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民林先生帶孩子到動物園玩兒,孩子在餵兔子,林先生一旁忙著錄像,兔子爭食物時一躍而起,牙齒掛傷了孩子的手,後來林先生帶孩子打了狂犬疫苗。
林先生據此向動物園索賠,理由是:「沒人提醒兔子咬人」。
看到這個問題都很奇怪,這個都要怪動物園沒提醒,那如果出門遭遇下雨沒帶傘感冒了,你要怪沒人專門提醒?如果走路天上老鴰拉屎能髒了衣服,你要怪沒人提醒老鴰拉屎?更別說遭遇自然災害,你也要找個人去怪罪?
趨吉避兇,是一個人的本能,我們要教育孩子懂得趨吉避兇,如果在餵兔子前有一點防範意識,不把手伸進籠子,應該就不會有這件事的發生。更何況,出了問題,不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千方百計找客觀原因,這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尼克·史蒂文森小時候不愛學習,考試常常不及格。每次考完試,尼克總是找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脫,不是題太難,就是自己身體不適,或者老師判分有問題等等。
有一天,當尼克再次為自己考得不好找藉口時,母親毫不客氣地打斷了他:「別再為自己找藉口了。你考得不好,是因為你不認真學習,也不善於總結方法。如果你是用心地學習,你就不會也不用找藉口了。」
這句話給了尼克極大的震動。從此以後,尼克再也不為自己的差成績找藉口,而是努力從自身找原因,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尼克不僅據此獲得了優異的成績,更是把「不找藉口找方法」貫徹到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最終躋身成功之列。
許多人在出現問題的時候都是千方百計的找客觀原因,從來不去找個人的原因,一便秘就怪地球沒引力。
這種思維無形中會影響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沒有責任心,沒有擔當意識,出了問題總找別人的原因,這樣抱怨越來越多,不利於個人成長,家庭關係很難和諧,事業很難有所作為。
一家公司的招聘會上,公司老總只問應聘者一個問題,就是:你離開前一個公司的時候犯了什麼錯誤?
很多應聘者都說錯誤的原因不在自己,是上司看自己不順眼等諸如此類。輪到了一個小夥子,小夥子說:「我在給老闆寫演講稿的時候有三個字未注意,導致老闆發言時念錯了,使老闆丟了臉面。如果我多了解老闆就好了。」
公司老總看到他一臉凝重懊悔的表情,就忍不住問了一個問題:「你的老闆念錯音是他的文化水平不高,你為什麼覺得你錯了呢?」
「雖然當時我剛進入公司不久,但我從事的是秘書工作,對老闆不了解就是一個秘書的失職。」
聲音裡的誠懇打動了公司老總,雖然這個小夥子只有大專文憑,離錄用要求中的碩士文憑還有很遠的距離,但他最終被破格錄用了。
小夥子從自身找原因的品質使他獲得了一份新的工作。他肯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不把錯誤都推到別人身上,雖然別人亦有錯誤。
成功者遭遇挫折,總會查找自身原因,失敗者遭遇挫折,總是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