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鎮江段一隻江豚正在暢遊
金山網訊 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聯合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採取截線抽樣法對長江鎮江段江豚進行了科學考察。考察期間6日內合計觀測到江豚32群次101頭次,其中豚保區內觀測到江豚24群次77頭次,佔長江鎮江段數量的70%以上。
「隨著長江鎮江段生態環境的日趨改善,鎮江豚類保護區正成為江豚的樂園。」鎮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吳斌介紹,近年來,鎮江牢牢把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深入探索江豚自然保護經驗,認真書寫長江大保護的時代答卷。
「微笑天使」——江豚正面照(資料照片)
江豚被稱為「水中大熊貓」,因為它的嘴型看起來像「微笑」的表情,所以也被譽為「微笑天使」,是目前我國內陸水域存活的唯一水生哺乳動物,也是目前在長江中棲息的唯一鯨類動物。
建立於2003年、面積57.3平方公裡的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水域遼闊、水質優良、水草豐茂。特別是核心保護區域和暢洲北汊不通航,水面平緩較安靜。優越的自然環境、豐富的漁業資源,較少的人類幹擾,為豚類等野生動物提供了穩定的棲息繁育場所。
保護區自然風光
行走在鎮江焦山景區以北的長江豚類自然保護區,不僅可以看到大片的水生植物及溼地,還有白鷺和各色水鳥不時從頭頂飛過,完全是一片生態自然的江灘風光。
然而3年前,這裡卻是另一副模樣。保護區內違規建起大江風雲影視實景園,原本的江灘溼地被各種娛樂設施侵佔,周邊還開發了大片農業生產和養殖基地。豚類保護區突出環境問題被曝光後,鎮江痛定思痛,全面清理違規開墾建設項目,7000多畝江灘溼地全面退出農業生產和水產養殖,進行人工覆土和生態自然恢復,整改工作得到韓正副總理和國家有關部委充分肯定。如今,這裡又恢復了蒹葭蒼蒼、鷗鷺齊翔的場景。
飛鳥掠過蘆葦蕩
鎮江長江豚類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方俊錫說,江灘溼地修復後,最新科考結果顯示,有水生動物75種,其中國家Ⅱ級保護動物1種、省重點保護水生動物3種;植物58種;鳥類111種,其中國家Ⅱ級保護動物3種、省級保護動物16種。
為防止死灰復燃,鎮江市自然資源部門還聯合鎮江市生態環境局定期及不定期組織開展保護區遙感監測評估,及時發現保護區內違法違規建設項目並督促整改到位,確保受保護區域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
今年7月2日,2020年鎮江長江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現場,800多萬尾鰱魚、鱅魚等魚苗歡快地回遊長江。這是鎮江市連續18年開展類似活動,已累計投入各項放流資金2700餘萬元,放流各類苗種1.8億尾。
水上江豚保護宣教點
通過開展增殖放流,修復水生植被,建設人工魚巢、生態浮島等生態修復措施,鎮江豚類保護區內漁業資源逐漸穩定,水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隨著今年長江鎮江段全面禁捕,長江水生態將更趨改善,可為江豚提供更加充足、豐富的食物,進一步促進種群繁衍。
在日常陸域巡護、水上巡護的基礎上,豚保區還配套完善監測站、巡護艇、無人機、高清監控、GPS巡護終端等設施設備,優化移動監管平臺,提高現場定位能力,構築了一張保護江豚的水陸空立體監測網。
保護區工作人員開展日常巡護
「鎮江海事提醒:長江鎮江段已全面實施內河船垃圾生活汙水免費接收……」日前,記者隨鎮江豚保區管理處工作人員乘海巡艇前往設在長江中的六圩水上服務區時,手機上收到這樣一條提醒簡訊。走進躉船上的江豚保護區科普宣教點,彩色照片、電子大屏展示的憨態可掬的江豚,令人頓生憐愛之情。
徵潤洲海事處負責人介紹所處方位
「保護好長江母親河,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鎮江海事局徵潤洲海事處處長邵萬兵說,海事部門積極推進到港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汙水等汙染物免費接收,向過往船員宣傳江豚保護知識,配合主管部門開展豚保區水上巡護,積極參與禁捕聯合執法行動,讓江豚在長江鎮江段幸福棲居。
守住一江碧水,留住一抹微笑。吳斌表示,將以久久為功的恆心、毅力和韌勁,持續做好長江生態保護大文章,確保一江清水永續東流。(方良龍 王召根 印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