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兩天,有條關於瀕危野生動物的新聞引起大家的關注。說的是浙江紹興的事兒,具體地點在諸暨。當地村民發現一種特別的瀕危野生動物,並就地放生,保護野生動物資源,令人稱讚!
根據《諸暨日報》等媒體報導,發現瀕危野生動物的村民是傅成苗,今年62歲,家住諸暨東白湖鎮裡四村。上月28日,傅師傅像往常一樣上山去挖野筍。
傅師傅家門口的山為東白山。東白山位於會稽山脈南端,主峰太白尖高1194.7米。這裡層林疊翠,古藤虯結,風景獨好。山上的植物種類豐富,有100多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有南方紅豆杉,二級保護野生植物有香榧樹、香果樹、七子花,三級保護野生植物有天目木姜子、天目木蘭等。
傅師傅挖筍有經驗,可是,挖了一鋤頭下去,突然發現一個「蛇頭」。不過,這「蛇」太小了,粗細如成人的拇指大小,長不過30釐米。 它比較特別,身體表面像是鍍了一層銀,有反光。再一細看,不是蛇也不是蜥蜴。蛇,身上比較粗糙,而它光滑。蜥蜴,俗稱「四腳蛇」又稱「蛇舅母」,屬於冷血爬蟲類,而它沒有腳。
後來,通過省裡的專家鑑定,它是脆蛇蜥,屬於爬行綱蜥蜴目蛇蜥科,已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瀕危保護等級,屬於瀕危野生動物。
脆蛇蜥,體細長,形狀像小蛇。脆蛇蜥因尾易斷而得名,它身長三分之二,也就是身長60%以上為尾巴,這有利於它遇到天敵時自割尾巴保護自已。蛇蜥數量稀少且生性隱秘,不易見到。
小編在網上查閱,近年來,也有發現的案例。2011年5月,古藺縣古藺鎮映月村村民喻真林發現了一條既像黃鱔又像蛇的「怪物」,後來鑑定為脆蛇蜥,這也是瀘州首次發現該物種。2016年7月,湖南白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何建軍等人巡山時,發現一條身體截面近乎方形的「蛇」並拍攝照片。經中科院動物專家鑑定,這是十分罕見的脆蛇蜥。
可喜的是,現在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增強,主動保護野生動物資源。得知是國家瀕危野生動物,傅師傅將脆蛇蜥帶回原來挖野筍的地方,就地埋土放生。
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單獨生存,在一定環境條件下,它們是相互聯繫、共同生活的。在新年到來之際,長江特有珍稀魚類——長江白鱘已滅絕,令人惋惜不已。專家認為,在自然狀態下,物種滅絕的種數與新物種出現的種數基本上是平衡的。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這種平衡已經受到破壞。
據統計,從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種鳥;從1871年到1970年,獸類滅絕了43種。地球上自有生命以來,共出現過25億種動植物,其中有將近1/2是在最近3個世紀內消失的。
總之,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我們要敬重自然,做環境的保護者、守護者,要保護好野生動物資源。
身長60%是尾巴,不是蛇也不是蜥蜴,村民放生瀕危野生動物。在這裡,我們要為傅師傅放生的行為點讚! 歡迎關注「俊圖」,原創作品,請勿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