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鎮青春,北漂13歲,最熟悉的就是這個城市之夜。
我對這個城市的第一個深刻印象是舊鼓樓大街上的一家羊肉餐館。十年前,舊鼓大街並不到處都是網紅商店,餐廳裡擠滿了老街坊,白牛二反射出紅臉。吃飯推開房門,初冬的街道蕭索,熱氣順著棉簾滑出,頓時散去。
許多年後,在九門爵士音樂節上,我聽到崔健樂隊的薩克斯手劉元和他的爵士樂隊演奏了一首名為《舊鼓大街》的歌,我的眼淚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在街巷亭的味道中,有許多人對a城市的影響。
這種被包裹在味道裡的愛,曾經被日本漫畫家安倍夜郎用《深夜食堂》來敘述,後來,又多次被改編成影視劇,十幾年來溫暖了不同民族和民族的東亞夜歸國者。
其中,梁家輝電影《深夜食堂》應該是能夠喚醒中國人深夜記憶的電影。由於原版IP的嚴格許可要求,以前的一些改編總是帶有強烈的日式風格,這不能讓中國觀眾有同樣的感受,然而這部梁家輝的電影經歷了漫長的鬥爭,最終呈現了深夜食堂的中國味道。
從影片一開始,人們就感受到「本土化」的真誠——影片的片名不再是一成不變的日文字體「深夜食堂」,而梁家輝親自邀請徐克為影片題名,難怪這四個字增添了一點活力武俠風格。
隨著鏡頭的不斷推進,梁家輝午夜在霓虹昏暗的胡同裡打開深夜食堂深處的後門,簡樸有序的廚房裡冒出濃煙,煎蛋餅、炒蛤蜊、雞湯餛飩都在他手中,為不同故事的人服務。
梁家輝穿著樸素藍色粗布工作服,推著老式的28輛自行車在街上穿行的故事,《深夜食堂》的故事不再有距離感,你我好像坐在一張90度角的桌子旁,看著我們的故事在這個小世界裡一個接一個地表演。
每一個城市,每一個活著的人,在他們的心中都會有一個深夜食堂,這深夜食堂是整個城市鉛華的背面。
在這些故事中,我想到了北京或之前,我和朋友們從鼓樓東大街的livehouse出來,在街對面的新疆餐廳喝醉了,然後坐在街上聊漸明。我們和街頭拾荒者聊起了我們的生活,和馬路邊扶著樹嘔吐的人,並向巡邏警察「警察叔叔好警察叔叔辛苦了」問好,我們看到了之前四點的街道,我們喝了街角所有的便利店。
如果沒有深夜食堂有多困難,把青春放在哪裡。
導演的處女作梁家輝帶來了一個驚喜的答案,《深夜食堂》是一部電影,他是一個真正的「深夜食堂」,在時間裡晚餐中,他為忙碌的陌生人城市中的人們留下了一個熟悉的精神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