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這4個地方落水警情高發,落水者可用「水母漂」自救

2021-01-09 金羊網

金羊網訊 記者張璐瑤報導:欺山莫欺水。今年暑假,雙胞胎姐妹青島海邊溺亡、佛山8歲小孩遊泳場內險些溺亡……連續發生的悲劇再次敲響了安全警鐘,溺水已經成為造成中小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殺手。

記者從廣州水警了解到,暑期中小學生溺水警情,多是家長疏於看管造成。尤其在山塘水庫等野外水域,許多中小學生放暑假獨自在家,約同伴一起玩水,容易釀成溺水事故,甚至由於青少年施救不得當,還可能出現多人溺亡的慘劇。

在廣州,哪些地方落水警情高發?如何及時發現溺水者?如何正確施救?不慎落水,如何自救?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進廣州「百年水警」。

警情:

兒童溺水下降明顯,這4個地方最易落水

廣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廣州水警每年平均救起溺水群眾近100人,救助成功率達70%以上。

今年截至7月底,廣州水警已救援溺水群眾38人,其中,僅7月份,就在珠江上救起群眾12人。

廣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李警官告訴記者,由於近年來廣州警方聯合教育部門大力開展暑期安全教育,今年來,廣州兒童溺水警情比往年下降明顯。

根據警方接警數據,在廣州市內珠江航段,沿江路、濱江路,以及珠江前航道上的獵德大橋至白鵝潭水域,是落水警情高發區。「這些地方酒吧、KTV集中,也有很多市民晚上在江邊散布。」李警官告訴記者。

其中,海印公園親水平臺、沿江路的江灣橋到解放橋一帶、白鵝潭水域、廣州塔新碼頭(財富碼頭)附近是廣州落水警情最高發的4個點。

警方分析落水原因發現,近兩年,溺水警情出現年輕化趨勢,因壓力、感情等問題輕生也是造成落水的一大因素。此外,在白雲、從化、花都等區的山塘水庫中,野泳溺水警情相對較多。在廣州珠江河段,白鵝潭等水域偶有野泳遇溺者求助。

根據警方通報,今年8月5日下午,花都區花東鎮蟾蜍石水庫,6人結伴到水庫遊泳,其中兩人想橫渡水庫,中途因體力不支溺亡。

「野泳遇溺主要發生在中學以下兒童身上。」李警官告訴記者,「最主要發生在暑假期間,父母外出工作,小朋友自己在家,約幾個夥伴去山塘水庫遊泳。一旦期間有人遇溺,他們往往選擇手拉手等方式一起救人,這種不得當的施救方式,容易連帶引起多人溺水。」

如何發現溺水者?

溺水者不會呼救,雙手扒水、腳下蹬水、浮浮沉沉

溺水情況下,溺水者能否呼叫?如何分辨是否溺水?李警官結合日常接警實際告訴記者,溺水者在死亡前的狀態,就像走階梯一樣。「出於求生意識,他的腳往下蹬,想藉由這股力量上來。同時,雙手往下扒水,反而不會舉起來。」

這種狀態反覆幾次,溺水者會在水面上浮浮沉沉。「所以,在泳池或池塘,如果看到有人很久沒露頭,或露頭了都沒有吸氣又掉下去了,發現這種異常行為,就一定要注意,他很可能是溺水了!」李警官說。

他告訴記者,真正溺水的情況下,溺水者是沒辦法呼救的,因為根本張不開嘴,只能在掙扎過程中偶爾露一下頭。如果能張嘴呼救,就可以呼吸了。浮浮沉沉幾次後,很容易嗆水。一旦嗆了水,其氣管、肺部就會進水,很快,落水者就沒辦法呼吸,沒有力氣掙扎了,整個身體就會直立著沉下去。

「實際情況中,很少會有橫漂在水面,或雙手在水面上揮舞的情況。」李警官說。

如何正確施救?

第一時間呼救、報警,空瓶、繩子、鞋帶、木棍都能救人

「救命啊!有人掉水裡了!」8月10日,廣州警方組織活動,請一波小朋友大聲呼喊,測試分貝。

廣州市公安局「平安廣州」宣講團民警金勁告訴記者,呼救聲最好不低於60分貝。對於青少年來說,發現有人溺水,首先就要大聲呼救,請附近成年人幫忙一起施救,或馬上撥打110求助,千萬不要貿然下水!

同時,還可以看岸邊有沒有救生裝備,如果有,就拋向落水者;如果沒有,也可以自己做一些簡易的浮具。

金勁告訴記者,鞋帶、木塊、書包、空塑料瓶等都可以成為救命工具。「書包清空後,把空瓶子迅速塞到書包裡,拉上拉鏈,就是一個簡易的浮具扔給落水者。」金勁說,「落水者要用下巴抵住書包上沿,讓自己的頭露出水面,可以爭取短暫的呼吸機會。」

此外,我們還可尋找竹竿、繩索、木棍,或將幾個人的皮帶、鞋帶緊緊綁在一起,扔給落水者,將其拉上岸。

怎麼拋救生圈?金勁告訴記者,不建議直接往人的頭上拋,可能會砸傷或砸暈落水者。水流平靜的情況下,要拋到落水者的身旁,水在流動的情況下,就拋到落水者的上遊。

李警官告訴記者,珠江上遇溺,建議市民第一時間報警。廣州水警在珠江航道沿岸有6個派出所,接到報警後,最快3-5分鐘可出警抵達現場。一旦發現有人落水,我們可以尋求周圍群眾一起尋找木板、繩索等物品,遞給落水者,將其拉出水面,或尋找木塊、瓶子等漂浮物給落水者,為水警救援贏得時間。

「千萬不能獨自下水施救,珠江河道水下暗流湧動,下水危險機率非常高!」他說,「如果一定要下水,自己也要做好充分防護,如在身上系好繩索,一旦有危險,岸上群眾可幫忙拉上來。」

他也提醒家長們,落水救助時間十分短暫,一般3-5分鐘就容易發生溺亡事故,家長一定要看護好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能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

如何自救?

保持冷靜、不要掙扎,用「水母漂」自救

如果不小心掉到水裡,應該如何自救?在廣州讀小學的8歲小朋友小淇告訴記者,學校的安全教育課上,老師有教過小朋友一些自救的技巧,但詳細怎麼操作,很多同學並不清楚。

金勁告訴記者,一旦溺水,首先心態要冷靜下來,不要太慌張、做太多掙扎動作,越掙扎,沉到水裡的速度就越快。

由於很多落水者不會遊泳,冷靜之後,落水者可以選擇用「水母漂」這種簡單、有效的方式自救。

金勁告訴記者,完成「水母漂」,落水者要先憋住氣,像水母一樣彎下身軀,雙手抱胸,把自己的身體蜷縮成一個「冬瓜」,然後感覺自己的後背慢慢浮出水面時,雙手再緩緩張開,用力向下壓水,同時把頭抬出水面呼吸。

反覆重複這個動作,人就會自然而然地讓頭露出水面,就可以用嘴巴呼吸,堅持到救援人員到來。

編輯:Giabun

相關焦點

  • 女子意外落水後一招自救!真有用?「水母漂」式自救你得會!
    專業人士表示,溺水者很少有人能保持如此冷靜,算得上是「教科書式自救」。「我問她會不會遊泳,她說不會,所以只能靠漂著自救,也不敢呼救不敢回應。孩子挺厲害!」目擊者王女士說。蓮花池公園安保隊的楊班長表示,女孩應該是在當晚8時30分左右落水,隨後被跑步者發現的。安保部門隨即趕往現場,將她救上來。
  • 民警趕到後鬆了一口氣……這些落水自救...
    「接到警情後,我們第一時間趕了過去。」 其實,何婆婆這樣的「浮屍式」 自救方式已非個例 8月27日晚,北京蓮花池公園 一名女孩不慎落水後 靠漂浮等到了救援 被網友譽為「教科書式自救」
  • 水母漂自救法
    如果怕換氣時喝水,就要多練習中文名 水母漂方 法 頭縮,雙手抱膝,膝靠著胸,用 處 自救方式注意事項 自然緩慢吐氣,不可故意憋氣目錄1百科名片編輯[1] 水母漂是基本的自救方式之一,頭縮,雙手抱膝,膝靠著胸,就可以像水母一樣漂起來,要換氣時,雙腳慢踢
  • 水母漂(基本的自救方式之一)
  • 南海一老人意外落水,不會遊泳的她靠這個動作自救!大家快學起來
    9月3日早上6時許 有群眾報警稱在南海官窯一球場旁的魚塘裡 發現有一名老人漂浮在水面上 一動不動 「接到警情後,我們第一時間趕了過去。」
  • 17歲男子珠江夜遊落水,而且他還不諳水性~
    由於落水者已經失蹤,民警迅速展開搜救行動,海事部門聞訊也派出船艇和搜救人員到場協同搜尋。截至目前,仍未發現落水者,搜救仍在緊張進行中。當事遊船「金舫號」經初步調查,落水男子李某(17歲,湖南人)當天隨同家人從深圳來廣州遊玩,當晚與家人一起乘坐遊船遊珠江。20時40分許,現場有遊客稱,目睹李某自行翻越遊船欄杆墜落江中。
  • 從小白成為遊泳高手的必備技能之一,水母漂!
    學習換氣要從學習漂開始。即在水面上漂浮。但是對於不會遊泳的旱鴨子來講,落水這件事情想必是十分的懼怕的!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聊聊「水母漂」。水母漂需要放鬆的狀態  對於不會遊泳的旱鴨子,在落水的瞬間會很慌張,四肢會不自覺的亂動,拼命掙扎。殊不知,這樣會浪費體力更容易導致溺水,所以漂浮是水上求生的基本技能!
  • 小孩落水全家救致7人溺亡 專家:中小學應設遊泳課
    關於如何自救 落水後手腳不要亂蹬  3  @老張:很多人不會遊泳,但掌握一些基本方法等待救援還是可行的。  @黑眼肚肚:人難保不會落水,落水了千萬不能慌張、胡亂掙扎。  仰漂  水母漂  首先要保持鎮靜,看清方向,呼吸協調,保持體內最大肺活量。不可手腳亂蹬,這樣只能使體力過早耗盡、身體加速下沉。
  • 不小心落水 塑料瓶能否成為自救工具?來看這個實驗
    &nbsp&nbsp&nbsp&nbsp幾分鐘後,編織袋內開始進水,自救工具浮力有所下降,顏稼立的身體也有所下沉,但是仍舊撐著他在水面漂浮。&nbsp&nbsp&nbsp&nbsp「15個380ml塑料瓶能夠支撐起一個成年人,相當於一件救生衣。」但顏稼立感覺,編織袋容易進水,造成這件自救工具並不完美。
  • 「藍朋友」落水實測:不慎落水,這些方法可用!
    為大家做了一系列的實驗 01 如果意外落水時 身上恰好穿著羽絨服 可以看到 身穿羽絨服的藍朋友落水後
  • 兒童節,請收下這份溺水自救指南
    5雙鞋子,4套衣服。教育督導機構要加大防溺水安全工作監督檢查力度,開展經常性防溺水工作督導,督促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學校壓實責任,細化措施,織密織牢防溺水「安全網」,確保學生生命安全。對工作不細緻、不到位的,要嚴肅批評,及時盯住整改。重點!溺水自救法溺水身亡悲劇頻頻上演,背後總有它的原因。
  • 女孩墜湖後「教科書式自救」,這些溺水自救法,有必要教會孩子
    早些時候女孩為撈回不慎掉落的手機失足落水,目擊者稱,女孩呈「大」字型漂在水面,一動不動一聲不吭,直到救援人員用網兜嘗試撥她到岸邊時,才嗆水咳了一聲。發現女孩的大媽稱,蓮花池公園的湖裡全是淤泥,掉下去要是掙扎,恐怕就兇多吉少了。
  • 三根皮帶救起落水者:記9.17三華橋落水事件
    昨晚三華橋落水事件刷爆微信朋友圈!自殺!欠債!得絕症!大夥紛紛猜疑!
  • 【科普知識】學會「水母漂」或許能救命
    【科普知識】學會「水母漂」或許能救命 2020-07-09 16: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失足落水不要慌!小學生解鎖新的自救姿勢——頭枕書包漂浮水面!
    常人都知道,人一旦落水,不會遊泳的人一定會十分緊張,不斷在水中掙扎到最後體力不支,沉入水底,這是不擅長水性的人落水後基本的反應,畢竟常人大多都無法在危機情況下保持冷靜,正確分析危機情況,再想辦法進行正確的自救,大人如此,小孩子遇到危機情況下的驚慌失措更是可想而知。6月17日,發生在湖南衡陽的一位落水兒童,卻幸運地成功獲救,好在這位女孩子並不是因為貪玩而落水。
  • 冬泳達人演示冰湖自救:雙腿打水是關鍵
    鞍山冬泳愛好者楊東為市民演示自救方法:千萬冷靜,扒住冰面雙腿迅速打水!鐵西永樂公園景觀湖,今年冬天曾有三人落水,「11月底有個滑冰的落水,前幾天有個小夥子在冰上玩落水,都被我們及時發現救了上來,緊接著12月6日又有一個在冰面走的人掉進湖邊的冰窟窿中,因為距離岸邊很近,水也很淺,就自己爬上來了。」曾經在永樂公園救冰窟落水者的史維桓老人回憶。而在鐵東二一九南湖,前幾天也有一位市民落入湖中,被附近鍛鍊的市民救起。
  • 40秒丨聊城一女子落水東昌湖 70歲保潔員拿耙子救她上岸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0日訊 11月17日下午,山東聊城東昌湖邊一名女子不幸落水。70歲的保潔員丁秀蘭聽到呼救聲後, 快步趕到事發地點。「當時落水者是面部朝下漂在水裡的,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情況。」丁秀蘭說,因為落水者已經漂的有些遠,周圍又沒有什麼能用的工具,她就迅速跑到保潔車裡找到了日常保潔用的耙子鉤住落水者,與其他熱心人士合力將女子救上岸。在等待120急救車的過程中,丁秀蘭和其他熱心人不停地拍打落水者的後背幫助其吐出髒水,並拿毛巾為落水者擦拭臉上的汙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