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
相信很多人身邊都有這樣的孩子,在家像個小霸王,只要一點不順心就會對著家長大吼大叫對家長大發脾氣,不管家長怎麼哄都不聽,
而在外,卻做什麼事都小心翼翼,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任由人欺負,這種孩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窩裡橫」。
孩子在家像個老虎,出門卻像是老鼠!網友:同感!
前幾周去了趟朋友家,看到朋友家五歲的寶寶正在對奶奶發脾氣說「壞奶奶、臭奶奶,我不要這家的麵包我要原來的那個!」
奶奶看到這麼暴躁的寶寶也十分心疼就一直安慰說「這家麵包也很好吃的,大家都在排隊買呢,我的乖寶寶先嘗一下好不好?」,但寶寶還是不依不饒,一定要原來那個,無可奈何的奶奶只好再重新下樓買。
朋友說她也很無奈,「我家孩子也就敢在家裡這樣,在外面遇到別人搶了玩具啥的連話都不敢說,就是窩裡橫,怎麼辦呀」。這或許也是很多家長都很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為什麼孩子在家裡這麼蠻橫,在外面卻做什麼都是畏畏縮縮的。
之前也有很多網友說,「我家孩子在家就是個無法無天的混世小魔王,到了外面卻十分的慫,別的小朋友說什麼就是什麼,心裡不高興了就來找我發脾氣」、「別看我家孩子在家威風的不得了,在外面就是個膽小鬼,老被人欺負,讓人擔心的不得了」、「孩子怎麼就不能平衡一點呢,在家乖一點,出門膽子也大一點」。
而這,其實也是有跡可循的,最主要的還是受到了家長平時的教育方式所影響。
什麼情況會養成「窩裡橫」的孩子?主要是這幾種!
1- 家長自身也是這種性子
很多家長可能在大多數人面前都是溫文爾雅的樣子,對別人都是十分禮貌和尊重,但是回到家之後,就時不時對著家裡人發脾氣,絲毫沒有禮貌的感覺。在這種家長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也會變得和家長一樣,在外人面前知趣懂禮乖順的不行,在家裡卻時不時地大喊大叫。
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榜樣的力量,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之後表現出來的所作所為。家長也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長期表裡不一的家長,就會讓孩子覺得說,對陌生人一定要客客氣氣,但是對家人可以毫無保留地釋放壞脾氣。
2- 家長對於孩子過分溺愛
其實很多孩子的窩裡橫,針對的對象也是有所選擇的,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都會選擇對自己百依百順的老人家進行窩裡橫。可能很多老人對自己的孫子孫女都是各種寵愛,一點委屈都不願意讓孩子吃,當父母要管教孩子的時候,老人還會罵自己的兒女不允許他們這麼做,這也就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霸道。
無底線的寵愛,最容易養壞一個人,所以家長在平日教育孩子時,也要多注意看看是否會出現過分溺愛的情況,孩子犯錯時該說得說,做得好的時候該誇得誇,只有把握好了一個度,孩子才不會出現窩裡橫的現象。
3- 孩子不懂得如何與他人交往
很多孩子之所以在外面變得膽小如鼠,是因為他們沒有社交的能力自信,因為在家裡沒有得到家裡人的正確引導,所以也沒有學會如何正確地與他人交流。
相信很多家長在帶孩子去外面散步的時候都會發現,自家孩子總是看著在一起玩的孩子露出羨慕的眼神,但是卻始終不敢上前,這時候家長就會出面幫忙讓孩子加入他們。但這,對於孩子其實並沒有好處,孩子雖然是加入了其他孩子的陣營裡一起玩了,但是孩子卻沒有學會如何依靠自己去交朋友。
當孩子受到了委屈之後,也會第一時間跑回來指責家長,說為什麼要讓他們一起玩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被養成窩裡橫的性子,在外面不管怎麼給自己做思想工作都不敢邁出第一步,對家長十分依賴。
4- 父母對孩子無底線的寵讓
幾乎每個家長在帶孩子出門的時候,都會遇上孩子看到想要的玩具就走不動路繞著要的情況,這時也有大部分家長會妥協於孩子的哭鬧,對孩子做出讓步的行為,這樣就會讓孩子覺得,只要自己哭鬧,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也會讓孩子明確說自己是家裡的中心。
當在外面受了挫之後,孩子產生了心理落差,回到家後就會把所有情緒和壓力都發洩在父母身上。
孩子的「窩裡橫」性格從來都不是天生的,都是依靠後天家長的一舉一動給養成的,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方法和把握好度。
想了解更多育兒常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讚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