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落水 塑料瓶能否成為自救工具?來看這個實驗

2021-01-10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夏季來臨,不少市民特別是小朋友喜歡去遊泳池遊泳消暑,但是仍有不少人貪圖方便,去野外的水庫、小河裡「野泳」,溺水事故時有發生。

&nbsp&nbsp&nbsp&nbsp面對突如其來的溺水事故,在救援人員沒有到來前,我們該如何進行自救呢?昨日,象山消防大隊做了一個實驗,用大約15個空塑料瓶製作了一個簡易的自救工具,利用塑料瓶的浮力撐起了一個成年人和少年。

&nbsp&nbsp&nbsp&nbsp實驗過程

&nbsp&nbsp&nbsp&nbsp15個塑料瓶能夠產生足夠浮力

&nbsp&nbsp&nbsp&nbsp撐起65公斤重成年人

&nbsp&nbsp&nbsp&nbsp實驗開始前,消防隊員顏稼立報告了自己的身高為1.7米,體重為65公斤。根據他的體重和身高,其他消防隊員將15個380ml的空塑料瓶塞入編織袋內紮緊,作為顏稼立的自救工具。

&nbsp&nbsp&nbsp&nbsp顏稼立稍識水性,下水調整身體後,一把抱住了裝有塑料瓶的編織袋,不一會兒,整個人就浮在了水面上,除了手有點累外,甚至可以抱著塑料瓶仰面向池邊遊去。

&nbsp&nbsp&nbsp&nbsp幾分鐘後,編織袋內開始進水,自救工具浮力有所下降,顏稼立的身體也有所下沉,但是仍舊撐著他在水面漂浮。

&nbsp&nbsp&nbsp&nbsp「15個380ml塑料瓶能夠支撐起一個成年人,相當於一件救生衣。」但顏稼立感覺,編織袋容易進水,造成這件自救工具並不完美。因此,他想試試一個10L的塑料瓶,自救效果會不會比剛才要好。

&nbsp&nbsp&nbsp&nbsp抱住10L的塑料瓶後,顏稼立感到浮力比剛才更大,完全不會出現下降的情況,他抱著塑料瓶向前遊了一段路程,除了手臂不能動外,用兩腿划水,也能夠到達岸邊。

&nbsp&nbsp&nbsp&nbsp顏稼立稍識水性,接下來他又嘗試了一種比較複雜的操作,兩手分別套住一個2.5L的空瓶子,看看用這種方法是否可以自救。

&nbsp&nbsp&nbsp&nbsp當他套住空瓶下水後,雖然空瓶浮力能夠將他撐起,但也僅露出頭部,而且還失去了一定的平衡力,整個身體不停地在水中漂擺。顏稼立調整了姿勢,用手夾住空瓶至胸前,形勢馬上一變,身體不但恢復了平衡,雙腳還能夠划動,帶著他遊到了岸邊。

&nbsp&nbsp&nbsp&nbsp不識水性的小志願者

&nbsp&nbsp&nbsp&nbsp空瓶當救生圈能遊上一小段

&nbsp&nbsp&nbsp&nbsp實驗過程中,泳池裡來了一位不識水性的小男孩,他今年11歲,在父母帶領下來學遊泳。他看到我們在做實驗後,自告奮勇報名參加。這位小志願者身高1.5米,體重50多公斤,15個空塑料瓶的浮力應該能夠撐起小男孩。

&nbsp&nbsp&nbsp&nbsp當小男孩抱著裝有空瓶的編織袋下水後,空瓶浮力迅速撐起了他,雖然袋子裡進了不少池水,但仍能託住小男孩漂浮在水面。

&nbsp&nbsp&nbsp&nbsp隨後,小男孩又抱著10L的空塑料瓶在淺水區遊上了一小段路,看來在這幾類塑料瓶中,大容量的空塑料瓶浮力效果最好。

&nbsp&nbsp&nbsp&nbsp由於小男孩不識水性,為了不出現意外,顏稼立用手扶住了他身體。當小男孩抓住兩個2.5L的空塑料瓶遊泳時,馬上失去了平衡感,雖然身體沒有下沉,但出現了側翻現象,雙手也因之放開了空塑料瓶,顏稼立馬上將他扶正,這才恢復了站立姿勢。

&nbsp&nbsp&nbsp&nbsp實驗結果

&nbsp&nbsp&nbsp&nbsp大容量塑料瓶抵一件救生衣

&nbsp&nbsp&nbsp&nbsp但要注意使用方法

&nbsp&nbsp&nbsp&nbsp「從上述實驗來看,如果發生落水事故,空塑料瓶完全能夠成為自救工具,幫助落水者漂浮在水上,等待救援隊伍的到來。」根據體驗,顏稼立認為,大容量空塑料瓶浮力最大,出現意外較小,是完全不識水性者首選的自救工具。而380ml的小塑料瓶則需要集中在一起使用,雖然浮力不及大容量空塑料瓶,但是完全能夠幫助落水者在水面上漂浮一段時間。如果落水者稍識水性,手中套兩個2.5L的塑料瓶,也可以達到自救目的,但不太容易操作。

&nbsp&nbsp&nbsp&nbsp顏稼立表示,如果在野外發生落水事件,塑料瓶是比較容易尋找到的材料,救助者可以將其製作成自救工具幫助落水者,根據實驗結果,容量越大的空塑料瓶浮力越大,因此,救助者應儘可能尋找大容量塑料瓶,或者將小容量塑料瓶集中使用。

&nbsp&nbsp&nbsp&nbsp此外,救助者還需要注意塑料瓶的使用方法。「因為多數空塑料瓶外型往往設計得比較圓滑,落水者不容易抓握,因此最好在其外部套一隻塑膠袋,方便抓握。」據顏稼立分析,從實驗過程看,雖然塑膠袋會有進水現象,但空塑料瓶的浮力足夠讓人浮起。

&nbsp&nbsp&nbsp&nbsp他還表示,採取這種方法自救時,為了方便落水者拿到塑料瓶,救助者可以在瓶口綁一段繩子,以延伸臂長,使出手速度增加,更容易將其拋擲至落水者身邊。

&nbsp&nbsp&nbsp&nbsp消防部門提醒

&nbsp&nbsp&nbsp&nbsp塑料瓶僅為應急自救工具

&nbsp&nbsp&nbsp&nbsp不能成為正規遊泳工具

&nbsp&nbsp&nbsp&nbsp既然空塑料瓶浮力足夠,有網友提出,塑料瓶完全可以代替救生圈、救生衣等工具,不用再害怕溺水現象了。

&nbsp&nbsp&nbsp&nbsp對此,象山消防大隊警官提醒,由於發生溺水事件的地點在野外,缺乏救援工具,製作空塑料瓶為自救工具,僅為應急使用,其所產生的救助效果完全不及救生圈、救生衣等正規救援工具,因此,空塑料瓶無法替代正規的遊泳自救工具,更不能成為遊泳初學者的教學工具。

&nbsp&nbsp&nbsp&nbsp此外,象山消防大隊警官還提醒市民,每年夏季,都有因「野泳」造成溺亡的悲劇。因此,他們呼籲廣大市民,想遊泳一定要去正規場所,水庫地勢水位不明,做父母的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遠離溺水危險。

&nbsp&nbsp&nbsp&nbsp通訊員鄭世利 記者徐晨冰文/攝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不小心落水,塑料瓶能否成為自救工具?

相關焦點

  • 珠江這4個地方落水警情高發,落水者可用「水母漂」自救
    今年暑假,雙胞胎姐妹青島海邊溺亡、佛山8歲小孩遊泳場內險些溺亡……連續發生的悲劇再次敲響了安全警鐘,溺水已經成為造成中小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殺手。記者從廣州水警了解到,暑期中小學生溺水警情,多是家長疏於看管造成。尤其在山塘水庫等野外水域,許多中小學生放暑假獨自在家,約同伴一起玩水,容易釀成溺水事故,甚至由於青少年施救不得當,還可能出現多人溺亡的慘劇。
  • 女子意外落水後一招自救!真有用?「水母漂」式自救你得會!
    專業人士表示,溺水者很少有人能保持如此冷靜,算得上是「教科書式自救」。「我問她會不會遊泳,她說不會,所以只能靠漂著自救,也不敢呼救不敢回應。孩子挺厲害!」目擊者王女士說。蓮花池公園安保隊的楊班長表示,女孩應該是在當晚8時30分左右落水,隨後被跑步者發現的。安保部門隨即趕往現場,將她救上來。
  • 車輛落水後如何自救 如何在30秒內開門逃生
    車輛落水後如何自救 如何在30秒內開門逃生 2020-07-09 16: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汽車頭枕當安全錘並不靠譜 專家給出落水後自救妙招
    當車輛落水,車門無法打開時,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安全錘砸側窗,網上支招用的鑰匙、高跟鞋、汽車頭枕並不是最佳選擇。  微博瘋傳頭枕能當安全錘  「車輛落水無法打開車門逃生時,你只要拔下座位頭枕,用兩個尖銳的插頭敲打側面玻璃,就能破窗而出。」這樣一則短短的車輛落水逃生法則,在微博上瘋傳,不少網友還驚呼頭枕還能有自救功能。
  • 民警趕到後鬆了一口氣……這些落水自救...
    9月3日早上6時許 有群眾報警稱在佛山南海官窯 一球場旁的魚塘裡 發現有一名老人漂浮在水面上 一動不動
  • 南海一老人意外落水,不會遊泳的她靠這個動作自救!大家快學起來
    9月3日早上6時許 有群眾報警稱在南海官窯一球場旁的魚塘裡 發現有一名老人漂浮在水面上 一動不動 「接到警情後,我們第一時間趕了過去。」
  • 湖南87歲奶腳滑落水,不會遊泳淡定水上漂佛系自救,網贊太牛了
    文章導語:湖南87歲奶腳滑落水,不會遊泳淡定水上漂佛系自救,網贊太牛了....中國湖南醴陵一名老婦人,近來走到河邊想要洗手,沒想到卻不小心腳滑,整個人掉進了水中,但附近完全沒有任何人影,她又完全不會遊泳,這時老婦人靈機一動,將雙手抱在胸前,展開「佛系自救法」,在水面漂浮了好一段時間,最後在消防人員協助下,順利回到岸上。
  • 塑料瓶可製作魚缸清潔神器 行家:常清潔魚缸魚兒養得更好
    近日,有網友吐槽,稱用一隻塑料瓶就能輕鬆搞定大魚缸的清潔問題,將「魚粑粑」清理得乾乾淨淨,很多市民不禁發問,有這種可能嗎?今天,實驗室就帶您一起試一試,到底一個小小的塑料瓶能否完成清潔魚缸的「大任務」。實驗工具:氣球、吸管、剪刀、塑料瓶和膠帶為了達到對比效果,記者準備了兩組實驗。
  • 失足落水不要慌!小學生解鎖新的自救姿勢——頭枕書包漂浮水面!
    常人都知道,人一旦落水,不會遊泳的人一定會十分緊張,不斷在水中掙扎到最後體力不支,沉入水底,這是不擅長水性的人落水後基本的反應,畢竟常人大多都無法在危機情況下保持冷靜,正確分析危機情況,再想辦法進行正確的自救,大人如此,小孩子遇到危機情況下的驚慌失措更是可想而知。6月17日,發生在湖南衡陽的一位落水兒童,卻幸運地成功獲救,好在這位女孩子並不是因為貪玩而落水。
  • 野外如果遇見蟒蛇,不小心被其吞了,我們能用刀自救嗎?
    如果被蟒蛇吞了,能否自救?也正是如此,我們如果在野外時,遇到這樣的蛇類,我們可以很輕易地發現它們,甚至能夠及時地遠離這一物種的領域。儘量避免被其傷害。而這一類動物主要的食物通常是山羊、鹿等大型動物。當然不排除有時候也會攻擊人類。
  • 馬桶不小心堵住了,只要一個塑料瓶,馬桶1分鐘疏通省下上百元
    《馬桶不小心堵住了,只要一個塑料瓶,馬桶1分鐘疏通省下上百元》 我們家裡面的馬桶經常堵住了,非常麻煩,每次找人修要花好幾百塊錢,很不划算,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好方法,只需要一個塑料瓶就能輕鬆的疏通馬桶
  • 「藍朋友」落水實測:不慎落水,這些方法可用!
    溼鞋事兒小, 如果不小心掉入水中, 可就危險了! 萬一不慎落入水中 該如何做 來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救援時間呢 日前 消防員圍繞落水情況
  • 如果你不小心被食人魚攻擊,該如何自救?
    一說起食人魚,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我們經常能在各種電影中看到他們用三十秒的時間就吃完一頭牛的可怕場景。然而現實中的食人魚真的有如此恐怖嗎?當飢餓難忍時,甚至連同類都會互相殘殺,1980年的某一天,巴西的一輛公共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由於司機的意外操作,不小心墜入了旁邊的亞馬遜河,而就在此河中卻剛好存在著食人魚這一物種。在車輛墜入一分鐘後,它們便發現了群體襲擊,最終車上無一人得以倖免。此事件發生後,在當時引起了巨大轟動,人們紛紛對這種生物避而遠之。
  • 新郎迎親「遲到」卻被點讚,原是為救落水老人
    近日,一段發生在湖南省益陽市,新郎在迎親途中偶遇一老人落水被困,和隨行朋友不顧危險脫衣救人的視頻在網絡熱傳,網友們紛紛轉發評論「這個婚結對了,姑娘這個男人必須嫁,喜上加喜」。
  • 消防安全「冷」知識|掉入冰面如何自救?看看這個你就學會了!
    據了解得知,是三名男子一起到羅馬柱公園遊玩,發現公園內的河面已經結冰,其中有兩名男子出於好奇心踩著薄薄的冰面跨到了河對岸,可隨著臨近中午溫度越來越高,原本就不厚的冰面慢慢開始融化,導致二人被困在了河對面,無奈報警求助。
  • 人拿著匕首在蟒蛇的腹中,能否完成自救?為什麼?
    人能不能用匕首在蟒蛇肚子裡自救?既然是在蟒蛇肚子裡,那麼這條蟒蛇首先就要足夠大,至少要是巨蟒級別的,那樣蟒蛇才有可能將人吞下。一般情況下,我們都認為匕首的鋒利程度足以劃開蟒蛇的,讓我們「破肚而出」。但是,實際上這種操作真的存在嗎?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人被蟒蛇攻擊時能否安然無恙?若不幸被吞入腹中,能否用匕首自救?
    那麼如果人類不小心被巨蟒吞下,而手中恰好有一把匕首,我們可以自救嗎?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科研人員也曾有過猜想,並且做出了以下的實驗。
  • 人如果不小心掉進沼澤,有什麼辦法能自救呢?今天明白了
    人如果不小心掉進沼澤,有什麼辦法能自救呢?今天明白了雖然現在大部分人都生活在繁華的城市裡,很少會碰到極端情況,但是學會和了解一些自救知識總是沒有壞處的,今天校長就帶大家看看,人如果不小心掉進沼澤了,該如何自救呢?
  • 只要一個塑料瓶,1分鐘快速疏通,不花一分錢
    只要一個塑料瓶,1分鐘快速疏通,不花一分錢有一次打掃衛生時,不小心把一個東西掉進了馬桶裡,馬桶堵住了,家裡沒有疏通馬桶的工具,只能打電話請人來疏通,電話那頭竟然要100百塊錢的費用,只能感嘆這種錢也太好賺了,於是掛了電話沒讓人家過來,自己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疏通馬桶的方法,只需要一個塑料瓶,1分鐘的時間就把馬桶疏通了,輕輕鬆鬆省了100塊,省錢又實用,下面把這個疏通馬桶的好方法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下吧。
  • 水母漂自救法
    如果怕換氣時喝水,就要多練習中文名 水母漂方 法 頭縮,雙手抱膝,膝靠著胸,用 處 自救方式注意事項 自然緩慢吐氣,不可故意憋氣目錄1百科名片編輯[1] 水母漂是基本的自救方式之一,頭縮,雙手抱膝,膝靠著胸,就可以像水母一樣漂起來,要換氣時,雙腳慢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