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豚保區江豚「點名」2天38頭次出水喊「到」

2020-11-10 揚眼

揚子晚報網11月10日訊(通訊員 王召根 記者 萬凌雲) 眼下正在進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也對保護區內江豚種群數量進行了一次「點名」。11月6日至7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在結束2020年長江下遊段長江江豚科學考察後,聯合鎮江豚保區管理處採取截線抽樣法,重點考察鎮江保護區長江江豚(以下簡稱「江豚」)的群體數量及分布情況。令人欣喜的是,2天內觀測到江豚12群次38頭次,其中母子豚3對,分布以長江鎮江和暢洲北汊、焦北灘段居多。

現場

6日9時許,眾人從鎮江海事局大沙海事處登上考察船中國漁政030號,隨後主船和輔船啟航,越過長江主航道,駛向對面的鎮江丹徒區江心洲(又稱和暢洲)北汊。2003年經江蘇省政府批覆同意建立的「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範圍達57.3平方公裡,從徵潤洲的洲頭延伸到和暢洲的洲尾。保護區水域遼闊、水質優良、水草豐茂,特別是和暢洲北汊不通航,人類幹擾較少,為江豚提供了穩定的棲息繁育場所。

航行中,科考隊員將一種杆狀儀器隨纜繩拋入江水中。「這是聲學儀器A-TAG,專門用來監測江豚的發聲事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科考隊員顏元傑介紹,一根纜繩上綁有兩個A-TAG,並在繩間固定浮標,繩尾墜以重物,保證其在水層中不會上浮或沉底。

該儀器放入水中後,可記錄300米範圍內江豚發出的聲音事件。考察人員將通過對收集到的江豚聲事件進行分析,來進一步評估江豚的群體數量情況,用以與目視考察互相校正,並彌補目視考察的不足。

在考察船二層甲板上,科考隊員利用20×80雙筒望遠鏡、GPS、測距儀、角度尺等考察設備觀測江豚,並藉助對講機與隊友及船長交流。雖然當天西風1級,但江上風卷浪湧,江霧影響視線,水中浮物流動,科考隊員頂著風浪緊盯望遠鏡,時刻觀察著江面的情況。

駛入和暢洲北汊後,考察船減速慢行,大家都緊盯江面。 「能否觀測到江豚,與天氣、能見度以及觀測的水域環境關係較大。」顏元傑解釋說,受考察時間、行駛路線以及觀測範圍限制,很多時候沒有觀測到江豚,但並不代表該區域沒有江豚活動,只是沒有被實時發現。

「快看快看,江豚!」上午10時許,就在大家眼睛乾澀疲勞、有所懈怠時,顏元傑用手指著右前方江面喊了一聲。激動的人群立即望向江面,只見有黑色脊背拱出江面,隨後便不見了。

「是母子豚,注意觀察,馬上還會出現。」在顏元傑的提醒下,眾人準備好相機、手機等待。一兩分鐘後,江豚再次出現在考察船的右後方,但又瞬間消失,現場僅1人抓拍到。

「長江江豚是目前長江中唯一的鯨類動物,像人一樣用肺呼吸,一兩分鐘就要浮出水面呼吸1次。」顏元傑說,如果在視線範圍內,它出水換氣時,基本上就能看得到。江豚有時候也會跳出水面,但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12時20分,大家的肚子已餓得咕嚕咕嚕叫,船長慢慢把考察船的速度降下來,準備拋錨吃飯。「快看,好多江豚啊!」突然,顏元傑在甲板上喊道。船上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江豚活躍的江面位置。1、2、3、4、5、6、7、8,還有兩對母子豚!一下看到大群江豚,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驚喜,頓時感覺太有收穫了。

顏元傑分析,保護區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和長江禁捕政策的實施,這種大群江豚出現的場面會更為常見。

「根據2018年科考結果,鎮江豚保區內大約生活著21-22頭江豚。」鎮江豚保區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重點考察,希望摸清長江鎮江段尤其是保護區內江豚的「家底」,為下一步對長江江豚的就地保護及保護區的科學管理提供基礎數據。

校對 盛媛媛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改善 「微笑天使」回歸 成群江豚「弄潮」長江鎮江段
    金山網訊  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聯合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採取截線抽樣法對長江鎮江段江豚進行了科學考察。考察期間6日內合計觀測到江豚32群次101頭次,其中豚保區內觀測到江豚24群次77頭次,佔長江鎮江段數量的70%以上。「隨著長江鎮江段生態環境的日趨改善,鎮江豚類保護區正成為江豚的樂園。」鎮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吳斌介紹,近年來,鎮江牢牢把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深入探索江豚自然保護經驗,認真書寫長江大保護的時代答卷。
  • 水面傳來噗噗聲 我發現了5頭江豚!
    原標題:水面傳來噗噗聲 我發現了5頭江豚!   自8月23日本報發布《罕見:10多頭江豚武漢城區江段戲水》的消息後,我就沿江豚出沒的蹤跡一路追蹤蹲守了一個多月。
  • 今年發現21頭江豚死亡 長江豚類保護區將全年禁漁
    白鱀豚與江豚均為中國內陸水域僅存的兩種水生哺乳動物,也是長江特有物種。2007年,白鱀豚被科學家宣告功能性滅絕。11月10日,第三次長江江豚科考隊再度出發。他們將用40天3400公裡的考察告訴世人,長江裡到底還有多少江豚,是否還有白鱀豚,以及他們生活的狀況。目前,長江沿線共有10個江豚保護區,包括4個遷地保護區。但保護需求與保護措施仍不對等。
  • 江豚出水了
    看看,那裡,兩隻,大的馱著小的……7月2日下午4點左右,長江江陰大橋至靖江牧城公園段驚現神奇一幕,江豚媽媽在10多隻小夥伴的陪伴下,馱著小江豚在開闊的江面逐浪、嬉戲……護漁船從靖江羅家橋附近碼頭出發,一路向西,到了江陰長江大橋附近江段。這片水域水流平緩,是江豚經常出現的地方,也是二分隊的「包幹江面」。每天上午8點和下午3點,範小彬會和同事於興國、朱坤勤、李金坤等駕駛護漁船,進行一次江面巡航。「來了,來了!」近4點,江豚組團來嘞!這一來,成群結隊,場面壯觀。
  • 拍到江豚的愛心市民,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喊你領獎啦!
    &nbsp&nbsp&nbsp&nbsp長江網9月18日訊近一個月來,市民兩次在武漢城區長江段發現並拍攝到「微笑天使」——江豚的視頻!18日下午,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委託長江日報喊話,拍到江豚的愛心市民,請來領獎啦!
  • 長江上目視僅發現380頭江豚 或面臨白稽豚命運
    昨日下午,歷時44天的2012長江淡水豚考察航行結束。最新數據顯示,在宜昌至上海往返3400公裡航程中,科考隊目視共發現江豚380頭,聲學考察發現172頭。江豚數量較2006年的考察結果明顯減少。整個考察過程中,科考隊員僅在宜昌煙收壩、公安縣城、監利至城陵磯江段、洪湖附近、鄂州江段、湖口、銅陵,蕪湖、鎮江、瀏河口等10多個區域,分別觀測到小群江豚。「航運阻隔江豚遷移,水利建設導致長江中下遊水文狀況發生變化……這些因素導致江豚棲息地減少,只能在流動的水體裡孤島化生存。」
  • 「江豬子」,鎮江人說的這種江中動物現在多起來了
    江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十分聰明,性格活潑,目前長江流域有1000多隻。過去,鎮江人親切的喊它們「江豬子」。記得我還上初中,有次父親帶我到泰州,經過鎮揚汽渡時,父親突然指著江面說:那個黑點子,可能是「江豬子」。
  • 「江豬子」,鎮江人說的這種江中動物現在多起來了……
    江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十分聰明,性格活潑,目前長江流域有1000多隻。過去,鎮江人親切的喊它們「江豬子」。只不過後來「江豬子」在愈發神龍見首不見尾,竟然瀕臨滅絕,成了保護動物,知道「江豚」就是「江豬子」的人也越來越少了。「江豚」的「豚」,是豬或小豬的意思。明朝有本《三才圖會》,把江豚畫得黑黑胖胖、圓圓滾滾的,特別像一頭豬在長江裡暢遊......
  • 在宜昌怎樣和「微笑精靈」江豚約會?這份攻略你一定要看看……
    江豚在水中非常活躍,遊速快、出水時間短,很不好抓拍。劉曙松自稱,6年來,他潛心堅守,但讓他感到滿意的江豚照片只有10多張。不過令劉老師感到欣慰的是,近年來,宜昌江段的江豚身影越來越常見。據宜昌市農業農村局去年發布的數據,宜昌江段的江豚數量超過17頭。劉老師憑著多年的觀察拍攝經驗介紹,宜昌江段的江豚活動水域是至喜長江大橋到胭脂壩,約10公裡水域。
  • 救救長江江豚
    各種淡水魚蝦,從鮊到鱭、從蝦到鯽魚都是它的食物,江豚還會根據不同的獵物改變捕獵策略,是制霸長江的生存強者。對於巡護員而言最難受的就是看到死亡時還面帶微笑的江豚(圖片:CCF@餘會功)▼在多重不利因素的綜合影響下,長江江豚從1993年的2700頭下降到1997年的2000頭,又進一步下降到
  • 中科院水生所人工飼養長江江豚成功繁殖第二頭小江豚
    中科院水生所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11日發布消息說,該院位於湖北武漢的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館一頭雄性小江豚出生已滿百日,這也是該所自2005年全球首例人工飼養長江江豚成功繁殖以來成活的第二頭小江豚。
  • 安徽一江豚保護區圩埂破口!11頭江豚有逃出可能
    保護區內的江豚 | 拍攝於2019年9月江豚被譽為「水中大熊貓」,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17年5月,江豚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了不讓江豚滅絕,省政府於2000年批准建立了「安徽省銅陵淡水豚省級自然保護區」,6年後,國務院正式批准為「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宜昌城區可建江豚觀賞點,增添旅遊新名片
    楚天都市報1月14日訊(記者劉俊華 通訊員高伊洛)一江碧水,兩岸青山,江豚騰躍——這是宜昌濱江的美麗風景。正在召開的宜昌市兩會上,該市人大代表覃建庭建議,在城區鎮江閣一帶建觀豚點,為打造宜昌城市旅遊名片添光增彩。對於生長在長江邊的人們而言,「江豬子」的傳說總是在記憶中交織。
  • 長江白鰭豚功能性滅絕後江豚也瀕臨滅絕邊緣
    豚類學者預測,如果環境持續惡化,10~15年後江豚也將滅絕。昨天中午,2012年長江淡水豚考察隊抵達上海,至此2012年長江全流域淡水豚考察已經完成三分之二的行程,此前從武漢至上海江段近1100公裡的單程航行中,科考隊目視觀察組共發現長江江豚177頭次,聲學觀察檢測到江豚86頭次。雖然流域中江豚的具體數量還沒推算出來,但6年來江豚數量迅速下降已經是顯著的事實。
  • 「捕魚人」轉型「護豚人」,只為留住江豚的一抹微笑
    在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有這麼一批江豚觀測員,他們曾經世代在長江捕魚為生,「退漁上岸」後,從原來的江邊「捕魚人」轉型成了「護豚人」,參與到保護長江江豚繁衍生息的工作中來。45歲的楊金龍告訴我蘇特報記者,自己祖上三代都是長江漁民,20多年前他剛開始捕魚時,江豚在長江裡其實很常見:「從我打漁的那幾年來說,有時候最多一網能網到十幾頭江豚,那時候江面一眼望去,幾乎都能看到江豚,不管什麼天氣時都有。」圖片來源:南京江豚保護協會但近年來受到過度捕撈和棲息地破壞的影響,長江漁業資源數量銳減,以江中雜魚為食的江豚也受到影響,瀕臨危機。
  • 武漢段江豚嬉戲高清視頻來了,長江日報記者蹲守1個多月拍下珍貴畫面
    「視頻中可以看出江豚出水,姿態完整、圖像清晰,對科考隊考察武漢段江豚種群數量、水域分布、生活習性都有很高的科學價值。」自實施長江「十年禁捕」政策以來,長江武漢段頻頻出現江豚身影,數量之多、次數之頻繁、持續時間之長,都是近年來罕見!專家介紹,尤其10月份以來,已連續4次,在不同江段出現江豚戲水嬉鬧的場景。從側面反映了武漢市長江水資源環境持續向好,禁捕工作初見成效。
  • 江豚、海豚和豬到底是什麼關係?
    長江江豚又叫窄脊江豚,體長為120-190釐米,體重100-220千克,貌似海豚。壽命約20 年,唯一全生活在淡水的亞種。中國是長江江豚的故鄉,先後建立了數個保護區:江西鄱陽湖生態保護區、湖北洪湖保護區、安徽銅陵保護區、江蘇鎮江豚類保護區等,2018年7月,科學考察估算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頭。
  • 科普∣江豚、海豚和豬到底是什麼關係?
    中國是長江江豚的故鄉,先後建立了數個保護區:江西鄱陽湖生態保護區、湖北洪湖保護區、安徽銅陵保護區、江蘇鎮江豚類保護區等,2018年7月,科學考察估算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頭。 古人如何稱呼江豚或海豚? 看似低調的江豚,實際上是古人筆下的常客,而且為它背書的都是很牛的人。
  • 江西鄱陽湖發現大量江豚嬉戲 最多觀察到60頭
    連日來,江西鄱陽縣江豚協助巡護隊在鄱陽湖江豚核心保護區水域巡護時,發現大量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江豚嬉戲活動,最多一次觀察數量達到了60頭,這表明鄱陽湖水域江豚數量種群呈上升趨勢。長江江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長江江豚的種群數量估計在1600頭左右,大約有400頭長江江豚生活在鄱陽湖,是目前我國最為集中、數量最多的長江江豚自然種群。
  • 銅陵:生活在長江夾心島的11頭江豚與21位護豚人
    正在講解江豚保護知識的張西斌。「非常遺憾!」張西斌再三感嘆,他談及之前曾三次捕撈白鱀豚但是均被逃脫。雖然沒有成功拯救白鱀豚,但在2001年,保護區從長江捕獲了4頭江豚,兩雌兩雄,經過17年的繁育,目前保護區已經有11頭江豚。江豚為什麼會遇此境地?張西斌從江豚自身和長江生態兩方面進行了解釋,首先,江豚是一種食性單一主要食用淡水魚類,並且繁殖力低的哺乳動物,通常一胎一仔,妊娠期需要11個月,幼豚哺乳期為半年左右。其次,長江生態的惡化也是造成江豚成為瀕危動物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