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白貓股份的資產置換方案獲得股東大會投票通過。一旦證監會批准,白貓股份將變成一家商業地產公司。
白貓股份主業為牙膏,近年來卻與日化業漸行漸遠。在連續虧損成為*ST白貓後,此次迫不及待地尋求變身,旗下眾多「老上海」品牌前途未卜。尤其是其租賃給聯合利華「永久」使用的「中華」牙膏品牌,可能回歸白貓集團,這樣聯合利華未來徹底拿下該品牌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與此同時,與白貓股份系出同門的另一隻「貓」——和黃白貓卻宣布首次實現盈利,在日化市場上攻勢凌厲,李嘉誠染指內地日化市場的版圖逐漸浮現。
白貓股份變身地產商
12日下午,上海華夏賓館三樓,股東們陸續走進白貓股份股東大會現場。
有的人或已年逾花甲,對即將表決的白貓股份「重大資產重組」只是一知半解,但他們都熱切地圍在新洲集團董事長傅建中的身邊,這個關鍵人物可能讓他們手中萎靡不振的股票重新變得值錢。
態度親切的傅建中承諾,將商業地產注入白貓股份後,如果不能按照預期盈利,新洲集團將用現金補償。
對此,白貓股份的股東們沒有理由拒絕。
今年中報顯示,新洲集團持有白貓股份27.59%的股權,是第一大股東。此次新洲集團以旗下商業地產——上海城隍廟附近的福民商廈一期,與白貓股份的全部資產進行整體置換。雙方置換資產在評估後存在769.97萬元差額,將由白貓股份用現金補足。
新洲集團是2003年成立的一家總部在杭州的民營企業,兩大核心業務為貿易及房地產開發。對於日化業,新洲集團堪稱門外漢。
股東大會上,傅建中和白貓股份董事長馬立行都對白貓股份近年來的虧損原因做了解釋:石油價格上漲推高原料成本;牙膏市場競爭激烈;金融危機打擊了日化產品的出口;匯率波動、退稅率不斷調整;牙膏「二甘醇」事件等等。可是在一些股東看來,這些原因並不那麼讓人信服,以與白貓股份聯姻的聯合利華為例,在面臨差不多相同的困難情況下,其牙膏業務只有微小的波動,仍有盈利。
「白貓股份徹底扭轉 (日化業務)虧損局面很困難。」傅建中說。
談起白貓股份即將啟動的商業地產業務,新洲集團的高管們興致盎然。新洲集團的另一位董事也在股東大會上透露,一個熟練操作商業地產的管理團隊將進駐上市公司。傅建中勾畫的前景是,以上海為中心,向杭州、南京等地擴張,繼續發展商業地產。福民商廈一期置換完成後,集團繼續進行福民商廈二期的動遷、裝修、招商工作,擇機注入上市公司。
大股東對日化與房地產業務態度的冷熱有別,讓白貓股份因此走上一條「去日化」的道路,然而,真正引起大眾關注的是,以「中華牙膏」為代表的一批老品牌未來的命運將走向何方。
兩隻「白貓」命運糾結
引人關注的是,目前市場上打著「白貓」旗號的產品,並非出自白貓股份,而是出自白貓集團旗下另外一家合資企業和黃白貓。
2006年,白貓集團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新洲集團入主上市公司白貓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白貓集團退居二股東。同年,白貓集團又與和記黃埔以20%和80%的比例合資成立了和黃白貓。2007、2008兩年,兩家「白貓」均虧損。
2009年,白貓股份放棄日化業務,和黃白貓則首次扭虧為盈。
消費者其實很難分清二者的關係,和黃白貓市場部媒體關係負責人頗為無奈地向記者表示,許多媒體報導白貓股份時,不假思索地配上了和黃白貓生產的白貓洗潔精圖片。
2008年4月,和記黃埔和白貓集團決定向和黃白貓增資10億元。和記黃埔出資8億元人民幣,白貓集團將「白貓」品牌作價2億元,轉入和黃白貓。消息一出,白貓股份也立即漲停。
今年3月,白貓股份被上交所實施暫停上市風險提示,簡稱變為*ST白貓。和黃白貓立刻接到多方詢問,不得不在網站首頁聲明《「和黃白貓」與「白貓股份」不能混為一談》。
和黃白貓與白貓股份分別擁有不同的品牌和產品。前者以洗潔精、洗衣粉等清潔洗滌類產品為主業,「白貓」品牌目前是和其洗潔精、洗衣粉等清潔洗滌類產品的專用品牌。後者則以牙膏為主業,手握「中華」、「美加淨」、「上海」等牙膏品牌。
從李嘉誠多年在內地日化市場的動作看,和黃白貓顯然不會滿足於僅佔清洗產品市場的一席之地。
李嘉誠日化版圖初現
上述和黃白貓負責人透露,早在1988年,和記黃埔即與寶潔公司合資成立在華公司,佔股約30%。數年之後寶潔在華已完成爆發式增長,和記黃埔逐步退出,高額變現。
隨後,和黃旗下的屈臣氏也在近年來大舉進入內地日化零售渠道領域。
」和記黃埔在日化行業有經驗,但沒平臺,直到找到了白貓。「和黃白貓相關負責人表示,和黃對內地的日化市場意圖深耕,將逐漸搭建起一個日化「帝國」。
李嘉誠進入白貓後,和黃白貓在日化市場上始終處於進攻的態勢,反應迅速。今年7月,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首次發布濃縮洗衣粉標誌。在與雕牌、立白、傳化同時獲得這一標誌後,和黃白貓立即透露將把濃縮粉在洗衣粉中的佔比提高到50%,這是同類企業中最為激進的做法。
上述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和黃白貓2008年的銷售額為12億元,2009年的目標為15億~16億元。
由於和記黃埔旗下還有屈臣氏等強大的銷售渠道,一個更為大膽的猜想是,和記黃埔將產品和渠道的資源進行整合,藉助集團力量將白貓品牌做大。「我們確實有渠道資源,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用起來。」上述負責人說。
相關連結
「中華牙膏」或回歸白貓集團
日化業務流向新洲集團之後,白貓股份旗下眾多的「老品牌」前景變得難以預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日前的*ST白貓股東大會上拿到了一份內部資料。資料顯示,白貓股份原本擁有的商標數目多達24個,除了最有名的「中華」、「美加淨」牙膏商標外,還有聲勢漸弱的 「留蘭香」、「白玉」、「上海」、「固齒靈」等。
一些值得玩味的數據是,白貓股份董事長馬立行透露,租賃給聯合利華的「中華」牙膏商標的無形資產價值經估算為1.33億元。記者發現,這一價值佔去白貓股份無形資產總額1.39億元的絕大部分,在白貓股份總資產中的份額也超過了三分之一。
傅建中在股東大會間隙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完成資產置換後,新洲集團下一步棋是將這部分日化資產再賣給白貓集團,獲得白貓集團約3億元的現金。在這一系列交易完成之後,新洲集團置入上市公司的是福民商廈一期的商業地產,獲得的是約3億元的現金。傅建中認為,福民商廈的價格本可以達到5億元,整個交易新洲集團是有所讓步的。
傅建中表示,雖然在轉手過程中,「中華」牙膏品牌一度將屬於新洲集團,但新洲無意與聯合利華談商標轉讓,將原封不動地把所有資產交給白貓集團,賣不賣「中華」品牌由白貓集團決定。考慮到白貓集團的國資背景,聯合利華要想買下「中華」品牌,還得過國資委這一關,難上加難。
此外,在置換方案中,各方約定「人隨資產走」。各方都較少提及的一點是,原白貓股份700多名員工的安置問題。資料顯示,白貓股份至今仍欠員工工資、福利等共計188.27萬元。聯合利華若想買「中華」品牌,還必須解決好白貓股份員工安置問題,並獲得職工代表大會的同意。
因此,在苦心租賃經營「中華」品牌15年後,聯合利華或許仍將望「貓」興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