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圓圓來臺灣,接待規格非常高,有如接待特別貴賓訪問。臺北市政府有百人迎接團包專機前往四川,由臺北市府發言人羊曉東領隊,隨行記者團就有二十九人之多,還有獸醫及保育人員,動物之友協會成員等。長榮航空公司派出熊貓專機直飛成都,整座飛機刻意打扮起來,觸目都是帶有熊貓的圖案和裝飾,還特地做了兩隻特大型的熊貓玩偶,陪著歡迎團的乘客同行。團團圓圓要在貨艙中乘坐特製的鋼造籠子飛往臺灣,鋼製籠子會牢牢的固定在底盤,保證飛行時的晃動幅度可以減到最低。隨行的長榮航空副總經理說明,這趟旅程熊貓備受禮遇,一切採「後上先下」的最高規格,其它人員先進客貨艙,抵達臺灣之後團團圓圓先出飛機,由警車開道直奔臺北木柵動物園。
臺北市動物園已經派遣人員去四川,向當地的保育人員學習照料團團圓圓。飼養員遊雪音很興奮的接受臺灣媒體訪問,說:它們已經認我啦!這幾天一直和它們講話,不需要四川腔也能通。(其實遊雪音說話的音調已略帶四川口音)圓圓精明好動,有吃的一定跑在前頭,團團像個調皮的小男生,跟在圓圓的屁股後面轉。另一位臺灣資深飼養員王進治,在電視上教大家怎麼區分團團圓圓;圓圓的耳朵形狀尖,黑眼圈略呈橢圓狀,面積較大,有個尖臉蛋。團團的耳朵形狀像鏟子,黑眼圈狹窄,嘴巴短一些。它們還有性格上的差異,對食物的喜好也不相同。
全臺灣正掀起一陣全面性的熊貓熱,所有媒體都在報導有關團團圓圓的新聞。有好幾家電視正在二十四小時播送:愛上熊貓的一百個理由等類節目。
馬英九也不落人後,以專家的口吻解說為什麼要稱「貓熊」而不叫「熊貓」,其實兩種名稱都通、都正確。由於中文的習慣在詞尾應該點明屬性,它是一種珍貴的熊,稱之為「貓熊」比較妥貼。又有學者指出;熊貓長著黑眼圈,其作用就如同許多美國的職業棒球員橄欖球員,將眼部下方塗上黑顏色,可以防止強烈的太陽光反射。迫不及待的小朋友不斷詢問父母,哪一天才能去木柵看團團圓圓。
連一向劍拔弩張的「立法院」,也受到影響,許多「立委」拿出特有的熊貓玩偶互相炫耀,其中也包括了不少綠色「立委」參與這個遊戲。團團圓圓的魅力真能貫穿藍綠,跨越政治鴻溝嗎?恐怕還不行,扁系「立委」李俊毅就公開抵制熊貓,認為這是大陸的統戰伎倆,臺灣人不要中計上當,他禁止他的家人去看熊貓。李「委員」的政治意識想來十分正確,他也有心的大力培植保護他的下一代,避免受到影響,但是他們的政治抵抗力未免過於脆弱,難道見到團團圓圓他們的「臺獨」理念就會動搖?
臺灣的小朋友和熊貓愛好者還得忍耐一段時間,團團圓圓抵達臺灣之後還要經過一個月的「檢驗觀察」期,大概要在春節的前一天,動物園才開放給大眾參觀,預售票早已搶售一空,為調節擁擠,每位遊客在「熊貓館」內的停留時間不能太長。在檢驗期間動物園有全程電視監控,外界可以看到團團圓圓的生活狀況。
前往四川雅安迎接團的成員中,有位老先生的感觸最深,他說:「盼了二十年終於等到這一天,我真的好感動!」他就是前「立委」、臺北市動物園之友協會理事長洪文棟。洪先生二十年前在日本看熊貓展出,就希望能引進熊貓來臺灣。一九八八年洪「委員」在「立法院」提案引進熊貓,當時遭到多數「委員」的反對。政黨輪替後,民進黨自我束縛,盡全力反對熊貓來臺,這一拖就是二十年。洪文棟頗為感慨地說,都是政治幹預一切,不然臺灣人也不必等這麼久。二十年來洪先生沒有放棄,不斷奔走聯繫。現在洪老先生被譽為「臺灣熊貓教父」,他為臺灣的小朋友和動物愛好者立下汗馬功勞。
團團圓圓來臺灣終於順利圓滿落幕,像是連續劇的第一部,後面的續集還長得很,應該見到它們在臺灣過著幸福的日子,繁衍後代,生下更多的小團團圓圓來。(馬淑靜 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裁)
華夏經緯網專稿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包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