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如何在6500萬年裡戰勝病毒

2020-07-25 中國科學報

作者:文樂

蝙蝠如何在6500萬年裡戰勝病毒

對大鼠耳蝠及其5種近親進行的基因組測序揭示了蝙蝠進化的秘密。圖片來源:OLIVIER FARCY


蝙蝠一直在感染與新冠病毒相似的病毒,卻沒有任何已知症狀。現在,最新的對橫跨蝙蝠家族樹的6個物種的基因組測序,顯示了它們在6500萬裡是如何戰勝病毒的。7月22日,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

這一成果是「研究蝙蝠超級免疫系統的一個極好起點」,未參與該項工作的研究蝙蝠進化的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後Laurel Yohe表示。

蝙蝠有1400多種,是地球上種類第二豐富的哺乳動物。它們生活在除南極洲的所有大陸上,重量從2克到1000多克不等。它們能飛行並利用回聲定位,其中有些能活41年——對這一體形的動物而言,這是很長的壽命。它們還攜帶包括冠狀病毒在內的不同種類病毒,卻無不良影響。

為揭開蝙蝠的秘密,一個國際聯盟於2017年啟動了Bat1k計劃,旨在對所有蝙蝠種群基因組進行測序。現在,其中的6個完成了。

相比以前測得的蝙蝠基因組,新測得的基因組更全面、準確。「這使研究人員能夠將其與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動物進行比較。」未參與該研究的生態健康聯盟疾病生態學家Jon Epstein說。

生態健康聯盟的研究人員也是這樣做的——將新測序的蝙蝠基因組與其他42種哺乳動物的基因組進行對比。他們發現,蝙蝠最近的「親屬」不是鼩鼱、鼯猴、老鼠,相反,它們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種群,並可能與那些最終進化成馬、穿山甲、鯨魚和狗的哺乳動物有共同祖先。

進一步分析顯示,其他動物用於啟動炎症反應抵禦感染的10個基因,在蝙蝠身上失效了。但是蝙蝠有抵禦病毒基因的額外拷貝和修飾,這可能是它們對疾病有高耐受性的原因。此外,蝙蝠基因組裡還有之前病毒感染留下的DNA片段,這些片段是病毒基因組複製時帶來的。

「這些非蝙蝠的基因會留下醫療記錄……一份以前的『感染日記』。」 Yohe比喻道。

研究團隊表示,這一『感染日記』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蝙蝠的病毒感染可能比其他所有哺乳動物都多,它們甚至感染了被認為只攻擊鳥類的病毒。

「研究結果表明,在病毒感染時,蝙蝠能比其他哺乳動物更有效地耐受和存活。」華盛頓大學進化生物學家Sharlene Santana說。

這項研究可能也會解決蝙蝠回聲定位的進化起源問題。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回聲定位在蝙蝠進化史上出現較晚,甚至可能進化了兩次。但研究團隊報告說,測序的5種蝙蝠擁有關乎聽覺的幾種基因的相同版本,這表明這些版本可能是從蝙蝠祖先進化的。

Bat1K的研究人員計劃明年對27個蝙蝠基因組進行測序。宏谷州立大學進化生物學家Amy Russell表示,這6個蝙蝠基因組將繼續產生影響,「我認為這篇論文在未來幾年將極具影響力」。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486-3

相關焦點

  • 約6500萬年的適應性進化讓蝙蝠成為很好的動物宿主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由動物宿主傳播給人類的病毒很多。1994年,澳大利亞暴發的亨德拉病毒;1998年,馬來西亞暴發的尼帕病毒和Tioman病毒,以及後來的SARS、MERS、新型冠狀病毒等等不一而足。當科學家找尋這些病毒的宿主,發現大多數都與蝙蝠有關。
  • 感染過那麼多病毒,蝙蝠自己為什麼沒事?
    作者:文樂樂蝙蝠一直在感染與新冠病毒相似的病毒,卻沒有任何已知症狀。現在,對橫跨蝙蝠家族樹6個物種的基因組測序顯示了它們在6500萬年裡是如何戰勝病毒的。7月22日,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這一成果是研究蝙蝠超級免疫系統的一個極好起點。」未參與該工作的研究蝙蝠進化的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後Laurel Yohe表示。
  • 為什麼蝙蝠會飛行?6500萬年前,災難逼迫它們進化
    通過考古化石分析,大約8000萬年之前,蝙蝠的祖先就已經出現了。2006年,在內蒙古,考古學家曾經發現了一處哺乳動物化石,距今大約有6500萬年,時間上與恐龍滅絕的時期相吻合,這個化石經過檢測,最終判定為遠古翔獸的化石,體重大約為70g,體長不超過14釐米,基本上與老鼠相差無幾。
  • 蝙蝠身上為何如此多病毒?是與生俱來的?科學家如此解釋
    此次武漢新型冠狀肺炎病毒便是一個例子。病毒的危害,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若想儘快控制病毒瘟疫情況,那麼就必須儘快尋找到病毒的原始宿主,從它身上下手,研發疫苗和解藥。縱觀諸多病毒的原始宿主,蝙蝠是首當其衝的。
  • 蝙蝠緣何成病毒之王?飛行適應性進化或是關鍵
    導讀 王林發表示,蝙蝠為了飛行所進行的長達6500萬年的適應性進化,可能是它能夠與諸多超級病毒共存的關鍵因素,且這一情況沒有在其他哺乳動物身上觀察到
  • 這位中國科學家,7年前曾就預測,10年內將有一個來自蝙蝠的病毒
    文/行走天涯這位中國科學家,7年前曾就預測,10年內將有一個來自蝙蝠的病毒來自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王林發教授,曾在七年前就預測過十年內,將有一個來自蝙蝠的病毒出現,並且很可能會發生大面積的感染傳播
  • 這位科學家曾在7年前預測,10年內會有一個來自蝙蝠的烈性病毒出現
    我的答案是,肯定會,但不知道是同一個病毒還是類似的病毒。2013年,又有人問我是否會暴發大規模傳染病,我說幾乎可以肯定,未來10年內會有一個來自蝙蝠的烈性病毒出現。」日前,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教授、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王林發,在未來論壇做了演講。他在蝙蝠來源的新發傳染病領域已工作了25年。
  • 蝙蝠感染病毒,為什麼還能飛行?
    經研究發現,蝙蝠身上攜帶100多種病毒,其中包括尼帕、亨德拉、馬爾堡,伊波拉、SARS,前三個你可能沒聽過,但伊波拉、SARS你肯定知道。由此可見,蝙蝠是個名副其實的「超級毒王」。感染的人有生命危險,但蝙蝠為什麼安然無恙呢?而且這個種族還生存了幾千年?
  • 黑暗中的進化:蝙蝠竟然已經具有幾千萬年的歷史
    根據Sars的治療防疫經驗和後續研究,學術界普遍認為其來源是蝙蝠,通過果子狸傳染給人類。2011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石正麗研究員帶領其團隊在雲南一個洞裡面分離並檢測到了和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其關係與功能接近。2013年,他們又從這個洞的樣品中成功地分離到一株更接近SARS病毒的同類,具有可以感染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細胞。
  • 蝙蝠是如何與多種病毒一起生活的
    蝙蝠被認定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來源。而根據科學研究,蝙蝠身上攜帶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由此可見,蝙蝠就是一個會移動的「病毒庫」。一隻蝙蝠可以感染許多不同的病毒而不會生病。它們是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的天然儲存庫,這些病毒已導致人類疾病並在非洲,馬來西亞,孟加拉國和澳大利亞有過大規模爆發。它們是伊波拉病毒的天然儲存庫。它們還攜帶狂犬病病毒,但在這種情況下,蝙蝠沒有受到疾病的影響。我們都知道蝙蝠身上隨便一個病毒就能讓人類致病,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那麼蝙蝠身上攜帶如此多的病毒,為何蝙蝠安然無恙呢?蝙蝠有什麼特別之處?
  • 蝙蝠身上有百種病毒,蝙蝠為何百毒不侵
    近些年,在人類群體傳播的傳染病大都來自蝙蝠等動物!特別是蝙蝠,作為哺乳動物中的唯一空軍! 自身攜帶了一百多種病毒,有伊波拉,狂犬病、SARS等。隨便一種在人身上適應突變,都有滅絕人類的能力!
  • 如果地球70億人類,回到65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能夠生存下去嗎?
    火山噴發讓地球的溫度不再升高,海洋也不斷蒸發,大量持續性的水氣凝聚在大氣中,形成了時間長達100萬年之後的持續性降雨。這場史無前例的生態大巨變,自然也引發了生物大滅絕事件,80%以上的生物被滅絕。可是在這場大變中,恐龍不僅沒有損失,反而是趁勢崛起,由原來只佔8%的生物數量一躍成長為佔比達到90%的生物。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蝙蝠是已知60多種可引起人畜共患傳染病病毒的自然宿主,堪比病毒的「潘多拉魔盒」。除了前面提到的幾個大角色,其攜帶的病毒還包括馬爾堡病毒(伊波拉病毒的近親,平均致死率約50%)、尼帕病毒(可導致腦炎,致死率約40%)等,個個都是狠角色。 為何蝙蝠可以與這些病毒長期相安無事?
  • 「乘風破浪」的蝙蝠——耐受病毒,長壽有方
    蝙蝠飲食多樣、群居生活、又是唯一一種能夠飛行的哺乳動物,這為它們促進病毒和其他病原體的傳播提供了溫床,蝙蝠被認為是許多影響人類的致命病毒的祖先宿主,包括伊波拉病毒、狂犬病和最近的SARS-CoV-2冠狀病毒等【1】。即便如此,蝙蝠本身能忍受這些病毒而不會對自己產生不良影響。
  • 蝙蝠攜帶近百種病毒,卻為何相安無事,研究它能使人類永生?
    大家都知道伊波拉病毒、狂犬病毒以及冠狀病毒的危害,這些病毒的自然宿主都是蝙蝠,那麼一個淺顯的問題想必早已出現在大家的腦中:為什麼這麼多病毒都集中在蝙蝠身上,它卻可以安然無恙?蝙蝠的確是哺乳動物裡最特殊的一個
  • 蝙蝠身上究竟有多少種致命病毒,人類今後和蝙蝠如何共生?
    ,除了SARS外,比較知名的還包括馬爾堡病毒,伊波拉病毒,MERS病毒、狂犬病毒等。2020年4月10日消息,史密森學會全球衛生項目的研究人員,在緬甸的蝙蝠體內新發現6種冠狀病毒,這些病毒之前沒有在其他地方發現過。他們將對這些病毒跨物種傳播的可能性進行研究,以評估它們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 撲殺蝙蝠,憑什麼?!
    在「新冠」疫情下,我們閉門不出的日子裡,自然界的動物們的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1.在四川雅安,國道上出現了一隻大熊貓在散步!網友調侃:這到底是四川誰家的寵物跑出來啦?哈哈,又得向外國人解釋,大熊貓在中國並不是隨處可見的!
  • 疫情下的蝙蝠專訪——揭秘蝙蝠攜帶病毒卻不發病的隱情
    針對最近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情況,有人提出蝙蝠是毒物庫,是罪魁禍首,應該趕盡殺絕,有人提出疑惑,好奇蝙蝠攜帶了這麼多病毒,為什麼自己不發病。今天,我們有幸請來了爭議的焦點對象蝙蝠,為我們一一解答疑惑。
  • 蝙蝠——天然的病毒庫
    這次疫情最受爭議的動物非蝙蝠莫屬了,但罪魁禍首並不在於這些野生動物而在於人類貪婪的心。在這裡貓叔溫馨提示:保護野生動物,拒絕野味,守護家人健康。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唯一一類能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蝙蝠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幾乎分布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大部分都是白天憩息,夜間覓食。
  • 蝙蝠竟然會傳播狂犬病毒?科學家給出答案,讓人感到害怕
    ,這次新冠病毒的直接宿主,可能還是蝙蝠,就如同2003年的SARS病毒一般,後來雖然找出是因為使用了帶有病毒的果子狸,可是在2017年的時候,才終於在中華菊頭蝠的身上找到了SARS病毒,並且認定它才是直接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