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精準分子醫學研究所、中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遺傳學研究中心張灼華。
紅網時刻6月4日訊(記者 鄭濤)近日,寄生蟲病領域權威國際期刊《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在線發表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精準分子醫學研究所、中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遺傳學研究中心張灼華教授團隊在包蟲病無創分子診斷研究中的最新成果。
包蟲病,又名棘球蚴病,是一種由於棘球絛蟲屬的幼蟲(棘球蚴)感染所致的嚴重人畜共患性寄生蟲病。在我國,包蟲病主要在西藏、新疆、青海、四川、內蒙古等西部省份的農牧區流行,在這些地區包蟲病平均患病率為1.08%,青藏高原部分地區人群患病率甚至高達5.0%~10.0%,受威脅人口約6600萬。包蟲病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和免疫學檢查結果綜合判斷,目前還沒有一種針對包蟲病的無創分子檢測方法。
為填補包蟲病無創分子診斷方法的空白,張灼華教授多次奔赴西藏、青海、新疆等包蟲病流行區,深入了解當地包蟲病防治情況。隨後,張教授團隊充分發揮課題組在醫學遺傳學、分子診斷學、基因組醫學等研究領域的優勢,經過集中科研攻關,成功研發了一種包蟲病游離DNA無創檢測方法。該方法基於液體活檢和基因組重複區域靶向測序,通過檢測患者血漿中存在的微量包蟲游離DNA來診斷包蟲病。尤其可以在不對患者進行有創性穿刺取樣的前提下,實現包蟲病患者的精準分子診斷。
據悉,博士研究生萬正卿為論文第一作者,張灼華教授為通訊作者。同時已對檢測方法和試劑盒申請了PCT國際專利。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和湖南省重點研發計劃等基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