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考古化石分析,大約8000萬年之前,蝙蝠的祖先就已經出現了。2006年,在內蒙古,考古學家曾經發現了一處哺乳動物化石,距今大約有6500萬年,時間上與恐龍滅絕的時期相吻合,這個化石經過檢測,最終判定為遠古翔獸的化石,體重大約為70g,體長不超過14釐米,基本上與老鼠相差無幾。雖然沒有明確地證據表明它們就是蝙蝠的祖先,但是種種的吻合都讓科學家們普遍認可。
遠古翔獸與蝙蝠存在很多相似之處,比方說它們的四肢也與身體相連接,同時覆蓋著一層毛茸茸的細毛。考古學家認為,遠古翔獸在當時可以短距離的滑翔,它們主要生活在樹上,當遇到敵人的時候,就會通過滑翔來躲避,或者是通過滑翔來前進尋找食物。截止到目前,遠古翔獸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種可以飛行的遠古哺乳動物,所以,即使它們並不是蝙蝠的直接祖先,它們也與蝙蝠的祖先存在著極為親近的關係。
其實,很多科學家都認為,蝙蝠是哺乳類動物中,進化最成功的物種。可能在這裡會有一些朋友反駁,因為人類也是哺乳動物,而人類只用了短短數百萬年的時間,就成功進化成為地球上唯一的高等生物。可是,如果拋開人類的智慧不談,其實人類是非常脆弱的,比方說人類無法長時間的生活在陽光之下,也沒有辦法讓胎兒發育成熟後再生產。
而蝙蝠,作為哺乳類動物中唯一會飛的物種,活生生的在鳥類的天空中闖下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雖然蝙蝠白天大多躲避在陰暗潮溼的洞穴裡,只有在夜晚的時候,才會外出成群的飛行覓食,不過,它們仍然是自然界中最厲害的角色,或許沒有之一。因為蝙蝠竟然在大自然環環相扣的生物鏈中沒有任何的天敵,即使食物短缺的時候,也鮮少會有生物主動去攻擊蝙蝠,其中的緣由很是讓人詫異。
為何蝙蝠成功學會了飛行?首先,就是因為蝙蝠特殊的身體結構,它們的翼手與身體連接在一起,本身它們就可以滑行,後來碰到了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當地球上絕大部分的物種都因為無法適應突然變化的環境和氣候,不得不滅絕的時候,蝙蝠則放棄了生活的大樹,轉而選擇躲進了陰暗潮溼的洞穴,因為沒有大樹為它們提供安逸的生活,於是,蝙蝠的祖先們為了生存下去,強迫自己不斷地去學習飛行,最終在一代代基因的進化過程中,蝙蝠終於成為了最成功的物種。
其實,雖然如今人類中很多病毒都是因為蝙蝠傳播的,很多人對於蝙蝠都人人喊打,恨不得讓全世界的蝙蝠都滅絕了才好,可其實蝙蝠並不是有害生物,反而它們可以幫助植物完成授粉等工作,同時也可以為人類消滅很多的害蟲,比方說蒼蠅、蚊子、甲蟲等等,或許,當我們指責蝙蝠的時候,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做錯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