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冷門紀錄片《渡渡鳥》:那些貪婪索取的人,會將一切帶向毀滅

2021-01-08 我是渭水徐公

1681年,最後一隻渡渡鳥離開了人世。從此之後,這種動物從地球上徹底滅絕。在之後的數百年裡,人們只能從畫冊、從照片中,想像著渡渡鳥昔日的樣子。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渡渡鳥,出現在《愛麗絲漫遊奇遇記》的畫冊中。在此之後,渡渡鳥似乎變成了等同於獅鷲、龍類的動物。在他們看來,渡渡鳥只存活在神話傳說中,但在現實生活裡,這種動物似乎從沒有出現過。

《愛麗絲漫遊奇遇記》中的插圖

雖然很多人這樣認為,但事實上,渡渡鳥是曾經存在的。畢竟博物館裡的完整渡渡鳥骨骼,是不會說謊的。以及牛津大學儲藏的渡渡鳥標本,足以證明「它曾存在過」。

從這些殘存的標本中,我們不難發現:渡渡鳥擁有強勁的鳥喙與有力的後腿,我們由此也可以得知,渡渡鳥並非那種蠢萌蠢萌的沉重生物,而是強壯而靈活的鳥類,不過是不會飛罷了。但它們生活在模里西斯,這個島嶼之上,有著非常豐富的水果自願。所以它們就算不會飛,也能夠得到充足的食物。

換句話說,這些鳥類自身的素質,足以適應當地的環境。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鳥類到底是如何被滅絕掉的?

這段故事,要從80年前講起。

(一)飛不起來的荷蘭人

1598年9月,荷蘭商船阿姆斯特丹號遭遇風暴,所以被迫停泊到了模里西斯島,上面的船員經過多日漂泊,已經餓得快死了。當他們踏上模里西斯島時,便猶如見到了救星一般,他們立刻到了岸上,四下裡尋找食物。

這些人的到來,註定了渡渡鳥的滅絕。

我們慣常的結論,是這樣說的:這些荷蘭人到了島上之後,渡渡鳥的數量開始漸漸減少,最後漸漸滅絕了。所以,後人開始理直氣壯地推斷,人類為了獲取肉食,所以無休止地捕殺渡渡鳥,從而導致這種鳥類徹底滅絕。但事實,真的是如此麼?

多年以後,古生物學家彼得·斯沃爾,找到了昔日荷蘭水手留下的遺址。但他歷經4年的挖掘,都沒有找到一丁點渡渡鳥的骨頭。偌大的營地遺骸中,只有豬骨和羊骨而已。

那麼問題來了,人們真的不願意吃渡渡鳥的肉嗎?

永遠烤不熟的渡渡鳥

荷蘭水手在400年前留下的日記,確實證明了這一點。根據他們的記載,渡渡鳥的肉非常油膩。連這些餓得半死的水手,都表示無法下咽。除此之外,渡渡鳥的動作靈敏,而且力氣還非常大,它並不是什麼好對付的獵物。

如果一種獵物又難吃,又難烹調,而且還難抓,估計只有傻子才會去捕捉它們。更何況,在模里西斯島這裡,有的是可供食用的植物以及水果,人們實在沒有必要盯著渡渡鳥下手。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鳥類到底是因為什麼而滅絕的呢?

(二)你不殺伯仁,伯仁因你而死

雖然人類不太願意去招惹渡渡鳥,但是問題表明:雖然人類沒有直接殺死渡渡鳥,但人類對渡渡鳥的滅絕,也是難辭其咎。

為了豐富自己的肉食種類,荷蘭人從歐洲帶來了大量的家畜,歐洲的豬羊首當其衝。這些家畜,被水手們養在了柵欄裡,有少數掙脫了人類的束縛,逃到了大自然中,從而成為了當地的「野豬新貴」。

儒勒·凡爾納在他的小說《神秘島》裡,記錄下了這樣的場景:主角一行人乘坐著自己打造的木船,駛向鄰近的一個小島,尋找另一個漂流到海上的遇難者。在這個島嶼上,有一些野豬、野羊在活動,但經過仔細辨認後,他們發現這些東西,其實都是歐洲的豬羊——只是逃出了主人的藩籬而已。

這虛構的小說情節背後,有著現實作為鋪墊。在模里西斯島,古生物學家彼得·斯沃爾找到了許多豬骨和羊骨。這些便是有力的證據。

這些跟隨人類而來的四腳移民,成為了渡渡鳥的可怕天敵。

豬是雜食動物,而且豬的身體壯實,在島嶼上罕逢敵手,渡渡鳥很快便敗下陣來。雄鳥和雌鳥的交配行為,受到了頗為嚴重的影響,鳥蛋則成為了豬的食物。這種昔日稱王稱霸的陸行鳥,不得不逐步收縮自己的領地,其族群數量也劇烈減少,最終踏上了滅絕的命運。

沙灘之上,只餘腳印

「你不殺伯仁,伯仁卻因你而死。」無論是有心還是無意,人類都是滅絕渡渡鳥的頭號兇手。

(三)人與自然

為了生存,人類肆無忌憚地擴張,並且侵入到野生動物的家園。在這場衝突中,很多野生動物就此滅絕。

此時稱王稱霸的人類,宛如昔日在島上稱王稱霸的渡渡鳥一般。當大自然以伊波拉,非典等病毒反擊時,人類幾乎毫無還手之力,每次都是損失慘重。

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類的一舉一動,都宛如嬰兒般幼稚無力。當危機來臨,整個世界草木皆兵時,未知他們可曾想過,昔日的渡渡鳥,也曾遭遇過同等的絕望?

我想不會。

人類在歷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訓,便是無法在歷史中得到任何教訓。眼下的一切,不過是歷史的重演而已。

而在未來,歷史仍將一次次重演,不會有例外情況出現。

(完)

(歡迎關注我,你將得到許多有趣的文化、歷史知識)

相關焦點

  • bbc出品紀錄片大貓,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
    bbc出品的紀錄片,往往都是花費數年時間打造的稀世精品,每一部都口碑炸裂,讓人大開眼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大貓。同樣是史詩級的作品。從世界最小的可以放在手掌上的鏽斑豹貓、膽敢單挑鱷魚的美洲虎,殘忍屠殺企鵝的美洲獅,以及喜馬拉雅山頂神出鬼沒的雪豹。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進來,絕對是一部鑑貓寶典,貓奴們的頂級盛宴。
  • 兩性關係中,和男人相處時,聰明的女人會主動「索取」
    顯然,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她最終只會成為關係裡的犧牲品,感動了自己,卻感動不了男人。 說到底,那些不敢在關係裡向男人索取的女人,是因為她們內心不夠認可自己,換句話說是她過於自卑不自信。 你應該清楚的明白,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你是值得被愛的,在你的身上有很多別人無法替代的優點。
  • 渡渡鳥丨連一片羽毛都沒留下
    荷蘭人、法國人、英國人接踵而至,渡渡鳥被一盤盤端上餐桌。渡渡鳥苦苦支撐到1681年的這個清晨,一聲槍響過後,渡渡鳥倒在巨大的卡爾瓦利亞樹下。卡爾瓦利亞樹從高空悲傷地注視著這一切。不知道為什麼,當天晚上,託馬斯先生並沒有啃掉這隻渡渡鳥的頭。殘存的鳥頭,如今被收藏在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
  • 模里西斯渡渡鳥,歐洲人只用了70年,就滅絕了這一獨有的生物
    渡渡鳥是一種生活在模里西斯島上一種失去飛行能力的鳥類,體型較大,是當地獨有的鳥類。然而就是這麼一種人畜無害,本身肉質也不算鮮美的鳥類,在歐洲人抵達模里西斯後,僅用了70年就滅絕了,連一副完整的成年骨架都沒有留下來。
  • 請你遠離那些索取型人格的人,也就是那些習慣性的伸手黨、巨嬰們
    你知道,什麼是索取型人格嗎?索取型人格,簡而言之,指的就是那些,以自我為中心,把自私自利的「基因」融入到血液、透入到骨髓中,更「高階」表現形式的人。他們只知(不斷)索取,不知(很少)回報,或者企圖以小聰明的小恩小惠,從他人那裡獲取儘可能多的、巨大的回報。
  • 10部必看的BBC神級紀錄片推薦 好看的BBC紀錄片有哪些?
    最近有一部很良心的紀錄片,藍色星球第二季,又掀起一波紀錄片熱,你喜歡看紀錄片嗎?你知道紀錄片背後拍攝的故事嗎?今天,以脈動地球為例,帶你來看看紀錄片背後的故事!  這部紀錄片的拍攝耗時超過三年,希望能夠「揭露我們從未得以一見的自然世界」,BBC1臺主管夏洛特•摩爾說道。4K高清攝像機能夠捕捉到比先前更為清晰的影像,而無人機則能對那些先前難以拍到的瞬間進行記錄,這些鏡頭令觀眾們深深著迷。
  • BBC紀錄片古埃及人,告訴你整個埃及興衰史
    今天給各位小夥伴們講述關於古埃及的紀錄片,保證一定讓大家的好奇心過足了癮。1.古代埃及人.Ancient.Egyptians.第一集.米吉多山谷之戰.The.Battle.of.Megiddo公元前1458年5月19日反抗軍首領試圖挑戰埃及的權威古代世界以來的兩隻最強軍預備開戰埃及的命運置於其年輕的法老掌中而後者此前從未見識過戰爭如果反抗軍獲勝,埃及文明將化為齏粉這史詩般鬥爭的編年史於
  • 珍藏的5部BBC高分動物紀錄片,兒童必看,比那些垃圾動畫片強多了
    每種企鵝都有每種企鵝的習性,不是這部紀錄片,你永遠想像不到它們的小社會裡充滿了那麼有趣的習性。企鵝裡的特務是誰呢,就是機智的攝影師,他們將攝像機偽裝成企鵝的樣子,拍下了那些有趣的瞬間,必要的時候他們還會派出蛋寶寶攝像機。
  • 這部比電影還好看的紀錄片,終於被我發現了 一次帶娃逛22...
    帶小川去過不少,還專門寫過一篇詳細攻略,供大家參考——>北京親子遊,除了景點打卡,這些博物館千萬別錯過...但最近因為在家帶二寶,有一段時間都沒法帶娃去博物館了。好在,我發現了一部BBC拍攝的以博物館主題的紀錄片——《博物館的秘密》,特別好看。一共3集,豆瓣評分8.7。
  • 方舟生存進化渡渡鳥BOSS怎麼打 渡渡鳥打法攻略
    方舟生存進化迎來了最新的萬聖節活動,其中地牢裡會新增一個巨大渡渡鳥BOSS,那麼方舟生存進化渡渡鳥BOSS怎麼打。
  • 書摘|殺死一隻渡渡鳥:動物真的會因愚蠢而滅種嗎?
    依據人們對渡渡鳥的看法,林奈授予了渡渡鳥它的學名Didus ineptus。儘管從此那個荷蘭官方的綽號就不再使用了,「渡渡鳥」這個俗名在人們交流中使用時仍然帶有貶低的意思。問問大多數人關於渡渡鳥都知道些什麼,他們會告訴你渡渡鳥愚蠢、肥胖且慵懶。作為進化失敗的產物,它們愚笨透頂,所以躲不過捕殺者們的武器;它們反應遲鈍,所以逃脫不了滅絕的命運。真相是,這些說法是有失公允的。
  • 渡渡鳥:人與豬一起殺絕的海島大鳥
    渡渡鳥:人與豬一起殺絕的海島大鳥一具完整度達到95%的渡渡鳥骨骼在2016年被拍賣,預計成交價將達到50萬英鎊,也就是440萬人民幣。由於沒有見過人,大鳥對人類充滿了好奇心,它們紛紛靠近從海上來的奇特生物,有的還調皮地跳到了船上來。與渡渡鳥相比,飢腸轆轆的荷蘭水手只是把渡渡鳥當成了美味的晚餐。人們抓了很多渡渡鳥然後拔毛將它們放在火上烤,可當大家滿心期待的咬下渡渡鳥肉的時候卻發現其口感粗糙,肉又老又硬,而且非常的膩人。
  • 當貧窮遇上貪婪,人性中的醜惡將被無限放大——電影《寄生蟲》
    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勢必實現的決心認真地活著。—山本耀司這段話說出了很多人對自由積極生活的嚮往,也暴露了更多人不願努力卻又不甘的現狀。而影片《寄生蟲》正是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強烈的對比。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了2019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4項大獎。這意味著什麼呢?
  • 我們為什麼總是用動物來形容人的貪婪?
    由於海外對藏羚羊皮毛的需求,貪婪的人類踏上了獵殺的徵途,他們無情地殺害藏羚羊,從一百萬隻迅速銳減至不到一萬,成片成片的屍體血淋淋地暴曬在荒野上。我們經常用某些動物詞彙來形容人的貪婪,奸詐,仿佛這樣就可以抵賴真正的人性醜惡,「看,你比一隻狐狸還狡猾,比狼還貪婪」。
  • 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渡渡鳥是長什麼樣的
    一直以來,人們對渡渡鳥的描述中,它都被形容為一種肥胖的、蠢笨的、行動遲緩的鳥類,但是現代學者對不同實際渡渡鳥畫像及描述文字的考據,都得出了渡渡鳥其實是很靈活而消瘦的結論。因為渡渡鳥和模里西斯島上其他鳥類一樣,體重會隨著季節而改變,但卻從來沒有像大多數畫家所描繪的那麼胖。
  • 動物世界-渡渡鳥
    直到2002年2月,國家地理學會的新聞報導,蘇格蘭皇家博物館的生物學家安德魯·基奇納(Andrew Kitchener)在他的一篇關於渡渡鳥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那些古老的圖片都是被俘獲的渡渡鳥過度長胖後的形象。
  • 以假亂真的渡渡鳥標本
    以假亂真的渡渡鳥標本李玲渡渡鳥是一種稀有鳥類物種,早在19世紀就已經完全滅絕了。沒辦法,徵得館長的同意,這隻渡渡鳥的標本被焚燒了。可是在博物館的館藏記載上,卻有渡渡鳥這個標本,來博物館參觀的人也都知道館內有這個標本,可如今這個標本被焚燒了,如何向大眾解釋呢?有人給館長提議,不如我們做個假的吧?館長沉思了半天,也只好同意了,於是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該博物館裡的模型製作師亞瑟海伍德。
  • 愛是給予而不是索取:婚姻裡一味索取的人,是對愛情最大的傷害
    愛是給予而不是索取:婚姻裡一味索取的人,是對愛情最大的傷害原創/靜月荷真正的愛情,是一種相互攙扶,而不是相互依附的關係。一個人首先要是個獨立的個體,才能享受到愛情的甜蜜。任何想以愛的名義拴住對方,其在現實中被證明都是錯誤的。
  • 渡渡鳥的涅磐與重生
    沒人知道牛津大學動物學和動物人類學系古生物分子研究中心的兩位科學家——艾倫.庫珀(Alan Cooper)博士和貝斯.夏皮羅(Beth Shapiro)——最早開始對渡渡鳥產生研究的興趣是不是受了卡羅爾的影響,但他們的研究對象卻的確是當年激發了卡羅爾靈感的那隻渡渡鳥頭。這隻被稱為「愛麗絲奇境中的渡渡鳥」於1683年,也即最後一隻渡渡鳥死去的兩年後被捐獻給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
  • 上海電視節佳作展播,這些紀錄片平日難得一見!
    , 而在紀實人文頻道, 就有7部紀錄片將與大家見面!影像中出現過的那些普通人,還能否尋覓? 今天,同樣是來自義大利、法國、美國和日本的四位國際友人,再次來到中國。曾經的影像,讓他們第一次模模糊糊地認識了中國,此刻,他們決定用自己的雙眼,看看如今的中國,發生了那些巨變。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重新找到了那些出現在過去影像中的普通人,通過貼近的觀察、真實的記錄,將中國四十多年的變化自然呈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