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確實已經走下神壇,但是從我個人角度來說,馬雲應該並沒有登上過神壇!
馬雲的發家史想必大家都非常的清楚,為何要說馬雲的發家史這段事情,其實只要是對馬雲有所了解的人,就會知道馬雲的成功有兩大因素,第一是自己的努力,第二是時代的造就。如果說沒有這兩個原因,馬雲或許就是一個普通的平凡之人,與你我並無二致。
馬雲聚集18羅漢創業阿里巴巴,讓中國電子商務之路崛起。
第一次看見馬雲的人,都會覺得這個人就是一個騙子或者是搞傳銷的,太能說了,簡直是能言善辯,而且馬雲其貌不揚,站在人群中,可能真的就是那種泯然眾人的感覺。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普普通通的人,卻做出了不普通的事情,或許馬雲天生就是做大事的人,不甘心與平淡,所以就聯合18個創始人在杭州的一家出租屋裡面開始創業。
馬雲在創業之初,還曾經做過翻譯,開過花店,所以對於馬雲來說,這個閱歷是足夠的豐富的,但是馬雲並沒有滿足於此,而是直接聯合當時有實力的18羅漢進行創業,向電子商務來進軍。
馬雲做電子商務這個領域,可以說是天意,這也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對於馬雲來說這也是一種挑戰和創新,而只要在國內,有創新的事情,再加上堅持,那麼必然會成功。
網羅社會各界的人才,蔡崇信的出現,讓阿里這艘小船逐漸成為能轉變為航母的潛質和能力,如果說沒有蔡崇信可能阿里就只會發展成為國內比較知名的企業,但是要發展成為全球知名的企業,這個太難了。
所以個人認蔡崇信的出現,讓阿里走向正規,走向國際化,這是蔡崇信的功勞,也是馬雲慧眼識珠的能力,正所謂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用,所以對於這件事情來說,得益於兩個人的合作。
成功後的馬雲,已經失去初心,忘了自己最初的使命,而且還有點飄飄然。
當馬雲成為成功人士之後,確實已經慢慢的失去初心,忘記自己最初的使命是什麼,就是為廣大的用戶謀利益,謀便利,但是現在的阿里和馬雲變成怎麼樣的了?
阿里這家公司從公司機構的建立和構成,可以說有很大的不同,當初馬雲在成立阿里巴巴的時候,在國內遍尋投資者,但是沒有找到。只要找到日本的軟銀孫正義來投資阿里。
所以對於阿里來說,其體內有屬於日本公司的股份,但是馬雲還是非常的聰明的,設計出來合伙人制度,巧妙的將日本公司隔離在外,只有每年的分紅權利,沒有幹涉公司內部決定的權利,所以這個事情也是讓國內非常的佩服馬雲。
但是阿里成立最初的初心是什麼,其實就是為了能夠使用戶購買東西更加方便和便利,即便是不出門也是能夠做到購買東西的狀態,而馬雲也終於做到了,這就是馬雲的實力和魅力之處,馬雲依靠著自己的實力,改變中國的購物方式,也改變中國的支付方式。
人家都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在成為名人之後的馬雲也是開始飄飄然的感覺,首先是馬雲在社交平臺上面的演講,竟然說是996工作制度是一種年輕人的福報。
從之前仙風道骨的馬老師到現在資本嘴臉的Jack馬,這段時間以來馬雲的人設崩塌的很快,想當初馬雲在大家心目中的標籤有:白手起家,行業中的大佬,英語特別流暢,能夠和各個國家的政要交談,國內的第一家網際網路科技公司。
還有一句被所有人奉為經典的那句:
今天很黑暗,明天很黑暗,後天就是光明,大部分的人都死在黎明前的一晚。
但是為何馬雲沒有看到現在社會中年輕人的不容易,為何年輕人的生育率斷崖式的下降,為何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再結婚,為何現在三座大山依舊沒有解決。
難道這些切實的壓在年輕人身上的事情為何馬雲沒有看到,到現在依舊在大放厥詞,說什麼996工作制度是福報,說什麼年輕人就是要心甘情願的加班。
馬雲是否走下了神壇?或許馬雲從來沒有登過神壇之上。
我個人覺得馬雲是一個聰明人,但是有的時候總是過度的聰明,有些過猶不及了。這些年馬雲確實創新和創造出來很多新奇的事情,為廣大的用戶群體創造福利。
馬雲在網際網路行業已經佔據絕對的優勢,為何這麼說,其實主要的原因就是馬雲創新購物的一種方式,電子商務的購物方式成為所有人都接受的一種方式,但是馬雲成功的將實體店裡面所有的利潤吸收到網際網路上面,簡單來說,就是財富沒有怎麼轉移,但是馬雲將財富給轉移走了,以後轉賺錢的路子會越來越窄,錢也更難賺。
馬雲或許就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是你要說他在神壇之上,這點我是不同意的,因為馬雲從來沒有走上過神壇,之前沒有,現在沒有,將來更不會有。
我們現在的社會,更加需要像任正非一樣的實幹家,是不是投機倒把的人,只有科技才能夠興國,而不是不停的割用戶的韭菜,我們需要真正致力於研發科技的公司,而不是和底層的勞動人民搶生意的公司。
希望馬雲能夠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夠成功,並不是自己的能力有多強,而是因為他剛好被時代選中!
感謝您的閱讀,是我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