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統治下武田家的鼎盛時期

2020-12-05 指尖看日本

大永元年(1521年)十一月三日,當時武田家正在抵禦今川家的侵攻,武田信虎的妻子在躑躅崎館的詰城要害山城避難期間生下了嫡子武田晴信。

武田晴信從小就被武田信虎當做繼承人培養,武田信虎先後為其迎娶了扇谷上杉朝興之女(難產去世)、公卿三條公賴之女為正室夫人。不過,在天文十年(1541年)六月時,武田晴信卻與家臣們一同將正當壯年的父親給流放了。

武田晴信(信玄)

在舊說之中,武田信虎被流放的原因是因為他寵愛次子武田信繁,想要廢掉嫡子武田晴信的繼承人之位,所以導致了這場政變。然而,實際上武田晴信作為武田家的繼承人,從武田信虎為其迎娶公卿三條公賴的女兒等來看,實在是沒有廢長立幼的理由的。除此以外,《勝山記》記載當武田信虎被流放以後,甲斐國自上而下都感到欣慰,並且武田家的這次父子內訌也沒有像其他家族那樣分裂,說明武田信虎被流放的原因可能沒有那麼簡單。

那麼,為什麼武田家的家臣們要流放讓武田家蒸蒸日上的武田信虎呢?這大概是因為武田信虎的窮兵黷武政策所致吧。在武田信虎被流放的前一年,即天文九年時,甲斐國曾遭到颱風的襲擊,導致這年農作物欠收。緊接著,第二年甲斐國鬧起了饑荒,根據《勝山記》的描述,這次的饑荒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大災荒。

在中世紀的日本,如果領國遭遇災荒的話,迷信的領民會認為這是領主不德所致,例如後來北條家在遭遇饑荒之後,北條氏康也引咎隱居,將家督之位讓給兒子北條氏政,同時頒布德政令,免除領民債務等等以恢復民生。反觀武田信虎,在天文九年的颱風、天文十年的大饑荒時,他非但沒有「罪己」、頒布德政令,反而還不顧領內民生凋敝,不斷地發兵攻打信濃國,加重了領民的負擔。

雖然後來上杉謙信以「流放親生父親」來指責武田信玄(晴信),但是在這次流放武田信虎的行動中,武田家沒有任何一個家臣站在武田信虎的一方,說明這次事件的主謀不僅僅是武田晴信一人,而是武田家全體家臣團結一致發起的政變。在流放武田信虎以後,武田晴信立即頒布了「一國平均安全」的命令,暫時停止了戰爭,甲斐國的民眾們紛紛奔走相告,慶祝改天換日。

真田幸綱

武田家的政變讓海野棟綱、真田幸綱等人看到了機會。這年七月,山內上杉家為了支援海野氏、真田氏返回舊領,出兵信濃國,諏訪郡的諏方賴重作為武田家的盟友率軍出擊。不過,由於山內上杉家勢力強大,諏方賴重單獨與山內上杉家達成和睦,導致武田家的領地被上杉家佔領,這使得武田晴信指責諏方家背盟,兩家因此斷交。次年武田軍侵入諏訪郡,滅亡了諏方大祝家。

不過,這個月也發生了一件幸運的事情,那就是北條家的家督北條氏綱去世,其子北條氏康繼承了北條家。一般來說,在家督更替之際,家族通常會有兩條路可走:1、繼承前任家督的路線。2、單獨開創自己的路線。北條家由於要應付山內上杉家、扇谷上杉家,因此當武田晴信派出使者以後,武田、北條兩家很快就達成了和睦。不過,武田家的另外一個盟友今川家卻與北條家因為駿河國河東的領地打得不可開交,為此,武田晴信作為中介調解兩個盟友,最終讓北條家與今川家也達成了和睦,之後三家互相聯姻,締結了同盟,此即著名的「甲相駿三國同盟」。

穩定了後方的武田晴信繼續父親武田信虎的戰略路線,不斷地對信濃國發起侵攻。武田家先後平定了諏訪郡、佐久郡、上伊那郡,而後又侵入安曇郡、築摩郡與小笠原長時、北信濃的村上義清等作戰。

天文十七年(1548年)二月,武田軍在上田原與村上義清展開激戰,武田家重臣板垣信方、甘利虎泰戰死,武田家大受打擊。趁著武田家元氣大傷的局勢,小笠原長時動員起信濃國的軍勢想要反擊,結果在鹽尻峠被武田軍打得大敗而歸。從這場合戰可以看出,武田晴信作為武田家的家督,並不會被一、兩場合戰的勝敗所影響,在關鍵的時刻總能做出非常正確的判斷,這也是後來的武田勝賴所不具備的能力。

武田家與村上義清的戰爭異常艱苦,上田原合戰的兩年後,武田晴信再度率軍包圍了信濃國小縣郡的戶石城,結果在攻城未果撤軍時被村上軍反擊,再度慘敗。幸而在侵攻小縣郡期間,武田晴信赦免了小縣郡的國眾真田幸綱,命其返回本領,以「信濃先方眾」的身份參與武田家的攻略。真田幸綱就是舊說中的真田幸隆,也就是真田昌幸的父親、真田信之、真田信繁的爺爺,雖然電視劇喜歡將真田幸綱塑造成武田家重臣的形象,但是實際上真田幸綱只是武田家的一員城將,根本達不到家老的位置,真正讓真田家成為武田家家老得是真田幸綱之子真田昌幸出任家督時的事情了。

真田幸綱十分擅長計策,在他的調略之下,戶石城兵不血刃落入武田家手中,隨後武田軍繼續攻打村上義清的居城葛尾城,逼得村上義清北逃越後國,依附越後國的戰國大名長尾景虎去了。村上義清逃亡後,村上家麾下的屋代、香坂、室賀等國眾紛紛歸降武田家。

除了北信濃的大勝以外,武田家在這期間還攻略了木曾郡的木曾氏、下伊那郡的知久氏,甚至連美濃國的遠山氏都成為了武田家的家臣。不過,遠山氏在這時候屬於齋藤家、武田家的「兩屬家臣」,身份比較特殊。

基本平定信濃國後,武田家與越後長尾家的領地接壤,二者也因為邊境問題產生交鋒,武田家修築了海津城作為防禦長尾家的據點,長尾家也修築了飯山城用來防禦武田家。長尾家的家督長尾景虎就是後來的「上杉謙信」(下文統稱上杉謙信),十分驍勇善戰,被後人神化為「軍神」一樣的形象。關於上杉家的故事,我會在本號的專欄中與其他幾個家族作為獨家內容更新,歡迎大家關注。

長尾景虎(上杉謙信)

長尾家與武田家在信濃國川中島一帶多次展開合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永祿四年(1561年)的第四次川中島合戰,此戰中武田信玄(即武田晴信)的弟弟武田信繁、重臣山本菅助等都戰死,武田軍也遭受了重大損失。不過,武田家、上杉家(長尾家)圍繞北信濃的戰爭頻率在第四次川中島合戰後逐漸減少,武田家轉而侵入關東的上野國,支援北條家與上杉家作戰。

永祿八年(1565年),武田信玄轉變了外交策略,與尾張國的大名織田信長締結了盟約。相對的,昔日的盟友今川家在今川義元死後江河日下,再加上與上杉謙信的戰爭陷入僵局,武田信玄便決定拿盟友今川家的領地下手。永祿十一年(1568年)十二月,武田信玄與德川家康結盟,一同對今川家的領地發起攻擊,今川家的家督今川氏真逃往遠江國懸川城躲藏,後來又流亡相模北條家。

奪取駿河國以後,貪得無厭的武田信玄覬覦起了原今川家領地的另外兩個分國——此時在德川家麾下的遠江國、三河國,因而武田家、德川家很快就變成了敵人,武田信玄也在元龜三年(1572年)年末率軍出陣,攻打德川家的領地。由於武田信玄的西進沒有通知盟友織田信長,因此武田家、織田家的盟約也就此告吹,織田信長給德川家派出了援軍,但是織田·德川聯軍卻在三方原合戰中被武田軍擊敗。然而,武田信玄的天命卻也到此為止了,次年四月,武田信玄舊病復發,在撤軍返回甲斐途中於信濃國去世,享年五十三歲。

三方原合戰

武田家在武田信玄時代逐漸走向鼎盛,雖然信玄時代武田家的領地沒有武田勝賴出任家督時的大,但是信玄時代的武田家才是真正的指哪打哪,到處得罪人還不怕別人報復的囂張年代。

前篇文章有提到,武田信虎統治武田家時,武田家完成了戰國大名化的進程,而武田信玄時代則進一步地完善了政策,武田信玄制定了分國法《甲州法度之次第》,此舉說明武田家在自家領地內,推行了自家制定的《甲州法度》分國法,確定了武田家最高公儀的地位。除此以外,武田信玄進一步地完善了武田家的稅制改革,將「田役」與「棟別役」作為固定稅收,還對武田家的領地進行檢地,以便更好地統治分國。

然而,讓武田信玄沒有想到的是,織田信長在信玄死後不斷地發展壯大,最終成為促使了武田家滅亡的吹哨人。

本文作者:北條早苗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龍虎之爭:上杉謙信vs武田信玄
    後來長尾為景打敗了當時的關東管領上杉顯定(上杉顯房的哥哥),尊重朝廷幕府權威並獻金取得了從五位下信濃守的官位。長尾為景傳位給了長子長尾晴景,因晴景體弱多病而且不善於帶兵作戰,長尾景虎逐漸拿走了哥哥的家督和守護代的職位。這時候越後守護,因病去世而又沒有兒子,在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同意下,長尾景虎獲得了越後國主之位。
  • 武田信玄4個字用日語怎麼說?
    武田信玄4個字用日語怎麼說?
  • 武田信玄對家人如何?信玄的親人不好當,付出多還沒回報
    摘要:武田信玄對家人如何?信玄的親人不好當,付出多還沒回報武田信玄以放逐父親作為自己真實進入戰國爭霸的開端,但不可否認,武田家所處的位置不佳,甲斐國窮山惡水,整體生產力不如周邊勢力,為了與他們抗衡,又必須要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
  • 武田赤備,如火焰般燃燒的青春
    做為哥哥的武田信玄和弟弟武田信繁之間的感情原本很好,無奈於老爹武田信虎總是看他不順眼,一直想立次子武田信繁為繼承人。心有不甘的武田信玄於1541年在親近家臣的支持下,流放信虎奪取了家督的職位權力,從而開啟了他傳奇般的人生。
  • 武田信玄絕後了武田家嫡系血脈還在,信玄的後人搞了1個組織!
    很多人為武田信玄的武田家可惜,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武田家的後裔。很多人以為武田家絕後了,但其實不然,武田家嫡系血脈還在,信玄的後人搞了1個組織! 甲斐武田家好歹沒有因此徹底完蛋,而是有1支流傳了下來,就成了如今的武田家。
  • 學習我國《孫子兵法》的武田信玄,成為日本戰國一代「軍神」
    武田信玄因任甲斐守,並且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被稱為"甲斐之虎"。有"戰國第一名將"之稱,也被譽為"戰國第一兵法家"。信玄做了大名之後,遇到了一個強大的對手——特別強調武德義禮、律已非常嚴格的上杉謙信。上杉謙信特別注重武德,強調忠孝節義,對於武田信玄放逐親生父親的行為十分不齒。
  • 日本戰國時代十大名將盤點:甲斐武田信玄名列第一,號稱「戰國第一...
    日本的歷史上也有一個類似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時期,在日本的史籍中,這個時期也被稱為「戰國時代」。只不過,日本戰國時代的時間比中國戰國時代可晚多了,相當於中國的明朝中後期。這個戰國時代從公元1467年的「應仁之亂」開始,到1615年大阪之戰后豐臣氏被消滅為止,只存在了148年。而在這一時期,日本也出現了一些風雲人物。
  • 龍與虎的爭鬥:日本戰國雙雄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的交鋒
    日本戰國時代,各地軍閥林立,自應仁之亂後群雄蜂起,室町幕府漸漸失去對全國的控制權,幕府將軍的權力逐漸轉移到地方的大名手中。武田信玄為甲斐國大名,人稱之為「甲斐之虎」,武田家鐵騎以孫子兵法四如風、林、火、山為旗號,戰鬥力極強,武田赤備隊更是聞名全日本。
  • 日本戰國著名的「長筱之戰」,武田家族「單挑」織田與德川聯軍
    所以武田信玄1569年3月將第四子武田勝賴重新召回。武田信玄在世時,勝賴曾追隨其父四處徵戰,立下不少戰功,成為了甲斐國的一員得力戰將。武田信玄在考慮繼承人這個問題上,很像我國的明太祖朱元璋,隔代傳位,以孫子武田信勝作為自己的繼承人,而讓其子武田勝賴(武田信勝之父)作為「陣代」進行輔佐,直到信勝長大成年。「陣代」其實就相當於我們古代中國的「攝政王」,掌握實權。
  • 日本戰國史上著名的「龍虎鬥」《九州劫》為你還原川中島合戰
    在日本的幕府戰國時代,湧現出眾多著名的大名,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可以說是其中的佼佼者。作為越後國守護,上杉謙信擁有極高的軍事統率能力,被後世譽為"越後之龍"和"軍神",而武田信玄作為甲斐國守護也是極具軍事天賦,他被後世稱為"甲斐之虎"和"戰國第一兵法家"。在戰國亂世中,兩人都是有著統一天下實力的名將。
  • 武田赤備隊究竟多猛?《九州劫》的這些名將也繼承了「赤備」之名
    說到日本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有著"甲斐之虎"之稱的武田信玄一定是繞不開的話題。武田家能夠從甲斐這一貧瘠之地起勢,一步步成為戰國時代數一數二的大名,信玄功不可沒。武田家部隊的戰鬥力在那個時代可謂數一數二,他們統一裝備的火紅色盔甲,採用特殊的訓練方式,總領軍信玄又有著"戰國第一兵法家"的稱號,這些因素都讓武田赤備隊成為整個戰國時代數一數二的強大部隊,讓許多大名聞風喪膽。武田信玄在世時,志在一統天下的織田信長也不敢輕舉妄動,而德川家康更是在被武田赤備隊打的產生了陰影。
  • 武田信玄為何要進行川中島合戰?對於後來的歷史發展又有什麼影響
    「川中島合戰」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日本戰國中最經典的戰役,因為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都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善用謀略,對戰雙方實力相近,這五次戰爭最終雙方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可以說沒有勝敗之分。那麼,武田信玄為何要在強敵環伺的情況下還選擇進行「川中島合戰」呢?這幾次戰爭對於後世又有什麼影響?
  • 武田信玄一生勝率極高,但為什麼說,他比織田信長還差得遠?
    戰國時期武田信玄勝率最高,信長和謙信都在其後,所以有人認為信玄是戰神。其實以勝率來評價指揮能力,看似相當科學化,實則充滿繆誤。以信玄來說,他就是標準的長於戰術短於戰略。信玄讓武田家,從甲斐一個地方守護家族,發展到橫跨甲斐、南北信濃、上野、駿河、遠江五個領國,確實很了不起。
  • 武田信玄的旗幟風林火山是什麼?和孫氏兵法有關嗎?
    被稱為「甲斐之虎」的戰國武將武田信玄,和甲斐地方,長野和山梨的人被稱為戰國四大武將。要說世間有名的武田信玄,有名的,是那個旗幟。腦海中浮現出寫著「風林火山」四個字的旗幟。但是,這個風林火山」的四字旗。是用藏青色的布上用金色的文字寫著的。下面,我們就一起說說「風林火山」旗幟之謎吧!
  • 民以食為天,武田信玄的甲州軍團所向披靡,他們以什麼為食呢?
    甲斐是山國,不適合開墾水田,只得以小麥或蕎麥之類麵食為主食。有一種說法:當地的名產是「信玄大人、葡萄、燴麵」,這裡的燴麵是一種很粗很厚的烏龍麵,比名古屋的名產「扁條面」還要粗厚。做法是先用小魚乾準備湯頭。
  • 戰國龍虎鬥——第四次川中島合戰
    兩個人都是久經沙場的名將,迅速的做出了反應,武田信玄擺出的是鶴翼之陣,這是用來防守的陣型,顯然他也意識到了自家兵力過少的窘境。 上杉政虎擺出的則是車懸之陣,所謂的車懸之陣,其實就是車輪戰,上杉政虎將軍隊分為三隊,對武田軍的側翼發動不間斷的進攻 。
  • 盤點國外劇情電視劇之武田信玄,網友:日本戰國等於中國鄉鎮群毆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日本劇情電視劇之武田信玄,網友:日本戰國等於中國鄉鎮群毆,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個電視劇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武田信玄劇情概要 :《武田信玄》是NHK1988年(昭和63年)播放的大河劇。第26代作品。播放期間是1988年1月10日 - 12月18日,全50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