有特殊品種也歡迎您來交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