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人一時難以改變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

2020-11-30 央廣網

當然,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前天看到有個別媒體報導,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霧霾等環境汙染治理的表述放在比較靠後的位置。我想說明,今年報告有很大的變化,就是我們把節能減排的指標和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排列在一起,放在了很靠前的位置。報告裡從調結構到提高油品生產和使用的質量等,都和治理霧霾等環境汙染相關聯,這是一個需要全社會人人有責的治理行動。當然,治理要有個過程,如果說人一時難以改變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謝謝!

2015-03-15 11:35:00 來源:央廣網

當然,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前天看到有個別媒體報導,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霧霾等環境汙染治理的表述放在比較靠後的位置。我想說明,今年報告有很大的變化,就是我們把節能減排的指標和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排列在一起,放在了很靠前的位置。報告裡從調結構到提高油品生產和使用的質量等,都和治理霧霾等環境汙染相關聯,這是一個需要全社會人人有責的治理行動。當然,治理要有個過程,如果說人一時難以改變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謝謝!

編輯:姜萍

關鍵詞:

說兩句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行為可以改變認知,行為可以改變你的現狀
    《三十而已》:行為可以改變認知,行為可以改變你的現狀有一個熱播的電視劇30而已,在裡邊我們可以看到人生百態,這裡也許有很多瞬間讓你感受到,生活中所存在點點滴滴的那種感同身受。有太多的分析和分解,我們今天只討論一點點,那就是:行為可以改變認知。
  • 3種行為讓你一直窮下去,要想改變命運,就先得改變自己!
    3種行為讓你一直窮下去,要想改變命運,就先得改變自己!現在這個社會,富人與窮人的差距越來越大,總是有很多人覺得,這種事情已成定數,其實不然。每一個人,如果有心擺脫現狀,只要找對方法,那麼他就一定能夠扭轉自己的人生,過上理想的生活;如果只是沉溺於現狀,不思進取的話,那麼你就永遠無法前進,也無法擺脫貧窮。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起看看,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需要做的3件事情是什麼吧。
  • 《十二猴子》:改變歷史,還是改變自己?
    本片單以劇情論的話,其實頗為平庸,講的仍是《終結者》裡講過的未來人回到過去試圖改變歷史的故事。但是,不要因此小看了這部電影。導演特瑞·吉列姆非凡的功力,給本片帶來了諸多亮點。歷史是可以改變的嗎?在同題材電影《蝴蝶效應》中,歷史不但可以改變,而且可以改變無數次——這是因果論者的觀點。然而《十二猴子》的導演顯然不這樣認為。
  • 改變≠失去自己,改變是因為認清自己,讓自己變成更好的樣子!
    縱然人生如戲,從來也都來不及彩排,但戲中導演,卻是我們自己。劇情或悲或喜,其實都是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內心,給這場如戲人生賦予怎樣的靈魂。心若向陽,必生溫暖;心若哀悽,必生悲涼!然,向陽也好,哀悽也罷,人這一生,又有誰可以讓心境始終保持一種狀態而不變呢?無論對人還是對事,都不要想得太多,簡單一點,淡然一點,生活便不會那麼累。
  • 聖人不只獨善其身,而是透過自己行為間接改變大眾
    但是孔子沒有搭理,反而是挑選了子貢作為使者,來解決這次魯國存亡的危機。《論語·公治長》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孔子問弟子們的志向是什麼。子路第一個回答,願將自己的所有與朋友共享,即使毀損也沒有遺憾。
  • 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改變自己,一切自然就會變
    是啊,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會期待自己被關注,被優待,被重視,然而這一切從來不是靠你去改變別人、去要求別人實現的,在這背後隱藏的是你的價值。在人際中與其埋怨別人對你的愛答不理,不如潛心提升自己,終有一天你將變成別人的高攀不起。人以類聚,物以群分,這是永恆不變的引力定律。用實力說話,可以匯聚精英。用人格說話,可以匯聚摯友。
  • 通過改變自己的聲音,來偽裝自己
    不過,自然界中無奇不有,有很多動物都是不按照常理出牌的,這些動物的體型和聲音,一點都不匹配,明明是龐然大物,卻都一個個將自己給偽裝成「大漢蘿莉」。動物界的「大漢蘿莉」們多年來,科學家們通過觀察分析,一直都認為動物們的叫聲音調,是與動物們的體型有關的。這是因為動物的體型越大,它們體內的發聲器官,也就自然會跟著變大,這就導致它們發出的聲音頻率會降低許多。
  • 通過改變自己的聲音,來偽裝自己
    不過,自然界中無奇不有,有很多動物都是不按照常理出牌的,這些動物的體型和聲音,一點都不匹配,明明是龐然大物,卻都一個個將自己給偽裝成「大漢蘿莉」。大象我們都知道,它們是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它們的重量甚至可以超過
  •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改變了自己是神,老想改變他人就是神經病
    洞中都是奇形怪狀的巖石,空間很小,巖石與巖石的最大距離大約是0·5英尺,最狹窄的地方,兩塊巖石几乎緊貼在一起,巖石的突起像尖銳的釘子,美洲鷹是如何在這樣的條件下生存的,簡直難以想像。史蒂文運用高科技的方法,在洞中捕捉到一隻美洲鷹,然後用許多的樹枝把它圍在中間,再用鐵蒺藜做成直徑0·15米的小洞,試著讓它從洞裡非出去。
  • 生存的智慧: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改變別人,而是首先改變自己
    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從來都不是先去改變別人,而是首先改變自己。 我是一切的根源,真正聰明的人,會從自身身上尋找原因,做好自己能做得,從而迎來更大的改變。 真正聰明的人首先改變的是自己 聰明的人總是首先改變自己。
  • 中學生需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理,改變心胸狹隘的行為
    中學生需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理,改變心胸狹隘的行為目前,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素質脆弱的現象,究其根源也是心眼小,即心胸狹隘造成的。心胸狹隘的人只能聽好而不能聽壞,只能接受成功而不能接受失敗,稍遇挫折、坎坷和不如意,就出現過激行為,導致對自己、對他人的傷害,給家庭、社會帶來損失。一、中學生心胸狹隘的原因中學生由於年齡小,閱歷淺,接觸社會的機會較少,頭腦中積累的知識經驗少,很容易出現認識上的片面性,使得看問題絕對化和極端化。
  • 貓咪性格與自己不合,鏟屎官該如何改變這樣窘迫的局面?
    就算大多數的鏟屎官知道貓咪的性格會與自己不合,甚至是很難相處,但一般都不大會去計較太多,畢竟為了能夠養一隻屬於自己的貓咪,鏟屎官可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要是就因為貓咪的性格與自己不怎麼合拍就放棄它,那鏟屎官所做的一切不就不值得了?
  • 生活|改變你的狀態,如果改變不了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吧
    我們期待改變。比如,有了更多的收入,更高的幸福指數,更和諧的人際關係,更舒適的個人身心,更快更好的職業發展,我們所有的變化都會更好,因為這是社會潮流、發展趨勢、生活追求和人性。但期望和結果畢竟是不同的。改變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改變什麼和如何改變。要有深刻的理論思考、理性的求真比較、自覺的戰略行動和準確的綜合治理。那我們能改變什麼?
  • 一個人很窮,就要逼一逼自己,讓自己養成好習慣,方能改變現狀
    自己很窮的時候,就是由於自己的種種原因,導致自己形成了這樣的局面,自己貧窮的現狀大部分原因都是自己造成的,只有一小部分原因是來自外界的因素,所以自己想要變富還是得由自己來打破這種尷尬等到局面。自己身處貧窮的環境,自己先不要亂了陣腳,自己要思路清晰,看看自己要怎麼做才能改變自己當前的現狀,畢竟自己想要擺脫跟隨自己多年的貧窮,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什麼東西都要一步一步來。
  •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3個層面決定問題能否改變,實現自我提升
    它幫助你接受自己「本性難移」的部分,換個方式去解決問題;它也幫助你了解自己「人定勝天」的部分,輕鬆化解問題,迅速得到自我提升。它將顛覆你以往深以為是的觀點。節食能達到減肥的效果嗎?戒菸、戒酒能成功嗎?你從這本書中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是可以改變的,而哪些方面卻無法改變,是自己必須接受的。
  • 高僧語錄:星雲大師說有四種行為可以改變命運
    改變命運,要靠自己。(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佛教對命運的看法》:「習慣、迷信、感情、權勢、欲望、業力雖然能控制我們的命運,但是命運並不是定型而不可改變。因為一切的習慣乃至業力都是我們自己造作的,只要我們善加攝持正念、謹言慎行,仍然可以將乖舛的命運轉變為美好的命運。那麼命運又如何改變?改變命運有什麼方法呢?
  • 改變所帶來的痛苦
    改變所帶來的痛苦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①內心的憂慮——來自於選擇上的困惑;②內心的掙扎——來自於習慣作惡的痛苦。③信心的堅持——是否有足夠的信心。⒈改變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剛剛走出校門,踏入社會的年輕人雖然不會如同小孩一樣天真,但他們對於人生的看法和自己心中的嚮往大多還是純潔的,惡念在他們內心所佔據的比例很少,有的甚至幾乎沒有惡念如同小孩一樣天真。可是,當這些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經歷了一些風吹雨打以後,他們卻變了。有的人放棄了自己心中起初的盼望與理想,內心充滿了詭詐。
  • 一個普通人,如何在行為上有所改變?這4個技巧告訴你答案
    文/和雨似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認為,人是可以改變的,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下了不改變的決心。即使你說想要改變,但是潛意識中還是認為自己無法改變。我們想要實現自己的目標,或者想要成為更好的人,改變往往是困難的。
  • 環境塑造人格,情境改變行為,這部7.1分的電影讓人久久不能釋懷
    環境可以逐漸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而情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一個溫文爾雅的紳士,在某些情境下會變成嗜血的狂魔。人與人之間,是否真的存在善惡差別?這部根據美國著名的斯坦福實驗改變的電影——《死亡實驗》,揭開了人善惡分別的秘密。
  • 關鍵領導力:激發行為改變
    一忙就沒時間 靜下心來寫點東西 《激發行為改變》是一直期望可以深入研究的領導力領域,近期有機會與一群富有潛力的專家型管理者共同探討,直面十多個管理挑戰場景,尋找改變下屬行為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