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貓股份變身地產商 李嘉誠日化市場版圖初現

2021-01-10 和訊網

  10月12日,白貓股份的資產置換方案獲得股東大會投票通過。一旦證監會批准,白貓股份將變成一家商業地產公司。

  白貓股份主業為牙膏,近年來卻與日化業漸行漸遠。在連續虧損成為*ST白貓後,此次迫不及待地尋求變身,旗下眾多「老上海」品牌前途未卜。尤其是其租賃給聯合利華「永久」使用的「中華」牙膏品牌,可能回歸白貓集團,這樣聯合利華未來徹底拿下該品牌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與此同時,與白貓股份系出同門的另一隻「貓」——和黃白貓卻宣布首次實現盈利,在日化市場上攻勢凌厲,李嘉誠染指內地日化市場的版圖逐漸浮現。

  白貓股份變身地產商

  12日下午,上海華夏賓館三樓,股東們陸續走進白貓股份股東大會現場。

  有的人或已年逾花甲,對即將表決的白貓股份「重大資產重組」只是一知半解,但他們都熱切地圍在新洲集團董事長傅建中的身邊,這個關鍵人物可能讓他們手中萎靡不振的股票重新變得值錢。

  態度親切的傅建中承諾,將商業地產注入白貓股份後,如果不能按照預期盈利,新洲集團將用現金補償。

  對此,白貓股份的股東們沒有理由拒絕。

  今年中報顯示,新洲集團持有白貓股份27.59%的股權,是第一大股東。此次新洲集團以旗下商業地產——上海城隍廟附近的福民商廈一期,與白貓股份的全部資產進行整體置換。雙方置換資產在評估後存在769.97萬元差額,將由白貓股份用現金補足。

  新洲集團是2003年成立的一家總部在杭州的民營企業,兩大核心業務為貿易及房地產開發。對於日化業,新洲集團堪稱門外漢。

  股東大會上,傅建中和白貓股份董事長馬立行都對白貓股份近年來的虧損原因做了解釋:石油價格上漲推高原料成本;牙膏市場競爭激烈;金融危機打擊了日化產品的出口;匯率波動、退稅率不斷調整;牙膏「二甘醇」事件等等。可是在一些股東看來,這些原因並不那麼讓人信服,以與白貓股份聯姻的聯合利華為例,在面臨差不多相同的困難情況下,其牙膏業務只有微小的波動,仍有盈利。

  「白貓股份徹底扭轉 (日化業務)虧損局面很困難。」傅建中說。

  談起白貓股份即將啟動的商業地產業務,新洲集團的高管們興致盎然。新洲集團的另一位董事也在股東大會上透露,一個熟練操作商業地產的管理團隊將進駐上市公司。傅建中勾畫的前景是,以上海為中心,向杭州、南京等地擴張,繼續發展商業地產。福民商廈一期置換完成後,集團繼續進行福民商廈二期的動遷、裝修、招商工作,擇機注入上市公司。

  大股東對日化與房地產業務態度的冷熱有別,讓白貓股份因此走上一條「去日化」的道路,然而,真正引起大眾關注的是,以「中華牙膏」為代表的一批老品牌未來的命運將走向何方。

  兩隻「白貓」命運糾結

  引人關注的是,目前市場上打著「白貓」旗號的產品,並非出自白貓股份,而是出自白貓集團旗下另外一家合資企業和黃白貓。

  2006年,白貓集團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新洲集團入主上市公司白貓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白貓集團退居二股東。同年,白貓集團又與和記黃埔以20%和80%的比例合資成立了和黃白貓。2007、2008兩年,兩家「白貓」均虧損。

  2009年,白貓股份放棄日化業務,和黃白貓則首次扭虧為盈。

  消費者其實很難分清二者的關係,和黃白貓市場部媒體關係負責人頗為無奈地向記者表示,許多媒體報導白貓股份時,不假思索地配上了和黃白貓生產的白貓洗潔精圖片。

  2008年4月,和記黃埔和白貓集團決定向和黃白貓增資10億元。和記黃埔出資8億元人民幣,白貓集團將「白貓」品牌作價2億元,轉入和黃白貓。消息一出,白貓股份也立即漲停。

  今年3月,白貓股份被上交所實施暫停上市風險提示,簡稱變為*ST白貓。和黃白貓立刻接到多方詢問,不得不在網站首頁聲明《「和黃白貓」與「白貓股份」不能混為一談》。

  和黃白貓與白貓股份分別擁有不同的品牌和產品。前者以洗潔精、洗衣粉等清潔洗滌類產品為主業,「白貓」品牌目前是和其洗潔精、洗衣粉等清潔洗滌類產品的專用品牌。後者則以牙膏為主業,手握「中華」、「美加淨」、「上海」等牙膏品牌。

  從李嘉誠多年在內地日化市場的動作看,和黃白貓顯然不會滿足於僅佔清洗產品市場的一席之地。

  李嘉誠日化版圖初現

  上述和黃白貓負責人透露,早在1988年,和記黃埔即與寶潔公司合資成立在華公司,佔股約30%。數年之後寶潔在華已完成爆發式增長,和記黃埔逐步退出,高額變現。

  隨後,和黃旗下的屈臣氏也在近年來大舉進入內地日化零售渠道領域。

  」和記黃埔在日化行業有經驗,但沒平臺,直到找到了白貓。「和黃白貓相關負責人表示,和黃對內地的日化市場意圖深耕,將逐漸搭建起一個日化「帝國」。

  李嘉誠進入白貓後,和黃白貓在日化市場上始終處於進攻的態勢,反應迅速。今年7月,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首次發布濃縮洗衣粉標誌。在與雕牌、立白、傳化同時獲得這一標誌後,和黃白貓立即透露將把濃縮粉在洗衣粉中的佔比提高到50%,這是同類企業中最為激進的做法。

  上述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和黃白貓2008年的銷售額為12億元,2009年的目標為15億~16億元。

  由於和記黃埔旗下還有屈臣氏等強大的銷售渠道,一個更為大膽的猜想是,和記黃埔將產品和渠道的資源進行整合,藉助集團力量將白貓品牌做大。「我們確實有渠道資源,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用起來。」上述負責人說。

  相關連結

  「中華牙膏」或回歸白貓集團

  日化業務流向新洲集團之後,白貓股份旗下眾多的「老品牌」前景變得難以預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日前的*ST白貓股東大會上拿到了一份內部資料。資料顯示,白貓股份原本擁有的商標數目多達24個,除了最有名的「中華」、「美加淨」牙膏商標外,還有聲勢漸弱的 「留蘭香」、「白玉」、「上海」、「固齒靈」等。

  一些值得玩味的數據是,白貓股份董事長馬立行透露,租賃給聯合利華的「中華」牙膏商標的無形資產價值經估算為1.33億元。記者發現,這一價值佔去白貓股份無形資產總額1.39億元的絕大部分,在白貓股份總資產中的份額也超過了三分之一。

  傅建中在股東大會間隙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完成資產置換後,新洲集團下一步棋是將這部分日化資產再賣給白貓集團,獲得白貓集團約3億元的現金。在這一系列交易完成之後,新洲集團置入上市公司的是福民商廈一期的商業地產,獲得的是約3億元的現金。傅建中認為,福民商廈的價格本可以達到5億元,整個交易新洲集團是有所讓步的。

  傅建中表示,雖然在轉手過程中,「中華」牙膏品牌一度將屬於新洲集團,但新洲無意與聯合利華談商標轉讓,將原封不動地把所有資產交給白貓集團,賣不賣「中華」品牌由白貓集團決定。考慮到白貓集團的國資背景,聯合利華要想買下「中華」品牌,還得過國資委這一關,難上加難。

  此外,在置換方案中,各方約定「人隨資產走」。各方都較少提及的一點是,原白貓股份700多名員工的安置問題。資料顯示,白貓股份至今仍欠員工工資、福利等共計188.27萬元。聯合利華若想買「中華」品牌,還必須解決好白貓股份員工安置問題,並獲得職工代表大會的同意。

  因此,在苦心租賃經營「中華」品牌15年後,聯合利華或許仍將望「貓」興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相關焦點

  • 李嘉誠1.5億收購了白貓,如今公司負債十億,李嘉誠反而賺到15億
    說到上海白貓這個品牌,許多人其實不陌生,這可是有著幾十年歷史的日化品牌,而且曾經在中國市場的國產品牌裡面是妥妥的老大。不過許多人發現最近幾年怎麼看不到白貓了,白貓怎麼突然就沒了。事實上許多人不知道,這個曾經赫赫有名的品牌後來竟然被李嘉誠收購了。
  • 上海國企白貓集團擬退出與李嘉誠合資企業
    據白貓集團官網介紹,上海和黃白貓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原白貓集團控股的上海白貓有限公司,2006年初白貓集團通過轉讓80%股權給香港和黃(中國)公司後更名為上海和黃白貓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生產經營「白貓」「佳美」等品牌的各類清潔劑及相關日化用品,是國內同行業中經濟實力雄厚、技術實力領先、生產設備先進、產品品種齊全、產品質量過硬,享有相當市場信譽度的知名企業之一。
  • 上海白貓集團要退出與李嘉誠合資的和黃白貓
    據了解,上海白貓(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創建於1948年的上海永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於1959年4月生產出中國第一包合成洗衣粉—工農牌合成洗衣粉,是中國合成洗滌劑工業的創始人。1995年由原上海合成洗滌劑廠改制組建為企業集團公司。白貓集團的主體企業是上海美加淨日化有限公司。2006年初,白貓集團通過轉讓80%股權給香港和黃(中國)公司後,現更名為上海和黃白貓有限公司。
  • 白貓洗衣粉興衰史:頹廢后李嘉誠也沒救活
    據報導,和黃中國董事總經理、和黃白貓董事長杜志強曾表示,「我們的長期目標是將和黃白貓打造成可以與國際日化巨頭抗衡的本土日化龍頭企業。」   白貓帝國的隕落   除了和黃白貓,上海白貓(集團)還擁有上海白貓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重慶日化、重慶白貓)、遼寧(遼寧白貓)等5個主要生產基地,下轄企業20餘家,職工總數5000
  • 跟李嘉誠說再見:上海白貓集團掛牌轉讓和黃白貓20%股權
    > 來源:澎湃新聞 上海白貓集團退出了和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合資的和黃白貓。
  • 「白貓牌」或將告別國資 李嘉誠有望徹底接盤
    原標題:「白貓牌」或將告別國資背景 李嘉誠有望徹底接盤曾經是新中國成立後「上海製造」典型代表的「白貓牌」或將告別國資背景,有可能被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徹底收至麾下。白貓股權很可能被和黃全部拿下儘管未來白貓的歸屬尚無法確定,但李嘉誠的和黃對於白貓的興趣的確很大,這從近期的幾樁交易中就可見一斑——白貓旗下的遼寧公司,之前上海和黃白貓對其持股55%,另45%股權在中國信達資產手中,今年6月二者籤訂股權轉讓合同,和黃白貓以1400萬元受讓了遼寧白貓45%的股權,後者成為其全資公司。
  • 浙報傳媒將借殼上市 *ST白貓要重組大變身
    12月14日,*ST白貓發布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此次重組方案為白貓股份以其全部資產及負債(除應付股利及對應的貨幣資金)與浙報傳媒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報傳媒)擁有的報刊傳媒類經營性資產(共計16 家子公司的股權)進行置換;置出資產由浙報傳媒指定其全資子公司美加淨日化接收;資產置換過程中形成的置換差額由白貓股份向浙報傳媒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
  • 上海白貓集團將與李嘉誠合資公司分道揚鑣的背後另有隱情!
    於是坊間開始對李嘉誠旗下的企業撤出內地產生施諸多質疑。如今,反過來,上海老字號日化上海白貓集團將與李嘉誠合資公司分道揚鑣的背後又有什麼樣的隱情呢?       事情的起因,近日消息稱,白貓集團將上海和黃白貓有限司20%股權掛牌出讓,掛牌價格2.85億元,掛牌起始日期為10月9日,掛牌期滿日期為11月3日。在掛牌信息中,白貓集團並未透露其轉讓原因。各路分析人士開始對其產生疑惑。
  • 上海白貓日化變臉成房企
    房地產成拯救日化企業良劑?  雖然之前曾斥責其他跨國公司是日化行業「民族民牌殺手」,但擁有諸多牙膏老字號品牌的白貓股份(600633.SH)卻沒能經營好自己的老本行。  4月28日,因淨利潤一直為負而無力自救的白貓股份資產置換方案終於出爐。
  • 上海國企擬退出與李嘉誠合資的和黃白貓|新京報財訊
    新京報快訊(記者 趙毅波)10月9日,記者自上海聯交所獲悉,白貓集團將上海和黃白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黃白貓)20%股權掛牌出讓,掛牌價格2.85億元。白貓集團為上海市國有企業,和黃白貓是它與李嘉誠旗下和黃系公司組建的合資企業。白貓品牌為國內日化行業的知名品牌。
  • 2.85億掛牌轉讓 這家上海國企決定和李嘉誠說再見
    據了解,和黃白貓此前是由具有上海國資背景的白貓集團與李嘉誠旗下的和黃系公司組建的合資企業,在掛牌信息中,白貓集團並未透露其轉讓原因,不過記者注意到,2015年至今,和黃白貓一直處於資不抵債的情況。若此次出讓資產完成後,白貓集團將徹底退出與李嘉誠合資的和黃白貓。需要注意的是,掛牌信息顯示,李嘉誠掌舵的和黃系公司並未放棄優先購買權。
  • 和黃白貓「資不抵債」 白貓集團擬2.85億「掃地出門」
    每經記者 吳凡 每經編輯 趙橋  10月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了解到,上海國企白貓集團將其持有的上海和黃白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黃白貓)20%股權掛牌出讓,掛牌價格為2.85億元。
  • 和黃白貓持續「資不抵債」 白貓集團擬2.85億「掃地出門」
    據了解,和黃白貓此前是由具有上海國資背景的白貓集團與李嘉誠旗下的和黃系公司組建的合資企業,在掛牌信息中,白貓集團並未透露其轉讓原因,不過記者注意到,2015年至今,和黃白貓一直處於資不抵債的情況。若此次出讓資產完成後,白貓集團將徹底退出與李嘉誠合資的和黃白貓。需要注意的是,掛牌信息顯示,李嘉誠掌舵的和黃系公司並未放棄優先購買權。
  • 白貓日化老廠區變身創藝特區
    本報訊 (記者 蘭世秋 實習生 顏宏)記者6月9日從江北區政府獲悉,上世紀70年代的老廠區——重慶白貓日化廠舊址將變身為白貓日化廠舊址位於江北區建新西路17號,老廠房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保存基本完好。「喵兒石創藝特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創藝特區擬著力打造「網際網路+先鋒文藝+體驗式商業+創投空間」的全新商業模式;計劃吸引數百家創新創意企業入駐,匯集各類別的創客精英人群,每年舉辦上百場文化商業活動,形成完整的創投產業鏈。據悉,「喵兒石創藝特區」改造工程在本月內啟動,預計明年開園。
  • 李嘉誠重回大陸投資,重金砸向這一行業,「新風口」再次出現?
    例如,地產大亨李嘉誠的兒子移民到了加拿大;海底撈張勇和妻子移民到新加坡;融創中國的孫宏斌移民美國。但面對公眾的批評,李嘉誠卻說他只是一個商人,他有自己的想法。 自開始出售內地資產、加大對海外市場的投資以來,被稱為金融大亨的李嘉誠一直在退出中國。但在前段時間,李嘉誠卻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內地,斥資24億元在上海浦東地區的一個房地產項目上。李嘉誠投資的地點是上海的核心商圈,人群密集,是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購物中心。李嘉誠重回內地投資,難道他又發現了新風口?
  • 41家香港地產商聯署聲明 強烈譴責暴力行為增加經濟下行風險
    多家大型房地產商參與了聯署聲明,包括新鴻基(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會德豐(董事會主席吳宗權)、長江(創辦人李嘉誠) 、恒基兆業(創始人李兆基)、恒隆(董事長陳啟宗)等41家地產商。刊登在《大公報》上的香港地產商聯署聲明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抒穎 攝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香港地產商第二次發聲。
  • 「代工」催生華中最大日化產業基地 產品涉及白貓、活力28等知名品牌
    1月19日,襄城區鼓樓社區居民彭光成來到武商量販超市,拿起一瓶白貓洗滌液,欣喜地告訴家人。彭光成手上拿的這瓶洗滌液,生產地址是襄陽老河口市光化大道28號。作為一名老襄陽,彭光成很熟悉該市的洗滌商品。30多年前,他曾代銷過襄陽生產的七巧板牌洗衣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襄陽七巧板與沙市活力28、武漢一枝花等,都是全國全省聞名啊。」
  • 香港四大家族「分道揚鑣」 李嘉誠忙著轉移資產 而他們重返內地
    香港,寸土寸金之地,繁華背後,締造了一批又一批的富豪,香港從來不缺少富豪,尤其是香港的四大家族尤其耀眼,隨著91歲李兆基的退休,香港四大家族第一代創始人徹底謝幕,但是香港四大家族的影響力,卻並未削減,所謂的香港四大家族,指的就是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郭得勝家族,他們是香港最有財力、影響力的四大豪門
  • 洗衣液血拼價格 寶潔和白貓「旁觀」40億元市場
    隨著各大巨頭的殺入,新的一年,剛剛火爆起來的洗衣液市場,逐漸演變成「價格肉搏」。  聯合利華的奧妙洗衣液以低於市場30%的價格切入,市場佔有率第一的藍月亮在採用多種促銷手法後實際價格只剩原來的一半。有媒體報導了一個極端的案例,由於各品牌競爭激烈,壓力過大的賣場促銷員之間甚至爆發過「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