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媽媽說我家的孩子脾氣很大,有的時候玩具不小心掉到了地上,只要我一批評他,他就大吵大鬧,有的時候還罵人,可是在外面的時候就完全不一樣了,別的小朋友推他,他都不發火,別人搶了他的玩具,他委屈卻不敢說,像他這樣在外像老鼠,在家老虎的孩子,我該怎麼辦呢?
很多孩子在家和外面這兩個地方的反應是完全不同的,有的時候他們在外會感到害怕害羞,但是為了避免衝突,就選擇壓抑自己,不敢表達真實的想法,可面對家人的時候呢,就完全不同,會流露出所有的情緒,甚至對家人的反應更加激烈,這是因為他們在外面受到了壓抑,其實無論是在外面還是在家裡,這些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幫助。
你用什麼樣的態度看待他們,會決定了你的做法,取得了怎樣的效果,無論他們是在家還是在外,都需要你的理解、幫助,如果你因此就責罵責備他們,那這時候孩子會感覺你不愛她、不理解他,這並不利於建立自信,更不利於合作。當孩子表達情緒的時候,無論是老虎的憤怒還是老鼠的害羞,都不要責罵他,更不要說教,因為所有的情緒都是正常的,你並不需要因此去懲罰孩子,相反,這個時刻也更需要理解和共情,此時你需要如實的描述事實,對孩子說,我看到你玩具掉到地上摔壞了,你很難過,真希望它沒壞啊,在操場上,別人拿走了你的玩具,你想保護有點緊張,真希望朋友沒有把它拿走啊,這些共情的回應能夠讓孩子感覺到被理解和支持,能夠幫助他們培養內在的力量和勇氣。
接下來說一下關於批評的問題,我們看到這個問題當中的孩子對於責罵和批評是非常敏感的,被批評的時候,這個男孩有三種反應,向媽媽尖叫,無法控制的哭泣,或者是罵人,這就表明批評對他沒有用,這並不能幫他冷靜下來,或者是改善行為,相反,批評讓他感到被拒絕和傷害,這我完全理解,因為我也是對批評很敏感的,我們需要時常的糾正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有的媽媽對兒子說不洗臉是不對的,其實啊,孩子是知道的,他只是還沒有辦法自己做到,大人總是希望孩子能發展得更快一點,但是他們有自己的節奏,就像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想吃就對著樹上的水果命令他快點成熟,在責罵或批評孩子之前,先問問自己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真的有必要批評嗎?我能平靜地說該洗臉了嗎?第二個問題,就是我的批評是不是太嚴厲了?這有助於孩子感到放鬆和自信嗎?還是造成恐懼呢?第三個問題,我的責備是不是基於不切實際的期待?
我注意到,在中國很多父母呢,都希望告訴孩子一遍他們就學會了,但是這種期待是不現實的,孩子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才學會說話,而社交和情緒技能需要孩子花更多的時間來學習。總而言之,無論孩子在家裡是老虎還是在外面是老鼠,我們都應該去理解和支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