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 - ~鳥~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1-26 澎湃新聞

~鳥~

2020-04-19 1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四月春光,草長鶯飛

聆聽鳥兒輕快吟唱

觀賞鳥兒翩然起舞

是公園城市必不可少的交響曲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黑喉潛鳥、黑頸鶴、白喉紅臀鵯……

491種鳥類夠不夠你看?

↓↓↓

01

在成都,鳥和人搶櫻桃

櫻桃成熟,第一批食客早就吃上了

天府新區太平街道小堰溝村裡

烏鶇和絲光瓊鳥已經吃飽了

溪水潺潺伴著鳥鳴

靜謐舒心

烏鶇、絲光瓊鳥,攝於太平街道小堰溝村。

圖據天府發布

02

在成都,看猛禽

身在鬧市,離猛禽有多遠?

市中心出發向東,不到一個小時

龍泉山脊城市之巔

視野之中一片綠色

和驚掠而過的飛鳥

蛇雕。觀鳥愛好者阿杜供圖

鷹、蜂鷹、鵟、鵟鷹、鷂等猛禽

每年春秋兩季會進行季節性遷徙

龍泉山就是一個暫時性棲息地

成都市區也能看到紅隼等的蹤跡

紅隼。觀鳥愛好者阿杜供圖

因獨特的地理、地形特點

金堂也成為了猛禽遷徙路線上的

重要驛站

供圖 金堂縣委宣傳部

良好的環境為鳥類棲居提供了有利條件

眾多野生水鳥也在金堂歇腳

落霞與遠山如黛,群鳥在氡湖齊飛

它們時而展翅,時而低徊

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生態圖景

供圖 金堂縣委宣傳部

03

在成都,家有鳥友

頭頂五彩羽毛,尖長細窄的小嘴

戴勝鳥往返於新津一居民小區和田野

餵食嗷嗷待哺的幼鳥

戴勝鳥,圖據成都日報「錦觀」

燕子,攝於青龍場東林小區。攝影/陶冶

自家陽臺上也能拍鳥

一大群鳥在小區盤旋

整整飛了20多分鐘

視頻來源 封面新聞

瑞典國鳥烏鶇還到成都安家了

陽臺上築巢還生了6枚蛋

圖據紅星新聞

04

在成都,鳥兒臨水照鏡

鹿溪河上

翠鳥和金色林鴝呈現了

「魚在雲中遊,鳥在水中飛」

翠鳥、金色林鴝,攝於鹿溪河生態區。圖據天府發布

鹿溪智谷裡紅尾水鴝與蝴蝶共飛舞

蝴蝶下飛、烏雀上望

耳畔一片靜謐,只聞鳥叫蟲鳴

紅尾水鴝,攝於鹿溪智谷。圖據天府發布

繞城高速兩側的環城生態區

大部分成都市常見鳥類

都能在錦城湖公園見到

八哥,攝:沈尤

興隆湖水清、草茂、魚蝦豐富

綠道上微風習習

耳邊不時傳來鳥鳴

白鶺鴒飛來給晨跑的人加油助威

白鷺在岸邊思考「鳥」生

白鷺,圖據成都日報「錦觀」

圖據成都旅遊

成都首個「國家城市溼地公園」

白鷺灣城市溼地公園

水鳥棲息在湖面上

林田共存,人鳥共鳴

左:蒼鷺,右:彩䴉,攝:沈尤

北湖生態公園湖中的三座鳥島上

繁衍生活著50多種野生鳥類

陪著人們夜跑健身,一起帶娃遛狗

唱著歡聲笑語,和著喜怒哀樂

左:角鸊鷉,右:小鸊鷉,攝:沈尤

05

在成都,北方「來客」越來越多

1500畝湖面上

黑翅長腳鷸、烏雕、白尾海雕……

在青龍湖遷徙經停留駐越冬

上:黑翅長腳鷸,攝:楊可

下左:青頭潛鴨,下右:棉鳧,攝:沈尤

大熊貓繁育基地不只有滾滾

湖泊溼地上

部分雁鴨來此越冬

左:灰胸竹雞,右:斑姬啄木鳥,攝:李明

06

在成都,鳥語書香伴fa香

中國境內首次記錄的慄尾姬鶲

就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

這裡保留了上世紀50、60年代

修建的房屋及其周邊的植被

為遷徙鳥類提供了停歇休憩的場所

棕腹仙鶲、棕腹大仙鶲、橙胸姬鶲、

白尾藍地鴝、金色林鴝……

陪伴著莘莘學子學習成長

上:棕腹大仙鶲,下左:棕胸藍姬鶲

下右:小鱗胸鷦鶥。攝:沈尤

藍喉太陽鳥、東方大葦鶯

冠魚狗、丘鷸、寶興歌鶇

浣花溪公園與杜甫草堂連為一體

鬧中取靜聽鳥鳴

左:鴛鴦,攝:楊可

右:遊隼,攝:沈尤

4月,植物園又有新花花看

繡球莢蒾花白如雪

錦繡杜鵑開得正好

鳥兒們也在林間花叢中雀躍翻飛

上:壽帶,攝:李明

左:普通夜鷹,右:藍喉太陽鳥,攝:沈尤

太陽鳥。攝影:陶冶

錦江飛白鷺

蒼鷺踏清波

你在哪裡拍過鳥兒?

快來告訴我

綜合 成都商報、成都日報

武侯發布、成都出發等

成都發布編輯|北小花 孟孃

原標題:《~鳥~》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