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急了,真咬人。
這兩天,廣西南寧的林先生向媒體投訴,大約一個月前,他4歲的兒子在南寧動物園餵小白兔時,不慎被兔子咬傷了右手食指。事發次日,林先生花380元給孩子打了疫苗。隨後,他按要求填表、籤字,向動物園索賠,但最近得知,動物園只願賠償280元。林先生並不認可這個結果,在他看來,餵養現場並無工作人員提醒他兔子會咬人,動物園的管理存在一定漏洞,理應承擔責任。而動物園則強調「家長也有看管責任」。
被熊貓揍、被兔子咬、被羊駝吐口水,這都是些觀之好笑、受之害怕的場面。雖然林先生的兒子此番遭遇的嚙齒類動物不是狂犬病毒的標準宿主,但在「恐狂」氛圍中,誰敢打這個包票?不過說起來,林先生的「恐」並不到位,迎面來一條憨態可掬的萌犬,想來他也不至於買上10元一份的動物飼料,以此為孩子的勇氣養成大舞臺。人以外的動物何曾具備自制力?你怪兔子眼神無辜,兔子說你高看了它。
大童事故背後,十有八九是管教的偏差;而每個小童的落水、墜落、被咬,成人難脫監護失當之咎。閒雲野鶴、在如不在的休閒式看娃早成網絡公敵,試圖喚醒裝睡的父母之餘,一味開脫公共機構提供更安全環境的義務,於保護孩子的初衷有益嗎?
提供動物餵養項目是許多城市大小動物園的通例,或迫於營收壓力,或出於不甘同類之後的競爭心。但無論於動物健康和福利還是灌輸孩子以正確的人與動物的關係而言,出現居高臨下的「投餵」,特別是正確安全與錯誤危險動作交織的「投餵」,一手製造這個場景的動物園先天有過。在失卻大部分自由後,動物應在僅有的空間裡獲得生存的尊嚴,食物的獲得應有規律、有節制,而非作為被挑逗、超負荷互動後的獎賞。
不是每個林先生都能意識到這一點,但動物園應該明白。據記者在南寧動物園現場探訪,事發的兔子餵養點被高約40釐米的鐵網圍住,左側立有「飼餵體驗安全須知」木牌,明確禁止遊客直接以手餵食,但記者目測並無家長上前觀看告知內容,餵養點周圍也沒有工作人員巡視並提醒家長。已然依靠有悖自然規律的手段營利,是否要把營利的副作用降到最低?不應該的投餵背後,是更不應該的直接觸摸動物的途徑。
林先生有種種不是,但「碰瓷」指控來得太輕易。一個更安全的世界,不是家長背著孩子步步驚心的闖關遊戲,而是一旦分心,孩子的安全有人兜底、家長的疏忽有依據可責罰。(記者沈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