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正值春暖花開,雨水充足的時候,深土裡的竹筍迅速伸出了土面,這春天的竹筍,常被人們稱為春筍。現在春筍的價格便宜,3.5元一斤,比冬筍便宜好多,年前想買個冬筍燒板鴨,到超市裡一看,將近30元一斤,感覺好貴!
不過,挖冬筍是個技術活,得憑豐富的經驗才能找到並且挖根完整的出來,這也是它貴的原因。雖說冬筍與春筍同屬一物,二者只是季節不同,出土時間有先後,但是可能冬筍是藏在土裡的緣故吧,所有竹筍未出地面都比較好吃,味道也最為鮮甜,所以一直覺得冬筍比春筍好吃。春筍的味道會給人一種怪怪的感覺,有點苦澀還有點麻舌頭。
【究竟是什麼物質導致了春筍有「怪味」呢?】
我們都知道菠菜當中含有大量的草酸,卻不太了解春筍當中其實也含有大量的草酸,一般而言,蔬菜當中的澀味都是草酸帶來的,草酸含量越高,則澀味也會越重。
草酸對春筍的生長來講,還是非常有利的。它可以幫助嫩嫩的筍尖抵抗病菌和昆蟲的傷害,並讓動物們不敢一下子啃食太多,這就讓嫩竹筍有更多的機會長成高大的竹子。
有人會說,自己吃的春筍味道很好,並沒有苦澀的怪味。竹筍的草酸含量,會因品種的產地而不同,優質的竹筍草酸含量可能會低,那麼苦澀味就會小很多,沒有那麼明顯。
除了草酸之外,竹筍中還含有酪氨酸,它和草酸、植酸、單寧等物質一起,造成了竹筍的苦澀等令人不適的「怪怪」的味覺。
我們在煮筍的時候,會發現煮過的筍表面會析出一些白色的物質,這就是酪氨酸。不過,它是一種胺基酸,並不是有毒物質,所以無需恐懼。
單寧屬於多酚類物質,吃起來口感澀澀的。柿子和茶葉的澀味,就主要來自於單寧。植酸是什麼呢?它就是雜糧、豆類當中妨礙微量元素吸收的主要物質。為什麼「只吃雜糧會引起營養缺乏」,其實主要就是怕在素食的狀況下,過多的植酸會影響到鐵和鋅的吸收率,當然經常吃肉的人就不必擔心這事了。
【為什麼胃不好的人要少食春筍?】
對於春筍,有一句這樣的評語:不食嘴饞,食之胃寒。腸胃功能比較差的人,在多吃了春筍之後,胃會感覺不適,出現胃脹、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草酸、植酸和單寧都是不利於消化吸收的成分,還有筍當中所含的」胰蛋白酶抑制劑「。所謂胰蛋白酶抑制劑,就是說這種成分會抑制人類的胰蛋白酶活性,從而嚴重妨礙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如果某個人原本消化能力比較差,那麼再從食物中吃進來蛋白抑制劑,就會讓他消化不良的問題更為嚴重。
此外,竹筍富含粗纖維,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吃多了可能會對胃產生物理性的損傷。有胃炎、胃潰瘍問題的人,並不適合大量吃竹筍。
【怎樣煮春筍,才能減輕它的」怪味「呢?】
日常吃筍的時候,要先浸泡再焯一道水,這樣可以去掉大部分草酸和植酸,降低單寧含量,也滅活了其中大部分蛋白酶抑制劑。
生活中,人們在炒春筍時,因為筍吸油,一般都會多放點油,很多人會將它與五花肉一起炒,炒出來的筍又香又好吃。這雖是人們的生活經驗,但卻是很有道理的。富含脂肪的五花肉、排骨之類的食材與竹筍一起燉煮,用大量的飽和脂肪來軟化竹筍當中的纖維素,吃起來才會顯得順口,並且也減輕了對消化道的不良影響。
家裡正好炒了一盤春筍,這裡分享一下,僅供參考。
【春筍炒肉】
【主要食材】:春筍2個、肉一小塊、紅辣椒2個、青辣椒1個
【調 味 料】:食用鹽4克、料酒5毫升、生抽10毫升、幹澱粉適量、水澱粉少許
【製作方法】:
1、將筍剝去外殼,洗乾淨切成片,用水浸泡15分鐘。鍋中注入適量的清水燒開,將筍片倒入,再次煮滾後1分鐘關火。由於竹筍的特殊構造,切片後有的比較細碎,不太好撈出,可將它們倒入洗菜的瀝水籃中,然後再用清水衝洗一下,瀝乾水待用。
2、將肉用淘米水洗乾淨,切成片,再用清水洗一遍,加入適量的幹澱粉拌勻,倒入少量的植物油再次拌勻,靜置20分鐘。
3、將青、紅辣椒去蒂後衝洗乾淨,切成小塊,待用。
4、炒鍋倒入適量的食用油,油溫燒到七成熱時,將肉片倒入,用筷子迅速將它們劃散。筷子比鍋鏟要好操作些,肉不會粘在一起。當肉表面變色後,加入料酒翻炒均勻,倒入春筍片接著翻炒。
5、往鍋邊淋一些水,煮一會兒,最後加入切成片的青、紅辣椒,翻炒均勻。
6、加入食用鹽、生抽再次翻炒均勻,最後加入少許水澱粉勾芡,即可關火,盛出裝盤端上桌。
【Tips】:
a、筍片讓它煮一會,不會影響它鮮嫩的口感的。一方面可以讓它更好的入味,另一方面可以減輕胃腸道的負擔。
b、現在的春筍很嫩,根部也是嫩的,只需用刀切去底部薄薄的一層,別切太多,會造成浪費。買時可用指甲掐一下來判斷,能掐動說明挺嫩。或者切片時用菜刀先切一下,很輕易地切下來,則說明根部也很嫩,口感也是很好的。
春筍處理好後,又鮮又嫩,非常好吃,也難怪一直被人們作為素食中的特殊美味,位列蔬食之上品。
中國人喜歡吃竹筍,至少已經有3000年的悠久傳統了。《詩·大雅·韓奕》:「其簌維何,維筍維蒲。」說的是韓侯初立,得周宣王厚賜,取香蒲嫩芽與竹筍以餞之。能成為周王賞給諸侯的賜品,說明筍在當時,已經是上好的蔬食了。
宋朝的蘇東坡,初到黃州立刻就吟出「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之句,後來傳誦一時的「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筍煮肉。」更是明白表示筍是餐餐所不可少的。
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談到飲食,首推蔬食,蔬食裡又首推竹筍。」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他概括「蔬食四美」,竹筍都具備了:」論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潔,曰芳馥,曰鬆脆而已矣。「
筍雖說一年四季都有,但唯有春筍、冬筍味道最佳。醃篤鮮是上海的本幫菜,一鍋「醃篤鮮」上桌,滿堂喝彩。所謂"醃篤鮮」,即用鮮豬肉、鹹豬肉和春筍燒成砂鍋,最後撒上蔥花。此菜口味鹹鮮,湯白汁濃,肉質酥肥,筍清香脆嫩,鮮味濃厚。
春雨過後,竹筍驟發,現正值食筍好時節,錯過了冬筍,你還要再錯過春筍嗎?這春日裡的一口鮮,讓你心情如春日裡的陽光一樣明朗!
生活是很真實的柴米油鹽,一簞食,一瓢飲。謝謝閱讀,大家有什麼更好的烹飪方法,歡迎在下方評論或留言!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希望大家能為我點個讚,並關注我一下,最後別忘了幫我分享,轉發一下哦!特別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