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爺爺筆下的人物都有血有肉,充滿溫度,千尋也不例外!
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帶來了了很大的影響,獲得了許多的獎項,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告訴我們的主旨就是要保持純善,而且不要忘記了自己和本心。
《千與千尋》講述了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千尋在冒險之旅中學會了愛與勇氣。
從故事一開始,千尋在車裡的語言和動作,刻畫出一個不耐煩又懶散的小女孩的形象。一家人在尋新家的過程中意外踏入幻想世界。
一開始千尋連隧道都不敢自己走,牽著媽媽的手不敢放開,我就想這孩子真是內向又敏感啊。
後來看到她為了留下來要一個人爬樓梯面對各種陌生人,肩膀和腿抖得不能自已她卻不說出來的時候,感覺這孩子真是讓人心疼地堅強啊。
好在有白龍的支持與安慰,他找到千尋,在千尋以為自己做得不夠好的時候說「沒關係你已經盡力了啊」,還提醒她記住自己的名字,也會在她剛安頓下來的時候送吃的對她說「吃了太多的苦啊」。
所有的咬牙堅持這一刻都可以發洩出來了,千尋哭得稀裡譁啦,我知道那個當下雖然迷茫而困難卻有了堅持下去的力量。
也會遇到其他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嘴硬心軟的鍋爐爺爺和小玲姐姐,知恩圖報的煤球精靈們,被溺愛而任性又一無所知的巨嬰,寂寞飄蕩卻一直默默跟隨的無臉男……
雖然適應得很艱難但善良的千尋還是兢兢業業認認真真地繼續工作著,慢慢可以自己獨當一面了。
後來又遇到了挑戰,這個時候我們的千尋已經更加勇敢了,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了,她朝著哪個方向走去,和身後的朋友告別,又和其他朋友一起上路。
這個時候我發現,原來大家都在自己的旅途上,世界很大風景萬千,也許我們都是彼此的過客,終會在某個地方告別。
所以當無臉男找到自己想要留下來的地方,千尋也朝他揮了揮手。會有不舍,更多的是祝福。
幸運的是千尋和白龍都幫對方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這大概象徵著自己的來處與初心吧。那些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啊。過去的事不會忘記,只是暫時想不起來罷了。
當我感動於這兩人都找回了自我的時候,白龍最終送出了千尋的手,對她說「走吧,不要回頭」。
原來成長不是升級打怪,而是學會一個人也要向前走。
可是過去有著與自己而已那麼重要的人和經歷,怎麼忍心不回頭?
但是想著「以後一定可以在別處重逢」,還是要大步向前走啊。
希望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像千尋一樣一直善良,遇到困難不放棄,勇敢的解決成長路上的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