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吳小平
來源 | 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據《汽車服務世界》報導,綜合「天眼查專業版數據」與「高德數據」來看,後市場目前修理廠總數在60萬左右。
與此同時,行業有專家斷言,未來5年近三分之一的汽修服務門店將消失。而這個觀點,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得到了部分的驗證。
2020年上半年,因為疫情及行業寒冬的雙重影響,僅單一平臺上一共就有2.6萬家汽服店轉讓。其中,1季度轉讓數量將近1.1萬家;2季度轉讓數量將近1.5萬家。
不過,即便是在如此的惡劣環境之下,依然有很多區域性汽修連鎖發展得順風順水。
《汽車服務世界》曾報導過許多優秀的區域連鎖老闆,其中三個有著相同的從業背景,分別是蘇州和信行總經理朱文明、匯捷車管家董事長馮恩相、京心達汽修連鎖創始人張心波。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個老闆在創辦汽修連鎖之前,都曾有過在4S店工作的經歷。
朱文明是汽車維修與檢測專業畢業,屬於名副其實的科班出身。在蘇州本田4S店工作4年之後,還相繼在豐田與奔馳4S店擔任售後服務站站長的職責。
直到2010年,內心懷揣創業夢想的朱文明,正式決定單幹,踏入創業的道路,成立了和信行。
馮恩相也是科班出生,在學校汽修專業畢業之後,進入了一汽大眾4S店,從修理工開始做起。
由於不喜歡修車,他在修了兩年車之後,轉而去做接待,從服務接待到服務經理,最後做到了售後總監。2010年,從4S店辭職,並創立了匯捷車管家。
張心波從汽修學校畢業以後,就進了4S店工作。2006年,他離開4S店,在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開了第一家京心達汽修店,專注大眾專修。
如今,三人所經營的汽修連鎖,已經在當地具備一定規模,頗具影響力。
11年後,朱文明開了3家門店,以中心店+分店的模式布局。門店覆蓋的服務半徑也非常遠,方圓5公裡的車主佔比僅為20%, 80%的車主距離門店10公裡以外。
同樣是在後市場創業11年之後,馮恩相如今坐擁43家門店,門店類型包括以鈑噴為主的一站式的大店、以維修保養為主,做精做深快修快保店和以洗車、換油等常規保養為主的社區店。
15年後,張心波開了5家社區店、1家鈑噴中心店,年產值超4400萬。
以下是朱文明、馮恩相及張心波在接受《汽車服務世界》採訪時,道出的從4S店辭職之後開汽修連鎖的相關經驗。
定位豪華車專修,
10公裡外車主佔80%
·採訪人物:和信行朱文明
·門店坐標:蘇州吳中區、工業園區和相城區
朱文明是科班出身,江蘇淮安人。
1997年,汽車維修與檢測專業畢業的朱文明,進入了蘇州一家汽修廠,成為了一名修理工學徒。
3年之後的2000年,彼時已經擁有3年維修經驗的朱文明,在看到《蘇州日報》刊登的一則廣汽本田招聘信息之後,通過面試,最終成為了蘇州第一家廣汽本田4S店汽修工。
在進入4S店工作之後,他就給自己設立了清晰的職業目標:1年之內將自己的技術提升到師傅的水準,2年之後要成為維修組長。
憑藉努力,在本田4S店工作的4年時間裡,朱文明一路從普通的修理工,做到維修組長、直至售後總監。
2010年,他萌生了創業的夢想,便正式決定單幹,成立了和信行。
創業初期,由於資金緊張,朱文明根據自己的行業經驗判斷,將和信行定位於專修日本車。
「豪華車的營銷成本比較高,客戶的信任與門店的成長周期也比較長,如果將和信行定位豪華車專修,很可能20萬花完了門店還沒有實現盈利。所以,我們當時就定位專修日本的豐田車,一方面是營銷門檻比較低,另一方面是我之前的一些經驗使然。」他告訴《汽車服務世界》說。
和信行第一家門店正式營業的第一個月,進廠臺次高達200多臺,營業額達到20萬多,半年之後單月營業額可以穩定在60萬左右,公司已經實現盈利。
不過,因為日本車質量穩定,基本沒有什麼中、深度維修,業績始終無法突破,公司發展進入瓶頸。
於是,朱文明立即決定轉型修豪華車。
轉型之後的和信行憑藉每個月一場主題的營銷活動,新增客戶每月基本都保持在200+,其中有一個月新增高端車入廠臺次397臺。經過半年左右發展,在第二年全年就實現了1300萬營業額。
目前,在和信行現有的3家門店中,其中吳中區門店屬於中心店,項目設置比較齊全,包括維修、保養、鈑金噴漆、美裝等;而工業園區店和相城店則分別以美裝、維修與洗美、快速保養為主,不再刻意追求門店項目的全面和大規模。
朱文明表示,和信行高品質的服務讓門店服務半徑超出了3公裡的範圍。
「我們對服務品質的要求非常高,每個項目都有清晰的標準。同時,門店覆蓋的服務半徑也非常遠,方圓5公裡的車主佔比僅為20%, 80%的車主距離門店10公裡以外。」
此外,面對由於宏觀經濟的不景氣以及4S店加強對售後服務重視帶來的客戶減少、進廠臺次下滑的困境,朱文明主導門店進行了各種集客營銷活動。
第一,和信行每月都會展開一次主題不同的營銷活動,依靠「以老帶新」的方式實現客戶引流。
第二,依靠保險引流。和信行完全將保險設計成引流的產品,客戶購買保險之後,除了返手續費,還會送保養和會員卡,通過加大客戶營銷的力度,將保險變成一種獲取新客戶的有效方式
關於集客營銷,朱文明強調,「首次來店的二次回廠率」是衡量成效的重要指標,鎖客是最終目的。
「目前大部分維修廠的『客戶二次回廠率』數值在30%以下。我一直都強調集客不如待客、待客不如鎖客。維修廠需要為首次來店的客戶設計一個完整的體驗流程,只有將客戶轉化成我們的終身客戶,才會最終產生價值。」
獨創單店股東模式,
通過合伙人制度+商學院+教練技術培訓
打造團隊
·採訪人物:匯捷車管家馮恩相
·門店坐標:雲南昆明及地州市
2004年,馮恩相從學校汽修專業畢業,進入了一汽大眾4S店,從修理工開始做起。
由於他本人不喜歡修車。2010年,從4S店辭職之後,在當時獨立售後還未興起的雲南,馮恩相創立了匯捷車管家。
創業之初,馮恩相和其他創業者一樣,面臨沒資金、沒背景的困境。
他憑藉其在4S店工作七年,積累下來的管理經驗及客戶資源,以單店股東的模式將其他創業者的資源和力量匯聚到匯捷車管家。一方面降低了車管家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團隊的積極性和戰鬥力也在無形之中得到大幅提升。
馮恩相表示,匯捷車管家未來三年內將解放500個老闆,幫助500個老闆,致力於打造一個中國汽車後市場最大的眾創平臺。
「這個眾創平臺連結了用戶、創客乃至友商,讓眾多有識之士參與到車管家的事業中來,從利益共同體,到事業共同體,最終形成命運共同體,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獲益』。」
除了獨創的單店股東模式,在員工的培養和管理上,匯捷車管家有著一套自己的方法論。
員工培養:前期,匯捷車管家與雲南的職業學院深入合作成立的匯捷商學院,把應屆畢業生招進如匯捷商學院,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及實習;中期,匯捷車管家會開設管家班,植入車管家的理念和模式,穿插到教學與實操的過程中去。等到這些學生畢業時,就可以無縫銜接,將他們納入到匯捷車管家的體系當中。
員工管理:員工管理最主要的課題是讓團隊具有凝聚力,讓所有人思想統一。車管家在教練技術的團隊培訓課程上花費了將近300萬,依託教練技術培訓體系來打造內部團隊。
馮恩相認為,通過合伙人制度+商學院+教練技術培訓,打造出堅韌並具有強戰鬥力的團隊,是匯捷車管家的核心競爭力。
定位奔寶奧專修,
油卡客戶的留存率高達80%以上
·採訪人物:京心達張心波
·門店坐標: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
從汽修學校畢業以後,張心波就進了4S店工作。2006年,他離開4S店,在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開了第一家京心達汽修店,這一做就是15年的時間。
一開始,京心達主要做的是大眾專修。到了2010年,鎮上很多人開始換車,他的很多客戶換成了奧迪,由於兩款車型(大眾、奧迪)很多配件及維修技術相通,京心達順利的走上了大眾、奧迪維修的道路。
2012年以後,來京心達修寶馬、奔馳車的人也多了起來,京心達的業務開始進一步拓展;到了2014年,京心達「奔寶奧專修」的業務模式正式成型,張心波也開出了自己的第二家分店。
自此以後,京心達走上了連鎖的發展之路。
在京心達,新店不只是分店,而是老店的分車間,並非獨立存在的個體,開業就有活。
原因有兩點:
1、京心達的新店,都是由老店員工參與投資的。
2、新店的客戶,剛開始都是由老店轉移過去的。
張心波強調:「目前,京心達所有的門店都是我跟店長一起合夥開的,這樣其實降低了員工自身創業的風險。比如我們的2號店,是1號店店長跟2號店組長共同投資的。而因為有員工投資的因素在裡面,他們會更加用心的做好新店。」
關於集客引流,張心波表示,油卡是京心達主要的留客項目,更是核心的集客引流項目。「我們不自己做洗車,洗車是外包給其他人的,油卡是我們最有效的入門項目。」
據張心波透露,京心達沒有會員體系,也沒有專門做過會員管理,油卡客戶就等同於會員。
「購買油卡以後,客戶每一次保養的費用大概在300多元,這樣的價位在當地來說,處於中等偏上的水平並不算便宜,但是客戶還是願意來。京心達的油卡客戶大概有4000多個,留存率高達80%以上。」
通過門店選址引流,也是京心達的一大特色。對此,張心波還總結了一套成熟的選址心得。詳見文章《洗車外包,集客靠油卡,客戶留存80%以上,京心達張心波:我們的新店開業當月就盈利》。
張心波表示,「門店位置是擺在第一位的宣傳,位置好本身是最好的獲客方案。 把位置選好,不用怎麼營銷,就有客戶上門。」
此外,採訪過程中,張心波告訴《汽車服務世界》,2020年突發的疫情,門店的營業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不過,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利用這次疫情的空閒時間,張心波對員工做了以前沒有完整時間去開展的、更為系統的培訓動作。
「疫情期間,我們所有的員工都在線下做培訓,尤其是狠抓流程。從最基礎的開始,接待流程、換油流程、補胎流程、定位流程、進店流程,包括項目等,全部做了系統的培訓。」
4S店出身的汽修老闆,
在連鎖道路上做對了什麼?
相較於網際網路新勢力連鎖品牌紛紛搶灘一線、新一線的市場,快速增開新門店,4S店出身的汽修老闆,很顯然更深諳在大城市經營連鎖的利弊。
從利好層面來講,大城市在人口密度、車輛保有量及物流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另一方面,大城市昂貴的租金、嚴格的環保政策及用人成本等等,都讓他們最終望而卻步,退居在二、三四線的小縣城,實現自己的連鎖夢。
此外,與依靠資本推動、快速擴張的網際網路新勢力連鎖品牌不同,他們在開店的節奏上十分謹小慎微,把握有度。
朱文明11年僅開了3家門店,張心波15年開了5家社區店和1家鈑噴中心店,馮恩相開店的數量稍多,已有43家門店(這其中只有25家是直營店,另外18家是加盟合作店),相較於「百城百店」的野蠻擴張模式而言,也不算太多。
與此同時,他們的身上還具備一些其他共同屬性,最終讓他們能夠在競爭激烈的行業環境中,脫穎而出。
第一, 差異化定位
行業部分汽修老闆存在這樣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一線城市人均收入高,高檔的豪華車保有量多;二、三線城市由於經濟存在差距,在門店的定位上更適合修中低端車。
但是,和信行和京心達卻打破了這種認知,以豪華車專修為主。
不過,他們雖然都是定位以豪華車為主,但是兩人轉型的初衷略微有所不同。
朱文明是因為自己在正式創業之前,曾有在豐田、奔馳4S店擔任過技師、售後服務站站長的職責,對豪華車市場比較熟悉。最終,促成和信行的定位。
而張心波自成立京心達之後,目睹了鎮上越來越多的豪華車,且門店的客戶在2012年以後以寶馬、奔馳為主,於是京心達「奔寶奧專修」的業務模式正式成型。
第二, 注重引流
和信行和京心達根據門店自身的運營狀況,各自展開了不同的引流集客。
和信行的老闆策劃了名目繁多的集客營銷活動,比如每月都會展開一次主題不同的營銷活動,依靠「以老帶新」的方式實現客戶引流,還有依靠保險引流,將保險設計成引流的產品,客戶購買保險之後,除了返手續費,還會送保養和會員,將保險變成一種獲取新客戶的有效方式。
京心達如今的王牌集客項目主要是「油卡」買2送1,買3送2。油卡是京心達主要的留客項目,更是核心的集客引流項目。按張心波的說法:京心達的油卡客戶留存率高達80%以上,目前油卡客戶數量大概有4000多個。
此外,京心達還充分利用門店選址進行引流,儘量將新店開在上下班車輛進出多的小區附近。車輛使用頻率高,背後代表的則是車輛的維修保養概率高。
第三, 實行合夥制
汽修連鎖的持續擴張,其中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對人才的依賴。為此,匯捷車管家和京心達都實行了合伙人制度。
匯捷車管家創立之初,馮恩相就召集了3位合作夥伴,依靠合伙人及背後的資源整合,著力打造車管家品牌版圖。
單店股東模式是匯捷車管家的一大特色。匯捷車管家每個單店的核心崗位,都是股東,持有公司的部分股份。
而據張心波強調:「在京心達,員工只要是想開店,就可以跟我一起合作開店,這樣其實降低了員工自身創業的風險。
在這樣的開店思路下,京心達可以做到新店幾乎開業當月就盈利。
第四, 重視員工培訓
在培養員工方面,匯捷車管家和京心達主要是熱衷培訓。
匯捷車管家成立了匯捷商學院,將車管家的理念和模式,穿插到教學與實操的過程中去,對應屆生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及實習。等到這些學生畢業時,就可以直接錄用。
京心達的張心波在空閒時間,對公司員工進行了接待流程、換油流程、補胎流程、定位流程、進店流程,包括項目等全面、系統的培訓。
車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