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病毒不止:看看「生態健康聯盟」這十多年都幹了什麼

2021-01-08 中國生物技術網

在昨天《川普砍了對蝙蝠冠狀病毒的研究經費,負責人:COVID-20、21來了怎麼辦?》的文章中,有人對EcoHealth Alliance(生態健康聯盟)這個組織感到陌生,也不清楚他們兩千多萬的研究經費都要花在何處。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組織這十多年來都做了些什麼。

印尼一家市場出售蝙蝠和各種野生動植物。圖片來源:UCDAVIS

生態健康聯盟的主席、著名的疾病生態學家Peter Daszak是一個病毒獵人。在過去的10年裡,他訪問了20多個國家,試圖通過在蝙蝠洞穴中尋找新的病原體來預防下一次大流行。更具體地說,是新的冠狀病毒。

Daszak及其同事的發現為所有已知動物病毒提供了一個開源庫,科學家們可以從中預測哪些病毒毒株最有可能傳染給人類,以便為像新冠肺炎這樣的新一輪大流行做好準備。

他說:「我們已經收集了超過15000個蝙蝠樣本,並從中鑑定出大約500種新的冠狀病毒。其中一個是2013年在中國一個洞穴中發現的,它可能是新冠病毒的祖先。」

冠狀病毒研究

在2003年非典爆發前,對冠狀病毒的研究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新發傳染病主任Linfa Wang開發了用於分析生態健康聯盟收集的樣本工具。他說:「冠狀病毒並沒有被視為醫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

當時只有兩種已知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它們都是在上世紀60年代被發現的。

2009年,PREDICT項目成立。該項目由美國國際開發署資助,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態健康聯盟、史密森學會、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加州公司Metabiota共同領導。Metabiota開發了一個流行病追蹤系統。

該項目的任務是在新的人畜共患病(包括冠狀病毒)傳播給人之前,識別並應對它們。在它運作的10年裡,獲得了大約2億美元的資助。

自PREDICT成立以來,又發現了五種人類冠狀病毒,包括新冠病毒。據Daszak估計,蝙蝠體內有多達15000個冠狀病毒,但目前已知的只有幾百個。

Daszak的團隊將重點放在中國西南部,更具體地說是雲南省的石灰巖洞穴系統,那裡因為蝙蝠數量眾多而聞名(見下圖)。

他解釋說:「最初著眼於中國,是因為我們在尋找SARS的起源。但後來我們意識到那裡還有幾百種其他危險的冠狀病毒,所以我們決定把注意力轉向去尋找它們。」

為了捕捉蝙蝠,生態健康聯盟的科學家們不得不在洞穴入口處布下網

PREDICT已在31個國家開展業務。另一個隸屬於史密森學會的病毒搜尋小組已開始把重點放在緬甸和肯亞。

史密森學會全球健康項目負責人Suzan Murray說:「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在緬甸發現了六種新型冠狀病毒。」

史密森研究院病毒抽樣調查負責人Dawn Zimmerman說:「這些地區野生生物多樣性豐富,由於人口數量不斷增長,侵犯了自然棲息地。再加上旅遊網絡的發達、野生動物數量眾多,這意味著一個高潛在跨越物種間的溢出效應。」

蝙蝠到人類

Daszak重點關注東南亞和中國,也是因為那裡的一些人會經常以各種方式接觸野生動物。

研究人員對柬埔寨活禽市場中的鴨子進行採樣

2015年,Daszak的團隊在分析了雲南省晉寧縣兩個蝙蝠洞附近居民的血液樣本後發現,3%的人有通常只在蝙蝠身上發現的病毒抗體,這意味著他們已經接觸過蝙蝠。

他說:「他們可能在不知道的情況下感染了這些病原體,然後痊癒了,或者只有少數體細胞受到了感染。」

Wang解釋說,為了跳躍到人類,冠狀病毒必須能夠與其細胞受體結合,而這通常需要中間動物宿主。它可能是一隻貓、一匹駱駝、一隻穿山甲或另一種與人類關係密切的哺乳動物。

冠狀病毒通常起源於蝙蝠,蝙蝠攜帶了大量能夠感染人類的病毒,如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伊波拉病毒和SARS病毒。

DaszaK解釋說:「因為蝙蝠是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的身體會承受很大的壓力,而這通常會引起免疫反應。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它們不得不降低自身免疫,這反過來使它們對病毒又更加易感,並有能力承受更高的病毒載量。」

蝙蝠約佔所有哺乳動物物種的20%,它們聚集在擁擠的洞穴中,這使病毒在其中傳播的可能性更大。

冠狀病毒庫

當Daszak的團隊收集到樣本後,他們就將其儲存到液氮中,然後送到世界各地的合作實驗室進行分析(見下圖)。

Daszak說:「我們通常選擇與各國最好的病毒實驗室合作,如果沒有,我們就在當地建立。」

當研究人員分析完樣本後,會將其中發現的病毒DNA與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的開放獲取資料庫GenBank中的資料進行比對,該資料庫包含所有已知的人類和動物病毒。

Zimmerman說:「這決定了我們是否在應對一種新的病毒。」

答案並非總是明確的。

泰國病毒研究人員Supaporn Watcharaprueksadee與朱拉隆功大學的一個實驗室裡獨立研究新發疾病,他解釋說:「如果一種病毒的DNA超過20%與已知病毒不同,那麼它就被認為是新病毒。」

研究人員有時還認為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病毒,而實際上這種病毒已經在一個社區傳播了好幾年了。根據香港大學新發疾病專家Patrick Woo的說法,在所有引起肺炎的病毒中,只有不到一半被發現。他說,通常情況下,患者只是康復了,但他的情況並沒有得到進一步調查。

2005年,Woo在香港住院的兩名患者身上發現了一種新的冠狀病毒,他稱之為HKU1。但他隨後發現,同樣的病毒已經感染了美國、澳大利亞和法國的患者。

另一種可能在沒有人注意的情況下傳播給人類的病毒是尼帕病毒。Daszak認為,這種病毒早在孟加拉國農村地區就已經從蝙蝠傳染給人類了。1998年,這種病毒在馬來西亞的一次流行病中出現,導致105人死亡。

他解釋說:「每年都有一些被歸類為異常麻疹的暴發。我們對這些患者進行了研究,發現他們實際上感染了尼帕病毒。」他補充說,「這些傳播沒有被發現,因為生活在那裡的大多數人沒有條件尋求醫療服務,或者住得離醫院太遠。」

他和其他PREDICT團隊成員收集樣本就是為了填補一些這方面的空白。

新冠病毒

當新冠病毒出現時,武漢病毒學研究所的病毒學家石正麗立即將其與她和生態健康聯盟鑑定的500種冠狀病毒資料庫進行了比對。

Daszak說:「新的冠狀病毒與2013年從雲南一個山洞裡一隻馬蹄蝠身上提取的樣本相似度達96.2%.」

這意味著該病毒要麼是導致當前大流行病毒的祖先,要麼是其近親。他說:「極有可能是一種中間的動物宿主參與並將病毒傳播給人類,這佔了基因組差異的3.8%。」

了解新病毒的來源以及如何傳播給人類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信息。Watcharaprueksadee說,它能夠及早發現流行病並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其傳播。

Daszak說,就新冠病毒而言,知道它的起源將有助於科學家了解其是如何變異成對人類具有傳染性的,並有望防止未來的暴發。

這是有先例的。2019年1月,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和生態健康聯盟宣布,他們在賴比瑞亞發現了一種攜帶薩伊型伊波拉病毒的蝙蝠,該病毒導致了2013至2016年在西非爆發的伊波拉疫情。這意味著他們可能找到了導致一萬一千多人死亡的伊波拉病毒的來源。

下一件大事

除了提供對新冠病毒和伊波拉病毒起源的深入了解外,生態健康聯盟還幫助預測下一次大流行將在哪裡出現,並希望能夠預防流行病——通過詳細說明對人類構成最大威脅的病毒潛伏在哪裡,可以確定其進程並最大程度地減少傳播。

Murray說:「我們的病毒學家團隊使用現場收集的樣本來確定哪些病毒最有可能傳播給人類,並根據風險特徵對其進行分類。」

Daszak說:「與SARS或MERS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尤其危險,因為它們能夠傳染給人類。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了50種與SARS相關的新病原體。因此,將我們的預防工作重點放在這些高風險病毒上是有意義的。」

在一個洞穴中,他的團隊確定了製造SARS所需的所有要素。

Zimmerman說:「我們正在採取一系列的預防措施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在危險病毒高發地區的社區教育尤為重要。在肯亞的一些地區,我們一直在教導當地人要堵住屋頂上的洞,防止蝙蝠進入,或者教他們在飲用駱駝奶之前先將其煮沸以殺死病原體。」

生態健康聯盟也一直在提高人們對穿山甲等可能攜帶病毒物種關於販運風險的認識,並教育當地人避免食用可能被蝙蝠咬到的水果。

Zimmerman補充說,有時他們也會給蝙蝠和其他野生動物貼上追蹤器,通過分析它們的行蹤及其與牲畜和人類接觸的頻率來了解其傳播模式。

PREDICT團隊建立的本地能力也可以在阻止流行病的傳播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Zimmerman說:「我們的地面實驗室現在都知道如何識別一種新的病原體,這些知識可以用來開發疫苗或治療新的病原體。PREDICT已經在亞洲和非洲建立或加強了大約60個實驗室。」

對衣索比亞的實驗室人員進行培訓

Wang說:「從蝙蝠身上提取的血液樣本中含有抗體。這些可以作為研製疫苗或對抗新病原體的血漿療法的基礎。」

就在新冠病毒暴發之前,PREDICT的未來看似很不確定,因為它的資金將在2020年3月底到期。

據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發布的一份新聞稿,新冠病毒疫情已經顯示出「病毒獵人」工作的重要性。目前,PREDICT已獲得價值226萬美元的6個月延期。

網站截圖

但隨著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對生態健康聯盟研究經費的「斷供」,該組織對病毒溯源、尋找新的可能傳染給人類的冠狀病毒,以及預測下一次大流行的工作將何去何從。

沒有人知道答案。

相關焦點

  • 研究顯示:病毒「溢出」現象或已發生多年
    而非營利性研究組織 EcoHealth Alliance(生態健康聯盟)的研究人員們研究發現,來自蝙蝠的冠狀病毒「溢出」事件或已在中國悄然發生了多年,一些蝙蝠種群中與 SARS 相關的冠狀病毒甚至不需要額外的突變步驟即可感染人類宿主。
  • 讀《植物戰爭》:生命不止、抗爭不息的綠色生命
    那些靜默的植物們,為了一席之地、一個年度的生命周期所付出的努力、激揚的鬥志,應令我們感動、奮發:這世界上,任何一種生物的存在都不是那麼容易的。是經過千辛萬苦、經年累積自我深造來的。「大自然所有的一切都比我們第一眼看上去的要複雜的多」。用我們國人最耳熟能詳的話來解釋就是,「梅花香自苦寒來」,誠如是。
  • 「皇阿瑪」張鐵林:戲裡戲外都多情,生命不止,風流不息?
    不過,這段感情並未維持多久,不到兩年,兩人便分手了。或許是當時兩人都太年輕了,思想還不是很成熟吧。分手後的張鐵林把自己的重心放在了自己的事業上。也是在這個時候,他認識了被譽為中國第一美女的龔雪。兩人因拍攝電影《大橋下面》相識,之後因戲生情走在了一起。這部電影也讓龔雪拿下了百花獎和金雞獎最佳女演員,成為了雙料影后。
  • Science:全球聯盟重新繪製登革熱病毒圖譜,解釋二次感染危及生命等...
    Science:全球聯盟重新繪製登革熱病毒圖譜,解釋二次感染危及生命等問題 來源:生物探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9-24   今日/總瀏覽:1/1648
  • 生態攝影師野保聯盟成立 保護瀕危鳥類大鴇
    關心大鴇項目的公眾,只要登錄雅昌影像天貓店,就可以欣賞更多關於大鴇的影像作品,同時也可以在線義捐,獲得大鴇影像藝術衍生品,用影像的力量影響更多人參與到保護的公益行動中,聯盟主張「一次購買的意義不止於物品本身,而是您已經完成了一次愛心捐贈,助力公益行動!」聯盟發起方之一,雅昌影像總經理原義光說:「鳥類攝影師拍攝到的圖片美得攝人心魄。這樣的美應該被公眾看到並走進我們的生活。」
  • 寧掉10斤肉 不讓生態落了後
    跟著總書記學黨史  1921-2021  第一系列 總書記@的共產黨員    堅守著「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人生信念,王有德帶領群眾用40多年營造防風固沙林60多萬畝,控制流沙近百萬畝,有效阻止了毛烏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擴,
  • 生命不息,換砂不止
    有收養的流浪狗,有在寵物店買的,也有家裡的狗生的baby對於貓,不了解當時朋友都說貓是外星人派來徵服地球的有毒,不能碰,一碰你就被傳染了一個偶然的機會收養了一隻流浪貓恩,從此踏上了不歸路這幅漫畫完全表達了貓在家裡的地位
  • 疫情防控十堂課⑧|關愛野生動物,共建生態文明
    老鼠可能攜帶耶爾森菌,病菌可以通過跳蚤傳染給人和動物,人類若剝食染疫鼠類或其他動物,都可能感染鼠疫。據統計,全球死於鼠疫者高達數千萬。穿山甲攜帶弓形蟲、肺吸蟲等,可損傷腸道,引發心肌炎、肺炎等嚴重併發症。野生蛇攜帶舌形蟲、隱孢子蟲等,可導致腹膜炎、敗血症等,甚至危及生命。
  • 生命是不息的花火:當自律與花精相遇
    再者,到了某個階段,你突然厭煩、懷疑這樣每天強迫式的打卡訓練,好想罷工一天就是不幹,正好看到他人分享了同樣的的心路歷程,仿佛看到一盞前行路上的指引明燈……每個人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自律行為訓練的心路歷程,有激情奮進時,也有低谷爬行期,有和人結伴同行的陪伴和鼓勵,也有自己獨自忍耐的孤寂與艱辛。
  • 警惕:一個崗位上幹了十多年,離職後成了「廢人」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社會精英,也不是每個人都是收入低微到難以養家餬口。但總有不少人安於現狀且無能力挑戰現狀,並最終在現狀條件消失後,自己成了沒有工作能力的廢人。小張,不應該叫老張了。小張是他十多年前大家對他的稱呼,但是十年後大家都叫他老張。
  • 海爾生物醫療劉佔傑:服務全民健康 打造生命科學生態品牌
    海爾生物醫療創始人、總經理劉佔傑在會上與大家分享了海爾生物醫療打造的物聯網時代生命科學生態,並表示將通過共享、共創、共贏以及科學大數據共享增值,服務於全民大健康。劉佔傑認為,物聯網時代給企業提供了技術的手段來解決用戶和行業的痛點,「我們圍繞血液、生物樣本、疫苗、生物試劑和細胞這五大領域,通過物聯網的技術渠道,搭建U—BLOOD,U—Biobank,U—Vaccine,U—Reagent,U—Stemcell五大平臺,服務於億萬家庭。
  • 世界衛生組織:健康狗狗本身沒有狂犬病毒
    最近,大家肯定都被各種疫情信息弄得團團轉。今天這個專家說可以用酒精消毒口罩,明天那個專家說不能,都不知道要聽誰的。不僅口徑不統一,還有不少錯誤科普在不停傳播,混淆信息。錯誤的科普還不如不要科普。「中國生態網」昨天發布了一篇為《生態頭條|終於明白了,這些病毒都和野生動物有關》的文章,科普跟病毒有關的一些動物。其他的沒有細看,但關於狂犬病這一條,有明顯的錯誤。以下是它的原文:狂犬病是人類最早得知的人畜共患病,顧名思義,該病來自於犬類動物,但貓、豬、鼠、牛、馬等動物都會傳播狂犬病。
  • 野生動物是隱藏的「病毒庫」
    如果有人仍執迷於野味的滋補,且不說與健康、文明的飲食習慣漸行漸遠,也與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相背離。   俗話說,「病從口入」。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與家禽家畜的生存環境迥異。在野外生存條件下,野生動物攜帶大量已知、未知的病毒,使得它們成為隱藏在自然界的「病毒庫」。被科學家認定為幾乎所有冠狀病毒宿主的蝙蝠,在長期的野外進化中形成了可以與病毒和平相處的身體結構和免疫系統。
  • 胎盤對寶寶都有什麼作用?不止可以為寶寶傳送營養,還有其他用途
    還有什麼其他作用呢?首先,我們應該知道,「胎盤」到底是什麼?「胎盤」是媽媽和孩子溝通的橋梁,是寶寶在媽媽肚子裡賴以生存的東西,也是介於母親子宮內壁和胎兒之間圓餅狀的組織,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是靠著胎盤輸送母體中的各種營養以及微量元素才能生存,也可以將胎盤當成一個「中轉站」,處理母親和胎兒之間的各種事情。那麼,胎盤對寶寶都有什麼作用?
  • 瞧瞧歐文都幹了什麼好事!
    這是來自NBA球星凱裡-歐文和蔡崇信基金會共同捐贈的一座球場,他們決定為這座大山裡的孩子實現一個籃球夢想,落成於1987年的乜洞小學現有學生99人,還有4支籃球隊伍,而這塊已經建成17年的籃球場地,也早已經布滿風霜。校長孟慶光接受採訪時說,他很感謝歐文還有蔡崇信基金會為學校和這座大山帶來的幫助,希望未來如果有機會,歐文能來學校看看,在這座新的籃球場上,打一打球。
  • 感染過那麼多病毒,蝙蝠自己為什麼沒事?
    作者:文樂樂蝙蝠一直在感染與新冠病毒相似的病毒,卻沒有任何已知症狀。現在,對橫跨蝙蝠家族樹6個物種的基因組測序顯示了它們在6500萬年裡是如何戰勝病毒的。7月22日,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這一成果是研究蝙蝠超級免疫系統的一個極好起點。」未參與該工作的研究蝙蝠進化的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後Laurel Yohe表示。
  • 赤子城科技加入華為HMS出海生態聯盟,共同開拓海外市場
    據了解,HMS(Huawei Mobile Service)出海生態聯盟是由華為聯合多家知名移動應用開發商共同發起的聯盟組織,旨在更開放地聚合華為與合作夥伴的能力,以出海服務引擎為能力平臺,面向中國開發者出海的全環節提供針對性服務,助力合作夥伴拓展全球業務。隨著頭部出海企業加入,HMS出海生態聯盟逐漸壯大。
  • 塗了十多年眼霜,最愛的還是這5款,抗皺去細紋都有效!
    今天六六小編就總結出來了5款抗皺去細紋效果比較突出的眼霜功課,說真的在塗了十多年眼霜以來我最愛的還是這5款,所以感興趣的話就快來看看吧~1、歐萊雅紫熨鬥眼霜這兩年大紅大紫的歐萊雅紫熨鬥眼霜,主打的就是歐萊雅家口碑非常好的明星成分"波色因",除此之外還有專治黑眼圈的咖啡因,主攻抗抗皺效果的寡肽,以及抗糖化效果的紅茶提取物。
  • 蝙蝠如何在6500萬年裡戰勝病毒
    這一成果是「研究蝙蝠超級免疫系統的一個極好起點」,未參與該項工作的研究蝙蝠進化的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後Laurel Yohe表示。蝙蝠有1400多種,是地球上種類第二豐富的哺乳動物。它們生活在除南極洲的所有大陸上,重量從2克到1000多克不等。它們能飛行並利用回聲定位,其中有些能活41年——對這一體形的動物而言,這是很長的壽命。
  • 森森不息樂遊園 首屆全民森活節精彩連連
    福州新聞網4月14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安梓)昨日,眾多市民相聚在有著「福州之肺」美稱的福州植物園,參加「森森不息福蔭滿城」福州首屆全民森活節。  活動現場舉行了「綠色愛心聯盟」成員單位榮譽授牌儀式。這些單位分別是:大榕樹志願者服務隊、泰禾青雲小鎮、福建工程學院、閩江學院黨政辦黨支部、廈門住宅集團·水晶榕著、全呈體育、金輝集團、金輝金茂·鼓樓金茂府、三盛·璞悅灣、天空之城。  昨日,雨後的森林公園,空氣更加清新。市民參與綠色徒步愛心掃碼、森林知識競答、「森物語——我和森林的故事」徵集、共繪綠色長卷等精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