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魚或殺魚時不小心被魚刺扎破手指,本來是件小事,很多人都沒有把這個小傷放在心上。可沒想到劉女士前段時間右手被魚刺扎傷,隨後出現手指的感染,近來右手臂還長了兩個大包,紅腫發炎了。
劉女士介紹當天她洗魚時,右手大拇指不慎被魚刺扎破,見傷口也就針眼那麼大,當時也沒怎麼流血,就繼續洗菜做飯。此後幾天她感覺被刺傷的部位越來越痛,近來右手臂還長了兩個大包,並且紅腫發炎了。這才趕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
無獨有偶,在市區某農貿市場從事水產銷售的一位曾先生也有類似經歷。上周,他右手食指被蝦鉗扎傷,沒想到幾天後,右手食指又紅又腫,醫生說所幸就醫及時才避免嚴重後果。
市一醫院外科賈忠副主任醫師說,這些都是動物身上的細菌侵入人體所致。因為魚刺上帶有非常多的微生物,資料顯示,魚身上有鏈球菌、傳染性造血組織壞死病毒、傳染性胰腺壞死病毒、弧菌。有些人被魚蝦刺傷後可以不治而愈,但也有病情嚴重者,引起敗血症,危及生命。肝功能不良或糖尿病患者,被海鮮扎傷後尤其容易感染。
賈忠介紹,廚師、水產經營者、家庭主婦等因工作生活需要難免會碰到被魚蝦刺傷的情況,由於傷口小而深,極易攜帶刺傷物上的細菌,當其他位置出現並發灶時,原發灶已經癒合,往往是難以發覺和判斷繼發病灶的真正病因,從而延誤病情診治和不必要的醫療開銷。
魚蝦刺傷之外,木刺和金屬刺傷則可能攜帶致命的破傷風桿菌,同時還有可能將人皮膚上的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細菌攜入組織深處,無論是哪種微生物所引起的炎症反應,均有可能導致患者最終死亡,所以千萬不可麻痺大意。
萬一被魚蝦刺傷怎麼辦?賈忠建議應儘量去除魚刺等異物,並儘可能擠出殘血,如果刺傷的傷口較淺,可以在家用消毒藥水進行消毒,但如果傷口較深,建議到醫院尋求進一步的處理診治。
知識連結:幾種常見帶毒魚類
黃臘丁:長江中下遊稱昂刺魚、黃顙魚。它全身光滑,背上卻有一根昂起的硬刺,人不小心極易被它刺中。黃顙魚類的背鰭刺和胸鰭刺均有毒腺,為淡水刺毒魚類中毒性較強的魚類之一。人被刺後傷處立即發生強烈灼痛,常因穿刺造成撕裂傷、出血、局部腫脹,並引起發燒,患處劇痛半小時至1小時始止。
桂魚:又叫鱖魚、花鯽魚。值得注意的是,桂魚的12根背鰭刺、3根臀鰭刺和2根腹鰭刺均有毒腺分布,若被刺傷後腫痛甚烈,傷者會發熱、畏寒。它是淡水刺毒魚類中引起刺痛最嚴重者之一,在捕捉和剖殺桂魚時,應特別小心。
石頭魚:又叫老虎魚。石頭魚背鰭基部有毒腺,如果被石頭魚的刺刺傷,毒素馬上侵入人體,輕則造成腫痛,重則可能會造成痙攣和昏迷,因此應及時就醫。